新的一天,是從「不用寫稿島」上蹦蹦跳跳溜達著開始的。島上的桃子和移植而來的橘子熟了,掛滿了樹梢,晃一晃便掉落下來。費盡心思種下的百合和風信子也雜交成了想要的花色,並在花叢中捉到了「人面椿象」。跑去河對面釣魚,順便挖出了三塊化石,再回到博物館找貓頭鷹傅達鑑定,正好湊成了一副禽龍的骨架。敲石頭、逮狼蛛、和小動物們對話,最後躺在椰子樹下的吊床上,看著落日的餘暉,盼著晚上在流星下許願。
這是任天堂的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日常場景。首發三天日本售出 188 萬實體卡,打破了Switch遊戲首周銷售紀錄,國內微博#動物森友會#話題的閱讀量達到16億,每個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身邊都有一個玩動物森友會的朋友,他們親切地把它稱為「動森」。
據說,在「動森」裡每個人都開始釋放天性:
單位的猛男,在遊戲中是一個溫柔的小孩子;
除了扔垃圾可以一周不出門的宅男,在動森裡極其熱愛自然;
每天準時出現在高檔寫字樓格子間的上班族,在動森的草地上開墾土地,種著各色花朵;
住在8平米出租屋裡的年輕人,在動森裡有自己的博物館,收藏的不是雞湯和領導推送的文章,而是鯊魚、蝴蝶和化石。
「動森」裡的生活,很快成為很多人的夢想。但實際上,「動森」又是現實的另一面,需要付出時間掙錢、越來越多需要花錢的改建、還不完的房貸、與現實同步的24小時計時,以及比你更富有、房子更大的朋友和鄰居們。
任天堂在宣傳片中說,「這是你的選擇,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句扣動人心的話,開始讓一些年輕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那個玩動森的女孩,
租房App裡藏著一套不會去住的房子
亦曉已經在「動森」裡「沉浸」了將近50個小時,花了大量時間建設新房子、開發花園、填充博物館,她還為兩隻小動物朋友搭建了島上家園。
在現實生活中,亦曉和大多數來到北京的90後一樣,與陌生人合租,「家」離公司有一個小時左右的路程,房子不是豪宅區,成本和便利度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90後生長在物資豐富的年代,亦曉也一樣,喜歡陽光、大窗戶、大臥室、可以自我封閉不受打擾的空間,下了班就關起門活在自己的生活裡。
「現在這個住處,花費了我很多心血。」亦曉大學畢業後和閨蜜合租在這裡,儘管是80年代的老房子,但業主一直是自住,房屋狀態保護得很好。入住後兩人添置了地毯、桌子、收納和各種廚房用具。
但今年閨蜜因為工作變動搬走了,搬進來的室友成了陌生人。亦曉以前與閨蜜對房子進行布置改造的衝動戛然而止,有時候在公共空間裡「動手腳」反而成為了一種麻煩——合租的房子,容易彼此打擾。
沒有了閨蜜,遊戲填補了原先一起暢享的時間,亦曉在「動森」裡上線,變得開心,因為裡面可以折騰房子,而且裡面的房子足夠大,空間改造、花園、收集東西都可以滿足自己對房子的想像。
亦曉在「動森」裡的房子越來越富足,但與陌生人合租的房子則開始斷舍離。
因為「動森」的到來,亦曉並沒有覺得閨蜜離開前後生活有明顯的落差,床上依然是迎接生活最長時間的地方,但有一天晚上她在租房APP裡偷偷收藏了一套房子。
那是一套整租的房子,綠色的牆漆還很新,精緻的家居和設計處處透露著公主和自然清新的氣息,掛鍾、陽光沙發、飄窗、暖色夜燈、大梳妝鏡一應俱全。亦曉在遊戲中停下來的時候,會暢享自己住在這套房子裡的感覺,就像生活是新的,房子雖然是租的,但自己是這個空間的主人,牆上時鐘走過的每一個24小時,自己都可以放飛。
但亦曉知道,自己暫時不會去租那套房子,因為租金超過了自己工資的40%。在距離亦曉合租房不遠的地方,那套被收藏的房子成為她的另一個「動森」空間,靜靜躺在APP裡,不時被打開。
「我看中一個東西的瞬間,就會知道應該把它把放在家裡哪個位置。」妙妙看上好看的家居用品就想買回來,但「好看和放在哪裡的矛盾」會讓她短暫焦慮,這可能是很多囤積癖心底的小遺憾。
妙妙是個自由職業者,比上班族有更多的時間,所以也有更多的時間審視自己的房子和生活。
「如果能按自己的想法布置,租房子也挺好的,還能體驗不一樣的居住感受。」妙妙說,「最近幾年我也不想買房,對這方面欲望比較低。」
工作室也是她的另一個家。上個工作室是90年代的老房子,黃牆裙、褐色的門框、和帶膠的玻璃窗戶,無不帶有痕跡斑斑的時間停滯感。妙妙在舊房子上換了百葉窗、自己動手重新刷了藍色的油漆、新買了桌椅和畫框,並未做太大的改動,卻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感受。光和色彩的奇妙組合,讓老房子有了油畫般的復古感。
「來到房子的第一時間,就會在腦海裡構思如何布置。」但租來的房子也有一個限制:每隔2-5年它就會到期,妙妙在布置房子的同時,也必須考慮付出的成本和將來搬家的難度。
在「動森」裡,妙妙沒有這個擔心,捨棄一件家具和重新布置的成本都很低,在買的時候就要想到將來丟棄時的心情,在「動森」裡不會上演。並且漂亮的新房不止為了自己欣賞,還可以邀請小動物來島上居住。
在現實中,「我看中的東西都太貴了,不得已常常用廉價替代品。」妙妙覺得,在現實中實現不了的,在「動森」裡能夠補償自己,從房子的一個角落開始慢慢布置,房子和家居會隨著時間做著加法,這樣的生活才總是新鮮的。
「動森」裡能擺下的不止有家具,房子的博物館裡甚至能放下世界上最大的魚,自己喜歡的和花時間收集起來的東西,總能有一個合適的空間給予它們安置。
「動森」承載的是年輕人極致的收集理想,自己為愛豆和愛好付出精力換回來的東西,不用再考慮能夠放置他們的是五萬塊一平米的房子,房子徹底回歸到一個空間、一個家的本質。
給每個小動物重新安置搬家,這是妙妙最近在遊戲裡做的事情。她把最高的山頂裝扮成有花園和鞦韆的觀景臺,流星划過時來這許願,第二天就能在沙灘撿到星星碎片。來到島上居住的小動物依次住在山腰和山腳,每個房間的家具和裝修都跟動物的自身特色相匹配。她的島上有喜歡吃甜甜圈的理工男考拉,還有愛說情話的鳥類拳擊手。
「我常常跑到動森最頂層的花園看天上的雲和星星,和小動物聊天並送他們禮物,想和他們做朋友,有時候也會被它們所打動。但真實的生活中,我其實覺得社交是很麻煩的事情,也不太喜歡和人拉近距離。」
釣來的魚,捕捉的蝴蝶和挖來的恐龍化石,能捐贈給博物館是妙妙另一個被感動的地方。猶如大都會級別博物館一樣完美的展示,甚至連恐龍的腳印都和真實一模一樣。這一份優待,讓她放棄了把新發現的物種賣了換錢,開始為建造屬於自己的博物館盡力。
妙妙雖然偏宅,但她自認是不喜歡玩單機遊戲的人,包括無數人推薦的塞爾達。她覺得碩大的遊戲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是件孤單的事情,但在自己的小島上種花做手工看星星,更像是日常生活的延續。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房子也是這樣,偶爾裝載幸福,多數時候是在抵禦風雨和社會,它不是在製造生活,而是在分割生活。所以,房子的空間與生活的關係,需要不時被審視,而不同人嘗試的角度不同,生活方式也變得不同。
「動森」的世界是從房貸開始的,但房貸沒有還款期限和利息,不會有人催你還錢。
「動森」的裡也沒有玩家等級和全球排名,只有當你去朋友和鄰居家裡做客,才會發現他們建了大房子、博物館,甚至是火箭基地。
圖片來源:玩家@jiangshuhong
笛音認為動森的很多設定和真實世界重合,但卻又給了很高的自由度。「買房還房貸。聽起來好像複製了社畜生活,但區別在於我可以自由選址和裝飾。」勤奮的時候就去掙錢擴建房子,想佛系了也可以一直睡帳篷。這種極高的自主選擇權,帶來了真實生活中沒有的掌控感。
在笛音和貓貓看來,房貸是和自由相違背的詞,一旦背上房貸意味著無止境有期限的還債生涯。貓貓不願買房,是擔心被月供和利息牢牢栓住,生活會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
貓貓作為資深遊戲玩家,之前一直玩的是moba類遊戲。「這種遊戲要麼是贏了獲得勝利的快感,要麼是輸了或處於劣勢時隊友之間就開始釋放戾氣,想要持續玩下去真的很需要強大的內心,花很大力氣去消化惡意。」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優秀」意味著你比更多人強,它的表現可以是一份高工資工作,也可以是一個大房子、一輛豪車。求勝的基因推動著城市裡的人們每天奔波,只為到達頂部,不然的話,你的生活就會被貼上「慘」。
但在動森裡,世界更多元,你可以讓家裡擺滿珍貴的東西,也可以讓它空蕩蕩,甚至一頂帳篷躺在月下,島上的動物也不會嘲笑你。
它是不太一樣的遊戲,不用擔心被突然出現的惡龍殺死;也是不太一樣的生活,沒有KPI、社會標籤,你可以回歸生活本意,讓你的房子見證生活的點滴。
「你知道它不會是惡意、不會是焦慮,它是天真、溫柔和愛。」小動物和玩家的默認出廠設置都是「善良」,不需要跟別人搶資源,沒有想像中的敵人。你越助人,回報越多——像極了曾經的童年,衡量一切的主要價值不是錢,而是生活中的滿足感。
但它也許是另一種視角下的生活,那時候遊戲才剛剛開始,每個「玩家」都還沒有「變形」,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跟隨遺失的天性,拾起現實中丟失的那部分,還原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