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 2000 字,閱讀約需 3 分鐘。
來自邏輯私開課。
.
這個問題其實沒什麼討論價值。
但這個問題在另外一個層面是有討論價值的——為什麼大部分電影都是 90 分鐘時長?
.
昨天有一個小夥伴,在看到「杭州獎勵成績第一的快遞員一套房」的新聞後,問:這樣的事情是否合理?快遞員工作產出的價值,是否值得上一套房?以及這裡面有沒有內幕操作的可能性?
其實看這種新聞,如果只看新聞的內容,就看窄了。一個快遞員的工作產出,值得上一套房嗎?當然值不上,要不然為什麼絕大多數快遞員買不起杭州的房?那這裡有沒有內幕操作的可能呢?當然有啊,任何獎勵都存在作弊的可能,任何權力都會被尋租。但這些角度就沒能明白這條新聞在更高維度上的意義。
一套房,對快遞員來說是一筆財富,對普通讀者來說也是。那普通人看了是什麼感覺?我靠太爽了吧。快遞員看了又是什麼感覺?我靠加油幹啊。於是整個社會對快遞這份工作的看法,輕輕地發生了一點點變化。這點變化,可能就讓整個快遞行業的勞動力供給變大了,勞動者競爭激烈後工資水平可能就下降了,於是 O2O 行業的利潤進一步上升了,整個社會受網際網路產品的影響更大了,「科技改變生活」。這在地方政府筆桿子手裡,完全就能引申出諸如「科技民生」「智能城市」之類的槽點,列為政績。成本不過一套房,算個事麼?
普通人、讀者、快遞員、你我,都不過是人類社會裡的玩家。但地方政府,顯然是人類社會這款遊戲裡的規則制訂者之一。即便我們沒有成為規則制訂者的機會,但不妨礙我們站在制訂者的角度去理解其制訂規則的思路。懂了思路,再拿來為己所用,玩家肯定會因此受益的。
.
電影也是一樣。為什麼電影長度是 90 分鐘左右?導演是怎麼想的?
你沒當過導演,也沒有導演朋友,沒關係,你總寫過小學作文吧?800 字,體裁不限(詩歌除外)。為什麼是 800 字,不是 1000 字,也不是 666 字,更不是 140 字?沒有為什麼,歷史遺留習慣而已。大家都習慣用 800 字,改變習慣成本不低卻沒有收益,所以乾脆就沿用了。
那問題來了,我要是就沒有 800 字話可說,怎麼辦?對不起,那就字數不足,扣分。考生怎麼辦?湊字數,湊到 800 字即可。原本只要說「今天天氣真好」,現在就要改成「說實話吧我就覺得吧今天這個天氣你看嘿嘿還真的是挺不錯的呢哦呀呼嘿」。古龍為什麼寫小說喜歡敲回車瞎換行?能多結稿費啊,不然呢?
所以電影長度為什麼是 90 分鐘?這個問題就變樣了,變成了,既然不可能每個導演都剛好有 90 分鐘的故事想講,那麼到底是明明 60 分鐘能說完的事愣是拉長到了 90分鐘的導演多,還是不管怎麼壓縮也需要 120 分鐘才說得清楚的故事被迫剪到了 90 分鐘的導演多?答案是不是一目了然?
因此呢,大多數電影(我不說絕大多數已經很客氣了吧)的信息量根本撐不住 90 分鐘。不要高看導演這個行業,也就是個行業而已,魚龍混雜,還有洗錢的白手套呢。大部分優秀作文根本不必寫到 800 字,大部分優秀電影也都不必拍滿 90 分鐘,但習慣如此,沿用下來了(實際上,熟悉電影史的都知道,電影長度 90 分鐘這個「傳統」,也並沒有多久歷史)。
既然如此,能看清 2 倍速字幕的觀眾,有沒有必要為了「尊重」電影就強行原速看呢?或者反過來問,導演為了滿足 90 分鐘標準而多灌出來的時長,讓觀眾多消耗了觀影時間,到底是誰不尊重誰呢?拿著帽子往扣帽子的人頭上一扣,馬上就明白有沒有必要談「尊重」這個詞了吧?
.
所以,「看電影時加速是不是對電影不太尊重」這個問題是不值得討論的,但這個問題背後,在更高維度上,「如何換位思考到規則制訂者的角度去理解規則」這個問題,還算值得琢磨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