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04、05年前後在蘋果工作,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人,不見了。
項目啟動: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不是那種瞬間走掉一批人的樣子,一開始,你察覺某個明星工程師的位子空了,隔壁小組裡的關鍵成員不見了。公司很快傳出留言,一群從最頂級的項目中抽調出去的最精英的工程師,被派到了一個神秘的小組,沒人知道它到底是幹什麼的。
軟體工程部的主管、軟體部的主管、才來公司幾個月的明星工程師,好像都是這個項目招募的對象。
「我們有一個項目,你要不要加入,今天。」
「能給我幾天考慮一下嗎?」
「不能。」
「而且,我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告訴你,關於這個項目的任何細節。」
剛到蘋果幾個月的Andre Boule就這麼被他其實還不太認識的軟體部老大Richard Williamson,拉進項目中的。隨後,他們的生活,至少在未來的兩年半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只是他們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加班生活,而是賈伯斯說,「保密或者走人」。賈伯斯對項目的保密程度,幾乎到了偏執的程度,即使是對公司內部的同時,任何在項目中的人都被要嚴格保密。
Scott Forstall在賈伯斯的要求下,在公司內部完成招聘,他被授權動用公司的所有人力,於是,一個由跟隨賈伯斯多年的設計師、程式設計師、高級經理和從來沒有見過公司高層的新晉天才工程師們組成的團隊,開始他們也許是改變21世紀的項目。
蘋果一直以科技感的外觀和最簡潔的用戶體驗著稱,而這些產品中最容易上手的iPhone的開發過程,當然,一點都不容易。
「我離婚了,因為iPhone。」
Scott Forstall在項目開始之初就有預感,這將是一個改變組員人生的項目。他的預感很準,iPhone的高級工程師Andy Grignon說,為了開發iPhone,他都離婚了,無獨有偶,好幾個iPhone的早期開發人員的婚姻,在項目成果問世前的這段時間裡,都走到了盡頭。
在Grignon 的回憶中,那是他職業生涯最早糟糕的時間,一群絕頂聰明的人和一個不可能的截止日期,組成了悶得死人的高壓鍋,然後他們再添上一把火,告訴你,公司的未來就靠他了。沒有一天,你能把腳翹到桌子上,對著加州燦爛的陽光說,今天還真不錯。轉動一下椅子,你就能看到牆角趴著的項目裡下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從iPod到iPhone:為什麼要造手機?
賈伯斯在2004年正式批准蘋果的iPhone項目,而它的DNA卻早就孕育在公司內部。比如說幾乎開發了有30年的作業系統,和前期數個不同的產品開發方向模型。
在我們看到的最終成型的iPhone的同時,蘋果至少還在內部開發過5款其他的產品原型,而最終的iPhone開發計劃,實在來源於太多的項目、想法,到今天,甚至無法找到一個源頭。
蘋果的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Phil Schiller在12年內的採訪中曾說,有很多東西都指向了iPhone的開發,比如讓蘋果發家但是始終無法佔有大規模市場的MAC,讓蘋果始終在找尋另一個能夠大規模獲利的市場。
賈伯斯從1997年被請回蘋果,將散亂不堪的Mac產品線重新規整,而再次把蘋果公司帶回大眾視野,並且重新支撐起公司現金流的,還是幾年後發布的iPod,這個讓蘋果公司第一次在消費電子領域獲得大規模盈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