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菲君
2020年10月6日晚,一副名為「斯坦」的霸王龍化石在佳士得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3184萬美元的天價,相當於人民幣2.1億元,這幅恐龍化石的價格毫無疑問已經超過了市面上的大部分珠寶首飾。
但化石和寶石的成分不一樣,就觀賞層面來看,化石自然是比不過寶石,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讓恐龍的化石變成寶石般璀璨同時又具備研究意義呢?福氏龍的存在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覆。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名為歐珀(Opal)的寶石,古羅馬的普林尼曾在《自然史》中這樣描述,「在一塊歐珀石上,你可以看見紅寶石的火焰、紫水晶的色斑、祖母綠的綠海,它五彩繽紛且渾然一體,美不勝收」。
歐珀石澳大利亞的「國石」之一,也是一種非常夢幻美麗的寶石,化學成分組成是SiO2˙nH2O(二氧化矽),可以算是水晶的兄弟礦物,澳大利亞則是歐珀的主產地。
而在眾多產地當中又數「閃電嶺」產出的歐珀石純度最高,可能就連古生物學家也沒有想到恐龍化石會罕見的歐珀石產生聯繫。
在1986年一位寶石獵人理察-福斯特來到了閃電嶺,並在一個名為「羊牧場」的礦地中發現了一塊已經變成歐珀石的生物化石,理察起初以為這塊化石屬於馬蹄的一部分,在聯繫了當地的古生物學家後,人們陸續在這裡找到了一百多塊生物化石寶石。
此後這些被發現的寶石一直保留在博物館中,直到15年之後理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得知當年存放在博物館中的寶石會被拍賣,於是他想盡辦法取回了當初自己發現的那塊歐珀石,還將其捐給了澳大利亞蛋白石博物館。
時間來到2019年,古生物學家們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中發表了一篇文章,理察才得知自己當時發現的寶石原來是恐龍化石,而科學家也將這種新發現的恐龍以理察的姓氏命名,福氏龍由此誕生。
研究發現,福氏龍是一種體態接近於鳥類的肉食恐龍,它們身長大概5米,體重在200斤上下,這類恐龍的特徵在於它們的細長,嘴巴前端有鳥類的喙但嘴裡卻長滿了尖銳的獠牙,在外形上福氏龍應該擁有鴕鳥一樣的大長腿。
當它們遭遇危險時會使用後肢著地快速奔跑,前肢有五個腳趾,但後肢只有四根,且其中的三根腳趾非常寬大幫助其牢牢地抓住地面,研究人員表示福氏龍只有在遭遇追捕時才會兩肢著地,一般情況下會用四足行走,因為那樣可以節省更多的體力。
福氏龍發現的位置屬於格林溪組地層,該地層的生物多來自白堊紀,距今也有1億年的歷史了,此次在澳大利亞大量發現的恐龍歐珀石也間接證明了福氏龍曾是一種群居生物。
此外,人們還在該地層中發現了其它恐龍,比如閃電獸龍、木他龍、沃格特鱷龍等等,或許在地下還埋藏著許多更多仍未被發現的已經變成了歐珀石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