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具有人工智慧算法設計能力的公司

2021-02-25 網際網路周刊

這是對中國人工智慧生態系統梳理中關於算法的部分。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米開朗其羅在西斯廷教堂天頂上創作了一幅壁畫《創世紀》,在那幅畫裡,上帝從天而降,將手指指向亞當,在這個驚心動魄的瞬間,亞當的肉體被注入了智慧。

正如人類被上帝賦予智慧一樣,計算機也正在被人類賦予智慧。而智慧的本質在於算法。

自2016年穀歌的阿爾法狗戰勝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以來,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時代的新潮流。不斷有形形色色的新公司湧現出來,它們聲稱自己是搞人工智慧的。這些公司組成了一個紛繁複雜的生態系統。據報導,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一共有人工智慧企業2542家,而中國有592家,佔比為23%。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工智慧企業都具備算法設計能力呢?真實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

什麼是人工智慧?

笛卡爾曾經在回答「什麼是人?」這個問題的時候一針見血地指出「我思,故我在」。笛卡爾認為,人類的本質在於思考。

那麼,如果一臺計算機也會思考呢?

我們可以把人工智慧認為是一種會思考的機器。但是,到底什麼是「思考?」比如一臺會下象棋的機器算不算在思考?

因此,我們需要更清晰的人工智慧的定義。可惜的是,人工智慧的定義一直是非常模糊的,這個概念從提出來到後來被實踐,前後已經經歷了60多年的時間。

根據2017年李開復與王詠剛先生合著的《人工智慧》一書,對人工智慧這一概念一共有5種定義,其中,第4種定義可能最接近反映人工智慧的本質:人工智慧是會學習的電腦程式。

在這個定義中,人工智慧與學習能力聯繫了起來。這個定義也凸顯了學習型算法對人工智慧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對人工智慧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學習能力,而不是思考能力。

最新崛起的人工智慧,不但具有學習能力,而且還具有「深度學習」的能力。

這裡說到的「深度學習」,其實指的是人工智慧軟體所採用的一種算法。什麼是算法呢?這就好像我們用紙牌算24點,比如有4個撲克牌,每張牌上的數字分別是:2、4、9、6。我們需要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來得到24(每個數字只能參與一次計算)。

我們可以採取兩種不同的算法。

第一個算法是:4x9-2x6=36-12=24

第二個算法是:4x(9-6/2)=4x(9-3)=4x6=24

因此,採取不同的算法,可以從已經存在的數據中得到相同的結果。但很明顯,第一種算法只需要經歷一個中間步驟;而第二種算法需要經歷兩個中間步驟。因此,從計算所花費的時間來說,第一種算法更快速更高效。

同樣道理,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的基本算法之一,與深度學習算法並列的還有專家系統與統計模型等。

學術界給出了人工智慧的三要素:數據、計算能力以及算法。

算法對人工智慧具有與生俱來的重要性。

從人工智慧的三要素來看: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原料,人工智慧一般要吃進去一些數據然後才能建立一個理論模型,從而具有智能——這就是阿爾法狗的工作原理,阿爾法狗在看了幾千個棋譜以後,自己與自己實戰對弈,產生了大量數據,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學習總結下棋經驗,最後具有了很高的智能。而計算能力與硬體相關,這包括CPU與GPU、FPGA以及ASIC等硬體解決方式,比如當年吳恩達在谷歌的時候就是動用了上萬個CPU來做「貓臉識別」,取得了巨大成功——計算機開始認識了貓,目前在計算能力上,業界傾向於開發專用的人工智慧晶片來處理相關的問題,比如寒武紀開發的人工智慧晶片就已經用到了華為的手機上。人工智慧的算法也非常廣泛,其中比較重要的算法是深度學習算法,而實現深度學習算法的框架則有Tensor flow、Caffe、MXNet、Keras等。目前來看,華人在人工智慧算法設計上並不落後,其中Caffe與MXNet都是中國人發明的。Caffe的發明人是賈揚清,MXNet的作者是李沐。

深度學習算法到底是什麼?

2006年,深度學習的創始人傑弗裡.辛頓及合作者發表了一個裡程碑的文章《一種深度置信網絡的快速學習算法》,這一論文宣告了深度學習時代的來臨。

深度學習算法能在目前的人工智慧方法中佔據了主流地位,這背後的原因在於深度神經網絡的發展。

深度神經網絡中的「深度」兩個字指的是「多層」的神經網絡。如果把神經網絡看成是一個大樓,那麼深度神經網絡就有一個多層的大廈,它可以有比較多的神經元結構層次,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隱藏層多於一層的神經網絡結構稱為「多層」的神經網絡,也就是深度神經網絡。

如果從「血統」上來說,機器學習是深度學習的父親。而深度神經網絡是深度學習的母親。這對父母一結合,生出來的孩子才是深度學習。

我們可以用公式來表示這個關係:

深度學習=機器學習+深度(多層)神經網絡

與人的學習還是不太一樣的。機器的深度學習一般要依靠大數據,比如計算機要看過幾百萬張汽車的照片以後,才能在圖像識別中確定出汽車的照片。而一個小孩只需要看過兩三輛汽車,就可以把汽車識別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的學習不太需要大數據。與人類的學習能力相比,這也說明目前的深度學習算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人工智慧有哪些應用場景

從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來看,大概可以劃分6大類: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示、自動推理、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以及機器人學。其中,每一大類又可以分為各個小類,比如計算機視覺又可以具體應用到人臉識別以及自動駕駛等多個垂直領域。

正如石墨烯行業最核心的問題是需要找到合理的應用場景一樣,雖然人工智慧概念如火如荼,但也需要真正落地找到切實的應用場景,實現良性的商業循環。

目前來說,人工智慧的應用層出不窮,湧現了很多企業。比如人工智慧可以用到醫療與教育領域,也可以用到物流與安防領域,甚至可以用到軍事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湧現了非常多的垂直領域的公司,但能夠不依靠融資,在商業上獲得正循環的企業並不多。

因此,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如晶片的核心競爭力是光刻機與EDA工具一樣,人工智慧的核心競爭力在算法設計能力。騰訊副總裁姚星曾經在展望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趨勢時說:「算法,將成為人工智慧時代的『科技原力』」。

國內有哪些企業具有人工智慧的算法設計能力呢?

一般來說,要設計算法,必須要有相關的科學家或者有研究經歷的工程師,否則很難進行人工智慧的算法創新。人工智慧的算法設計對數學與計算機技術都是有比較高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程式設計師可以勝任的。

因此,懂算法設計的科學家成為人工智慧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以阿里巴巴公司為例子,2017 年 7 月,阿里巴巴發布「天貓精靈」,其背後的專利包括基於神經網絡的聲紋識別技術。用戶可以使用天貓精靈的對話作業系統,通過語音進行購物和支付,並使用獨特的語音籤名作為身份驗證的一種形式。那麼,阿里巴巴的這些人工智慧算法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據了解,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是王剛。王剛2005年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年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博士學位。王剛此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擔任教授,他顯然是一名學院派出身的人工智慧專家。

百度公司作為國內人工智慧的領先企業,也曾經聘請了多位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百度曾聘請餘凱、吳恩達、陸奇等人工智慧專家擔任高管,這也從側面反應了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很強的算法設計能力。正是在算法設計能力的基礎上,百度才發布了阿波羅無人駕駛系統等人工智慧平臺。

寒武紀作為國內第一家發布人工智慧晶片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晶片已經應用於華為手機。而它的創始人之一陳天石201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同年陳天石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計算智能,他也是一位具有人工智慧算法設計能力的科學家。

曠視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與首席技術官唐文斌畢業於清華大學,曾經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他還是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首屆「Yao Award」金牌獲得者,他也是具有人工智慧算法設計能力的科學工作者。

大浪淘沙始於真金璀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雖然中國有很多人工智慧公司。但從核心技術來說,只有那些擁有人工智慧算法設計能力的公司才是具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正如在中興通訊被美國禁運晶片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的那樣——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可以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主動權。而人工智慧的核心之一就是算法設計。

大數據與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慧是三個相互獨立的概念。人工智慧的英文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其首字母是A。大數據的英語是big data,其首字母是B。雲計算的英文是cloud computing ,其首字母是C。所以,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關係被簡單形容為ABC的關係,但必須注意,這三個概念是相互獨立的,很多中小企業把這三個概念混為一談,混淆這些概念,胡亂炒作高科技概念是不可取的。只有正確區分ABC的關係,才能捋清楚人工智慧這個生態系統。

在人工智慧紛繁複雜的產業圖景中,猶如石墨烯產業一樣,必須要找到其應用場景。

在任何一個領域,對企業來說,只玩概念是不能走向未來的。

(文/軒中)

相關焦點

  • 中國AI人工智慧晶片的困局與潛力
    例如,由於金融IC晶片認證等問題,我國國內銀行IC卡晶片基本上被NXP等國外晶片廠壟斷;晶片設計領域迎來華為、阿里等巨頭爭相重金布局,但晶片設計軟體等基礎工具仍然被美國壟斷。國內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則又呈現百家爭鳴的初期、特別是每個初創企業的人工智慧晶片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體系結構和軟體開發套件,既無法融入英偉達和谷歌建立的生態圈,又不具備與之抗衡的實力。
  • 預見2021:《2021年中國人工智慧晶片產業全景圖譜》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計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慧近兩年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重點,人工智慧晶片卻成為我國發展人工智慧的短板。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人工智慧晶片行業快速發展,「中國芯」正在崛起。
  • 【焦點】ASM與智路資本合作建立合資公司;AI晶片設計的匠心之作《人工智慧晶片設計》面世;長電科技再登《財富》中國500強榜單;
    無疑,AI晶片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和社會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地也湧現出諸多優秀的AI晶片公司。能否設計出符合不同應用需求的人工智慧晶片,已成為加快人工智慧與新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推動人工智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 人工智慧晶片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雖然當前摩爾定律逐漸放緩,但作為推動人工智慧技術不斷進步的硬體基礎,未來 10年仍將是人工智慧晶片(AI晶片)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各類專門針對人工智慧應用的新穎設計理念和架構創新將不斷湧現。當前對人工智慧晶片的定義並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
  • Energy and AI(能源與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包含數據收集、分析與決策等過程,而這些過程均可藉助某些人工手段如機器、算法、程序或系統等加以實現。很長一段時間,人工智慧都被認為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但隨著人工智慧在工業領域及學術領域(如能源、製造、汽車、機器人、經濟、哲學等)的廣泛應用,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明確定義的獨立學科。
  • 1號風向 | 微軟裁員,人工編輯將被智能算法徹底取代?
    5月30日,《衛報》報導稱,受僱於PA Media的27名員工也接到了類似通知,稱由於微軟將之前的人工工作外包給智能算法,他們的服務將於6月底終止。微軟直接僱傭的從事類似工作的全職員工將被公司保留。微軟一份聲明稱:「像所有公司一樣,我們會定期評估業務。這可能會導致在一些地方增加投資,而在其它地方也會不時地重新部署。這些決定不是當前疫情帶來的結果。」
  • 「芯」戰爭,人工智慧晶片研發攻略
    這種並不算新的應用場景將會帶動新一輪的計算革命,這也將給人工智慧晶片帶來新的需求,給半導體領域帶來新的機遇。人工智慧晶片設計的目的是從加速深度學習算法到希望從底層結構模擬人腦來更好實現智能。目前人工智慧晶片涵蓋了三個階段:(1)基於 FPGA 的半定製。(2)針對深度學習算法的全定製。(3)類腦計算晶片。
  • 人工智慧史介紹
    他們中有許多人預言,經過一代人的努力,與人類具有同等智能水平的機器將會出現。同時,上千萬美元被投入到AI研究中,以期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發現自己大大低估了這一工程的難度,人工智慧史上共出現過好幾次低潮。由於詹姆斯·萊特希爾爵士的批評和國會方面的壓力,美國和英國政府於1973年停止向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工智慧研究項目撥款。
  • 人工智慧哪家強?
    GEE在谷歌雲上運算,處理能力完全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可以在GEE上面運行自己的深度學習模型。中地數碼|   MapGIS IGServer-s將GIS空間運算能力與人工智慧技術相融合,集成了TensorFlow、CNTK等深度學習框架,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模型準備、模型訓練和模型使用深度學習流程,能夠實現遙感影像信息提取與智能分析。
  • Gartner:2018人工智慧技術成熟度曲線
    目前的人工智慧看起來具有人類一樣的學習、推理和適應能力,但它們缺乏常識、智能和廣泛的自我維護和複製手段。在人工智慧方面取得的實際進展僅限於弱人工智慧。如今的人工智慧技術無法被證明具有相當於人類智能的能力(對於證明此類智能的測試,缺乏共識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製造出一臺接近人類認知能力的機器,但我們很可能要等幾十年才能完成必要的研究和工程。
  • 沒想到吧,谷歌密鑰的製造商來自中國[每周值得關注的人工智慧頭條]
    其實想想,每周一準時給大家傳遞最值得關注度的人工智慧頭條,本禪師是不是很勤勞呢?英國一家初創公司,使用人工智慧制定營銷複製計劃,擴展到美國市場Phrasee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倫敦。該公司的客戶包括Domino's,Virgin和Superdry。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400萬美元,以支持其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生成技術。
  • 人工智慧晶片發展潛力巨大
    人工智慧受到媒體和資本的熱捧,近來國內外各路資本紛紛推出自己的人工智慧晶片
  • 盤點人工智慧晶片2017
    ;2、2017年中國創業公司的融資及產品進展;3、全球範圍內的AI晶片初創公司概述。&英特爾Intel英特爾在2017人工智慧大會上提出了「人工智慧全棧解決方案」;過去兩年Intel先後收購了深度學習企業NervanaSystems、視覺處理晶片廠商 Movidius、FPGA廠商Altera、ADAS公司Mobileye等,通過研發+收購的戰略,打造了集「硬體+算法庫+框架+平臺+應用」於一體的全棧解決方案。
  • 2018年國外人工智慧晶片發展綜述
    以谷歌、微軟、英特爾、臉書為代表的科技巨頭爭相加大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布局。截至2018年5月,全球至少有60家初創公司在研發語音交互和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晶片、至少有5家企業已經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根據國際權威基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預測,到2021年,全球人工智慧晶片市場規模可能超過200億美元。
  • 人工智慧技術基礎系列之(一):AI晶片技術發展
    英偉達公司在2006年的時候推出了統一計算設備架構(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以及對應的G80平臺,第一次讓GPU具有可編程性,讓GPU的核心流式處理器既具有處理像素、頂點、圖形等渲染能力,又同時具備通用的單精度浮點處理能力。近十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算法的廣泛應用,對硬體的處理能力和能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魏少軍:中國人工智慧晶片與國外到底多大差距?
    從計算能力看,目前主要的人工智慧晶片是GPU。GPU的計算能力比CPU大概提高了5倍,存儲能力是2倍到4倍。目前Intel佔了71%的市場,Nvidia佔了16%。Nvidia在分立式GPU上佔據主要優勢。而人工智慧主要應用於分立式GPU。但是目前任何一種方案無法用於本地移動終端,因為功耗太大。
  • 50家中國IC設計初創公司調查統計彙編
    在這50家IC設計初創公司中,哪10家將會榜上有名?IC設計初創公司篩選條件基於以上條件,我們篩選出50家初創企業,其中13家AI晶片設計公司已經在《30家國產AI晶片廠商調研報告》中收錄,包括:啟泰英倫、鯤雲科技、耐能、肇觀電子、探境科技、清微智能、億智科技、燧原科技、知存科技、璧仞科技、黑芝麻智能、雲知聲、地平線。
  • ​【AI簡報20210924期】設計邊緣人工智慧SoC需要注意些什麼?
    邊緣人工智慧SoC晶片設計案例很明顯,同時具備PCIe和USB4接口的邊緣人工智慧SoC可簡化邊緣AI系統集成,支持多種應用場景,可幫助迅速拓展新的目標市場。圖1顯示了一個典型的邊緣人工智慧系統和SoC晶片的總體框圖。
  • 智能優化算法
    優化問題,簡單來說,是從多個可行方案中選出一個最佳方案,其廣泛存在於信號分析、圖像處理、生產調度、任務分配、模式識別、自動控制、機械設計等領域,小到快遞小哥物流配送,大到「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學渣採取的重點學習法,雖然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但會花費較少的代價,比如時間(人生),空間(記憶),獲取更大的效益。現如今,隨著電子、通信、計算機、自動化、機器人、經濟學等多學科的融合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複雜組合優化問題,為了在龐大的搜索空間中找出最優解,受人類智能、生物群體社會性、自然現象規律等的啟發,智能優化算法相繼被提出。
  • FDA批准人工智慧算法,能準確檢測常見骨折!
    來源:藥明康德AI近日,美國FDA宣布批准Imagen公司開發的軟體OsteoDetect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