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事件持續發酵,激起了年輕人的憤怒和激烈討論。因在脈脈匿名發布拼多多員工上救護車的照片,而被迫離職的拼多多前員工,稱自己為王太虛的年輕人,發布了一條15分鐘的視頻,冷靜的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表明觀點,表達氣憤。
王太虛在視頻裡說,「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這其實是很多年輕人的聲音。這個聲音不容被忽視。
迄今為止,王太虛在視頻中所發表的觀點,不斷被援引,但是在這15分鐘的視頻中,有很多的細節,在後來的引用中並未被充分看見。這篇文章,完整整理了王太虛視頻中講到的要點,希望更多人看到。
是啊,「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分析並指出,事件所揭示的職場環境和工作制度中,不僅存在很多現實與年輕人工作價值觀之間的衝突,而且,一些現象根本就擊破了年輕人價值觀的底線。面對資本,哪怕在成功敘事中贏得了內卷的比賽,受過精英教育的年輕人,同樣可能面臨沒有尊嚴的殘酷現實。難道應該歸咎於個體選擇應該承擔的後果嗎?我們怎麼行動呢?
以下是經青年志整理的 「王太虛」發布視頻要點針對拼多多新疆女員工猝死事件,王太虛發表了一些他作為拼多多內部員工的看法。在他看來:「所有外界有關新疆姑娘因為不合理制度猝死的傳聞,在內部員工身上,都是得到親身體會的。」
1. 隱性工作時長要求:「上海本部的員工,會有隱形要求,每月工作300小時。」「有些組會私下溝通你的工時與績效有關。」「本部的『買菜』員工會被要求至少工作380個小時。」
2. 剋扣法定節假日:「三天的法定節假日,拼多多員工會被要求提前返工」「你們能想像2020年,國慶中秋連放的8天長假,拼多多員工只有5天嗎?」
3. 不透明的信息公開制度、隨意變更的公司規章制度:「新疆女員工事件,內部未收到任何的信息披露或信息公開」「年終獎、調薪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延後一個月」「年終獎和加班費發放沒有任何明細」
4. 惡劣的工作環境:
a. 廁所坑位少:「上海本部的衛生間坑位極少,需要去其他樓層或者商場上廁所。」「行政的解決方法是在廁所內側貼上『希望大家快一點』的標語。」
b. 空氣:「有些樓層在還能聞到化工氣味的時候,就通知員工搬進去」
c. 工作餐:「免費的工作餐,經常出現壞掉的菜品」。
對此,王太虛總結道,「如果非要形容這家公司,我覺得它出現了,幾乎是所有網際網路大廠都會缺少的員工關懷」。在列舉了各項不合理的制度後,王太虛分享了自己在新疆姑娘猝死事件後的一些想法及變化。 他提到,在新疆姑娘猝死事件,和看到了拼多多的知乎回答之後,「我心中激起了很大的波瀾,我認為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經歷了闢謠、傳說中的勞動部門介入後,我以為一切都會變好。就算,是我吃了拼多多女孩的『人血饅頭』,但情況終究會變好一點點的。但之後,現實給了我一記重拳。什麼都沒有改變。室內的空氣依舊渾濁,依舊加班到深夜,一樣排不到廁所。」王太虛在視頻中還提到了自己目前已經採取並在未來會持續的行動。
他表示會爭取自己的應得利益,「我想當一隻癩蛤蟆,爬上拼多多這隻惡臭的資本的腳,不咬它也要膈應它。」他諮詢了朋友。朋友認為他申請仲裁獲勝的概率不大。包括自己的年終獎,公司也可以以政策變化搪塞過去。為此,他與朋友創建互助群:「中國懂勞動法的人太少,而資本家又恰恰是一群可以用錢僱走那些最懂勞動法的人替他們工作」領導:非常意外,看不出來你會說這些,你平時在工作中沒有表現出來。我:我當然不會表現出來,因為我是個合格的職場人,在工作上挑不出毛病。我:可能是因為壓力,面對十幾個人同時提需求壓力難以想像。我反問:在這種制度下,什麼樣才叫合理的delay呢?如果每天十一點來八點走,需求經常delay,這是可以被接受的嗎?不會影響我的收益嗎?不會影響績效和評價嗎?那我加班到幾點才是合理的delay呢?還是我要把自己的delay的需求分送給其他同事,讓其他同事幫助分擔壓力呢?我:不發帖子前公司招人順利嗎?難道他們入職前看到這些帖子和入職後親身感受到的會有什麼區別嗎?還是說公司的策略就是先把別人騙進來,用拖的越來越晚的加班費和年終獎讓人捨不得走呢?我:是用經常延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的調薪調節嗎,制度沒有變化這一切就會變好嗎?我近乎嘲諷道:你看看我站在哪裡,在做什麼,這就是公司在變好的證據嗎?「也許我還年輕,還留有學生氣,還沒有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懂得隱藏自己內心想法和保護自己的職場人。但我覺得這個世界不該是這樣運行的。如果公司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解決問題本身,而是解決提出問題讓大家看到的人,這難道是合理的嗎?你挖出了我這樣的人,剩下的問題就會消失嗎?不會的。這些問題只會越藏越深。」我們也想說
「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
在過去,年輕人談到他們的價值觀與現實存在的衝突時,往往指向職場中的複雜人際關係,薪資談判中處於弱勢的狀態,還有信息不透明等等這些問題。
然而今天,我們看見年輕人的價值觀與職場環境和工作制度的衝突進入了很深的層次。
「底線」一再被擊破
拼多多事件中所暴露出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環境與年輕人的價值觀之間存在著根本衝突 —— 隱私無保障、強迫性的超長工作和待機時間、基本福利保障的缺失(如廁自由、工作餐、空氣),甚至在王太虛被驅逐出公司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權力的高壓。於是,年輕人的焦慮感更多在於如何守住「底線」了,因為在今天,底線似乎特別容易被衝破。
當過去那些冠冕堂皇的、哪怕有些虛偽的「外衣」被撕下的時候,年輕人作為一個白領的幻影也被戳破了,他們想守衛的不再只是錢財,還有基本的人生安全。
資本面前,「眾生平等」
另一層現實與具體期待的強烈衝突在於,原本以為通過努力獲得體面的工作,可以獲得更多「特權」以保護一些基本的權利不受侵犯。然而,我們即使是坐在了體面的辦公室裡,卻同樣需要面對「不講理」的對待。就像王太虛在視頻中提及的:「資本可以近似奴隸地逼迫幾乎是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996,至死方休」。
商戰演化為傷戰,動不動就被保安趕走的離職模式,讓人難以體會到「做人」的尊嚴。這種叢林式的生存環境和整體氛圍,讓人們開始懷疑,法律是否能保護日常的、具體的角落,這也愈加讓人感到絕望與無力。如果說去年外賣小哥的遭遇讓年輕人開始意識到「系統」的惡,並對藍領工作者抱有同情。拼多多事件則讓年輕人看見,白領,在上市公司工作,受過精英的教育,這些也都不重要了,在資本面前,同樣被碾壓。
個人的選擇,還是系統的問題?
然而,當底線被突破,極端情況終於發生時,資本市場對於拼多多事件的反應卻令人心寒。事件發生之後,我們以為拼多多會被給予一記響亮的耳光,但實際情況卻是「它的股價再創新高,大漲12%」,這是資本給予它的認可。雖然社交網絡上已有許多人在奔走呼籲卸載拼多多,但與其龐大的用戶群相比,這樣的影響微乎其微。「誰能管管拼多多?」這幾乎所有人在看到拼多多事件時所發出的共同疑問。這個疑問背後,我們更想問的其實是:這個世界還存在秩序嗎?面對衝破「底線」的惡,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最後,王太虛與領導之間的對話過程也令人印象深刻的尷尬,我們看到了在同樣的系統中,處於不同位置的人之間,對立與隔閡之深。在同樣是在拼多多工作飽受其苦的領導眼中,王太虛是「有選擇、有退路」的,事件遠不至於「發展到這一步」。你可以選擇差一點的績效,可以選擇離開這家公司,或像某知乎回應貼中寫道的那樣「你也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選擇之下,責任卻被推到了個體身上:你選了某一種生活,你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們轉過身來,面向同僚的時候呢?有些年輕人也說,被刪掉的拼多多官方帳號在知乎上的評論是「對」的,一個人可以選擇「拼命」的程度。問題是,即使一個年輕人真的缺錢,主動選擇「給的實在很多」的辛苦工作,上文提到的拼多多的衝破「底線」的事情,難道就是被允許的嗎?
我們還能做什麼?
所以,我們真的只剩下絕望與無力嗎?不是的。
王太虛在視頻的結尾說道:「有太多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也有更多這樣的事情將要發生。期待大家對這些事件的關注,將一點一滴匯聚成力量,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們在說「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運作」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還可以去關注、發聲、甚至是採取行動去做一些改變。不論是對拼多多事件,還是關於你自身的更多工作經歷和遭遇,如果你有更多想說的,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與我們訴說和分享。我們將在明天的推文中,將你們的回應匯集成文章,希望這樣的發聲可以帶來一些影響。
感謝參與評論的研究員們 | Fancy、姮慧、大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