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兜專欄】豬只健康是養豬獲利的關鍵

2021-02-15 豬兜

本期專欄摘自世界養豬集約化飼養方式的創始人之一David Hollier(侯大衛)的著作《斷奶仔豬管理》。

1965年,英國PIC總裁Mike Nicholson說他有一頭豬在10周齡時體重就達到了70磅(32千克)。因此,就開始了70天達到32千克的挑戰。

幾年後,我們記錄了第一頭在不到100天(確切地說是98天)達到201磅(91千克)的豬。

自PIC早期起,我們就意識到所有的豬只都有達到這個生長速度的潛能。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生長速度,就肯定是我們沒有能力完全滿足豬只發揮全部遺傳潛能所需的環境(如健康、營養、物理和社會環境等)。

由此而激勵我們做研究,開發生產系統和管理原則,使所有的豬只都能快速、有效、均勻地生長,而不僅僅只是一百萬頭豬中的特殊的頭。研發至今,40年後,終於找到了一些有助於我們達到這個水平的關鍵因素。

在20世紀70- 90年代,西歐和北美在提高豬的生產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

第一,通過頭母豬年出欄斷奶仔豬數衡量種豬群的效率。

第二,生長豬的飼料轉換率和豬只從40磅(18千克)到20磅(100千克)的生長速度。

在此期間,開發了每周生產控制系統,可以監督,並使種豬出欄豬的數量最大化。

我們所做的努力使每頭母豬的年出欄豬只數方面取得明顯的提高。從1970年到2009年的40年間,一頭母豬每窩斷奶豬只的年均增長數量達到0.1頭(7.5~ 11 5)。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試圖在生長豬取得同樣提高的工作上所作的努力卻是失敗的。持續一段時間後,結果不是不能達到,就是很難超越以下標準:平均生長期要23 ~ 24周,即從出生長到220磅需要160天(即160天長到100千克),飼料轉換率無法超過2.80 : 1。

約在2000年,北美的養殖戶就開始意識到我們對種豬、哺乳仔豬和生長豬的了解甚多,但對保育豬的了解甚少。

於是北美大部分的養殖戶改成了三點式生產管理系統,保育舍放置在單獨的場址,遠離種豬舍和生長舍。

保育舍單獨設置的普遍運用,以及早期斷奶,3周齡或更早,迫使我們花更多的精力去加強新近斷奶仔豬的管理。養殖戶很快意識到:

(1)保育舍仔豬的生長讓人難以捉摸,而我們對仔豬管理知識的欠缺又難以改變這一現狀。

(2)保育舍仔豬的管理程度和健康狀況對於仔豬自始到上市期間的生長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和面臨的挑戰後,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但是,「豬只健康」 指的是什麼呢?如何來定義「豬只健康」這一詞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試圖盡力提高豬場的生產水平和利潤時,使用「健康、健康豬、健康水平」這些詞,將會有種受挫感。

定義「健康」的第一步就是要客現地開發一種簡季的測量方法,以較實際地反映豬只的健事。

1.利洞很明顯地受到豬的生產水平的影響。

如上所述。關於測量種豬和生長豬(25千克到上市豬)標準生產效率的方法很多。

2.豬的生產水平很明顯地受到豬只健康的影響。

我們有許多診斷方法可檢測豬場存在的疾病,以及每在的抗體保護水平。但這些都是測量疾病的。而不是街量健康的。

3.豬的健康很明顯受到早期生長階受(即產房和保育舍)疾病狀況的影響。

仔豬在哺乳期間從母乳中獲得了足夠的抗體保護。壓此真正能反映豬只健康的是斷奶後保育豬的生長情況。

4.繪製生長曲線圖。

把斷奶後每周計算的目標體重跟實際體重相比較。

(1)從每批斷奶豬中選取5- 10頭,用耳牌標記毛周稱重。

(2)平均體重跟已繪製的目標線相比較。

(3)持續跟蹤這些豬,直到上市。

5.通過收集100多批斷奶豬的數據,得出以下結論:

(1)加強管理可以提高保育舍仔豬的生長速度,轉出保育捨出欄豬的體重對自始至上市期間的生長速度有明顯的影響。

(2)管理改善越早,體重增加也越早,對於自始到上市期間的生長效率的影響也越大。從斷奶到8周齡間的管理改善尤其重要。

(3)如果在早期發育期間,負面因素影響-一個或多個系統,可能導致永久的損傷,將來此系統不能有效地發揮完整的功能。不管是影響哪一種功能, 其共同的影響是:降低生長速度。

(4)負面因素影響仔豬的程度越嚴重,對於生長速度和生長潛能的減少就會越大。

(5)當豬長到8周齡時,除繁殖器官外,其主要的機體功能已完全成熟。因此,最早能夠預測自始到上市期間的生長速度的是「8周齡體重"。到8周齡時,豬自始到上市期間的效率潛能已經確定了。

當所有其他參數相同時,豬從25千克長到100千克期間的生長速度和效率取決於從出生到25千克的生長速度。因此,我們需要改變定義種豬群效率的方法,即不僅僅是出欄的待肥育豬的數量,出欄的待肥育豬的質量也是衡量種豬群效率的真實指標,並且是決定這些豬自始長到上市體重的生長速度和效率的主要影響因素。

相關焦點

  • 豬兜會客廳直播預告||聊聊豬病毒性腹瀉那些事
    臨沂新程金鑼牧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一直從事養豬有關的檢測、獸醫技術等工作,從業十餘年,有豐富的化驗室檢測及一線臨床獸醫技術管理經驗,喜愛養豬行業,把養豬作為自己終身事業來做。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豬疫苗產品技術總監,執業獸醫師,一線服務專家,一直從事豬病的研究與服務。
  • 豬臉識別、以豬為本:AI養豬那些事
    AI養豬到底是怎麼個養法?簡單來說,就是利用AI算法,實現豬臉識別。中國儘管不是第一個實現人臉識別的國家,但畢竟成為了第一個使用「豬臉識別」的國家。如何區分這頭豬與那頭豬,是生豬養殖業的一個關鍵問題。此前市面上有一些方法,比如給生豬戴上電子智能「耳環」,或者是在豬背上做刺青編碼,通過攝像頭導入系統。但AI養豬就不一樣了,不用折騰豬,只要安裝一些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農業級攝像頭、伸縮式半限位豬欄,就可以實現豬臉識別。
  • 豬群健不健康,你真的會看麼? 科學養豬能人邦
    關注新牧網,微信ID:xinm123-com科學養豬需要經驗,更需要智慧。這裡即有大牌專家,又有養豬能手。
  • 豬兜TV直播,走進詩華西區重點客戶會議
    非洲豬瘟的流行導致豬場清群和清場,可能會使我國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毒株類型、多樣性、分布等生態特點發生改變,有必要開展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的監測。一些地區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臨床發病有上升趨勢,與寒冷季節、豬舍保溫與通風不良等應激因素有關。顏其貴教授:控制PEDV需要新思路 淨化PRV需要好疫苗四川農業大學顏其貴教授首先介紹了豬只免疫力建立的基礎,其中特別強調了黏膜(口鼻腔黏膜、胃腸道黏膜)的完整性及其在阻止病原感染中的重要性。特別指出,控制PEDV所致腹瀉需要新思路,如圖2:
  • 」豬臉識別「什麼鬼?用人工智慧養豬真的要來了!
    萬萬沒想到,如今人工智慧已悄然融入養豬生產中,又流行起了「豬臉識別」。近日,國家生豬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陳瑤生正式發布「豬臉識別」技術並投入使用。跟手機上的人臉識別類似,豬臉識別技術也能夠通過手機「掃一掃」豬臉,然後識別出「眼」前的豬,就能得到豬的編號、父母、品系等信息,以了解每頭豬的進食偏好、食量、健康狀況等。
  • 豬臉識別產品正式發布!AI養豬將顛覆養豬業
    通過掃描豬只的面部,進行識別及記錄,可以把豬只數據記錄到數據系統,生產管理系統中。在掃描時,同時記錄豬只體溫等其他數據,可對豬只健康狀況進行實時在線監控,來進行豬的個體管理及跨空間身份管理。豬臉識別——助力養豬業提效率降成本·  識別並記錄豬只信息·  智能體重測定·  育種管理·  豬場生產管理·  豬群健康管理·  母豬精準飼餵·  母豬膘情控制食品安全追溯
  • 「養豬院士」印遇龍拼多多直播首秀 寧鄉花豬引超80萬網友圍觀
    「養豬是門大學問,也是讓農村留住人才的好產業。」1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寧鄉花豬代言推薦。「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能把寧鄉寶貴的養殖技術推廣給更多的農戶,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寧鄉花豬。」印遇龍說。寧鄉花豬是中國四大名豬之一,「獅子頭、銅鑼肚、烏雲蓋雪、銀頸圈」的童謠完美詮釋了花豬憨態可掬的外形。
  • 豬吃飯刷臉!這5個養豬大數據,馬雲說值1個億
    豬臉識別2.0實景體驗影子豬臉識別系統通過人工智慧對豬群進行單體豬只的身份識別、育種管理、豬場生產管理、豬群健康管理、生豬流通管理,進而達到食品安全溯源,極大地提升了整個養豬過程和豬場運營管理的整體效率,給廣大養殖戶提供極大的便利性和高附加價值
  • 美國的豬
    北京的滷煮炒肝、廣東的豬肚包雞,四川的冒腦花,各種滷烤燉豬蹄,豬頭肉、豬耳朵,你還可以跟豬舌吻——來個口條嘗嘗……山東濰坊有道名菜叫朝天鍋——沒有火鍋,是用餅卷著豬拱嘴和大蔥一起吃。我媽從小教育我,豬身上都是寶:我說牛肉健康,她說豬身上都是寶;我說雞肉能增加肌肉,她說豬身上都是寶;我說那為什麼妖精不吃八戒,非要吃唐僧呢,我媽說,二師兄才是寶。中國人對豬肉的迷戀感天動地。
  • 人生不如丹麥豬!全球最大豬企殺入中國,「二師兄」的奇葩待遇,讓中國豬農坐不住了!
    導讀:假如有一天,身邊的朋友突然和你說:城市套路太深了,我要回農村養豬。你千萬不要嘲笑他,不要認為養豬是沒有技術含量,沒有出息。科技在創新;時代在變更;人類在進步!當養豬開始科學化;屠宰、肉類加工都由機器人來代替時,傳統豬農這個職業離淘汰還遠嗎?因為,就是這被人看不起的傳統行業,即將徹底顛覆了!
  • 一個叫「愛迪·榮昌豬」的豬肉火了!
    活豬養殖過程完全藉助農信互聯AI智能養豬解決方案,不再依靠人工養豬,而是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智能養豬技術,完成豬場的智能環控、智能巡查、智能飼喂,實現養豬的智能化、網際網路化。、飼料、豬場管理人員等情況信息,下至生豬交易交收質量認證標準、豬只疫病防控、物流運輸、屠宰加工等各個環節,實現生豬生產-防檢-交易-運輸-屠宰加工,全程來源可追、去向可查、風險可預警、責任可究。
  • 【獨家視頻】確認過眼神,你是我想要的豬丨美加寶看豬記
    養豬信息網:那就是說美加寶種豬是屬於加系的?有什麼特點?練智文:對,我們是從加拿大引進的。加系的種豬體格高大,繁殖性能高,符合市場的要求。在現在的市場行情上,很多屠宰商需要更大體重的商品豬,而加系豬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 中國的豬從哪裡來?
    2005年皇家阿德萊德展覽的冠軍,一頭巴克夏豬/維基百科19世紀初美國也引進了中國豬種,育成了波中豬(Poland China)和切斯特白豬。現今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豬種幾乎都是由中國豬種直接或間接參與育成的。而在經歷了短缺時代之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也在持續發力養豬產業,以滿足人民的需求。
  • 有勇氣做一隻「特例獨行」的豬嗎
    王小波的那隻豬喜歡跳上房頂曬太陽,會學汽車響、拖拉機響,總是跑到附近村子找美麗的母豬,它不願被設置,特立獨行,被知青們當成寵物……可我今天要說的這隻,不僅沒有「寵兒」的命,人們還因為它的「特例獨行」吵個不停,儘管它有著佔領臺灣諸多媒體頭條的能力,儘管它來自美國有個好聽的名字及外號——美豬、健美豬。
  • 豬是怎麼飛起來的 ——浙江龍珠畜牧專業合作社的養豬經
    「艾格菲」養豬,很快偃旗息鼓;「高盛」養豬,至今生死未卜;「網易」養豬,人們形容是「
  • 師偉:二十六的豬
    如前所述,中國人最早馴化了豬,最早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廣西桂林甄皮巖墓葬中出土地家豬的豬牙和頜骨,距今九千多年;西安半坡、河南新鄭裴李崗、浙江餘姚河姆渡等遺址發掘的豬骨,距今六、七千年;五千多年前的良渚遺址祭祀用的最多的獸類就是豬。《禮記》記載天子三牲是牛養豬、民間小三牲是豬魚雞;約在三千年前出現了養豬的文字記載:殷墟出土地甲骨文中有象形字「豕」,並有閹豬的記錄(這樣豬就更加溫順、專心長肉)。
  • 豬到了危險的時候
    這不是段子:有的地方豬種「已找不到公豬」;前些年情況最危急的時候,四川當地的成華豬,「只剩下五六十頭」,比大熊貓都稀少;2008年的全國性畜禽遺傳資源調查顯示,中國85%左右的地方豬種的群體數量呈下降趨勢,31個品種處於瀕危和瀕臨滅絕狀態。一些研究者提出過冷凍精液保存、胚胎保存、生物技術保種等方法。今天這篇報導,我們的新同事還製作了動畫視頻,歡迎點擊觀看並提出意見。
  • 豬丹毒捲土重來,豬友損失慘重!治療方案在這裡!
    豬丹毒在這些年很少再次發生。也很難看到非常典型的臨床症狀。  也許是豬病不斷的在變異,還是抗生素的濫用,環境汙染的原因,豬丹毒再一次來襲。  它主要侵害不同月齡的豬。有散發,也有地方性流行,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現在我們的秋冬季節,這個時候流行比較快。
  • 飼養與管理 你的豬只均勻度如何?行業大人物都在學習的管理指南
    豬只體重存在差異有許多原因:季節、管理、營養、飼餵方案、基因、環境、性別與健康狀況。保證育肥豬生產的投入最後不會浪費,且最大限度提高屠宰豬只的均勻度,對養殖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關注並了解豬只體重差異非常重要。你需要觀察3個月或更長時間,並記錄下列各項信息。1.體重超標;2.體重未達標;3.未進行調查的豬數量;4.處於最佳體重範圍內的豬只佔比(目標為85%)。【注】記錄時,應選擇一段正常生產時期,即避開運動受限期間、持續高溫時期或聖誕節和新年期間。
  • 如何降低水泥地面對豬的危害?
    水泥地面只吸熱卻不散熱,因此,鋪設水泥地面會使豬舍的整體溫度降低,且地面冰冷,豬群平時臥地會導致腹部著涼而引起腹瀉。另外,由於水泥地面較涼,在冬天,豬必須以增厚皮膚來維持體溫和抗擊地面的磨損。因此,水泥地面豬舍內飼養的豬的皮膚都比較粗糙,不僅賣相不好,而且對豬肉的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