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來繼續聊塔勒布的另一本著作——《隨機漫步的傻瓜》。
如果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隨機的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
不相信運氣的『傻瓜』
若是用以成敗來論英雄的結果論看待成功,那麼成功是有公式的,它可以簡單地寫為:成功 = 運氣 + 技能。
就像書中所說的猴子一樣,即便根本不懂英語與文化,在長時間的加成下,僅憑運氣,也能敲出像莎翁全集般的文化巨著。不過由於其缺少技能的加持,所需的運氣太過逆天以至於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遇到,僅存在於理論之中。
我們從事的所有活動皆是如此,不過其中『運氣』所佔的權重不盡相同。比如說像圍棋這類智力活動,技能佔比將近100%,幾乎沒有給運氣留下多少空間;而在像拋硬幣這種純粹的運氣賭博中,運氣佔比將近100%,根本沒有留下任何技能的餘地。而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運氣』和『技能』不同的成分搭配,像打籃球不僅靠平時苦練也靠比賽時的手感、投資理財看專業知識也看股市大盤的市場行情……
不過,在成功人士傳授成功經驗時,沒有一個人會把『運氣』這個因素納入其中。他們即便知道在這行的成敗中,『運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會傾向於認為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是我的判斷、努力、與毅力帶領我走向成功而不是什麼運氣,運氣就算存在也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這不是因為他們不誠實或者自戀,而是因為人是無法說服自己在運氣佔比巨大的環境下仍然做出艱苦的努力。若是努力與否無關緊要只看運氣的話,那麼人們就只會做躺好不動的鹹魚。只要我做出了行動,那麼我就必須想方設法地說服(欺騙)自己:我的努力一定有意義而不是白費功夫。就算是失敗,也要有「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豪邁心態。
若是抱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態安心做一個不問運氣的『傻瓜』,執著於眼前之事,不苛求身後之名,那樣還好。可若是真的對運氣視而不見,盲目自信於自己的技能,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成功的人會分泌血清素,讓人自信自大自欺欺人,忽略隨機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然而一旦遇到風險,就會懷疑人生,減少血清素的分泌,讓人畏手畏腳不敢前進,陷入惡性循環。客觀地評價自身技能與認識到由運氣所帶來的成功的波動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而古人有言:人貴有自知之明。
技能有技能的修煉方法,運氣有運氣的面對手段
雖說運氣與技能都是成功的『組成成分』,但它們的『性質』卻截然不同。
在技能的世界中,勤奮努力是上等策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在運氣的世界中,勤奮努力是無效策略,相反,『什麼都不做』才是最佳策略,而且是最難做到的策略。
書中有這麼一個片段: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給關在兩隻不同籠子中的鳥隨機同時餵食,一段時間後,科學家發現這兩隻鳥開始長時間做一些不同的奇怪動作,一隻經常搖頭,一隻動不動就扇扇翅膀(具體細節記不清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它們像是找到了獲取食物的竅門,可惜同樣的餵食讓它們學會了不同的祈禱動作。
這些在人們的世界中也很常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迷信。有的球員相信左腳進入比賽球場能給他帶來好運、有的球員在重大比賽日會穿上曾經讓他取得冠軍的襪子、老船長們上船遠航都有自己的一套儀式……這些簡單的動作能給人帶來信心,在實際中可能真的能幫他們取得好成績。
但我想沒有運動員會在比賽前為了提升自己的運氣去跑個馬拉松、老船長先齋戒一個月再出發。簡單的迷信行動的確無傷大雅,但在運氣世界中花費大力氣顯然是不划算的。所以說在運氣世界中,什麼都不做才是最佳策略。當然,如果非得給自己打個氣,迷信的動作越簡單越好。
在技能的世界中,討論、學習與模仿都是好策略;而在運氣世界中,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在有客觀標準的確定性世界中,討論才有意義。而在運氣世界中,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都是主觀的,根本就無從討論,兩個有不同幸運數字的人討論究竟哪個數字更好能有什麼具體的意義?
學習與模仿更是無從談起了,那些謊稱自己能在不確定的隨機世界中找到規律的人一律都是騙子。
書中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騙局:給1000個人發郵件,其中500個預測明天的某隻股票會漲,另外500個則預測會跌,第二天就只給預測對的人發郵件,同樣分半預測,反覆多次後就會有一部分人收到最近一周都預測成功的郵件。那時騙子謊稱他們有股市的內部消息,能夠幫你炒股,一下子就能騙取大量錢財。只要初始的人足夠多,總會有人能接到連續多天預測成功的郵件,其中總會有一部分人經不住誘惑上當受騙。而騙子的成本卻幾乎為零。
技能世界中千裡挑一的天之驕子,在運氣世界裡可能稀疏平常。
上面的騙局表明,若是有1024個人對未來進行預測,總有一個人能夠連續十次猜中未來。只要進入市場的人足夠多,總會有一些『大牛』能拿出如同開了天眼般的預測成績,即便他們自己為是的方法根本無用。
塔勒布在書中說:每當有所謂的華爾街投資大師來向他推銷自己成功的投資技巧時,他首先去查看和他同時進入股市的投資人有多少。若是人數不多,那他可能還有點真材實料;若是人滿為患,那麼他更可能是一個被上天眷顧的『傻瓜』。
在技能世界中做到千裡挑一十分困難,而在運氣世界裡可能什麼都不需要做,而且因為倖存者偏差,市場會自動過濾掉失敗者,讓那些成功者看起來更加耀眼。
專注於信息,而不是噪音
正如「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句話說的那樣,信息與噪音也是一對隨說話人和語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概念,信息是對我們的目標有幫助的東西,而噪音恰恰相反。
區別信息與噪音的最好方法就是拉長參考時間的維度。
書中有一個牙醫炒股的故事:一個牙醫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投資組合,這個投資組合的報酬率為15%,波動性為10%。經過換算之後,任何一年賺錢的概率為93%,可如果用非常窄的時間來看,任何一秒鐘賺到錢的概率只有50.02%。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這位牙醫經常在電腦或手機上查看他投資組合的實時估值,賺錢的時候他身心愉快,一有損失他便心痛不已。如果假設他每分鐘都盯著股市的紅綠線,一天觀察8小時,那麼他每天會有241分鐘心情愉快,239分鐘不愉快,一年則是60688分鐘愉快和60271分鐘不愉快。而且由於損失厭惡,他每天感受到的愉快抵不上焦躁與心痛。
這與選擇投資組合的表現如何無關,只要在非常窄的時間裡觀察,那麼它就一定充滿噪音,只有在長時間維度下才能顯示出真正的信息。因此塔勒布從不看新聞,他認為其中大部分都是噪音,一個月後就沒人記得也沒人會關心一個月前的新聞是什麼。
網上不是有這麼個段子:
雖然這是個調侃的段子,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在與你生活無關的『噪音』中下功夫只會浪費我們專心於真正信息的時間。那些『成功人士』並不比我們聰明多少,也不比我們用工多少,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和毅力不存在量級的差距,真正的差距在於你是在信息上下功夫還是在噪音中遨遊。
若是你花時間認真做的事,在幾天、幾個月、幾年後還有用,那麼累積起來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相反如果你每天花時間做的事,第二天你自己都不記得了,那麼又如何能夠成功呢?
每個人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但找尋信息的方法卻是類似的。
很簡單,只需要一張白紙或是手機上的記事本就能做到:把我們每天覺得重要的事情或是做成了的事情記錄下來,一個月之後,一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翻看,那個時候你還記得的、覺得對你有好處的事才是『信息』。這甚至不需要一年,幾天就能有明顯的效果。
堅持做這些事情,你終將會擁抱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