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的傻瓜》:一個成功人士避而不談的影響成功的關鍵因素

2021-03-02 懶人視角

這次我們來繼續聊塔勒布的另一本著作——《隨機漫步的傻瓜》。

如果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隨機的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

不相信運氣的『傻瓜』



若是用以成敗來論英雄的結果論看待成功,那麼成功是有公式的,它可以簡單地寫為:成功 = 運氣 + 技能

就像書中所說的猴子一樣,即便根本不懂英語與文化,在長時間的加成下,僅憑運氣,也能敲出像莎翁全集般的文化巨著。不過由於其缺少技能的加持,所需的運氣太過逆天以至於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遇到,僅存在於理論之中。

我們從事的所有活動皆是如此,不過其中『運氣』所佔的權重不盡相同。比如說像圍棋這類智力活動,技能佔比將近100%,幾乎沒有給運氣留下多少空間;而在像拋硬幣這種純粹的運氣賭博中,運氣佔比將近100%,根本沒有留下任何技能的餘地。而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運氣』和『技能』不同的成分搭配,像打籃球不僅靠平時苦練也靠比賽時的手感、投資理財看專業知識也看股市大盤的市場行情……

不過,在成功人士傳授成功經驗時,沒有一個人會把『運氣』這個因素納入其中。他們即便知道在這行的成敗中,『運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會傾向於認為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是我的判斷、努力、與毅力帶領我走向成功而不是什麼運氣,運氣就算存在也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這不是因為他們不誠實或者自戀,而是因為人是無法說服自己在運氣佔比巨大的環境下仍然做出艱苦的努力。若是努力與否無關緊要只看運氣的話,那麼人們就只會做躺好不動的鹹魚。只要我做出了行動,那麼我就必須想方設法地說服(欺騙)自己:我的努力一定有意義而不是白費功夫。就算是失敗,也要有「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豪邁心態。

若是抱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態安心做一個不問運氣的『傻瓜』,執著於眼前之事,不苛求身後之名,那樣還好。可若是真的對運氣視而不見,盲目自信於自己的技能,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成功的人會分泌血清素,讓人自信自大自欺欺人,忽略隨機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然而一旦遇到風險,就會懷疑人生,減少血清素的分泌,讓人畏手畏腳不敢前進,陷入惡性循環。客觀地評價自身技能與認識到由運氣所帶來的成功的波動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而古人有言:人貴有自知之明。

技能有技能的修煉方法,運氣有運氣的面對手段


雖說運氣與技能都是成功的『組成成分』,但它們的『性質』卻截然不同。

在技能的世界中,勤奮努力是上等策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在運氣的世界中,勤奮努力是無效策略,相反,『什麼都不做』才是最佳策略,而且是最難做到的策略。

書中有這麼一個片段: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給關在兩隻不同籠子中的鳥隨機同時餵食,一段時間後,科學家發現這兩隻鳥開始長時間做一些不同的奇怪動作,一隻經常搖頭,一隻動不動就扇扇翅膀(具體細節記不清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它們像是找到了獲取食物的竅門,可惜同樣的餵食讓它們學會了不同的祈禱動作。

這些在人們的世界中也很常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迷信。有的球員相信左腳進入比賽球場能給他帶來好運、有的球員在重大比賽日會穿上曾經讓他取得冠軍的襪子、老船長們上船遠航都有自己的一套儀式……這些簡單的動作能給人帶來信心,在實際中可能真的能幫他們取得好成績。

但我想沒有運動員會在比賽前為了提升自己的運氣去跑個馬拉松、老船長先齋戒一個月再出發。簡單的迷信行動的確無傷大雅,但在運氣世界中花費大力氣顯然是不划算的。所以說在運氣世界中,什麼都不做才是最佳策略。當然,如果非得給自己打個氣,迷信的動作越簡單越好。

在技能的世界中,討論、學習與模仿都是好策略;而在運氣世界中,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在有客觀標準的確定性世界中,討論才有意義。而在運氣世界中,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都是主觀的,根本就無從討論,兩個有不同幸運數字的人討論究竟哪個數字更好能有什麼具體的意義?

學習與模仿更是無從談起了,那些謊稱自己能在不確定的隨機世界中找到規律的人一律都是騙子。

書中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騙局:給1000個人發郵件,其中500個預測明天的某隻股票會漲,另外500個則預測會跌,第二天就只給預測對的人發郵件,同樣分半預測,反覆多次後就會有一部分人收到最近一周都預測成功的郵件。那時騙子謊稱他們有股市的內部消息,能夠幫你炒股,一下子就能騙取大量錢財。只要初始的人足夠多,總會有人能接到連續多天預測成功的郵件,其中總會有一部分人經不住誘惑上當受騙。而騙子的成本卻幾乎為零。

技能世界中千裡挑一的天之驕子,在運氣世界裡可能稀疏平常。

上面的騙局表明,若是有1024個人對未來進行預測,總有一個人能夠連續十次猜中未來。只要進入市場的人足夠多,總會有一些『大牛』能拿出如同開了天眼般的預測成績,即便他們自己為是的方法根本無用。

塔勒布在書中說:每當有所謂的華爾街投資大師來向他推銷自己成功的投資技巧時,他首先去查看和他同時進入股市的投資人有多少。若是人數不多,那他可能還有點真材實料;若是人滿為患,那麼他更可能是一個被上天眷顧的『傻瓜』。

在技能世界中做到千裡挑一十分困難,而在運氣世界裡可能什麼都不需要做,而且因為倖存者偏差,市場會自動過濾掉失敗者,讓那些成功者看起來更加耀眼。

專注於信息,而不是噪音



正如「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句話說的那樣,信息與噪音也是一對隨說話人和語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概念,信息是對我們的目標有幫助的東西,而噪音恰恰相反。

區別信息與噪音的最好方法就是拉長參考時間的維度。

書中有一個牙醫炒股的故事:一個牙醫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投資組合,這個投資組合的報酬率為15%,波動性為10%。經過換算之後,任何一年賺錢的概率為93%,可如果用非常窄的時間來看,任何一秒鐘賺到錢的概率只有50.02%。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這位牙醫經常在電腦或手機上查看他投資組合的實時估值,賺錢的時候他身心愉快,一有損失他便心痛不已。如果假設他每分鐘都盯著股市的紅綠線,一天觀察8小時,那麼他每天會有241分鐘心情愉快,239分鐘不愉快,一年則是60688分鐘愉快和60271分鐘不愉快。而且由於損失厭惡,他每天感受到的愉快抵不上焦躁與心痛。

這與選擇投資組合的表現如何無關,只要在非常窄的時間裡觀察,那麼它就一定充滿噪音,只有在長時間維度下才能顯示出真正的信息。因此塔勒布從不看新聞,他認為其中大部分都是噪音,一個月後就沒人記得也沒人會關心一個月前的新聞是什麼。

網上不是有這麼個段子:

 

雖然這是個調侃的段子,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在與你生活無關的『噪音』中下功夫只會浪費我們專心於真正信息的時間。那些『成功人士』並不比我們聰明多少,也不比我們用工多少,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和毅力不存在量級的差距,真正的差距在於你是在信息上下功夫還是在噪音中遨遊。

若是你花時間認真做的事,在幾天、幾個月、幾年後還有用,那麼累積起來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相反如果你每天花時間做的事,第二天你自己都不記得了,那麼又如何能夠成功呢?

每個人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但找尋信息的方法卻是類似的。

很簡單,只需要一張白紙或是手機上的記事本就能做到:把我們每天覺得重要的事情或是做成了的事情記錄下來,一個月之後,一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翻看,那個時候你還記得的、覺得對你有好處的事才是『信息』。這甚至不需要一年,幾天就能有明顯的效果。

堅持做這些事情,你終將會擁抱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相關焦點

  • 隨機漫步
    就像現在的資本主義,你是參與還是不參與呢?我相信共產主義當然是可以與資本主義抗衡的,但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應該是人性能變。 世界不平等的原因在於出身不平等。就連地球的表面都是不均勻的啊,不同大陸的環境不一樣,當時可馴化的動植物在各個大陸分布極為不均,只有糧食盈餘多的地方才有可能發展先進技術和複雜的社會特徵,大陸板塊的形狀也會影響傳播速度,有些國家取得了發展槍炮、病菌和鋼鐵的先機,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國家發展程度不一樣的主要原因。
  • 【原來】圖說: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的特質
    來源:360doc個人圖書館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與賈伯斯合夥創立蘋果電腦的工程師史蒂芬·沃茲尼亞克曾在一次演講中講述關於「蘋果」和賈伯斯的故事,一美國網站CEO聽完演講後,特別製作了一張圖表,總結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的一些特質……
  • 一個傻瓜「隨機漫步時」的心靈地圖
    所以想要增加好運氣,本質上要將自己放置於一個更優的「概率池」裡面,並儘可能增加自己對「隨機小概率正面事件」的敞口(Exposure),然後等待「時間」發揮作用。但由於每個「個體」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觀,一個方法論在「道」的層面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但是在「術」的層面如何結合個體的人生體驗來進行飛輪動力的建構呢?
  • 臺灣人眼中成功經營行動支付的三個關鍵因素
    為題,邀請到博盛智權的張政偉經理分享行動支付的專利,以及金融與網絡產業的跨界高手──PChome Online 韓昆舉總監討論行動支付的關鍵成功因素,在上篇紀錄中已為您解析行動支付市場裡,該小心誤觸的專利雷區,此篇,將帶來韓昆舉總監的分享。  想在支付戰場中存活?該知道這三個關鍵因素  究竟什麼是行動支付的關鍵成功因素?
  • 成功人士的生活習慣,你有嗎?
    而所謂「風水」、「財氣」,就是你經營好自己,不抱怨不恐懼積極感恩,「一分精神一分財,十分精神財自來」,你的好狀態自然也會吸引一批好狀態的人,人和人之間是有磁場的——遇到最高的自己!所有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都有他們能成功的原因。他們從普通人轉變成有著七位數財產的成功人士的原因之一,在於其「富有的習慣」。
  • Bill Gross演講:20年100家公司成敗看創業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成功是不是只需要時機?討論創業的時機問題,就不能不提上月TED發布的Bill Gross關於創業成功因素的分析,如果你正在創業或計劃創業,這個只有短短6分40秒的視頻絕對不容錯過。Bill在20年前創立了IdeaLab,期間共服務了100多家公司。
  • 成功人士的25個習慣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努力尋找一種成功的同時又快樂而充實的生活。事實上,解決這一問題既沒有神奇的公式,也沒有靈丹妙藥。我能提供給你的是一些被證實的原則,以便更好地指引你的生活,度過完整而美滿的一生。一個充滿成功而沒有個人遺憾的一生。下面是我在過去20年中觀察、收集和應用的25個習慣的清單,這些習慣是與一些非常鼓舞人心、非常成功的人一起工作中學習到的。
  • 成功人士周末使用手冊
    如果好奇他是如何做到Zillow的CEO並一度保持自己成功形象,那麼我們不得不說他周末的安排很關鍵。Rascoff說:「對於我來說,周末是非同尋常的一段時間,它讓我得以更加深入地去思考我的公司以及整個行業。縱然看上去我放下了工作,但是我總是會在「後臺」運行著,想著公司的事兒。周末是難得的一個時機去讓我去反思並更深入地思考大事兒。」
  • 【TPM英文】TPM成功的三大關鍵因素
    Tips:今天分享的是TPM英文,主題是:Three key factors for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success-TPM成功的三大關鍵因素好的方面是,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去開始積累性能的好處。你越早開始支柱活動,你越會看到其中的差異,並且去改進基礎。
  • 「我閱人無數,沒有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
    程度越極端,特質帶來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就相對應越大。例如,創造力很強、目標很清晰,善於把握大局的人可能就會在生活細節上吃虧。而重實務、關注具體任務、能完美處理細節的人可能不怎麼有創造力。因為我們思維的特性,很難兩者兼顧。而成功人士與平庸之輩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 我閱人無數,沒有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凜
    以下為作者口述內容:我閱人無數,沒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我一直都很幸運,因為我有機會體驗身無分文,也知道富有是什麼感覺。現在很多人都花很大精力賺錢,我如果沒體驗過貧窮與富有兩種狀態,就不會明白金錢對於我來說是否真的重要。
  • 我閱人無數,沒有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
    我60多歲了,我這個年紀的人優勢已經不多了,其中之一就是我能回望過去,審視我這些人生原則是否真的發揮過作用。我發現,大眾對於成功的概念是這樣的:穿著拉夫·勞倫服裝,在一幅光鮮亮麗的宣傳照旁邊附上自己的成就介紹:上最好的私立預科學校,考入常青藤聯盟的名牌大學,能答對所有的考試題。其實這是對真正成功人士生活的誤讀。
  • 揭秘《Clash of Clans》獲得成功的5個關鍵因素
    Louhento解釋道:「我們覺得,硬核玩家可能會不喜歡它,覺得太幼稚了。所以我們必須找一個平衡點,既吸引硬核玩家,又不疏遠休閒玩家——不黑暗不邪惡不寫實,但也不能吵吵鬧鬧。」Louhento承認:「我們確實費了一些時間,那不是簡單的任務呀!」團隊最終確定下來的是混合風格——寫實和「變形的和風」。
  • 成功人士不會告訴你這些利潤倍增的秘密!!!
    一個人為什麼要成功?經營企業為什麼要成功?成功的定義又是什麼?我認為成功可以展現個人的價值,減輕社會的負擔。而每一個人對成功定義都不一樣。我對成功的定義是:成功是每天進步1%,成功是不斷地達成目標,成功是對家庭、社會、國家有所貢獻,成功是每天快樂的生活。
  • 最新版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你在羨慕著成功人士所是得到的成就的時候,也來關注下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 達裡奧:我閱人無數,沒有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
    其實這是對真正成功人士生活的誤讀。我閱人無數,沒有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他們也常犯錯,缺點也不少,他們成功是因為正視錯誤與缺點,找到日後避免犯錯、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覺得,全力利用好直面現實的過程,尤其是在和困難障礙鬥爭時的痛苦經歷,從中竭力吸取教訓,這樣定能更快實現目標。我們不會滿足於實現一個個夢想,而是享受這個追夢的過程,這是基於收益遞減原理的。
  • 華爾街傳奇:我閱人無數,沒有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
    我閱人無數,沒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他們也常犯錯,缺點也不少,他們成功是因為正視錯誤與缺點,找到日後避免犯錯、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覺得,全力利用好直面現實的過程,尤其是在和困難障礙鬥爭時的痛苦經歷,從中竭力吸取教訓,這樣定能更快實現目標。
  • 普莉希拉·陳:運氣不該是我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近普莉希拉·陳的視頻再一次在網上掀起熱潮,微博各大V都紛紛轉載,在視頻中,普莉希拉·陳提出運氣不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時間成功和運氣之間的關係再一次成為話題。說到普莉希拉·陳,可能很多人都是疑問臉:「誒?她是誰?」但是如果說到馬克·扎克伯格,大部分人又能瞬間產生共鳴:「哦!是那個Facebook的創始人!」
  • 成功人士的習慣和風格
    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一個人之所以與眾不同,是看他的性格、習慣、行為和內在驅動力,這往往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你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人,成為別人尊重的人,那就堅持和養成以下22種習慣與風格吧,長此以往,將大獲成功。
  • Google管理思想,成功團隊的5個決定因素
    ,Google在度量這件事時更傾向於通過數據和嚴謹的分析來說話。Google的人力資源部門在經過2年多的研究、訪談了180多個Google內部團隊後發現,原來一個團隊的效率其實是受一些因素動態影響的。在Google的人力資源部門看來,以下5個因素是區分一個成功團隊和平庸團隊的關鍵指標:1:心理安全感:當團隊成員主動承擔風險任務時,他是否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