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筆記本的硬碟存儲容量選擇

2022-01-29 筆吧評測室

前段時間,機械革命對窄邊框的Z2進行了一次大更新,這次的更新直接將Z2的厚度做到了20mm以內,被縮減了厚度的機器被命名為Z2 Air。

上市之初,Z2 Air僅有純固態版本可供購買,且固態也只有SATA速率,相對來說在存儲速度與容量上都比較吃緊。

而近期在清華同方的官方商城裡,推出了固態+機械配置的Z2 Air。

那麼對於純固態的配置以及小容量高速固態+大容量機械硬碟的組合,哪一種更加適合你呢?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機械革命 Z2 Air

它的配置如下:

i7-8750H 處理器

GTX1050Ti  4GB 獨立顯卡

8GB 內存

128GB 固態硬碟

1TB 機械硬碟

15.6英寸 1080P解析度 72%NTSC色域 IPS屏

厚 19.55mm

機身重 1.83kg

適配器重 540g

商城售價6999元

它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高負載下核心溫度較低

2,厚度更加輕薄,更適合便攜

3,自帶兩個M.2插槽並且搭配1TB機械硬碟

 

缺點!

1,表面溫度表現一般

2,雙烤噪聲較大,左下角有電感聲

3,PCIE固態容量較小

【升級建議】

這臺筆記本電腦拆機不難,卸下底面螺絲即可揭開後蓋。

單通道8GB內存已經足夠日常影音娛樂使用,如果有特殊需求還可以再加一根內存條。

128GB固態硬碟是PCIE x2速率的。機器自帶兩個M.2插槽,均支持PCI-E 3.0 x4(其中一個支持SATA),如有需要可自行加裝性能更好的固態。

【購買建議】

1,對輕薄便攜要求較高

2,對存儲擴展要求較高

3,對容量要求高於速率需求

這臺筆記本電腦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厚度了,相比舊款Z2,Z2 Air的厚度躋身20mm輕薄遊戲本。

需要注意的是,鍵盤由Z2的機械鍵盤換回了薄膜鍵盤,畢竟要在這麼薄的機身內塞入機械鍵盤的話勢必會影響散熱模塊的設計。

並且在觸摸板上,Z2 Air相比Z2多了一個指紋模塊,提供了更多的解鎖方式,在某些場景下更加安全。

相比之前測試的純固態版本,Z2 Air的這個系列搭載的是128G的PCIE固態+1T的機械硬碟,對有數據存儲需求的人來說,機械硬碟不容易輕易用完。

噪音方面,它的滿載人位分貝值為52.3dB,在輕薄本中表現一般,想要壓住就得忍受一下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臺輕薄便攜的遊戲筆記本,並且擁有不錯的擴展性和固態容量,那麼這臺筆記本目前僅在清華同方的官方商城有售,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但如果你希望散熱的壓力小一些,且搭載更高規格的顯卡和顯示屏,那麼標準版的Z2可能更適合你,並且還有144Hz的顯示屏可供選擇。

【豬王的良心結語】

上圖是機械革命Z2 Air的拆機實拍圖,4熱管雙風扇,4出風口的組合。

CPU和GPU單獨分配一根熱管,共用兩根熱管。

室溫25℃

反射率1.00

在滿載狀態下,CPU溫度最高85℃,穩定在81℃,功耗35W,頻率維持在2.4Ghz左右。

顯卡溫度最高74℃,頻率1455Mhz。

表面溫度如上圖所示,鍵盤鍵帽溫度最高為42.8℃,WASD鍵位區域在34℃附近,方向鍵31.7℃。腕託溫度為26.4℃。

 

總的來說,機械革命Z2 Air(GTX1050Ti)這臺電腦的散熱表現尚可,但由於適配器相比GTX1060Max-Q版本的180W縮到了120W,雙烤下CPU功耗僅能維持35W。

再看表面溫度,高溫區域面積較大,WASD區域也受到波及,考慮到Z2 Air屬於輕薄遊戲本,表面溫度難以控制情有可原。

同樣難以控制的還有風扇的噪音,滿載下52.3dB算是挺吵的了。

在我看來,如果你的動手能力夠強,那麼無論它屬於哪種組合,你都有辦法通過自行添加/更換硬碟的方法達到你心目中的完美存儲方案。

因此,存儲配置的選擇通常存在於預算吃緊或是動手能力較低的消費者中,這時候你就要考慮,你的硬碟經常存儲的是何種文件?

如果僅僅是電影、音樂、文檔以及運行日常軟體,那麼顯然機械硬碟有著更大的優勢,固態的容量只要保證裝下系統和常用軟體即可。

但如果你要運行剪輯軟體、運行競技遊戲,那麼PCIe固態的高速4K能力和持續讀寫能力都能發揮它的優勢,特別是在剪輯時,工程運行在固態中會加快很多環節的操作,這時候選擇純固態配置的筆記本會有較好的體驗。

當然,如果你的預算不吃緊,只是在糾結如何選擇,那就很好辦了,全都要!

大容量的高速固態+大容量的機械硬碟,豈不是最美滋滋的組合?

例如今天聊的Z2 Air,如果能提供512G PCIe+1T/2T機械的版本,那就不用擔心後續升級問題了。

PS:清華同方官網結帳時拉到最低端,優惠券輸入「A-KF」,價格就會變成6999。

【筆吧評測室招商計劃啟動啦】

【廣告投放請點我聯繫】

相關焦點

  • 聊一款硬碟容量比較大的輕薄筆記本
    如果說這個缺點大家都有共識,那麼下一個缺點就是近幾年才逐漸出現的,那就是——硬碟容量普遍太小。大家不妨搜索一下7000元以上的輕薄筆記本,多數的硬碟容量都在256GB,頂配的產品會搭載512GB硬碟。那麼問題就來了——7000元以內的輕薄筆記本為何有搭載1TB硬碟容量的型號,而預算提升了之後,這個配置反而就難尋了呢?
  • 要容量還是速度?筆記本硬碟到底該如何升級?
    當我們遇到筆記本存儲空間不足或是對讀寫速度不滿時,又該如何在三種硬碟之間抉擇?三種硬碟的差異HDD是由磁頭、磁碟和馬達為主構成的純機械形態的硬碟,它的優勢是容量大、價格低,而且技術最為成熟可靠。但是,由於數據的讀寫都需要磁頭在不同碟盤或不同位置上尋址,所以存在延遲較高、讀寫速度較慢、怕震動磕碰等缺陷。
  • 「玩機」小米筆記本硬碟擴容教程:5分鐘搞定,存儲容量瞬間翻倍
    很多時候,筆記本買回來後,用一段時間後發現硬碟越來越不夠用。這個時候,自己加裝硬碟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好在很多筆記本都支持硬碟擴容,今天小雷(微信:leitech)就給大家演示下。先來說下準備工具:六角螺絲刀一把、新 SSD(包括固定螺絲和對應螺絲刀)、撥片。
  • 硬碟空間不夠怎麼辦?買了128GB容量筆記本電腦後必看
    不過即便是現在,依舊部分筆記本電腦提供128GB固態容量硬碟版本,雖然固態硬碟速度夠快,但用過一段時間後就發現空間有些不夠用。那麼,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二,移動硬碟/U盤  上面的第一種解決方法為更換筆記本內置配件,不過並不適用於煤款機型,以下的解決方法雖然只能外置置解決,但便攜性還算不錯。選擇一款移動硬碟或者U盤就是很多朋友的選擇,那麼在選擇移動硬碟或U盤方面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滿足你的苛刻需求,大容量存儲硬碟推薦
    但是這些資源佔用的存儲空間也是日益劇增,沒個大容量存儲怎麼行呢。  如今遊戲、電影、照片,影像等數據越來越大,如果你個人需要保留這些數據,那必須需要一個大容量數據載體,這個載體必然就是機械硬碟了。下面筆者就收集幾款不同品牌的移動硬碟,推薦給大家。
  • 硬碟存儲65年發展史:體積越來越小,容量越來越大!
    8英寸產品在對於成熟的小型計算機製造商來說重要的性能標準方面,容量、單位存儲成本和存取速度是非常優越的,隨後幾年,隨著8英寸硬碟製造商通過積極地採用技改性改進,已極快的速度擴大產品的容量,而且由於單位容量極大增長,使得8英寸硬碟單位存儲成本跌至
  • 移動存儲新選擇 三星移動固態硬碟X5評測
    在移動存儲高速發展的今天,採用機械硬碟的移動存儲設備已經無法滿足用戶對於存儲的需求,更為高效、安全的移動固態硬碟開始走進消費級市場,成為廣大消費者選購移動存儲設備的新選擇
  • 筆記本硬體詳解:內存與硬碟如何選擇
    所以目前普通用戶購買筆記本時並不需要太過關注內存性能,只要看容量就好了。說到容量,對目前主流用戶來講8GB內存是完全足夠的,在購買筆記本產品時可以留心一下這款筆記本是否有額外的內存插槽,如果有的話或許選擇4GB的版本後自行添加內存能省一點錢。而對於經常玩一些單機大作的用戶來說16GB內存就顯得必要了,因為有一些變態遊戲特別喜歡吃內存和顯存,為了遊戲的流暢,這份投資值不值就看你自己啦。
  • 總抱怨硬碟速度慢?快來了解提高電腦存儲速度的方法
    ,就會想知道它的配置是什麼,尤其關心它選擇了什麼CPU、主板以及顯卡,極少人關注到內存以及硬碟參數。事實上,內存與硬碟對電腦整體性能的影響是相當大的。DDR3和DDR4內存的性能差距大,不同容量帶來的應用限制也很明顯。同樣的,硬碟的選擇在消費者體驗中更是感受明顯,SSD速度至少比機械硬碟提升兩倍,容量小了存儲空間不足更是尷尬。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那些提升電腦存儲速度的辦法。
  • 8GB內存+1TB硬碟用到吐,聊聊這些年電腦該升級的部件
    相對而言,反倒是內存、硬碟等「多年來堅持統一標準」的部件,往往會成為日常應用環節上的障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年電腦有哪些該升級卻一直以來並未升級的部件。8GB內存標配已超7年之久首先就是內存。1TB硬碟容量超過5年再者就是機械硬碟。從2012年固態硬碟普及開始,機械硬碟價格就開始一路下滑。如今1TB容量2.5英寸筆記本機械硬碟的價格在200多塊的價位上掙扎多年。
  • 筆記本加裝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雙硬碟同時使用的技巧
    ,容量較小,而且運行的聲音非常吵人,所以用固態硬碟更換掉原來的機械硬碟十分必要。但是SSD的市場價格較高,以至於我們再升級筆記本硬碟時,為了節約成本,只能選擇容量較小的120G/240G SSD。為了增加筆記本電腦的存儲空間,我們許多朋友都選擇了把筆記本原來的HDD添加到筆記本光碟機位。雙硬碟:SSD作為啟動盤,原HDD作為存儲盤。這樣花費不多,既提高了筆記本電腦的存儲性能,又增加了存儲空間,因為HDD不再運行系統程序,還避免了機械硬碟帶來的噪音。
  • 漫談素材存儲與管理(二):教你如何選擇機械硬碟
    在上一期內容中,遠徵為大家介紹了素材存儲與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並且經過分析和討論,認為機械硬碟是最符合我們需求的存儲介質。機械硬碟的型號繁多,各類技術也讓人眼花繚亂。本期內容為大家介紹如何選擇對應我們需求的硬碟,篇幅也是系列文章中最長的一篇,單獨拿出來做一期教程都是合適的。正文開始。
  • 金士頓NV1 M.2 NVMe固態硬碟評測:容量性能俱佳
    從小眾的選擇逐步成為裝機標配,NVMe SSD的主流容量也從傳統的256GB、500GB過渡到了1TB起步,2TB滿足需求的地步。作為存儲行業的先行者之一,金士頓近年來一直在深研更加符合受眾需求的固態硬碟產品,近日金士頓再次低調發布了一款主攻大容量高性能的攢機SSD,金士頓NV1 M.2 NVMe固態硬碟,此款固態硬碟的定位十分明確,即為個人電腦升級換代存儲設備的朋友,以及想要體驗大容量高性能的用戶。
  • 聊聊筆記本電腦「屏幕比例」的選擇
    現在市面上有三種屏幕比例最流行,從多到少依次為16:9、16:10和3:2比例。
  • 870 QVO固態硬碟評測:大容量存儲時代的先行者
    尤其是對於消費級存儲市場而言,常規的大容量機械硬碟,在講求性能和體驗的當下,已然失去了優勢;主流的大容量固態硬碟在價格方面,受限於技術和成本,始終無法實現親民。行業迫切希望能有一款集性能和容量為一體的高品質硬碟產品,今天,它來了。
  • 容量不是越大越好,老司機告訴你選擇固態硬碟的注意事項
    固態硬碟因為採用了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省卻了機械硬碟中大量的機械結構,比如磁頭、馬達等,所以其讀寫性能大幅提升。近幾年,隨著 SSD 固態硬碟的價格不斷下跌,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和 DIY 臺式機配備了 SSD。但同樣是 SSD,性能也有高低之分,而且 SSD 之間的這種性能差異往往比機械硬碟更大。如何選擇 SSD 還真有很多講究,小雷(微信 ID:leitech)今天就來給各位機友分享下選購 SSD 時有哪些雷區。
  • 如何選擇?固態硬碟和普通硬碟的優缺點!
    固態硬碟已經大面積進入市場,不過目前主流裝機依然少不了選購傳統的機械硬碟則,而對於固態硬碟多數出現在高端配置裝機中,由於目前固態硬碟容量較小,價格高,因此導致目前主流用戶選用的少,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固態硬碟逐漸成為主流也是趨勢。下面我們來介紹下固態硬碟的好處以及固態硬碟和普通硬碟的區別。
  • 如何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碟,2019年固態硬碟選購指南
    M2接口或者多於的PCI-E接口,如果沒有,可以選擇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硬碟容量:不建議考慮容量低於256GB的固態硬碟,實際上目前500GB的固態硬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在價格和容量之間提供了良好的平衡。
  • 機械硬碟、固態硬碟、混合硬碟有什麼區別,該如何選擇?
    現在的裝機市場同時存在機械硬碟、固態硬碟、混合硬碟。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裝機時該如何選擇呢?下面小編就講講關於硬碟的這些知識,希望對你幫助!一、機械硬碟(HDD)混合硬碟採用了容量較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常用常用文件,容量通常在8到16GB之間。而磁碟才是最為重要的存儲介質,快閃記憶體僅起到了緩衝作用,將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快閃記憶體內減小尋道時間,提升效率。目前生產混合硬碟的廠商並不多,希捷和東芝最具代表力。三、固態硬碟(SSD)
  • 哪家的固態硬碟比較好?固態硬碟選擇全攻略!
    固態硬碟(SSD)如今已經不是新鮮的玩意,這幾年來普及速度非常之快,固態硬碟是由可擦寫的存儲顆粒組成的新形式存儲產品,可以用於臺式機、筆記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