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的選票是怎麼計算的? 壹讀精選

2021-12-23 壹讀

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來源 | 理想國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

作者 | 楊照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希拉蕊承認落敗,川普可能正在在線等做總統的方法。川普憑藉手中多於法定要求 270 張的選舉人票,成功當選第45任美國總統。

作為大洋彼岸的吃瓜群眾,儘管不太有投票的經驗,但一直號稱民主自由的美國選舉,為什麼不是人人一票而是採取選舉人票?這個問題,臺灣作家楊照在《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裡都解釋了一遍,以下文章整理自書中。

美國大選中的選舉人制度

美國目前的總統選舉制度,非常複雜。每位選民都可以投票支持心目中的候選人,選票上出現的是總統候選人的名字,但是決定誰當選總統的選票加總方式,卻又不是將各個候選人在全國得到的總票數拿來比較就好了。

中間仍然保留了「選舉人」,或說「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選舉人團是以州為單位,其人數和最早的《憲法》 條文規定一樣,等於該州參議員和眾議員的人數加總。州民投下的選票,是決定他所在那一州的選舉人團票,應該由哪一位總統候選人獲得。

特別叫「選舉人團」,因為這中間已經不存在個別「選舉人」的投票行為。選舉人團就是一個不可分開的數字。(編者註: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州略為特別,是按眾議員區計票。每個州各有兩個眾議員區,每區1票。)

最小的州,如阿拉斯加州(Alaska),有三張選舉人團票; 最大的州,加州,有五十五張選舉人團票。但不管是三張 或五十五張,都是不可分割的。阿拉斯加州選民進行的總 統選舉投票,就是為了決定這三張選舉人團票屬於哪位總統候選人。在阿拉斯加州獲得最多選民票的候選人,就獲 得這三張選舉人團票。在加州也是同樣的情形。即便一位候選人在加州獲得49%的選票,另一位候選人獲得51%,加州的五十五張選舉人團票通通歸於後者,前者連半張都分不到。

紐約時報投票消息截圖

「選舉人」是什麼?

最早,由各州州議會制定辦法,選出「選舉人」 (Electors)。選舉人如何產生,屬於州權,聯邦必須尊重, 因而交由州議會決定,《美國憲法》中沒有任何限制。 美國聯邦憲法中只規定兩件事:第一,各州選舉人的數目, 因為牽涉到各州在聯邦中的大小權力分配,所以規定其總 數,剛好等於各州聯邦參議員和聯邦眾議員席次的總和。 用這種方式確立,人口多的大州,在決定總統人選上,會 有較大的影響力。然而人口最少的小州,不管小到什麼程 度,至少會有一席眾議員(《憲法》保障),加上兩席參議員, 一共有三票,具備高於單純只按人口比例計數時的決定權。《憲法》給予的另一項限制:「參議員、眾議員,以及任何在合眾國政府擔任有責任及有俸給之職務的人,均不得被指定為選舉人。」(思考題:為什麼?)

《憲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各選舉人應在所屬州內集會投票選舉總統。每位選舉人可以投兩票,但兩票當中至少要有一票投給不是本州的候選人。作為一位選舉人,如果你的州裡有候選人,當然你可以、你也八成會將選票投給他,但你另外還有一張選票,你得在外州的 候選人中找出你認為最適合的。

這又是聯邦派和州權派角力妥協的結果。選舉人的選舉尊重州權,由各州自行決定選舉方式,既然選舉人由各州選出,理所當然可以預期:州民會要求他們支持本州的候選人。但如果每州的選舉人都必然投票給本州候選人, 選總統就非但無助於聯邦的運作,還將助長州與州之間的 競爭、衝突。既然不可能叫選舉人不投本州候選人,那就多給他們一張選票,為了這張選票怎麼投,他們需要用心了解其他州的人選,還有,他們需要考慮在聯邦而非州的立場上,什麼樣的人選最適合。 

換從另一個方向看: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大概都能獲得本州選舉人的支持,如果選舉人只有一票,那麼擁有較多選舉人的大州就佔有絕對優勢了。到後來,選總統比的, 又還是人口多寡的現實條件,一定不能取得小州的認同。(編者註:後來的總統選舉中,選舉人團制度實質上主要成為了一種選票計算方法)


人們排隊投票

如果出現選票數相同的局面怎麼辦?

編者註:前面提到,每個州的選舉人團票數等於該州參議員和眾議員的人數加總。起初全美有535張選舉人票。其中加州最多,達55張;德州38張,佛羅裡達、賓州各29張;阿拉斯加、德拉瓦、懷俄明等小州只有3張。

1961年,哥倫比亞特區通過憲法第23修正案獲得選舉權和3張選舉人票,全美總票數變為538票。這就意味著,哪位總統候選人先獲得270票,他就通過這條「通往270之路」贏得了大選。

如果538票在兩位候選人中平分,怎麼選出總統呢?我們來看最後的環節:

各州選舉人的投票結果,經有效籤名認證後,送到國會, 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聯席會議上公布。要當選總統,首先 得票數必須超過選舉人總數的一半。其次,必須得到最多的票數。但如果有超過一個人得票都符合前麵條件(選舉人一人有兩票,理論上最多可以有三個人獲得超過總數一半的票),而又票數相同,就由眾議院在開票當場,針對同票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

 

還有,遇到沒有任何候選人得票過半時,也是由眾議院從得票數最高的五位候選人中進行第二輪投票。

不過,為了貫徹不將總統選舉權力交到國會議員手上的制度考量,眾議院的第二輪投票,不是議員個別投票, 而是以州為單位來投票。不管州內有多少位眾議員,每州都只有一票。各州眾議員自己內部協調好,決定整個州的選票要投給誰。用這種方式,候選人必須取得過半數州的支持,才能當選總統。也就是說,如果採取較複雜的以聯邦精神設計的選舉人制度,無法順利選出總統,那麼就回歸到邦聯的舊辦法, 尊重州權,以州為單位來決定總統人選。很明顯,這又是在聯邦權與州權之間的擺蕩平衡安排。

川普大選日活動現場

川普的支持者們觀看他贏得俄亥俄州的消息宣布

為什麼有選舉人制度?

選舉人團制實行那麼多年,引發了許多爭議,還創造出2000 年戈爾與小布希選舉時的大混亂。據統計,歷來在美國曾經提出過的修憲案,其中有高達十分之一是針對選舉人團制來的。

複雜得連許多美國選民都搞不懂,制度中有明顯看起來不合理的地方,現實上又曾經製造許多混亂。會有人想要推翻選舉人團制,一點都不意外。真正奇怪的是,那為什麼這些提案都沒有成功呢?

關鍵在:不管從常識上看,選舉人團制有多糟糕,這 個制度有其《憲法》上的道理,一旦回到《憲法》層次的 專業思考上,這個制度就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被推翻。

首先,選舉人團制不是間接選舉。現行制度中的選舉人,並不是選民選出代表,而後只能由這些代表來決定要支持誰當總統。美國各州的選舉人沒有這個權力。種種規定幾乎是必然強制他們要按照州內選民投票結果投票。州內選民大多選了共和黨候選人,選舉人就只能集體將票投給共和黨候選人,沒有自由可以改投民主黨候選人。這種方式目的就在於徹底取消選舉人團制的間接選舉性質。

選舉人團是變相的直接選舉,而讓直接選舉「變相」的, 是對於州權的讓步。採取簡單的直接選舉,美國聯邦總統就是所有美國人選出的總統。他跳過州的層級,直接從人民那裡獲得賦權。如此一來,在政治上,他也就不需要考慮各州立場,久而久之,各州的政治地位、政治功能,相較於聯邦與總統,必然會下降、減少。那麼,總統所握有的行政權,其構成原則就和立法權有了出入。

立法權中有明確代表各州的參議院,相應地,總統的行政權就應該要有部分來自各州,要不然《憲法》中努力維持的立法權與行政權關係會出現無法彌縫的漏洞。州權在立法權中那麼重要,但必須向立法權負責、執行立法權意志的總統卻可以忽略不理州權,怎麼看都不對。要讓總統不經各州介入,不管選民屬於哪個州,只看其加總直接選票,那同時就得廢掉參議院,但美國也就不再是個聯邦了。

……

紐約,在希拉蕊·柯林頓大選日活動現場的支持者們

美國興起之前,談論「民主」的共識是 :「民主」只適用於小國寡民的政體。制定《美國憲法》,創立聯邦,因而帶著大膽的實驗性質——要打破歷史先例,在廣土眾民的條件下實行民主。

歷史上,希臘城邦內部實行民主,然而雅典崛起擴張後,他們並沒有把民主帶到雅典城邦以外的地區。雅典之外, 他們用的是強勢帝國的管理方式,當地的居民沒有權利參與該地的政治決策,更不用說要參與雅典的政治決策了。

歷史上,羅馬初期行共和制度,然而隨著羅馬勢力的增加,共和就愈來愈難維持。到凱撒時,共和制度殘存的力量都消失了,羅馬進入了皇帝制的新時代。

民主是經不起擴張的。雅典的擴張,將本來的民主制實質轉變為寡頭制。幾萬名雅典城邦公民,壓在幾百萬人頭上進行統治。羅馬的擴張,則產生了一連串的強人,最終強人廢除了民主。

這樣的教訓,深深留在費城會議代表心中。他們自覺在做一件如果相信歷史前例,照道理講不可能成功的事。 他們唯有的安慰就是:我們的「大」,是聯合起來的結果。真正的民主,是在各州的層級進行的,州沒有那麼大,所以是適切的民主單位。

那個時代,不可能想像以全國為範圍的直接民主。即便是華盛頓將軍,也不可能讓十三州所有公民通通都認識。 連要讓他們弄清楚這次誰在選總統,都很難有把握。弄不清楚究竟誰在選總統,這些人如何就總統人選進行投票呢?

假設維吉尼亞州出了一位候選人,紐約州也出了一位候選人,但絕大部分德拉瓦州的公民從來沒聽過這兩個人, 你叫他怎麼投票,怎麼投下有意義的一票呢?

因而在《憲法》成立之初,對於選舉人的想像,那是一群特別關心聯邦事務,也就是除了本州之外還會注意到別州的精英分子。這些人在州內有一定的名氣,能為州議會議員所知,將他們選出來,利用他們的知識與關懷,去替全州選出最好的總統來。

選舉人還有另一項功能。他們要負責向該州人民解釋, 他為什麼投這個人,而沒有投那個人。解釋過程中,他們也就將自己在這方面累積的知識與洞見,傳遞給州民,提昇州民對於聯邦事務的興趣與認知。

設計出選舉人制度,還有另外一項不得已的考量。《美國憲法》規定聯邦眾議員的席次應由人口普查結果來進行 分配。人口普查每十年要由聯邦主導辦理一次。為什麼聯邦來辦普查,而不是簡單運用各州的資料加總就好?各州也都有州議會選舉,他們手上不可能沒有人口資料吧?由 聯邦來做,為了公平,為了防止各州因為爭取在眾議院中較多的席次,而將人口數字灌水。 

然而普查出來的數字,就算準確、可靠,也是一般人口,不是選民。對於選民,聯邦無法像調查人口那樣進行跨州普查。那個時代,對於能夠取得選舉權的標準,各州都不一樣,而且各州都經常在調整、改變。沒有一個普世、 簡單的標準(例如「所有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就使得 聯邦政府沒有辦法介入接觸公民,只能由各州依照自己的 規定去動員。 

各州有不一樣的標準,給這些不同標準下形成的選民, 每個人一票來選總統,沒有道理。有些在A州擁有選舉權的人,到B州根本就沒有資格投票。這樣的選票不等值, 而且很容易成為各州操弄來影響聯邦選舉的工具。 唯一的解決方式,是忽視各州內部相異的選舉權資格規範,授權各州依照他們的規定,動員他們認為有資格的選民,選出選舉人來。在選舉人這個層級,每一個選舉人都是合乎州法選出的代表,他們的選票就等值了。 

……

和美國的聯邦體制重要性相比,選舉人團造成的困擾、 麻煩就沒那麼了不起了,選舉人團也就一直存在,不可能被廢除。

微信公眾號: 理想國imaginist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和壹讀君勾搭的傳送門

聯繫電話:010-85690155

人才招聘:recruitment@yidutianxia.com

文章投稿:tougao@yidutianxia.com

商業合作:business@yidutianxia.com

相關焦點

  • 美國總統大選實時選票數據動態更新(2020直播觀戰入口)
    page=usElectionResults結果會慢慢出來,今天都不一定有最終結局,請點擊網站查看實時更新結果:2020美國總統大選實時更新網站入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sanactivitympa?
  • 美國大選實時預測選票數據動態(2020開票統計直播觀戰入口)
    page=usElectionResults結果會慢慢出來,今天都不一定有最終結局,請點擊網站查看實時更新結果:2020美國總統大選實時更新網站入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sanactivitympa?
  • 美國大選結果,最後以誰的通告為準?
    | 美國大選即將結束,這個曾經的殖民地,如果用200年時間,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知鴉特別推出《去美國該看什麼》通識課程,通過「權利」「制度」的演變,和「美國精神」「美國夢」這些最代表美國的要素,了解有趣的美國歷史文化,開啟認識美國的第一步。現在掃碼訂閱,立享5折特惠。
  • 美國總統大選的遊戲規則
    儘管如此,長久以來,多數中國老百姓對美國大選的觀感大抵僅限於「外行看熱鬧」,在意的只是總統候選人們唇槍舌劍的電視辯論、巡迴演出式的各地拉票活動,以及此起彼伏的民意支持率,並相信支持率更高的那一個將會最終勝出。但實際上,美國總統大選有一套複雜的遊戲規則,可以說,看懂這套規則怎麼玩,也就看懂了美國政治。
  • 美國大選核查|密西根州118歲去世老人也投票了?假的!
    原創 有據 有據核查美國大選投票結束後,結果遲遲未出。中文社交網絡微博和微信群中流傳一條消息,指稱美國大選存在逝者投票的弊案,涉及一名118歲、已經去世的選民William Bradley。經核查,的確可以在密西根州選民登記網站上查到已經逝去的William Bradley的信息,但他的選票並沒有並投出,也沒有被計算。
  • 美國大選最新結果!
    Finally,我們終於等來了讓地球人都無比焦灼的美國大選結尾!美國當地時間11月3日,是美國的Election Day,投票也在這一天截止。那麼現在,大選結果出來了嗎?美國總統定了嗎?一句話,結果仍在統計中。因為選票統計需要時間,各州截止時間和公布時間不同,所以結果仍在陸續出爐。
  • 美國總統大選計票撲朔迷離 民調失去公信力成助選工具
    川普與拜登(視頻截圖)2020年總統大選可謂驚心動魄,撲朔迷離。開票第三天,計票疑雲下,選舉結果仍然持續膠著,僵持不下。有人稱之為,大選結束,惡戰開始。華裔時政觀察家普遍認為,就目前已經公布的得票結果和大量郵寄選票待定的情形,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和賀錦麗有望以微弱優勢贏得第46屆美國總統選舉。
  • 美國大選出現新波折
    彭博社6日援引美國政治風險專家伊恩·布雷默的話說,「美國例外論」已經不復存在,2020年,世界上幾乎沒有人會看著美國說,我希望我們的體系能像那樣運行。拜登在兩大關鍵州反超隨著幾個關鍵州最後部分郵寄選票陸續開出,形勢對拜登越來越有利。
  • 美國大選最後四天,雙方「旗鼓相當」?
    美國總統大選還有四天。從媒體公布的民調數據來看似乎是拜登領先,從出席川普競選大會和自發到街上為川普宣傳造勢的人群來看,又似乎是川普領先。
  • 這一夜,美國大選出現新波折
    」和「停止偷竊」的緊張對立中,美國大選結果的形勢正越來越清晰。彭博社6日援引美國政治風險專家伊恩·布雷默的話說,「美國例外論」已經不復存在,2020年,世界上幾乎沒有人會看著美國說,我希望我們的體系能像那樣運行。資料圖,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的一處提前投票站。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隨著幾個關鍵州最後部分郵寄選票陸續開出,形勢對拜登越來越有利。
  • 聊聊這次2020的美國大選
    2016年11月8日那個晚上,也許川普自己,這樣一個自稱「成功商人」的網紅和真人秀明星,都無法相信,他能當選成為美國總統。 今天,和大家侃侃美國大選。 美國大選,每四年一次,時間是11月1日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
  • 拜登到底有沒有贏得大選?拜登贏了,美國亂了?
    需要指出的是,大家看到的實時播報的美國大選紅藍州地圖是各大媒體自己製作的地圖,並不是美國官方的大選地圖。美國官方沒有這樣的大選地圖,因為官方各州必須等所有選票都開完,才能由州務卿正式宣布該州是拜登還是川普獲勝,而這要到十一月下旬或者十二月上旬。
  • 大選決勝局!拜登翻藍2大搖擺州!費城組織已在準備遊行,川普阻止賓州統計郵寄選票
    大選欄目:    - 大選結果將在5大搖擺州當中產生。    - 川普再次試圖阻止郵寄選票計入投票結果。    - 賓州表示大選日當天不會給出大選結果。    - 川普自感良好,表示自己正在領先,並指控民主黨試圖在選舉中作弊。
  • 美國總統大選:民調真的不可信了嗎?
    截止到11月3日全國民調支持結果(來源:538網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尚未一錘定音之時,類似「民調不可信」的觀點便已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提到「民調不可信」,就一定繞不開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民調的那場「失敗」。當時的民調機構無一例外認為希拉蕊·柯林頓將贏得總統大選,但最後卻是川普成為贏家。那麼,民調真的不可信了嗎?
  • 「大選日」或變「大選周」?2020年總統大選贏家何時能揭曉
    資料圖: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工作人員為即將到來的選舉準備讀取選票的機器(2020年9月3日)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計時。        她對美國之音說:「我不認為,我們能在11月3日或11月4日知道結果,除非得票差距很大。」她還表示:「我認為完全有可能的是,我們直到大選一周以後才有足夠的信息,當然,除非一方的優勢非常明顯,我們不需要更多的信息。」
  • 美國大選2020倒數4天・拜登與川普誰會得勝,早已見分曉?
    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縣的選舉主任希斯利10月29日表示,縣內仍有數量未明的郵遞選票仍未寄到選民手上。當地有約15萬名選民。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不少選民選擇透過郵寄選票履行公民責任,減低於票站投票時傳播病毒的風險。不過疫情等因素導致派遞需時較長,個別州份提出延長截票期限,引起法律訴訟。不過並非所有案件都得到同一種的結果。
  • 從疫情之下的美國大選看緬甸全國大選
    截至發稿時,仍有多個州的統計未能出爐,還有郵寄選票等諸多問題。美國下一任總統「花落誰家」,目前還並不確定,甚至仍然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11月8日即將舉行的緬甸大選也迎來最後的衝刺時刻,大選日倒計時僅剩下4天。和美國的這一場大選一樣,緬甸全國大選同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當局既要保證大選的順利舉行,同時還要確保疫情不會因人群聚集而導致擴散。
  • 支持者稱「選票用紙是中國製造」拒絕投票,川普急了
    如下圖所示,美國《紐約客》雜誌一名記者近日就介紹說,雖然美國的大選工作還剩下國會參議院兩個來自喬治亞州的席位沒有被確認,但代表川普在該州打「選舉欺詐」官司的一名律師卻表示,該州的川普支持者不會再給當地的共和黨投票。
  • 美國總統大選何時知道結果?這裡有最全吃瓜指南和直播指路,快搬好小板凳!
    點擊閱讀原文或者在《加拿大和美國必讀》後臺回復關鍵詞「大選」,第一時間獲取大選進展。《加拿大和美國必讀》、加美財經24小時為您全程直播美國大選選舉日。現在是美東時間上午8時許,早晨6點剛過幾分,拜登就推送了今晨第一條推特:今天是選舉日了。去投票,美國人。
  • 官方發布最新數據,美國大選竊選蓋子正被揭開!
    雖然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已經入主白宮,但有關大選的爭議並沒有停止,密西根州最近從選民登記冊上剔除了17.7萬非法選民,這被視為總統大選存在大規模舞弊的最新證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引述該州新聞簡報指,這17.7萬人或被證實已不再居住在密西根州,或是沒有回覆州政府的查詢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