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每周一,波布非洲精選的《撒哈拉之南---女記者的非洲視界》一書,本周開啟第二部分「大美非洲」的內容分享,讓我們跟隨記者劉暢開啟一段生動的非洲之旅,心動非洲,撒南之南。
第二部分「大美非洲」
一提起非洲,很多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紀錄片《動物世界》裡的場景。非洲五大獸也經常被用在非洲旅遊的廣告上,成為吸引中國遊客的金字招牌。但其實,很多非洲人不喜歡外國人總把非洲國家和動物聯繫起來,他們認為野生動物是落後的象徵。不止一個人對我說:「你們總愛把我們非洲的宣傳畫畫滿動物,可我們又不是和動物生活在一起,我們的城市裡也有很多高樓大廈的。」
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的天堂
在去辛巴威之前,我也以為看個野生動物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到了以後才知道,像哈拉雷這樣的大城市,不說大型野生動物,就算是猴子狒狒也很難看到。哈拉雷郊區有一些私人的動物園,但那些動物往往是人工養殖的,算不上野生動物。要想看野生動物,只有去專門的國家公園。
辛巴威有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公園,佔國家總面積的13%。在這些國家公園裡,自然環境嚴格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動物們也都無憂無慮地遵循著原始的生存法則:象群在泥淖中打架,雄獅在草原上散步,羚羊撒開四蹄矯健奔跑,斑馬撅著渾圓的屁股低頭吃草,長頸鹿劈著叉在河邊喝水,豹子悄悄躲在樹後守候獵物,懶洋洋的河馬在臭氣燻天的河水中睡覺,蠢萌的野豬豎著尾巴飛跑……遊客可以開車進入國家公園參觀,也可以乘坐公園的敞篷車,在導遊的引導下觀賞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
辛巴威最大的國家公園叫萬基國家公園,佔地14000平方公裡,土地面積相當於英國的威爾斯,又相當於北京全市土地面積的85%。這個公園裡棲息著五萬頭大象,還有獅子、羚羊、斑馬、長頸鹿、野牛等九十多種野生動物、四百多種鳥類。很多人都聽說過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但那個國家公園僅有1500平方公裡,不及萬基的九分之一,大象數量更是沒法相比。
正在喝水的大象
我曾和家人去過萬基國家公園參觀,因為我們持有工作籤證,購買門票僅花了9美元。公園修建的Lodge就在入口處不遠的營地區,跟著指示牌很容易就能找到。這種Lodge的房頂是非洲特色的三角茅草頂,外牆是墨綠色,和周圍的植物融為一體。房屋內一般有兩室一廳或三室一廳,廚房、衛生間、餐廳、炊具、電爐一應俱全,遊客可以自己做飯。費用也較為平價,根據房間的大小不同,本地人和有工作籤證的外國人僅用支付40美元至100美元,外國人支付的費用雖然貴一些,但也比同地段的私人lodge便宜一半以上。
第二天清晨,我們在營地周圍散步。營地四周視野開闊,可看到遠方的灌木林。東邊漸漸亮起來,一輪紅日從樹林後慢慢升起,將半個天空映成了溫暖的橘紅色,將下方的一片合歡樹也染上了一層光暈。我正陶醉於日出的美景,忽見一群長頸鹿從合歡樹叢裡鑽出來,領頭的兩隻體格高大修長,邊走邊往四周觀望。當看到我們時,它們停下腳步,和我們對視了一陣,確定我們沒有威脅,又回頭張望了一下,才慢悠悠地從紅日前走過。得到了它們發出的安全信號,長頸鹿媽媽和長頸鹿寶寶也從林子裡出來,跟著往前走。小鹿走得慢,媽媽走一會,就停下來等等它。長頸鹿走路的動作極其優雅,長長的頸部前傾,隨著步伐微微晃動,我不由地看入了迷。
回到住所,只見兩隻小羚羊正在門前玩耍跳躍,見我們走來,只稍微跳開幾步,並不跑遠。羚羊最為膽小,稍有風吹草動就拼命奔跑,而這裡的羚羊顯然已經不怕人了。
公園住宿區隨處可見羚羊等小型野生動物
正做飯時,一群猴子跑了過來,在門前樹上跳躍嬉戲。我扔出一塊麵包,立即有一隻膽大的猴子跳下來,抓起麵包,又一躍跳上了樹。我又扔出去兩塊,很快又飛下來兩隻猴子。附近的猴子很快得到了信息,紛紛趕來,停在門前大樹上。有隻膽大的猴子跳到我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我手裡的麵包。我匆匆掃了一眼,樹上樹下的猴子大約有二十多隻,要是群起攻之,我還真不是對手。我急忙把手裡的麵包掰成小塊,扔到地上,趕緊返身進屋關上了門窗。
吃過早飯,我們開車前往公園深處,尋找更多的動物。我們手中只有一份公園提供的簡易地圖,手機沒有任何信號,公園裡人跡罕至,很難看到工作人員,如果迷路了,連求助都很難。好在大路上隔不了多遠,就會有一個指示牌,可以和地圖上的標記相印證。為了不打擾動物,公園裡的道路都是土路。主路修得較為平整,開車並不是難事。
車子開出沒多遠,道路正前方就出現了一群大象。一頭高大碩壯的大象領頭,慢悠悠走上公路,旁若無人地朝公路對面的叢林走去,緊接著一群大象拖家帶口,跟在領頭的大象身後過馬路。在動物的王國,必然是要車讓象的。我們將車子停在離象群十幾米遠的地方,等大象們排著隊伍緩慢地走過,再繼續行駛。
沒走多遠,又見路邊兩群大象打架,領頭的兩隻公象搖頭擺耳,揮舞長鼻,擺出最兇狠的姿勢嚇唬對方。見對方沒有懼意,又伸出鼻子互相碰撞。幾番試探後,左邊的大象突然發力,右邊的勇敢相迎,象牙交錯,長鼻相抵,兩不相讓。鬥至酣處,兩隻笨重的大象竟然跳起來向前猛撲,戰場很快揚起一片煙塵。糾纏一會兒後,兩隻象大概是有點累了,分開了纏在一起的鼻子,各自後退幾步,隔著十米遠對峙起來。大約兩分鐘後,體型稍大的那頭突然衝向另一頭象,氣勢洶洶,另一頭感覺不敵,掉頭就跑。看到頭領敗了,它身後的一群大象也跟著它跑走了。看來,這是一場爭奪地盤的戰鬥。
象牙和鼻子是大象們打架的武器
圍觀了一場大象之間的戰鬥之後,我們繼續開車向前,大概走了十幾公裡,又看到路邊幾十頭大象在一個泥水坑裡洗澡。當時已是雨季的尾聲,公園裡像這樣的泥水坑並不多見,大象們一旦遇到,就不願輕易離開。他們有的跪下膝蓋,讓自己儘可能泡在泥水裡,有的在泥水裡打著滾,還有的不停地用鼻子吸起泥水,往身上噴灑,看起來很享受的樣子。泥水可以給大象披上一層降溫、驅蟲的隔離層,因此泥水浴也最受大象喜愛。
公園裡多是一人多高的灌木,它們可以為象群提供食物和隱藏之所,最適宜大象生活。但對於遊客來說,在灌木中想看大象卻成了難事,只有在零星的小片草原上,我們才能看到一些象群的蹤跡。大概開出四個小時的車程後,我們抵達了一個常有數千頭大象聚會的平地,可惜這時連一頭大象都沒看到。路過的公園管理員告訴我們,只有在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數千頭大象才會出現在此處。我們算了算時間,如果等到下午三四點再往回趕,必然無法按照國家公園規定的時間,在6點前返回營地。我們只好放棄等待的念頭,調轉車頭,趕往離營地最近的一個動物飲水點。
寸步不離媽媽的小象
飲水點是一個天然的小湖泊,湖水面積不算很大,湖面如鏡,清澈湛藍。湖水周圍是一大片草原,在以灌木為主的公園裡,這麼大的空地絕對是觀看動物的絕佳場所。距湖邊大約一百米的地方,修建了一個兩層的觀景臺。我們抵達時已是下午四點多,觀景臺上等候了不少遊客,以白人居多。
一開始,湖邊靜悄悄地,只有幾隻白色的水鳥在水邊翱翔。令人稱奇的是,到了下午5點左右,各種動物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前來湖邊喝水。最先出現的是角馬群和斑馬群,它們排著隊小跑而來,並不去湖邊,而是在離湖不遠的沼澤溼地處飲水。
又過了大約一刻鐘,幾群大象出現在草原上,它們從不同方向趕往湖邊,徑直走到湖水清淺處,將小半個身子都泡在了水裡,然後不慌不忙地把長鼻子深入湖水中汲水,再送到口中。
觀景臺的對面湖沿,一時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大象。我數了一下,每個象群由二三十頭大象組成,四五群大象就幾乎佔滿了湖沿。從喝水的陣勢就可以看出,大象才是這個公園裡的霸主。象群裡有很多小象和出生不久的幼象,幼象緊貼在母親的身邊,它們的身高僅到母親的膝蓋,站在湖水裡時,才剛剛能把腦袋露出水面。非洲象的壽命有70歲左右,14歲左右才能性成熟,5歲之前的幼象要時刻跟隨母親身邊,才能避免危險。紅日漸漸西沉,大象們灰色的皮膚被染成了紅褐色。
長頸鹿群最後出現,他們在象群後面踱著步子,並不急著上前。直到大象們喝飽散去,長頸鹿才小心翼翼地走到湖邊,兩腿叉開,慢慢地俯下身去,小口啜飲。當長頸鹿飲罷離開時,紅日正好墜落在地平線上,湖邊又恢復了寂靜。
全文內容及圖片版權歸出版社和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介紹----
劉暢筆下絢爛的非洲
小布說:
本次連載為選刊,想要了解更多鏡頭與筆尖下的精彩故事,可以跟隨《撒哈拉之南》一書一起,去遇見一個鮮活,生動,真實的非洲。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直接購買本書。
往期選刊回顧:
後曼德拉時代,南非站在十字路口
坦贊鐵路的春天來啦
精彩景點及行程定製
微信號:bobuafrica
或長按二維碼
撩小布 開啟非洲深度體驗之旅
波布非洲 | ID:hshafrica
一個非洲故事 一次體驗旅行 一款匠心之作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