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Forbes)雜誌9月下旬甫將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列為全球百大現今最偉大商業思想家之一,未料張忠謀本周一(2日)宣布明年6月裸退,震驚海內外。《福布斯》稱,「半導體產業自張忠謀退休之日起將損失一位巨人(Titan)」。
在半導體業縱橫逾半世紀的張忠謀,在記者會上頗具自信地指出,以臺積電目前在晶圓代工獨特的商業模式、技術領先以及客戶的信任,相信在劉德音和魏哲家分別擔任董事長和總裁的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以及傑出的董事會監督、支持下,臺積電未來仍可續創奇蹟。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父親張蔚觀是鄞縣的財政處長,因抗日、國共內戰,18歲前已逃了三次難,住過六個城市,換了10所學校。後來遠渡重洋,18歲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是當時校內唯一的中國學生。隔年轉至麻省理工學院就讀,成績優異,不料兩度博士資格考落第,重創其自尊和自信。
不過,張忠謀自此進入半導體業,更在半導體業龍頭德州儀器做到副總裁。故多年後,這位半導體教父把落第視為一生最大幸運。
1987年張忠謀在時任臺灣行政院長孫運璇延攬下返臺接任工業研究院院長,並創辦臺積電,如今臺積電市值已超越半導體巨人英特爾(Intel)。
他在記者會上表示,當年臺積電默默無聞,也不被看好,資本額僅2.2億美元,百來名員工,直到十多年後創新的商業模式才受到矚目,今日市值已逾1800億美元,員工達4萬7000人,「如果沒有臺積電,智慧型手機不可能那麼早出現,也不會改變世界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這位科技界泰鬥自幼飽讀《史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等中國古典文學,對現代作家魯迅、胡適、徐志摩、茅盾等也有所涉獵,中學時曾做過「作家夢」,後雖未能成為作家,但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使其終生受益無窮。
記得1998年採訪《張忠謀自傳上冊(1931-1964)》新書發表會,平時形象嚴肅的張忠謀難得流露出感性真誠的一面。
近40年鮮少使用中文的張忠謀,在66歲堅持用中文,一字一句以手寫記錄前半生的故事。他說,這是一次「感情之旅」,過程中屢屢憶起父輩先人在亂世壯志未酬的前塵往事,不禁淚溼衣襟。
張忠謀曾在2005年卸下臺積電總執行長之職,但2009年金融海嘯爆發,當時的接班人蔡力行嚴格執行績效管理制度,被裁的員工到張忠謀家前抗議,逼得向來奉行「正直誠信」的張忠謀重回工作崗位,坦承「沒有適當尊重同仁個人尊嚴」,凝聚員工的向心力,帶領臺積電再創高峰。
臺積電未來的主要接班人劉德音和魏哲家在周一記者會被媒體詢及在張忠謀身上學到最關鍵的能力為何,前者說如何成為一位領導者,後者提到Integrity(正直)。
這也正是張忠謀多次強調的,臺積電最大的價值就是誠信與正直,他既已為臺積電留下最寶貴的資產,難怪86歲的他這次能瀟灑裸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