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張關於移動視頻直播行業的生態圖流行網絡,一張是直播應用的集合,另一張是直播平臺的融資。上百家直播創業平臺蜂擁而至,像極了當年團購市場的「百團大戰」。
在過去一年裡,移動直播行業經歷「野蠻生長」:最初只有零星創業者,如今已經陷入「百團大戰」的局面。然而風投紛紛伸出橄欖枝,據業內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知的116個直播App當中有108個獲得融資。如此備受追捧,移動直播到底魅力何在呢?
記者採訪多家直播平臺,以秀場為基礎、盈利模式清晰是VC看好的地方。戈壁投資合伙人徐晨分析,視頻直播的競爭壁壘不高,很難成為核心業務,目前更多是一些原本已經有流量的平臺,把視頻直播作為新增的變現方式。
視頻直播由來已久,走過PC秀場直播、遊戲直播時代,移動直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掀起熱潮。
以YY為代表的傳統網絡直播進軍移動直播市場,鬥魚TV、熊貓TV、虎牙直播等幾大遊戲直播平臺,也不再局限於遊戲直播,涵蓋了體育、綜藝、娛樂等多種直播內容。
而映客、花椒、易直播等以「泛娛樂直播」、「全民直播」為標籤的新興移動直播App,受到眾多90後、00後用戶追捧,並且陸續獲得了資本的大規模投入。易觀發布的《中國秀場娛樂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顯示,移動網際網路催生泛生活類直播,其中,秀場娛樂市場在2016年有望達100億元。
在YY娛樂總經理周劍看來,時下越來越多人喜歡觀看或者參與直播,原因有多方面:UGC的內容形態給用戶自由發揮興趣的空間,比起圖像、聲音、文字,視頻對情感的表達也更直接;更重要的是,直播具有比較強的交互性,迎合了年輕人熱衷於展示和分享自己、並以共同興趣來交友的需求。「其實直播和當初的彈幕有些相似,都是強調交互。一部網劇因為彈幕所激發的槽點和興趣點,受關注度可以放大近十倍,視頻直播也同樣以交互帶動內容,釋放出巨大的用戶紅利。」周劍對記者說。
熊貓TVCOO張菊元看好直播行業的前景,他認為,目前但凡日活高的App都有可能增加直播功能,一方面,直播隱隱有取代遊戲聯運,成為這些App新的變現方式,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App的留存、活躍等指標。他判斷,目前只是視頻直播大繁榮時代的前奏,接下來還會看到更多視頻直播平臺。
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這一輪移動直播的浪潮,比過去O2O、電商、P2P等網際網路領域都要來得洶湧:去年4、5月份的時候,數得上名字的移動直播還沒幾個,但如今在應用市場搜索到的視頻直播已經超過100個;騰訊、阿里、小米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戰局,資本的熱錢也不斷湧入,視頻直播迅速從藍海變成紅海。
然而,視頻直播是門「燒錢」的生意,不是一般的草根創業者能玩得起。
「你會發現,市場上過百家移動直播平臺,幾乎都拿到天使輪融資,那是因為沒有融資根本進不了這個行業。」易直播內部人士Tim告訴南都記者,直播的所有信息數據的存儲、傳輸都在雲端,需要龐大的伺服器支持帶寬,所投入的費用非常高昂,據他了解,市場上的巨頭型視頻直播平臺,每月的帶寬成本過億元。另外,爭奪優秀主播也需要投入不菲的資金。
既然資金門檻如此之高,為什麼創業圈還趨之若鶩呢?
Tim解釋,很多網際網路行業都面臨盈利難題,像視頻網站,即便已經做到很大的流量和規模,但實際還是虧本經營;而視頻直播則不一樣,最典型的「秀場」業務從PC時代就已經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以秀場起家的平臺,沒有哪家是不賺錢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正是看好這一點,包括BAT等網際網路巨頭也快速在這個垂直領域布局。
對此,周劍的看法相似。她分析,看視頻的人其實很多,視頻網站的用戶量都是逐年增長,說明這是個朝陽行業;視頻網站之所以難賺錢,在於爭奪優質版權需要投入巨大成本,而視頻直播有著海量的UGC內容,它的背後是粉絲經濟,粉絲願意為自己喜愛的內容付費,無論是打賞還是參加主播們發起的活動,這使得直播的盈利能力十分強。「從YY這幾年的財報看,視頻直播業務收入增長和用戶增長都非常明顯。」周劍對記者說。
至於其他把視頻直播作為延伸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也由此帶來了新的營收增長點。比如去年12月推出直播業務陌陌,第一季度的淨營收中超過1500萬美元來自於直播業務,佔比超過30%,超過會員收入成為陌陌公司的一大收入來源。
縱觀市場上層出不窮的直播平臺,主播入駐、秀場直播的模式大同小異,如何吸引並留住用戶是行業的一大難點。
周劍認為,直播不應只局限在「秀場」,能納入直播的內容還有很多。他認為,「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直播,一方面是網際網路電視臺的一種表現,電視臺所能承載的內容,直播平臺都可以涵蓋;另一方面,直播平臺可以作為網際網路上興起的娛樂模式。」
張菊元把熊貓TV內容來源分為個人主播(UGC)和網生節目(PGC)兩種,在PGC方面,熊貓TV發力較早,作為核心競爭力之一,在UGC方面,遊戲在各類直播內容中本就屬於最具粘性的一類,無論是觀看時長、用戶活躍度、忠誠度都遠高於其他直播形式。「雖然遊戲是我們的切入點,但也正向全方位領域擴張,比如體育、音樂、科技等等。」
「大家都想跳出同質化的秀場模式,摸索多元化。」Tim說,秀場模式說到底給人一種「low」的印象,若想在資本市場講一個漂亮的故事,得開拓更多「高大上」的維度。像眾多直播平臺一樣,易直播也嘗試豐富主播類型,此前引入了財經主播,還因為入駐分析師的走紅而一度備受關注。
但他坦言,這個方向其實很難走下去,因為股民獲取財經信息,更多來自專業垂直的內容渠道,直播平臺的氛圍和土壤並不適合;何況內容一旦「高大上」,就講究品質,而直播又沒法編輯,品質的呈現比不過短視頻———直播的屬性本來就很難呈現優質的內容。
「包括教育、生活、娛樂,很多內容方向我們都嘗試了,但都很難維持下去。」Tim對記者說,「能長時間對用戶有粘性只有秀場和電競直播,而後者因為需要在版權上砸錢,不容易盈利,所以到目前為止,能賺錢的還是秀場模式。」
戈壁投資合伙人徐晨分析,秀場模式的用戶群體比較廣泛,而如果結合某個垂直行業,對內容質量會有一定要求,不是靠「隨便說說」就可以讓用戶買單。「視頻直播更多還是給用戶作為打發時間的消遣方式,到目前為止,我還看不出吸引用戶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平臺之間也沒有構成明確的壁壘。」他對南都記者說。
既燒錢又難以跳出同質化競爭,業內預計,隨著巨頭的入局,迅速崛起的直播行業,同樣很快面臨洗牌。
「沒有資本、品牌支撐,中小直播平臺逃不出被洗牌的命運,到今年年底可能會倒下70%,最後只剩下20-30家,要麼是網際網路巨頭,要麼是進入市場比較早、已經佔據市場先機的平臺。」Tim向南都記者透露,易直播是業內起步較早的一批移動直播平臺,也曾拿到千萬人民幣融資,但因為資金實力拼不過大平臺,優秀主播留不住,現在已經處於難以為繼的狀態,很多中小平臺也陷入類似的困境。
周劍認為,大型視頻直播平臺內容和入駐主播的質量都比較高,這樣的平臺到最後可能只會存留幾家,但視頻直播行業因為偏娛樂屬性,生存方式其實可以更為豐富和多元,比如在美妝、美食、旅遊等細分品類發力,又或者在交互的玩法上創新;相反地,如果只是純粹地抄襲模式,那確實沒有多少存活的空間。
張菊元對視頻直播行業的前景較為樂觀。
他認為,視頻直播市場至少近幾年仍然是高速發展時期,隨著市場不斷變大,容納的玩家也會更多。「還有很多日活高的App尚未開啟直播功能,這些App本身具有固有用戶,直播作為他們的一個新功能。」
對此,徐晨也認同,很多已經具備流量規模的平臺,對視頻直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就像當年很多平臺延伸遊戲、做音樂一樣,把手中的流量變現更多收入;而如果視頻直播作為獨立業務,目前還看不清前景。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自:IT時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