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授權(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mzy2117)
最近,阿里巴巴重返港交所,成為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阿里與騰訊兩個科技巨頭誰能成為新的「港股之王」,備受大家關注。
不過,在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另一場備受矚目的「雙雄會」也在展開,日本雅虎與韓國LINE公司正在就合併事宜進行協商。
在日韓關係尚不明朗的背景下,代表日韓兩國的科技巨頭展開合併重組,無疑是一場「世紀合作」,不僅有望緩解日韓關係緊張問題,也有可能對當今世界的網際網路格局產生衝擊。
而促成這一切的,正是當年「馬雲背後的男人」,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對很多國人來說,韓國LINE公司壓根就沒有聽說過,而雅虎給人的印象也是日薄西山。確實,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幾乎壟斷中國14億人口的BAT等網際網路巨頭,其影響力自然是雅虎、LINE之流所不能比的。能與BAT們流量對等且為我們熟知的,大多是一些歐美科技巨頭,如臉書、谷歌、亞馬遜等。但這並不意味著日韓兩國網際網路企業的「雙雄會」無足輕重。在日韓兩國國內,這兩大公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地位如果中國的BAT。先說雅虎,美國雅虎雖然已經破產「賤賣」,但在日本市場,「雅虎日本」仍是一家擁有大量用戶的搜尋引擎和門戶網站,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網際網路企業,用戶數大約為5000萬,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日本百度」。而軟銀在2018年和2019年分兩次獲得了Altaba所持雅虎日本全部股權,成為雅虎日本的母公司。再看韓國line公司,其產品Line是日本最大的移動聊天工具,月均用戶數已達8200萬。要知道,日本總人口也就1.27億人。(你沒有看錯,日本最大的社交line,其實是一家韓國公司的…)而在韓國國內,line卻並非是一款國民級的社交工具,風頭被Kakao Talk、推特等掩蓋了。不過這並不影響line在本國國內的地位。因為line的母公司則是韓國大名鼎鼎的NAVER(領航員公司)。同樣,NAVER也是做搜尋引擎出身的,目前是世界第五大搜尋引擎網站,也是韓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和門戶網站、韓國股票市場上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因此這次日本雅虎與韓國line公司合併的背後,實際上是韓國第一網際網路巨頭NAVER,與日本首富孫正義的一次強強聯手。本次合併的範圍,包括網漫、遊戲、新聞、網絡銀行、虛擬貨幣等日本網絡市場的所有領域。如果雙方成功合併,新公司將擁有超過1億名用戶,幾乎覆蓋了全部日本國民,在日本網際網路、移動市場地位可想而知。不難看出,這次合作實際利好的是日本。畢竟line和雅虎目前最大的用戶市場都是日本。這也顯示出了孫正義打造「日版阿里」的野心。line和雅虎,不光只有社交和搜尋引擎,其行動支付領域,同樣在日本有所建樹。據了解,目前韓國line公司旗下的Line Pay有3690萬註冊用戶,雅虎日本的PayPay有1900萬用戶,兩者分別為日本行動支付上的第一和第二名。而在金融領域,Line還與野村證券合作推出了「Line證券」。而雅虎日本在電商領域也布局已久。 今年9月,雅虎日本斥資4000億日元(約258億元)收購服飾電商巨頭ZOZO。 藉助LINE的社交和支付能力,雅虎日本或將獲得更多與電商巨頭亞馬遜、樂天競爭的籌碼。因此,與其說這次孫正義是在打造「日版阿里」,不如說是在打造日本版的「BAT」。搜索、社交、電商、行動支付,中國分散於幾大巨頭的核心業務,在日本被孫正義一次性「整合」。然而,正所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曾因押注阿里巴巴走上神壇的孫正義,在日本能否複製曾經的成功,卻要打一個大大問號。「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仿佛武俠中的人物:決斷迅速、想做大事、能按自己想法做事。」歐美電競隊伍直言日本電競隊伍過於幼稚
最後是電商領域,中國擁有阿里巴巴、京東的電商巨頭。但電子商務在日本卻不慍不火。這也是孫正義打造「日版阿里」被人詬病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日本沒有網絡購物的土壤?
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原因。既有民族文化地域的原因,也有商業因素。日本本身有很多地方就很難理解,比如日本人愛吃生肉、不愛玩網路遊戲,自殺率最高,但同時日本又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等等。
因此,拋開民族文化因素,從經濟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日本沒有電商網購土壤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在於其高度發達的線下市場。
日本高度發達的實體店,導致了日本電商業務幾乎沒有什麼「操作空間」,很難形成向阿里京東這樣的大氣候,頂多只是小打小鬧。
首先是價格。平均來看,日本的房價沒有那麼高,實體店的租金成本相對也就低一些。此外,日本的商品沒有過多的中間環節,沒有代銷商中國層層加碼,商品出廠價和到消費者手上之間的價格相差不大。
因此在實體店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已經被壓倒很低了,再加上實體店經常開展優惠促銷活動,實體店商品的價格幾乎跟網購差不多,那麼網購最重要的價格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日本繁榮的購物街
其次是服務和物流。得益於電商的支撐,中國的快遞物流近年來蓬勃發展。但是對國土狹小的日本來說,物流產業不需要怎麼發力,就已經足夠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了。你可以委託一家百貨公司把貨物打包送到你家門口,而不限於你的日常必需品,日本的配送總是能滿足你的要求,而且臨近交貨更節省時間。
服務方面,日本的商場不管是免費寄存服務、打包送貨上門服務、還是針對嬰兒、輪椅、行李箱的電梯,都足以讓用戶覺得購物體驗細緻又完美,很多實體店體貼入微的服務,在網上購物卻享受不到。也由此培養了日本國民購物逛街的消費習慣。
因此,從商業角度看,發達線下購物的馬太效應,讓日本電商們難有作為。
電商不是打打殺殺,也是人情世故。這次孫正義豪言要打造「日本阿里」,究竟是大智若愚,還是莽夫之勇,讓經歷了盛衰起伏、生死看淡的日本人民自己選擇吧!
識別圖中二維碼,接受邀請↑↑↑
下一個四十年,
必須挖掘新紅利,
再造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條件!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創立者滕泰向你發出邀請!
2019財經頭條全球經濟學家年會,
決勝下一個四十年!
大會靜待您的蒞臨!
識別圖中二維碼↑↑↑
或點擊閱讀原文↓↓↓
立即報名參會!
專屬客服:17717324202,全天為你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