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訊】紹興驕傲,又添3名兩院院士!紹興籍兩院院士總數已達73名,他們都在這條微信裡

2021-02-16 悅行圈
〡 登山 〡 徒步 〡 健走 〡 慢跑 〡 交友 〡

悅行圈-戶外活動平臺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群體。

自1955年開始,到2013年止,中國科學院共產生1245名院士。

又傳來好消息!11月28日,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在總計128名新增兩院院士名單中,有2位紹興籍院士,上虞籍的浙江大學教授朱利中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嵊州籍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黃荷鳳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還有出生於紹興的葉軍教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太令人自豪了!

浙江大學環資學院教授朱利中,老家在上虞瀝海,畢業於上虞春暉中學,除擔任浙江大學教授外,還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浙江省特級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毒土壤的修復。朱院士十分關心家鄉建設,曾應邀參加過名士之鄉人才峰會和院士專家紹興行活動。

中國膨潤土的蘊藏量有77.4億噸,居世界第一位,浙江的臨安、安吉等地膨潤土儲量都很豐富。但一直以來主要用於生產塗料、油墨、農藥等產品。朱利中課題組開發的新型有機膨潤土及一體化廢水處理工藝可謂是一箭雙鵰,既提高了我國膨潤土的「身價」,又可解決印染等高汙染行業的廢水處理問題。

老家在嵊州的黃荷鳳1982年12月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醫學系,1989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婦產科專業研究生,1996在美國Cincinnati大學從事生殖醫學博士後研究。20餘年一直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在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德國基爾大學、香港大學進行生殖醫學臨床和實驗室的專門培訓。
  

已在國際SCI和國內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200餘篇,著有婦產科和生殖醫學的專著8部。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牽頭人,863項目負責人,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及省重大和重點等項目和課題2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次,省級科技進步獎5次。2013年加盟上海交通大學,出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

出生於1967年的葉軍是紹興一中的畢業生。現任美國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JILA)研究員、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正教授。1985-1989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97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起執教於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2009任正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與華東師範大學客座教授。葉軍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翰·霍爾的學生。葉軍已於2003年約翰·霍爾退休後接管了他在科羅拉多大學的實驗室。葉軍是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並於2011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紹興人傑地靈,

這裡走出了不少院士,來看看都有誰?


不知道老王是否有遺漏,大家還知道紹興曾走出哪些院士呢,歡迎給我留言喲!


老王向大家徵集背包故事

戶外大牛OR初出茅廬

只有你有故事,還愁我沒酒嗎?

老王分身微信號:13867576669

歡迎投稿,歡迎提出寶貴建議

與其坐在窗前發呆,不如走出門去,給心靈一個假期!

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

一群人,都是不同的,

但是因為相同的愛好,聚在一起!

去看不同的風景,認識不同的人,領略不同的美好,

讓你覺得世界這麼大,人生有很多種可能!

相關焦點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不是北京上海、而是這個地級市...
    據統計,蘇州共誕生了6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而籍貫為上海或北京的院士則分別只有45名、20名。蘇州「出產」院士人數力壓京滬,這一說法是否屬實?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分析各方面資料,進行了一輪詳細核實。
  • 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擬推薦候選人名單(204名)
    根據相關通知,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3名。73名增選總名額中,除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6個特別名額須待特推小組評審推薦後再劃歸相關學部使用外,其餘67個名額分配如下:數學物理學部12名、化學部11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名、地學部11名、信息技術科學部8名、技術科學部12名。
  • 中國兩院院士籍貫排行榜,浙江排名第二,誰奪得第一?
    在我國,院士代表著各領域最高的研究水平,每個科學家在學術水平以及科研成果方面都有著極大的成就,才能夠有資格參加院士的評選。因此,兩院院士也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他們都是國之棟梁,對推動社會科技的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1955年,我國開設實行院士制度,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距今已經產生1300多名的院士。
  • 茅臺總工程師王莉入圍2021年兩院院士,這就對了!
    院士制度的起源來自法國。法蘭西學院300多年歷史中,一共只有709名院士,平均每年才兩名,堪稱國寶,比大熊貓稀有得多,出席正式場合時享受皇室待遇。央視網評論認為,茅臺女總工入圍院士候選人,當慎之又慎,我看未必見得!
  • 茅臺總工入圍院士候選:科技性不高,侮辱性極強?
    此前,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正式啟動了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3名,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與數學領域7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6名。@劉三源:猶記當年「菸草院士」,如今欲添「白酒院士」。@牧野鷹揚163:不要忘記老乾媽、全聚德、東來順、六必居、十三香……@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啊:對釀酒不怎麼懂,不過,釀酒涉及到的技術對國家的發展、對人類的進步意義很大嗎?@哭有什麼用呢-:應該把她的學術成就公布出來,否則何以證明她可堪院士之名?
  • 兩院院士評出2020年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評選的2020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日揭曉,嫦娥五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美國兩院院士、世界超級計算機科學家陳世卿到訪高木學習交流
    「通過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輔助學生善於學習,但這肯定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樂於學習,這一點也是我們在學習動機方面著力的另外一個影響因素。關於這點,我們做了兩方面的工作:第一個是我們系統化地把有效的學習方法做到產品邏輯裡,比如錯題的反思和與記憶曲線的結合,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高的學習效率,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第二個是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體驗,通過我們的平臺縮短學習反饋路徑。
  • 一張孩子的小紙條震驚院士!22名院士呼籲「無網遊日」,你怎麼看? | 有態度
    ——這是一個孩子給幫扶志願者寫的小紙條!孩子的話一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孩子們現在痴迷網路遊戲,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 這張小小的「心願」紙條,也引起了很多院士的關注和擔憂。最近,22名院士聯名呼籲設立「無網絡日」,全體網遊運營服務商能夠在某個時段暫停伺服器運行,各大網絡平臺能夠主動屏蔽網遊內容和遊戲連結。
  • 17名院士呼籲將兒童節設為「無網遊日」,全網屏蔽網遊連結,家長你同意嗎? | 好學
    很多家長都為自己孩子沉迷網遊而頭疼,小編堂哥就因12歲的侄子玩網遊,已經摔壞了3臺手機,不過無濟於事!怎麼辦?
  •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看了這個工資單,開眼了吧,實際上,很多高校和農業科研單位,院士的收入都差不多這個水平,該大學,還有另外一個院士,工資還要少上幾百元,同為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先生的工資也比這個高不了多少。我有兩年沒有見到袁先生了,至少3年前,他們的工資是差不多的水平。
  • 師者|對話兩院院士王越:教授不能只做科研不教書育人
    兩院院士王越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4月底的一個清晨,陽光打在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科學實驗樓的玻璃窗上,折射回耀眼的光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越身著黑色棉夾克,內套淺藍薄襯衫,在實驗樓的辦公室裡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如約相見。「您頭髮幾乎還全黑!」
  • 院士夢是什麼夢
    在審理中,張曙光承認,因為參評院士「需要花錢」,他先後向包括今創集團總裁在內的關係人索賄兩千多萬。 張曙光貪腐案涉嫌受賄金額一共不到5千萬,居然一半都是拿去參評院士?院士這個頭銜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值得張曙光這樣一般標準裡已經是功成名就的人這麼拼命?
  • 李彥宏、茅臺女總工都提名院士?他們攻克什麼科技難關扯掉了賽先生的底褲?
    一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增選工作,是我國科學院最受關注的一件大事,能夠入選兩院院士,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是對科技工作者過去為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近日,多個推薦單位又公布了2021年兩院院士候選人擬推薦名單。在全國各地公布的推薦名單中,我們能看到一些核工業領域的專家、原子能領域的專家以及一些細胞學、空天科學領域的專家,都入圍到了各地的相關推薦名單中。
  • 醬香科技大拿,何必「下嫁」兩院?
    一覺醒來,驚聞地球村醬香型科技龍頭的大拿,要競選中國工程院的院士,而且在輿論界引發激烈討論
  • 2019新增兩院院士名單來了!科學院84名,工程院104名
    (點擊查看詳細內容)小編說:今天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其中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 中國院士年薪是多少?
    上面視頻:院士李小文光腳穿布鞋作報告走紅李小文(1947.3.2—2015.1.10),四川自貢人,籍貫安徽貴池
  • 諸暨「院士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
    2019年度院士專家工作站市級考評近日出爐:盾安人工環境、國偉禽業、申發軸瓦、菲達環保、聖翔航空、東大環境、大唐紡織、長生鳥健康科技、華緯科技等 9家院士工作站獲「優秀」等級,浙江通用海特醫療科技、諸暨市人民醫院等6家院士工作站獲「良好」等級。
  • 中國半導體行業功勳李愛珍,四度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
    歸國以後,她八年的時間裡,先後在國際相關領域內取得了多項成績。1998年,李愛珍發表了亞洲首篇量子級聯雷射器的SCI論文。但是,李愛珍第四次衝擊「中科院院士」的結果依然令人失望。據悉,李愛珍無法當選院士,可能和評選提名的條件過於苛刻有關。中國科學院有規定,上了六十歲的科學家要參選的院士的話,要有6位院士推薦。而60歲以下的人參選院士,則只需要2名院士推薦就可以了。
  • 院士伉儷又添一對!都是湖北人,曾是華科同班同學
    國內又增了一對院士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