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1-03-01 CSDN

「GO TO MARS TOGTHER!」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與其他任何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同,「天問一號」要實現「繞」「落」「巡」的三連任務,當屬全球首次。火星探測器在升空後,根據測算,最優轉移軌道需要 203 天,也就是 6 個月零 19 天,即在 2021 年 2 月 11 日被火星引力捕獲。按照探測器速度,取最優減速軌道以及繞火星探測事件,預計在 2021 年 4 月 23 日開始實施火星著陸。在到達火星之後,火星車的設計壽命是 90 個火星日,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略長一點,大概是 24 小時 37 分鐘,90 個火星日也就是地球上三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天問一號」能夠成功登陸火星,這將使得中國躋身太空精英強國之列,成為太空探索的引領者。縱觀人類的航天史,人們似乎一直對火星、月球「情有獨鍾」。全球已經有了 40 多次火星探測活動,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 22 次,成功率大約 40%。因此,火星有著「太空飛行器墳場」之說。2010 年 8 月,8 位院士聯名向國家建議,開展月球以遠深空探測的綜合論證。為此,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立即組織專家開展了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論證。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曾撰文寫道,首次自主火星探測是深空探測的起點和重點,實施方案經過三輪迭代和深化,在 2016 年 1 月正式立項實施。2016 年 8 月,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啟動,經過網絡投票,「天問」排名第一,得票 31.7 萬餘張。2020 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命被正式宣布命名為「天問一號」。根據計劃,我國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非常重,任務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完成繞、落、巡這前三個步驟。「這將是世界上首次自主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任務。」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曾接受《科技周刊》採訪時表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和空間科學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曾向媒體表示,中國如果想要實現超越,需要利用現有的技術實現「兩步並成一步走」。但是,「一石二鳥」背後是更高的挑戰和更大的風險,國際鮮有先例。這次「天問一號」搭載的是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最大運力的運載火箭,廣大網友愛稱其為大火箭「胖五」。2016 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截止目前,總共發射了三次,失敗一次。相比於月球,火星距離地球更加遙遠,而且火星和地球兩者的距離會不斷的變化:地球和火星位於太陽兩側時最遠距離大約 4 億公裡,而位於太陽同側最近時有 5460 萬公裡遠(是月球的 150 倍遠)。「天問一號」探測器奔赴火星,並不是走直線,而是通過火箭的運力將探測器送入橢圓形軌道,在這個過程中將一直處於高速飛行狀態,需要「長途奔襲」 10 個月,2021 年才能到達火星。其次,到達火星之後,探測器將迎來決定成敗的關鍵挑戰。「火星探測最大的難點在於』恐怖 7 分鐘』,在進入、下降與著陸過程中,要在 7 分鐘內將探測器的時速從 2 萬千米降低到零。這需要融合多種減速手段才能實現,包括氣動外形、降落傘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導航控制技術來保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偉曾對《科技日報》表示。據了解,在著陸前,探測器需要先將速度降下來,從 4.8 公裡/秒減速到  460 米/秒,相當於先來一個急剎車。接著,探測器打開降落傘,用90秒的時間將速度再降到95米/秒。最後,進入「著陸緩衝段」,這會兒探測器需要懸停避障,對火星表面進行觀察,看一下地面有沒有坑、大的石頭,保證落地安全性。「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兩種減速方式。我國根據探月工程中的技術經驗作為基礎,將通過 4 個階段逐步減速,最終使探測器平穩到達火星表面。」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曾向媒體透露,第一階段為氣動減速,第二階段開降落傘,第三階段動力減速開反推,第四階段懸停避障;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成功後將釋放火星車。登陸火星是最具挑戰之一,由於火星擁有大氣層,要防止著陸器在下降過程中變得過熱;而且僅憑落傘無法使著陸器減速,還需要減速火箭。在此前 18 次火星著陸任務重,僅有 10 次取得了成功。在成功著陸之後,探測車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以及探測火星氣象等。▲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示意圖(來自《科學》雜誌報導)火星車上,豎立在前端的桅杆頂端的方形設備就像機器人的腦袋,上面有實時探測的全景相機,可以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另外,火星車上還有 4 個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以及探測雷達、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可以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的探測車。依照計劃,火星探測器壽命只有短短 90 個火星日,火星日比地球一天略長,為 24 小時 40 分鐘,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正如上文所說,登陸火星是如此艱難,但依然未能阻止人類探索的腳步。為何?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人們對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專家表示,火星不僅有大氣,也有適宜的溫度,和地球也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研究火星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啟示,極具價值的基礎研究。國外媒體曾經發表文章稱,科學家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液態水存在的證據。這一發現更是激起了人們對火星的探索熱情。「火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特點最為接近的行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張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火星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科學家甚至都已經提出了火星改造方案。此次,除了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外,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也定在了 7 月份發射,而原定於今年探測火星的歐洲與俄羅斯合作已宣布推遲到 2022 年。據了解,每隔兩年,全球都會迎來一次火星探測高潮,原因在於地球與火星位置的關係,每 26 個月火星會有一次距離地球最近的機會,距離只有 5500 萬公裡,這也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間窗口。此時實施火星探測,探測器飛行的路線最短,最省燃料。如果錯過此次發射,就要在等 26 個月,下次發射窗口要等到 2022 年 9 月。既然火星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第二家園」,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呢?商業火箭公司 SpaceX 的創始人馬斯克曾經提出個火星移民計劃:希望在火星建立社區,他還喊出如果把一個人的移居成本控制在 20 萬美元左右,預計地球上最少會有 2 萬人願意移民外星球。「北鬥女神」徐穎在做客網易科技攜手吉利 ICON 汽車打造的《開槓吧》節目時曾表示,火星是我們的鄰居,火星也是我們離太空最近的一個夢想。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其實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火星移民的整體改造方案。大概多少年可以對火星改造完畢,移民火星,我覺得這個單位要用千年為單位計量。」徐穎認為。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也在《開槓吧》節目中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即使移民火星,也一定是在封閉環境下有限資源條件下的生存。這就意味著火星生活不可能是非常自由的,一定是將所有人束縛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這樣才能保證可呼吸和空氣,可分配的食物,能源和最高效的物資調配方式。「所以,這樣營造出來的生存空間和社會,和我們地球上極大豐富的世界資源非常不一樣,也會非常經濟有效的方式去運行,火星上的社會幾乎肯定是科學家工程師和高級知識分子創造出來的社會,也一定是一個非常信息化的社會。」郝景芳認為。科技日報《天問一號:在探火路上來一次「後發先至」》新華報業網《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進行 「天問一號」,一次實現「繞落巡」》科技日報《成功率不到一半 為什麼人類在如履薄冰中「探索火」》中國青年報《「天問一號」將向火星進發 中國行星探測為何首探火星》小火箭公號《人類探索火星發射時機與抵達時刻計算圖表》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天問一號」的情況。本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整體重約5噸,目的地是遙遠的火星。你如果關注太空,就會知道今年有三個國家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我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天問一號」發射瞬間也許可能有人問,發射火星探測器有什麼意義呢?花費巨大,又不能直接產生效益,還不如拿來用於其他科研開發。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剛剛,天問一號成功被火星捕獲!火星,中國來了
    智東西2月10日消息,剛剛,也就是在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九,北京時間19時52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任務成功!▲國家航天局熱烈祝賀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環繞火星成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天問一號環繞器3000N軌控發動機點火約15分鐘,探測器順利進入近火點高度約400千米,周期約10個地球日,傾角約10度的大橢圓環火軌道,
  • 歷時200多天的飛行,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據介紹,還要經過數月的充分準備後,著陸器和火星車組合體才能擇機降落火星,軌道器則繼續圍繞火星運行,執行中繼通信和火星探測等任務。圖註:2月5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拍攝的首幅火星圖像。二、天問一號是如何抵達和入軌火星的?文章開頭提到,「天問一號」飛行了200多天,總行程達4.6億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探火之路要經歷什麼?​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央視網發火星文慶祝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也意味著我國航天技術的又一次突破。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將進入火星軌道,中國「天問一號」只慢了一天?
    雖然多個國家都對月球展開了猛烈的探索,但是火星顯然也讓諸多國家開啟了探索,不得不說美國依然是探索技術最強的國家,畢竟美國的探測器早已深入到了太陽系之外,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而眼下阿聯、中國和美國分別對火星進行了探測,誰都希望自己的探索能夠取得成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今天,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著中國自己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從地球飛向了火星。
  • 「希望號」探測器抵達火星 「天問一號」緊隨其後
  •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精確入軌後,已按預定飛行程序在軌飛行了約295天。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產品保證經理饒煒介紹,自2021年2月10日成功環繞火星後,相繼完成了著陸區預探測、軌道維持、自檢等關鍵飛行控制任務,期間,能源平衡,狀態穩定,各分系統工作正常。動畫模擬天問一號著陸過程。
  • 深度解析|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次飛躍
    7月23日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便獲得成功,是2020年最振奮人心的消息之一。美國的「毅力號」和阿聯的「希望號」都要在7月飛往火星,此次「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著實是一件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人獨立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徵程。儘管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航天人在錢學森等奠基人的引領下源源不斷地為探索外太空貢獻著力量,我們後來居上,成就舉世矚目,已佔據世界航天領域一席之地。
  • 天問一號成功抵達火星軌道,中國具備了地火星際航行能力!
    2021年2月10日19時52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
  • 「天問一號」探測器火星捕獲過程影像來了!
    2021年2月10日19時52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braking near Mars),環繞器3000牛軌控發動機點火工作約15分鐘,探測器順利進入近火點高度約400千米,周期約10個地球日,傾角約10°的大橢圓環火軌道(enter an elliptical orbit around Mars),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實現「繞、著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戰略意義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意義非常重大。當然天問一號徹底成功,還需要到2021年的2月份,其環繞器穩定圍繞火星飛行;著陸器突破火星大氣層成功軟著陸,然後展開釋放巡視器,傳回第一批火星表面和一定深度土層的考察資料之後才能算徹底圓滿的成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你了解多少?
    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由來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這項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源於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中國的首次火星探勘天問一號是中國的首個火星探索任務,通過一次發射任務進行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
  • 登陸火星時「恐怖7分鐘」是啥?為什麼「天問一號」探測器選火星
    《天問》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作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同時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攬星九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正式開啟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之旅。這不僅是一個值得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時刻,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火星軌道開春晚 天問一號過大年|天問一號|火星軌道|火星|中國國家...
    ——屈原《天問》去年7月23日,由中國自主發射的天問一號開啟了向火星進發的漫漫旅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三部分:火星環繞、表面降落、以及巡視探測。第一次發射就包括這麼多內容,挑戰難度之大,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一號同學的情況如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