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張,這是祖先們對宇宙最初的觀測有感。一千五百年,經歷世代更迭,龐大物質世界的渾濁面紗早已被世人揭開,逐步發展的現代科學不僅證實了宇宙並非形而上的天道,更在深入探究宇宙奧秘的道路上求索前行。今年5月5日,我國新型號火箭長徵五號B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這不僅是中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高光時刻,更為此後火星探測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5500萬公裡,和月球相比,火星遠了150倍,而長徵五號火箭將是我國未來行星探測、深空探測的主力火箭,它具有更強大的運載能力,可以將探測器推向更遠的深空。
7月23日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便獲得成功,是2020年最振奮人心的消息之一。美國的「毅力號」和阿聯的「希望號」都要在7月飛往火星,此次「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著實是一件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大事件。 據報導,峰值時央視平臺有千萬網友同時在線觀看火箭發射。隨著火箭騰空而起,網友們瞬間沸騰了,他們在評論區快速刷屏「中國加油!」、「中國夢想的力量不可阻擋,衝衝衝!」、「此生不悔入華夏」,洋溢著自豪感的評論讓人熱血澎湃。航天事業不僅是中國夢、強國夢的重要部分,也是屬於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幸福之夢。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多次聯合央視呈現「航天」發射盛況,為人們建起「航天夢」的希望之橋,共同見證夢圓時刻。千年一刻,中國力量厚積薄發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人獨立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徵程。
儘管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航天人在錢學森等奠基人的引領下源源不斷地為探索外太空貢獻著力量,我們後來居上,成就舉世矚目,已佔據世界航天領域一席之地。
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半個世紀過去了,一顆顆衛星,一枚枚飛彈,一艘艘飛船,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漸強。
疫情衝擊下的2020格外艱難,科技領域,美國在高端晶片上針對華為的制裁牽動著全國億萬人民的心,即便如此,中國航天事業依然保持著穩健的步伐,「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為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打下了有力根基。
今年,中國航天事業還將實施多項重大工程任務,「北鬥三號」將組網收官、「天宮」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嫦娥五號」月球取樣也將在今年執行返回任務,千年一刻,中國航天事業正在迎接萬眾矚目的東方大戲。航天命名,千年文明潤物無聲
在命名這件事上,中國航天人展現出強大的文化自信,巧妙結合五千年歷史文化,賦予太空飛行器浪漫溫潤的名字。
「天問一號」這個名字,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它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和堅定信念:探求真理的徵途漫漫,而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航空航天技術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國家的綜合國力,我國每一次航天技術成果都會受到全球矚目,此前的「玉兔」月球車、「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名字都深受大家喜愛。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攜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發起的「火星探測器著陸點徵名」活動,再一次展現了「夢之藍M6+」品牌精神與航天精神的一次交相輝映。夢之藍M6+邀你在火星,寫下我們的名字
更好的時代,成就更好的夢想。「天問一號」是中國人飛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14億人夢想徵途的全新起航,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洋河人與航天人的「夢想」或許不同,但對夢想的堅守卻心心相印。航天之夢藍圖遼遠,銀河與洋河匯因夢想而交匯,在徵服廣袤星辰的路上乘風破浪。夢之藍見證了航天徵途的累累碩果,也成為了中國航天夢的分享者,今後對火星,我們有的不止是仰望,更是榮耀,屬於航天人的榮耀時刻,夢之藍M6+邀請所有心懷夢想的人共享。
現在,夢之藍M6+攜手國家天文臺、中國航天基金會共同發起#在火星,寫下我們的名字#火星著陸點命名活動。點擊閱讀原文參與徵名活動,盡情發揮你的想像力,讓我們和夢之藍M6+一起,共同開創屬於14億中國人的歷史性一刻!自此,火星上將多一個中國名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