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走晚到,中國「天問一號」為何如此「磨蹭」?

2021-03-03 華輿

華輿訊 據美國宇航局消息,北京時間2月19日4時55分左右,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用於尋找遠古火星存在過的生命痕跡。而早於「毅力號」發射的中國「天問一號」計劃到5月份才能著陸火星。「天問一號」為啥如此「磨蹭」?


此前,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抵達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已於2021年2月10日成功環繞火星,完成一次軌道平面調整,目前運行在環火橢圓軌道。在開展為期約3個月的環火探測後,天問一號計劃於2021年5月至6月在火星烏託邦平原軟著陸,著陸地點在烏託邦平原南部。


三個國家的火星發射任務都集中在該時間段,主要是因為2020年10月14日將出現「火星衝日」的天文現象,火星、地球和太陽所處的軌道位置將形成一條直線,火星和地球的距離也將最近,適合高效完成火星探測任務。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


中美阿三國火星探測器全部抵達火星,火星很可能以前存在過生命


▲天問一號拍攝的首幅火星圖像。(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2020年7月份,阿聯、中國跟美國先後發射了三個火星探測器,掀開了人類火星探測新的篇章。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各有特點,阿聯的「希望號」是一個環繞探測器,相當於火星的環繞衛星,著重對火星大氣進行探測研究。美國的「毅力號」是一個巡視器,相當於火星車,用懸吊的方式把火星車落在火星表面上。天問一號任務既有環繞火星的環繞器,還有著陸於火星表面上的火星車。但三個任務各有千秋,畢竟每個國家的技術路線不一樣。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圖片來自中新社 蔣啟明攝)


談及把中國行星探測第一站定為火星的原因時,劉彤傑表示,火星是類地行星,有大氣,表面也有形貌,科學家們希望探索火星的演化是否是地球演化的未來。他指出,火星很可能以前存在過生命,但現在大氣稀薄了,生命也不復存在。人類如果無限度地對地球開發破壞,地球會不會有朝一日也會發展成火星。科學家對火星有很大的好奇心,對探測火星也寄予很大的希望,這是探測火星的主要的原因。


人類歷史上曾經進行過40多次火星探測,但成功率不足50%

據劉彤傑介紹,火星探測從上世紀60年代就已開始,那個時期由於對火星的認知還比較少,航天技術又在初創起步階段,因此剛開始失敗略多一些,但後來的失敗和火星探測技術難度大有很大關係。比如,要有龐大的運載火箭把探測器運送到軌道上,讓它能夠環繞火星探測,甚至軟著陸在火星表面。


事實上,俄羅斯可以算是最早對火星展開探測的國家。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火星1A號,搶先成為第一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美國是同樣探索火星的先驅者。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陸續向火星發射過多個軌道探測器和火星探測車,對火星氣候及地質進行了探測。如今,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仍然在火星地表勤勤懇懇地工作著。


值得注意的是,NASA最近公布了「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重返月球將分三步實現,2021年11月進行一次無人飛行,2023年啟動太空人繞月飛行,2024年太空人重返月球,並停留一周時間,執行2至5次「艙外活動」。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火星探索之路顯得坎坷許多。中新網稱,在蘇聯(包括俄羅斯)發射的十多個火星探測器中,整體成功率不足18%。


截至2020年6月,世界各國共實施40餘次探火活動。其中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4次,成功率約五成;能夠著陸火星並成功開展探測任務的僅為個位數。火星被稱為是人類探測器的「墳場」。迄今為止,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只有8個:海盜一號、海盜二號,探路者、機遇號、勇氣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均為美國研製。

▲(俄羅斯《龍報》製圖)




▲天問一號探測器。(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對中國來說,到達火星是檢驗任何太空強國的一大標準。一次成功的火星探測能夠把一個國家帶入國際精英太空俱樂部。實現火星控測也標誌著一個國家真正具有研發使人類抵達、了解並有朝一移居火星的使實力。


「天問一號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大目標,此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相比,中國在火星探測上尚屬「新手」。其他國家的第一次火星任務多是只有環繞,或者連繞帶落,或者連環繞都沒有,只是飛掠,從來沒有一上來就做全套的。「繞、著、巡」三步中最困難的是「著」。目前只有美國成功實現「著」以及隨後的「巡」。其它國家嘗試過好幾次登陸火星。但都失敗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圖片來自中新社 駱雲飛攝)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最難的地方,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氣動外形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只有一次機會,必須確保成功」。對於探火任務,孫澤洲有著冷靜而清晰的認識。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認為,中國天問一號任務採用「一舉三得」的探火方式,起點高,效益高,但挑戰大。如果成功,它將使中國深空探測能力和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


50多年前,「東方紅一號」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10多年前,「嫦娥一號」實現中國人的千年奔月夢想,「上九天攬月」成為現實,也讓中國航天踏上了深空探測的門檻;「天問一號」成功繞火,則標誌著中國深空探測的大幕已正式拉開。3個月後,「天問一號」將按計劃實施火星著陸巡視探測,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新裡程碑呼之欲出。



參考資料:

中新社,2021年2月20日,《嫦娥四號完成第27月晝工作 中美阿三國火星探測器全部抵達火星》

俄羅斯《龍報》,2020年7月29日,《宇宙那麼大 為何Pick火星?》

法國《歐洲時報》,2020年1月2日,《2020年,向火星進發!》

相關焦點

  • ​28天後毅力號將登陸火星,為何比天問一號早幾個月登陸
    從時間來看,這三個火星探測器都是在2020年7月下旬發射升空,毅力號探測器是最晚發射升空的,比天問一號晚了近一周時間。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截止至2021年1月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已經超過了4億公裡,同樣的,阿聯的希望號、NASA的毅力號飛行裡程現在也已經超過了4億公裡。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在航天領域中,儘管我國起步相對於美俄要晚,但經過幾十年披星戴月的追趕,我國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一躍成為航天大國,我國自主製造的高科技太空飛行器讓美國專家看後都感到有壓力,尤其是正飛往火星的中國天問一號,某一方面技術已超過美國。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在最讓我們關心的天問一號,自發射以來它做了些什麼,現在與火星距離有多少遠,為什麼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3個月?
  • 希望號探測器搶先到達火星,為何認為晚到的天問一號挑戰更大?
    從時間來看,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到達火星的時間是最早的,但是從多方面的數據來看,到達火星時間稍晚的天問一號比希望號探測器的挑戰更大,這是為什麼呢?當然,如果探測器的質量不同,對運載火箭推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探測器的質量小,較小推力的運載火箭就可以將其發射到太空中,如果探測器的質量很大,就需要推力強勁的運載火箭才能完成發射任務。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緊跟「天問一號」之後,NASA毅力號佛州發射升空,為何慢我國一步
    文/皓月相信「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時的震撼場景,還印在大家的腦海中遲遲不能散去。而就在剛剛,7月30號晚上7點50左右,一枚名叫宇宙神5號的運載火箭在佛州一個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將帶著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進行探索。
  • 美俄為何止不住擔心?天問一號傳來火星近照:他們的擔心是對的!
    由中國航天科技五院研發的「天問一號」,截止目前為止,其自去年7月23日發射入軌以來,在軌道上飛行了大約198天,此時它已經進入了火星希爾球區範圍,
  • 剛剛,天問一號成功被火星捕獲!火星,中國來了
    智東西2月10日消息,剛剛,也就是在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九,北京時間19時52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任務成功!天問「問天」的旅程已行駛大半,為何這次近火「剎車」如此重要?從發射到抵達火星周邊,6個半月的時間天問一號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我國探索火星有什麼意義?讓我們跟隨文章一文看盡。本文福利:航天產業不僅是國家意志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更是大國博弈的戰略高地。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可打臉的是,截至目前,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宇航局(NASA)這兩個歐美最主要的宇航機構、以及前幾天剛剛也發射了一枚火星探測器的阿聯航天局,都已經給中國的「天問一號」發來賀電,並祝願「天問一號」接下來的任務一切順利。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多國火星車為何近期集中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省文昌市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圖/中國新聞圖片網本刊記者/李想俁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你了解多少?
    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由來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這項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源於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中國的首次火星探勘天問一號是中國的首個火星探索任務,通過一次發射任務進行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
  • 深度解析|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次飛躍
    據報導,峰值時央視平臺有千萬網友同時在線觀看火箭發射。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人獨立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徵程。儘管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航天人在錢學森等奠基人的引領下源源不斷地為探索外太空貢獻著力量,我們後來居上,成就舉世矚目,已佔據世界航天領域一席之地。
  • 火星軌道開春晚 天問一號過大年|天問一號|火星軌道|火星|中國國家...
    ——屈原《天問》去年7月23日,由中國自主發射的天問一號開啟了向火星進發的漫漫旅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三部分:火星環繞、表面降落、以及巡視探測。第一次發射就包括這麼多內容,挑戰難度之大,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一號同學的情況如何啦?
  • 天問一號著陸經歷了什麼?(全過程演示)
    天問一號為何會選擇烏託邦平原作為著陸點?如何安全軟著陸於火星表面?後續又將開展哪些探測任務?歷經近10個月的「太空之旅」,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15日成功著陸於火星烏託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火星留下中國印跡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視頻來源:中新視頻天問一號為何會選擇烏託邦平原作為著陸點?如何安全軟著陸於火星表面?
  •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雲酒獨家
    7月23日,全中國都在為「天問一號」喝彩。但作為酒業人,我們希望將掌聲送給「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夢之藍。❶火星,中國來了!「發射!」12時41分,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天問一號」著陸過程詳解→
    在昨天的家書裡,「天問一號」告訴我們之後它要進行很多次的軌道調整。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它才能降落到火星表面呢?一起來看看它在信裡是怎麼寫的!地球上的朋友們,我又來啦! 我昨天那封信是不是有點難懂,肯定有人說「你直接告訴我你什麼時候著陸就得了」。我這不是覺得,知其然還是要知其所以然嘛!
  • 「失聯」一個月,天問一號怎麼樣了?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發射大量的雜亂無章的無線電信號,而我們用於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實際上也會接收到來自太陽的信號。而在強大的太陽面前,衛星信號猶如燭火一般不值一提。雖然現在的天線指向精度很高,但來自太陽的無線電信號將不可避免地會干擾正常的通信衛星的信號,這會導致地面接收出現異常,例如我們家庭裡的電視會信號不穩定,出現「雪花」屏或藍屏。
  • 天問一號又有新動作了!
    // 「天問一號」之前主要負責向地球傳遞「祝融號」火星探測車數據圖為中國「天問一號」飛船進入火星軌道的藝術想像圖。(圖片來源:cctv/國家航天局)在對「祝融號」火星車支持了幾個月後,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改變了軌道,開始對火星進行遙感勘測工作。自今年2月以來,「天問一號」一直在繞火星軌道上運行。
  •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
    整個過程,短暫又複雜,地面完全沒有幹預的機會,完全靠「天問一號」自主決定各個動作執行的時機。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報雖然此前我國已有月表著陸經驗,但是此次「天問一號」火星軟著陸任務更加艱難。要想平安穩定地降落到火星表面,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讓高速奔馳的「天問一號」減速。整個過程中,「天問一號」在 9 分鐘內將約 2 萬千米/小時的速度降至到 0 米/時。
  • 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用50年證明了自己走的路才靠得住
    從北鬥組網完成到在月球上種棉花,從微信啟動頁的風雲衛星圖到給黑洞拍照,從使用FAST望遠鏡尋找外星人到「天問一號」,再到利用航天技術增強國防力量……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一提到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美國的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