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評芯而論:鴻海拼印度產能,凸顯蘋果已難擋貿易戰風險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儘管蘋果iPhone 11在大陸熱賣,但是對於蘋果來說,貿易戰的風險所帶來的隱憂,還是遠高於iPhone熱賣的好消息,尤其美國目前還是蘋果最大的市場,如果一旦關稅大刀真的砍向消費電子等3C產品,對於蘋果來說,這樣的風險可就不是要求供應鏈降價可以解決的。
美國總統川普之前一度決定,要將包括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都列入加徵25%關稅的名單當中,驚動蘋果供應鏈,雖然關鍵零組件不一定在大陸生產,但是最終組裝還是由鴻海、和碩等臺廠在大陸工廠生產,因此大多數也都納入大陸生產的原產地規範中。
儘管川普在加徵關稅的最後一刻,以避免影響廠商銷售旺季的理由,暫緩了加徵消費電子產品25%關稅的動作,但是近期蘋果還是屢屢遊說,希望取消禁令,不過目前看起來,還是沒有人有把握可以逃過一劫。
分散式生產成蘋果的必要之路
其實早在美國決定對於網通、伺服器等產品加徵25%關稅後,相關供應鏈也就陸續啟動了分散式生產的動作,包括臺灣、越南、墨西哥等,都見到不少供應商建立了新的生產據點,或是將原有的生產基地擴大,雖然拉長了零組件供應的時間,也會增加了運費,但是比起25%的關稅,這些增加的成本其實都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蘋果最大的問題在於,之前為了降低成本,增加了不少大陸供應商,加上這些供應商的生產基地幾乎都在大陸,說要移轉產能,基本上的難度比臺廠還要難。
至於對於臺廠來說,主要負責的是iPhone、iPad等消費產品的組裝,大陸最大優勢在於人工素質高,然而隨著大陸人工薪資持續不斷上升,臺廠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也讓臺系組裝廠不得不持續尋找對應之道。也因此包括東南亞、印度都成了廠商亟欲開拓的新大陸。
以印度來說,產業人士表示,其人口紅利所帶來的市場經濟,其實也一直是蘋果所相當關心的市場,但是問題在於印度本身的消費能力,多數還是無法負擔蘋果產品的價格,加上印度為了保護本國產業,也對於進口產品有加徵高額關稅,因此迫使廠商想要進軍印度,就必須要直接在印度設廠。
鴻海全力克服人工問題
為了協助蘋果分散生產風險,鴻海印度團隊正在全力協商讓蘋果iPhone產線能順利投產,不過從實際運作角度來看,印度人工訓練跟關鍵零組件供應這兩大問題是最需要解決的部分。
這次傳出鴻海派印度人員到大陸的iPhone生產基地受訓,就可以發現,蘋果現在的態度已經相當急了,因為在關稅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之際,蘋果勢必要做好應對之道,最佳的方式就是加速印度的產能。
而且這次不只連印度人員受訓,連鴻海總部高層都陪著受訓,產業人士解讀,這代表鴻海印度的iPhone產區將不會是由大陸員工去管理,而是要讓印度人員管理,至於鴻海高層受訓的目的,更說明了,這次的擴產訓練是來真的,從上到下都要了解iPhone的生產過程,才能全力加速完成蘋果要求的目標。
只不過,以印度目前規劃的產能只有100萬支的規模來看,就算派員到大陸受訓,能夠提升多少的產能,才能符合蘋果的要求,沒有人可以確定,只能說,現在時間已經逐漸不在蘋果那邊,唯有加速分散式生產,才能儘量降低陸輸美3C產品被加徵25%關稅的衝擊。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2、33.5%!第三季度中國品牌電視出貨排名第一!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據市場調研機構IHS Markit發布的報告顯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第三季度以超過三成的市佔率,繼續穩坐全球電視市場的龍頭寶座。而就出貨量來說,中國則是以33.5%的市場份額居冠。
報告顯示,三星電子Q3(7月至9月)在全球電視市場的市佔率達30.3%。以出貨量來看,三星電子佔據整體的19.4%;而韓國的LG電子則以15.9%的市佔率位居第二。報告指出,市場對三星高端產品陣容的需求表現強勁,使其成績較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價位高於2500美元、屏幕尺寸大於75英寸的電視市場中,三星電子囊括了近一半市場份額。同時,三星Q3售出130萬臺QLED電視,約為同期其國內競爭對手LG電子 OLED出貨量的兩倍。
若按國家劃分,韓國Q3在全球電視市場的銷售額佔比達46.2%,遠高於中國(23.2%)以及日本(17%)。
但在出貨量方面,中國以33.5%的市場份額居冠,韓國則是31.4%排名第二。
3、韓、陸、美系手機訂單在手,臺軟板廠同泰明年力拼轉盈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臺軟板廠同泰今年運營受到客戶訂單調整影響,成績仍處於虧損狀況,不過第3季毛利率已經由負轉正,展望第4季,業內人士預期,在韓系品牌手機大廠訂單挹注下,本業有機會轉盈,加上明年又有陸系及美系訂單加入,將力拼全年轉盈。
同泰目前有臺灣廠及揚州廠,臺灣廠主要生產單面、雙面、多層軟板及相應打件、軟硬結合板及載板,產品應用於車用、工控、LCM、高反射率L/B、無線充電、NFC感應、Mini LED、Chip LED、CIS封裝及存儲卡等產品。
揚州廠主要生產單面、雙面、多層軟板及相應打件,產品應用於LED Light Bar(燈條)、無線充電、NFC感應、攝像頭VCM及RFID(電子標籤)等產品。
其中揚州廠還是同泰主要的獲利來源,但是相對之下,臺灣廠的狀況仍相對疲弱,業內人士指出,同泰臺灣廠因為屬於比較偏向研髮型產線,因此整體的產能利用率僅15%,在訂單有限,但每月支出需要2000萬元新臺幣(單位下同)的狀況下,每月都還是處於虧損狀況。
不過據了解,同泰已經規劃,要將揚州廠所無法處理的訂單,包括手機軟板等,移往臺灣廠,加上原本臺灣廠規劃要生產的LED Light Bar等產品,明年也可望因為Mini LED開始慢慢增溫,預料這些產品的加入,可望大幅提升同泰臺灣廠的產能利用率。
同泰董事長李遠智(左)與總經理曾山一。圖片來源:芯科技
4、崇達技術:子公司柔性電路板FPC有用於華為Mate X
集微網消息,11月20日,崇達技術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旗下三德冠供給京東方的柔性電路板FPC產品有用於華為Mate X。
資料顯示,三德冠是國內一家撓性線路板製造商和服務供應商,公司成立於2003年,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汽車等領域。擁有6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已進入天馬、信利等供應商體系。
今年4月,崇達技術擬以自有資金18,000萬元繼續收購深圳市三德冠精密電路科技有限公司20%股權。在歷時3個月,三德冠完成股權變更手續後,崇達技術合計持有三德冠40%股權,正式成為其大股東。
此次,三德冠為京東方供貨柔性屏,意味著其母公司崇達技術的FPC業務再添大客戶。
據崇達技術今年半年報顯示,高頻高速板、柔性線路板和IC 載板業務均取得積極進展:高頻高速板同比增長200.12%;FPC方面:三德冠2019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5.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39%,實現淨利潤0.7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68%;公司於2019年6月收購了普諾威40%的股權,正式開啟了IC載板領域的布局。可見,在收購僅三個月後,三德冠為崇達技術貢獻了較為可觀的利潤。
5、TCL華星躋身全球面板業前五強
深圳最大工業投資項目——TCL華星近日迎來成立10周年,TCL華星從追趕到引領,在半導體顯示行業當中,一路上演「深圳速度」「深圳質量」。
10年前,面對中國彩電產業「缺芯少屏」的不利局面,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TCL集團巨資自主建設TCL華星項目。10年間,TCL華星克服人才、資金、技術重重挑戰,歷經蛻變,已躋身全球面板業前五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TCL華星打破境外面板多年的壟斷局面,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面板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贏得國際話語權
「決定自主建設TCL華星項目,以當時TCL的體量,投資這個高投入、重技術、長周期的百億級工業大項目,要冒極高的風險。」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不無感慨地說,當時的TCL華星還「只是一張張充滿夢想的藍圖」。
肩負打破「缺芯少屏」格局的使命,TCL華星僅用10年時間,從一片荒蕪的荒坡菜地,到總投資達1381億元的大型面板企業;從零生產線,到實現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五;從半自動化,到高達95%的自動化生產線並在業內首創AI自動缺陷分類技術的智能製造企業。。。。。。TCL華星憑藉液晶面板技術,奇蹟般在深圳崛起,在業界綻放光彩。
作為液晶面板行業的後起之秀,TCL華星光電也是業界的追趕者。2018年,TCL華星迎來最新投資的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t6),發展十分迅速。2019年9月,TCL華星印度模組項目正式動工,項目一期規劃年產出800萬片大尺寸及 3000萬片中小尺寸的模組,預計將在2020年上半年量產。這標誌著TCL華星國際化布局的開端。
技術驅動躋身一流
在技術競爭激烈的面板行業,每一個質變的背後都是突破一道道技術難關量的積累。
10年來,TCL華星累計總投資接近2000億元,形成大中小全尺寸的面板生產線布局,營業收入從最初投產的72.3億到去年的276.7億,增長3.8倍;2019年,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三大的電視液晶面板廠商,對中國五大品牌電視的面板出貨量排名第一。
目前,申請專利數量名列國內企業前茅,核心技術能力國內領先;以數位化管理提高經營效率,主要盈利指標長期位列行業首位;夯實工業基礎能力,不斷提升AI、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和智能製造水平,推動工業3.0邁向工業4.0;在多位資深行業專家組成的管理團隊帶領下,打造出一支半導體顯示及材料領域的高科技人才「多國部隊」。
TCL華星副總裁廖炳傑表示,TCL華星瞄準印刷式的OLED技術,未來將在8.5代、8.6代、10.5代的基板上實現印刷技術。在高解析度面板上,TCL華星已布局了32寸8K、4K的LCD,此外,85寸8K IGZO顯示器的樣機已成功生產,並且還生產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的全球最大110寸超高清曲面液晶顯示屏。
成就的背後是TCL華星的技術。TCL華星開發了全世界最新的HVA2技術,推出全球獨家的T+技術,讓背光設計、背光成本下降。當前,TCL華星已經成功開發出印刷OLED技術,並制定了從a-Si、IGZO技術走向AMOLED柔性顯示技術的目標,同時因應市場需求,進行量子點技術的開發。
領跑全球顯示面板
「TCL華星戰略方向是從效率領先再到產品領先、技術領先。」TCL華星副總裁吳慶軍表示,產品領先、技術領先、產業鏈優勢,帶來的是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攀升。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TCL華星大尺寸面板銷量已達2億片,排名躍居全球第四。若按面積計算,可鋪滿長105米、寬68米的標準足球場10513個。全球每售出10塊TV面板,其中有1塊就是TCL華星生產的。
TCL華星在印度建廠,對TCL華星開拓海外市場又是一大助力。「這在供應鏈上對我們的業務形成一定的優勢。印度工廠不僅可以滿足現在的客戶在印度甚至東南亞的需求,也會幫助TCL華星拓展印度的當地品牌。」吳慶軍說。
李東生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產業,隨著新型顯示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半導體顯示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技術進步疊加產業政策支持,TCL華星正迎來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深證特區報
6、華為新款智慧屏通過Wi-Fi聯盟認證:LCD面板+鴻蒙OS
11月20日消息 今日晚間,據Android Lovers消息,華為一款新的智慧屏產品通過Wi-Fi聯盟認證,採用LCD面板和鴻蒙OS作業系統。
據了解,華為新款智慧屏產品型號為「OSCA-550Y」,信息顯示在11月19日通過Wi-Fi聯盟認證,採用LCD面板和鴻蒙(Harmony)OS作業系統。通過型號分析,這款新產品尺寸為55英寸。
介紹稱,除了Wi-Fi聯盟認證,「OSCA-550Y」產品在11月13日也通過了藍牙認證,預計這款產品即將推出。
早在今年的9月份,華為在德國正式推出了華為智慧屏。華為智慧屏採用4K量子點屏幕,採用8+1+1智慧音響系統,搭載自研鴻鵠晶片。此外,還具有60幀一碰投屏、視頻通話、AI健身、AI KIDS和家具控制等功能。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