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三,高通發布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報告顯示,第四季度營收83.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48.14億美元增長73%,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59億美元,第四季度淨利潤為2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06億美元大增485%。
據高通CEO莫倫科夫透露,當季收入部分包含了iPhone 12帶來的紅利,對下一季度影響正面,他說:「我們在5G的投資已經取得了成果,收益正在我們的業務許可和產品中顯現。」
高通的營收和淨利潤均高於華爾街的預期,有分析認為,新的5G網絡正促使消費者將智能機升級,大部分消費者將舊手機升級為新的5G手機,預計明年5G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將激增至10億部,受此消息影響,高通股價在周三盤後一度大漲逾13%。
值得注意的是,高通第四季很大一部分的營收來自專利授權費,其QTL業務四季度進帳15億美元,同比增長30%。
這裡解釋下高通QTL業務,QTL中文全稱高通技術許可,也就是通常說的專利授權;無論手機製造商是否採用高通的晶片,只要用到高通的蜂窩標準必要專利技術,每賣出一臺手機高通都會收取一定比例的專利費。
在國內,一般按照手機淨售價65%的5%收取專利許可費,約為3.25%,也就是5000塊的手機,大約需向高通交162.5塊的專利費,當然,這個比例是各大手機廠商跟高通協商後確定的,比例並不固定。
5G專利排行
在5G專利領域,高通的專利技術並沒有我們想像那樣多,佔比15%左右,但高通明目張胆收取專利費的底氣在於CDMA專利,其手上擁有3900項CDMA專利,佔所有CDMA專利的27%,壟斷全球90%以上的市場,在國內CDMA市場,高通佔有率100%,堪稱CDMA「地霸」。
只要支持CDMA網絡的手機,在購買手機的時候,實際上有一部分就是交給高通的專利費,不交還不行,因為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不僅支持4G/5G,還支持1/2/3G,所以專利費高通躺著一直在收,也正因為如此,高通一度被稱為「專利流氓」。
高通霸道的做法也引起了各方的不滿,頻頻對其發起反壟斷調查,高通為應付全球各地的起訴和反壟斷調查,也為起訴別人專利侵權,高通擁有強大且繁忙律師團,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家律師團隊比工程師團隊更忙的公司。
高通收到華為專利費去年,蘋果以45億美元的「和解費」結束了與高通持續多年的專利大戰,今年蘋果推出的iPhone 12,全系搭載了高通驍龍X55基帶晶片,完成了對5G網絡的支持,按照高通的收費模式,蘋果的銷量給高通的業績增色不少。
跟蘋果一樣,華為在今年7月也與高通達成了專利糾紛和解協議,雙方籤訂了長期專利許可協議,當時有報導稱,第一筆將在9月支付,一年內付清剩餘部分,但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高通沒有恢復向華為供應晶片,這筆專利費被華為無限期暫停,直到高通恢復晶片供應。
這次財報發布會高通CEO莫倫科夫確認,當季收到了華為一次性付清的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億元)款項,其中包括與華為的和解協議,以及過去數季與華為新的全球專利授權協議有關所賺進的授權費用,這筆收入已經計入了本次財報的銷售額中。
雖然高通方面強調,即使沒有這筆收入,他們第四季的營收也較上年同期增長35%,但計入華為的專利費則增長至73%。
從華為與高通的專利糾紛整個事件發展來看,在美國打壓華為的背景下,從分歧到和解,從分期付款,到無限期暫停,再到現在一次付清,似乎透露出高通恢復晶片供應的積極信號。
高通CEO莫倫科夫表示,他們已經向美國商務部申請了向華為出售晶片的許可,目前尚未得到恢復。但從美國對華為晶片供應商最新的表態是,只要不將晶片產品使用於5G業務,將允許越來越多的供應商供貨,目前,英特爾、AMD、三星、索尼和豪威科技已確認獲得供貨華為的許可。
前段時間,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高通一直是華為重要的合作夥伴,過去十幾年一直在採購高通的晶片,而一旦他們獲得許可,華為願意購買高通晶片。
從三方表態看,華為與高通繼續合作的意願是明顯的,而美國對華為手機業務也有鬆綁的跡象,現在華為一次性付清高通的專利費,對恢復供貨應該有比較大的把握,恢復供應或是遲早的事。
據外媒報導,微軟公司遞交的Windows作業系統的授權或將於近日獲得許可,高通和聯發科也接近獲得出貨華為的許可。但個人認為,美國不會急於給高通發許可證,畢竟華為在禁令生效前向美企採購大量晶片,手上的存貨,美國是清楚的,大概率控制節奏,繼續製造緊張氣氛。
總的來說,後續若高通恢復供貨華為,確實能緩解華為手機無芯可用的尷尬,但美國對華為5G和高端晶片製造能力的限制,並未有鬆動跡象,反倒是進一步收緊,10月份剛將先進光刻機技術和半導體設備納入出口管制清單。
所以,晶片核心設備還得靠自主,就算別人的晶片進來了,也要保持頭腦清醒,我們需要自己的晶片和製造技術,畢竟依賴於別人,遭人「卡脖子」的教訓太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