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有好奇心的人,都會想過這樣的問題,從宏觀世界中的山山水水到花鳥蟲魚,無論是生物鏈還是食物鏈,都存在著相生相剋,互相制衡的近似完美的規律。
那麼微觀世界也是如此,不論是分子,原子,電子,最後到量子,在這些人眼根本無法企及的微觀世界中,依然存在著依然存在著制衡與統一的平衡狀態。
那麼,我們不僅要問?究竟是誰設計了這一切?難道一切都是偶然的形成嗎?
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思考不明白,那麼,我們可以研究,學習這些問題,這就是所謂的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著自身知識的增長,就會出現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一個人的大腦可以學習,領悟那麼多知識?甚至可以跨越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去跨學科,超時空地去領悟和學習?
不知道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風景區,陌生的寺院時,裡面總會有一些讓你說不出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一生要認識誰,以誰為友,以誰為師,以誰為敵,似乎總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東西在牽引著你,這種東西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緣。
那麼緣分究竟是什麼?學習其實也靠緣分,緣分也許就是平行宇宙空間的另一種力量。
19世紀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曾在自己夢中破解了元素周期表,在夢中,他夢見一條大蛇吞吃了自己的尾巴,讓自己的身體首尾相連而成一個圓環。可以夢的緣分給了他解決化學難題的靈感。
著名的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在30多歲的時候,就奇蹟般地發現了3900多個數學公式。而他並不是一點點推算得出的,而是完全靠突如其來的靈感和夢境的激發,他常常一覺醒來後,就能憑藉知覺寫出夢中領悟到的數學公式。他自己甚至說過:在夢裡遇到了娜瑪卡爾女神,早晨就會有靈感寫出這些公式和命題。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著作《理想國》一書中多次提出一個概念:知識和真理早就存在於每個人的靈魂中,我們只不過是盡努力發現了它們的存在而已!
不僅如此,就連近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自己的那些科學成就和所謂的發明,其實他們早都在哪裡,自己只是努力去觸摸到了而已。
而近代的愛因斯坦、特斯拉等科學巨匠,也都公開表示過,自己的那些科學成就或者發明創造,其實它們早就存在於此,自己只是努力觸摸到了它們而已。
說到我國更是了不起,早在石器時代,我們的伏羲氏就會用易經八卦看待宇宙空間,我們的老祖宗發明的24節氣絕非西方的曆法可以比擬。我們老祖宗很早就意識到天人合一的道理,現在人類才又回到了科學發展觀,回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看來,那些穿越時空的東西真的該到了解決的時候了。可視是宗教、哲學必定是宏觀世界與思維意識的碰撞。而量子科學的進步似乎為這些靈感和緣分找到了答案。
在量子科學中,有這樣一種現象——量子糾纏。隨著量子科學的大力發展,科學家們普遍了解到,人類的思想意識其實是「量子級」的過程,我們知道量子世能量子,是宇宙空間最下的顆粒,不是波。這和以往我們認識的「電波」是完全不同的。
在以往我們幾千年沒有討論明白的「物質與意識」關係中。其實,每一個人作為觀察者,作為一個個體的意識同宇宙本身的物質產生密不可分的「量子糾纏」關係,這種量子糾纏關係就是一種靈感緣分彼此互通的內在機理。
儘管科學家尚且不能給「意識」下最完整定義,但卻至少可以看到:這種「物質-意識之間的量子糾纏」關係,是人類乃至於宇宙其他生物體內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靈感的來源很是奇妙,宇宙也是一個多維空間,空間還會有很多平行單位的存在。而一個人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條件和自身狀態下才能更好地接受或者接收多維空間的知識和思想。
量子糾纏可以跨越時空,在你特定的腦波狀態下可以與你溝通, 也許有的人在睡夢中,可續在打坐冥想的時候。這些方式和時空要求也許就是靈感和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