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圖給大家解釋一下:
五太順演到了太極,演化到太極的時候就開始分陰、分陽。既然分陰、分陽那就形成了兩儀,成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就是我們看得見的白(紅)的部分,另一部分就是這黑(綠)的部分,黑(綠)就是陰的部分,白(紅)就是陽的部分。
此時的兩儀,已經具備了「形質炁」,陰陽兩種物質已經趨於成熟。兩儀具備了陰陽之後,就先分出了天、地。
無極生太極,無極變化成太極以後,首先分開天和地這兩大部分,也就盤古開天闢地。
從《乾坤兩儀圖》中可以看到,陰陽混沌之炁分開以後,陽的部分為天,陽炁屬輕,輕清者上升,「輕」是用來描述「清」的屬性。
「清」是乾淨那個清,清潔的清,清輕者上升,變為天,所以在上面的部分為陽。
重濁者下降,陰炁是屬濁炁,陰炁所含的成分、屬性相對清炁要重,相比陽炁純度較低,所以叫重濁。
一清,一濁將無極分為兩半,還就是在無極圈中演變,但這還不就是一個無極嘛。
在整個無極圈中,清輕部分上升,重濁部分下降,就分開形成了兩儀。
上為陽,下為陰;上為天,下為地,將無極大道分成了兩大部分。從八卦上講,上為乾(☰),下為坤(☷),乾(☰)坤(☷)實際上就是天地。
兩儀,無極生了太極之後,就成了兩儀。兩儀的含義就是兩部分。實際上這兩部分決定著宇宙空間的萬事萬物。但它的本源還是從無極中開始演變的。
兩儀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如圖所示:上面天的部分是陽炁,但其中有真陰(☲);下面地的部分為陰炁,但其中有真陽(☵)。大家注意後面的課程中講八卦,就要從這裡開始。
長畫「▬」代表陽,是八卦符號中的陽爻。
斷畫「▬ ▬」代表陰,是八卦符號中的陰爻。
就像太極圖中陽魚眼和陰魚眼的道理是一樣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太極中陽魚眼(☵)和陰魚眼(☲)由陽爻和陰爻符號代替,實際上畫法不同而已,太極圖就是兩儀圖。
有陰、有陽以後,宇宙開始運行,陰炁和陽炁開始運用流行。
陰陽運行以後,首先產生的是什麼呢?天地。
有天、有地之後,四季開始分明,「春夏秋冬」,「子午卯酉」、「甲乙丙丁」這些天幹、地支數字代表陰陽五行、四季。
圖示中只標了「子午卯酉」四正時,子是什麼呢?子是水,是北方。這個運行實際就是陰中這一點真陽(☵)的運行。一天當中晚上的11點—1點為子時。
子時就是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一陽復甦了以後,陰中一點真陽就要開始運行。順時針順序,運行到午時。
子是北方,卯就是東方。卯時,大家都知道,是在每天的5點—7點。這個時候就是太陽升起,東方泛起魚肚白的時候,陽炁在這個時辰是半陰半陽的,隨著陽炁上升,氣溫逐漸的開始變暖。
太陽運行到午時,烈日當空了,陽炁也是最足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的陽炁,從兩儀來看,滿天都是太陽。當然正午太陽中間產生了一點陰——真陰(☲),陰炁從正午開始已經有了。從午時也就是中午的11點到1點。
太陽運行到下午5點—7點這個時候,已經到酉時,也是半陰半陽的狀態。就是陽炁逐漸的消失,陰長陽消,陰炁逐漸的開始增加。
夜幕落下,再到晚上9點—11點,到了亥時,運行一周。這是太陽的運行規律,也就是大周天。
月亮運行規律跟太陽實際上道理是一樣的,雖然不是從子時開始,但它的運行規律是一樣的,把月亮的運行又稱為小周天,月亮是繞著地球來運行,再加上自己的軌跡運行,順著自己的運行軌道來運行。
兩儀圖的上下、日月,午稱為日,子稱為月。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也就是天地、乾坤,它們之間的運行規律,影響著地球上的四季、晝夜交替。
我是用每天24小時的陰陽變化規律來表述,大家可以舉一反三。《乾坤兩儀圖》分為半陰半陽,從圖形上看,子時屬於黑夜屬陰,當然晚上的陰炁就比較重。夜晚主靜,晝主動。一靜、動,陽為動陰為靜,人們日落而息,萬籟俱寂,陰主靜。陰炁上升決定了人們黑夜的時候要靜心休息。包括動植飛潛,在這個時候都是處在一種休息狀態,就是要跟大自然陰陽交替轉化相順應。太陽升起以後,陽炁轉盛,在宇宙空間中整個太陽系開始萬物復甦,人們日出而作,動植飛潛在這個時候也開始動了,開始繁衍生息。兩儀圖,兩儀的意思是什麼呢?陰陽、天地、剛柔、動靜、乾坤、日月等。掌握了這些概念就知道陰陽是怎麼運化的。萬事萬物為什麼是從陰陽開始?太極生兩儀(陰陽),陰陽生四象,「子午卯酉」就是四象;有了「子午卯酉」,相應「春夏秋冬」也有了,這就是四象,四象然後生八卦;八卦再生六十四卦,那麼萬事萬物的「炁象數理」伴隨著都開始表露了出來,也就是顯出相了,顯出行跡了。這就是我們需掌握陰陽兩儀的道理。(注:本文圖文內容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如違反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