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沒有iPhone的蘋果發布會,意外帶火了新款iPad的代工廠——比亞迪電子。
9月16日蘋果發布會上,兩款新iPad取代跳票的iPhone12,成為當天重點。由於此前有消息稱,新款iPad將由比亞迪電子代工,比亞迪電子9月16日開盤漲幅一度達7.92%,股價創歷史新高。其控股公司比亞迪繼9月15日漲停後,9月16日收盤再漲4.05%,市值達2875.46億元,漲超百億元。
除了代工蘋果iPad新品,比亞迪電子還是蘋果的iPod Touch的獨家組裝供貨商。
此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布研報稱,預期比亞迪電子有望在今年取代廣達,成為iPod Touch的獨家組裝供貨商,且取得至少10%至20%以上的iPad組裝訂單。
若比亞迪電子2020年出貨iPad順利,2021年可望取得更多Wi-Fi版本的iPad組裝訂單。Wi-Fi版本的iPad佔整體iPad出貨量約60–70%,故比亞迪電子在iPad組裝的成長空間仍大。
同時他還指出,比亞迪電子若欲取得iPhone組裝訂單,最快需要5–6年或以上。若未來iPhone主機板由SMT改為SiP設計,因降低組裝門檻,或許能加速比亞迪電子取得iPhone組裝訂單進度。
比亞迪再創新高
與特斯拉市值還相差10倍
作為間接受益者,比亞迪股份的股價在16日早間也創下歷史新高106.34元,總市值超過2700億元,與特斯拉2.7萬億的總市值相差10倍。
不過相較於特斯拉今年以來超400%的漲幅,比亞迪今年以來的漲幅僅為120%,遜色了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上市的蔚來汽車今年以來的漲幅也超過了370%,遠高於比亞迪的漲幅。
而在中國市場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能源汽車一哥。
新能源汽車方面,2019年,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中排名第二、純電動汽車銷量排名第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排名第一。
動力電池方面,根據高工鋰電的數據,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的總裝機電量為62.8GWh。寧德時代市場份額51.8%;比亞迪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7.3%。
近期,比亞迪刀片電池和寧德時代811電池之爭近期成為大家關注焦點。有媒體報導,比亞迪將向奔馳母公司戴姆勒供應刀片電池,不過比亞迪與戴姆勒雙方對這一報導均未做公開回應。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比亞迪公司新能源汽車8月銷售1.5萬輛,同比下降8.6%,環比增長1.2%。8月份,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新車型「漢」交付量超預期。今年旗艦車型「漢」的推出,有望驅動品牌升級。此外,公司中性化戰略逐步推進,供應鏈潛在價值巨大,隨著公司半導體、動力電池等重點業務分拆加速落地,料將推動價值重估。
同時,就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事宜,比亞迪近日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今年會在重慶生產「刀片電池」,後續公司將加快推進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工作,並著手培育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子公司實現市場化運營。
業內人士認為,比亞迪的股價跟特斯拉相比,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比亞迪電子「蘋果代工廠」身份披露,網友紛紛詫異:「搶富士康飯碗?」「比亞迪到底是做什麼的,還造車嗎?」實際上,造車只是比亞迪諸多業務之一,甚至不是其「老本行」。
1995年創辦之初,比亞迪主營電池代工。面對當時已經相當成熟的日本企業,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利用中國人力成本更低的優勢,用人工代替動輒上千萬元的機器。
這一方法看似原始,卻極大提高了產品性價比。資料顯示,相比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電池企業,比亞迪一條手機電池生產線上的工人,約為前者的兩倍,但價格也僅為前者約三分之一。到2003年,比亞迪已經成為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機電池製造商,王傳福也被稱為「電池大王」。
之後數年,「電池大王」延續別出心裁的打法,跨界汽車、新能源等領域,並逐漸以汽車業務為外界熟知。
但在汽車業務光芒下,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亦持續推進,只是因其以2B業務為主,明顯低調許多。
基於此前手機電池代工經驗,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發展良好,收益可觀,並於2007年分拆旗下公司「比亞迪電子」,赴港上市。作為三星、華為、小米背後的代工廠,比亞迪電子延續母公司「多線操作」的基因,疫情期間靠轉產口罩,更是大賺一筆。
比亞迪方面信息顯示,截至7月底,其每天可以生產8000萬隻口罩,產品遠銷歐美,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口罩製造商。
這不僅令王傳福收穫抗疫領袖稱號,也為其上市公司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比亞迪電子實現營收313.8億元,同比增長34.8%;實現歸母淨利潤24.7億元,為去年同期的4倍以上。其中,防疫物資業務對比亞迪電子銷售收入及盈利增長,帶來正面貢獻。
有媒體評價,從「跨界奇人」這一點看,王傳福與對手馬斯克,其實不無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