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章】得人如得魚

2021-03-02 曠野呼聲
經文:路5:1-11;太4:18-22;可1:16-20。

在《四福音》中,記載得人如得魚的故事情節有三處,即《馬太福音》四章十八至二十二節,《馬可福音》一章十六至二十節及《路加福音》五章一至十一節。三處經文詳略雖不同,但卻大同小異,都主要交代了一個主題——「得人如得魚」。「得人如得魚」是天國福音的重要組成部分。耶穌復活升天前就將此神聖使命託付給了門徒。今天,大凡相信耶穌基督的人,自然也被賦予了相同的使命。如何更好地履行這個使命,其中卻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就這個問題,我在這裡願以「得人如得魚」的題目與大家分享,求主與我們同在。

在我們所讀經文中,耶穌對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德烈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可1:17)、「不要拍,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5:10)。這是耶穌對彼得兄弟二人的親自呼召。這樣的呼召讓我們看到,一個願奉獻給神使用,或被神看中做聖工的人,神的呼召非常重要。一個蒙神呼召的人,就有了信靠的對象,有了服侍的目標,有了完成使命的動力。

保羅說:「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的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的榮耀。」(羅8:29-30)。也就是說,神在萬世以前不但揀選那些預備承受他救恩的人,並差遣他的獨生愛子到世上來完成這個救贖工作,而且也呼召這些人前來承受他的救恩。所以,呼召在神整個的救贖計劃中具有突出的地位。「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林前1:9)一個人是否被主呼召,主權在神,不在人。從《聖經》看,神的呼召一般分為外在的、內在的和親自的三種。

這是發自人身外的呼召,即神藉著文字、語言等宣教方式把福音的信息傳給普天下的人,讓世人知道自己的罪、神的救贖、耶穌的代死、以及得永生的救法。全世界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機會聽到福音,有決志的機會。因為耶穌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所以,外在的呼召既是一般性的,也是普及性的。

這是神藉著聖靈,向罪人內心所發出的呼召,這種呼召多半是在外在呼召之後,或者是與外在呼召同時進行的。人們聽到外在的呼召,並不一定馬上會接受福音,悔改信主,因為罪在人的心中作怪,使其「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花」,以致「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故此,神必須藉著聖靈的大能,把外在呼召的信息,直接傳遞到聽道者的心靈深處,讓其能夠明白真道,接受基督,或者奉獻自己為神使用。內在的呼召,是聖靈在人的意識和心靈深處的工作。

除外在與內在呼召人外,有時候神也親自呼召人,相信他,並完成他所託付的使命。《聖經》中例子不少,這裡列舉幾例:神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呼召他去打敗米甸人,使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壓制(參士6:1-18)。神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80歲的摩西顯現,打發你去見法老,要把他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法老的壓制下解救出來(參出3:1-22);以賽亞先知看見神的異象,去給亞哈斯王傳遞不要害怕亞蘭和以法蓮結盟攻擊他、神必與他們同在等方面的信息,鼓舞了亞哈斯(參賽6:-7:)。耶穌對正在打漁的彼得和安德烈兄弟二人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在大馬士革途中,耶穌親自向迫害教會,捉拿基督徒掃羅顯現,問他「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 -/迫我?」「起來!進城去,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參徒9:3-9)等。

在我們所讀經文中,耶穌「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路5:4-8)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兩件重要的事情:

 (一)離開神我們不能做什麼。

也許有人覺得,這段經文是告訴我們,耶穌要借著打魚這件事呼召彼得與安德烈,這當然沒有錯。但我們在這裡也看到,西門和安德烈等離開耶穌的時候,他們雖整夜勞力,可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耶穌的話下網,就圈住許多魚。由此看來,開展神的工作,需要神的同在,需要神的幫助。詩人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20:7)。撒迦利亞先知向以色列百姓轉告神的話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一個奉獻給神希望為神所用的人,態度積極,力盡本份,發揮聰明才智,努力傳揚福音是人之常情,但從根本上講,神國的事是以神為中心,只有順服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果效。保羅本來要到庇推尼去,神不許可,轉而順從聖靈引導到了推羅亞,在這裡看見異象,到馬其頓去傳福音(徒16:1-12),成果顯著。有一首靈歌的歌詞很好:「你要專心依靠主,不要自以為聰明,常常把聖經的教訓,牢牢地記在心,主保守你,賜恩給你,他也要為你把路指引。」一個被神呼召的人,一定是隨時所在聆聽神的聲音,順服神的安排,遵從神的旨意的人。因為他們從中都嘗過主恩的滋味,也知道他是美善。

(二)要看到自己的有限,把自己隱藏在神的裡面。

西門彼得看到裝滿魚的兩隻船,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這時的彼得不再像平時一樣,表現得性格剛烈,打魚技巧高超,出類撥萃,而是在無所不能、溫順善良、充滿親和力的耶穌面前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罪人,根本不配接受神的呼召,於是請求耶穌離自己遠一點。彼得看到了自己的罪孽,感受到了自己的有限。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好的人,在完人耶穌面前都會顯出這樣那樣的不足,根本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地方。保羅認識到「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自然他也很軟弱,「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林後11:30)正因人的不完全和有限,所以耶穌當初就鼓勵跟隨自己的人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今天,教會裡有些人,在與同工相處或開展事工中,總是「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太7:3)總是覺得自己比他人都強,他人不如自己,給事工帶來許多麻煩。先知耶利米說:「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哀3:40)一個奉獻給神的人,如果總是在耶穌面前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總是看到別人優點,包容他人的弱點,體諒同工的難處,就能更好地開展事工,更多地得人如得魚。

故事中記載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5:11)這讓我們看到,彼得聽到耶穌的呼召後,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沒有什麼綜合考慮後在答覆,而是決然做出了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了耶穌這兩件對他一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個蒙神呼召而揀選的人,只有撇下自己所有的,才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更好地跟從耶穌。

要撇下所有的。要撇下所有跟從耶穌,這話說起來簡單,具體做起來雖不容易,但卻是能做到。

《路加福音》九章記載,「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路9:57-62)這讓我們看見,當一個人一各種理由捨不得撇下自己所有的時候,在選擇的時候就會瞻前顧後,左右為難,充滿憂慮,就不能更好的奮勇向前。當神因惡行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城的時候,告知逃出城的羅德妻子不要回頭,一直向前,但羅德的妻子也許倉促,沒有帶出任何家裡的東西,留戀財物,回頭後的悲慘結果眾所周知。(創19:1-26)

彼得聽到耶穌的呼召後,「立刻舍了船,別了父親」。這就說明他把謀生的漁船和需要撫養的老父親撇下了,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坐在稅關上稅吏馬太,聽見耶穌對他說「你跟從我來」後就起來,丟掉肥差,跟從了耶穌。(太9:9)宋尚節博士為了順從聖靈的引導,更好的傳揚福音,毅然決然地把他別人引以為榮的博士文憑丟到了太平洋。也有人丟掉了較高的地位等。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撇下所有、斬斷後路,輕裝上陣。當然我們也看到,他們雖撇下了自己賴以生存的所有後,不僅沒有窮困潦倒,羞辱主名,反而是在傳揚福音、建立教會中享受到神的夠用的恩典。正如保羅在這方面的體會:「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

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1-25)彼得在跟隨主的過程中,誰有過軟弱,但在主的幫助下最終剛強起來,在艱苦的條件安慰受壓抑的信徒,並且為得人如得魚的神聖使命倒釘在十字架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的含義,就是就是奉獻,就是舍己,就是犧牲。

一個蒙神呼召,願意為主得人如得魚的人,侍奉道途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遭受很多艱難,有時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付出生命的代價,就像保羅所一樣,「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3-28)但這些困難並沒有嚇倒保羅,反而更加堅定他奉獻和舍己,甚至為主犧牲的心志。他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 -/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反問發難與他的人說:「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更是。」(林後11:23)這種舍己的決心,奉獻與犧牲的精神讓我們倍受鼓舞。

聖經記載,「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彼得為什麼要跟從耶穌?因為他認為耶穌有「永生之道」。《約翰福音》六章記載,耶穌當時講了他的肉是可吃的,血是可喝的之後,門徒們覺得甚難,其中多有離去的。耶穌見此情景,非常傷感,於是問使徒說,你們也要離去嗎?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參約6:51-58)他的話讓耶穌得到莫大的安慰。一個蒙神呼召,決心侍奉神的人,應該向登山變像中的門徒一樣:「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太17:8)

可是我們發現,在今天的教會裡,許多人並沒有把眼睛定睛在耶穌身上,而是定睛在某個人的身上,模仿別人的講道腔調,模仿某些人的講道時動作,定睛在有見鬼、見病上,定睛在說方言上,定睛在有錢有勢的基督徒身上,定睛在自己的各方面需要上等等。說白了,他們並沒有跟從耶穌,跟從的是自己的心,是他人。但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個清楚蒙召,樂意侍奉神的人,一定不是跟從這些,而是跟從耶穌!

綜前所述,一個要得人如得魚的人,首先要有蒙神呼召的經歷,要認識到自己的罪孽和不完全之處,要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專一跟隨主,使我們更多地得人如得魚。願神通過我們奉獻和侍奉,將得救的人更多地歸給教會,讓教會的人數天天增加,使神的名得到更大的榮耀。阿們!

 凡僕(網名),實名;王俊,男,第四代耶穌信徒,基督教牧師,金陵協和神學院首期教牧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首期中國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研修生學歷,陝西聖經學校兼職教師,陝西省基督教「兩會」駐會同工,陝西省慈善協會理事。

相關焦點

  • 主日壁紙 | 耶穌與魚之得人如得魚
    此符號為魚形,希臘文的「魚」字,即「ΙΧΘΥΣ」,恰好由「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救主」這5個象徵著基督教信仰核心的詞彙字首組成,因此初期的基督徒很喜歡以此作為彼此間的暗號。此符號的名稱在多數國家皆採用「ΙΧΘΥΣ」的音譯,例如在英語中多為「Ichthys」或「Ichtus」。
  • 這種魚飛得好快,長得好美……好美味!
    大家新年好啊~新的一年啦,這開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必須得選一種超美(味)的物種給大家講講。咱們看紀錄片時,有時能看到一種會飛的魚,在被敵人追擊時,它能從水下衝出,在空中「翱翔」。會飛的魚,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亦真亦幻的動物。人們知道它的存在,卻總是搞不清它到底是哪種魚。不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曾鬧出過「烏龍」。紅色的「飛魚」?
  • 一家人聚餐,被幾條魚嚇得魂飛魄散!
    上周末,浙江一姑娘被幾條鯽魚嚇得魂飛魄散。
  • 在天下無二餐廳見識「橫縣魚生第一刀」弟子的刀工,魚生切得比紙薄
    直到昨天,小編去品嘗了天下無二飯店新推出的橫縣魚生,了解了一些魚生的歷史、特色,才知道原來廣西橫縣人民比日本人吃魚生還要早!原來吃魚生用天然食材做配料更美味!    沒吃過淡水魚做魚生的網友相信會很好奇,到底淡水魚做的魚生是怎麼樣的,好不好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歷史最悠久的橫縣魚生。
  • 為啥敢說吃魚還得去原陽百歲魚,僅這一道菜才知道竟然不止因為魚
    此處暫停一下,其實小魚兒最想說的是,我了個去,這得殺多少條魚才能攢出來一盤供你飽餐一頓,比起來某某肚兒,弱爆了,瞬間自覺高大上了,下面小魚兒為你細細道來魚肚,一般有鱘魚肚、鯢子魚肚等,屬四大海味之一,近代被列入"八珍"之一。產於我國沿海,以廣東的"廣肚"為最佳。福建的"毛魚肚"較次於"廣肚",但也是佳品。
  • 漁民一網捕得500萬,這些「七秒記憶的魚」憑什麼值錢
    大黃魚、小黃魚、黃姑魚、梅童魚、鮸魚、黃唇魚、毛鱨魚,價格相差懸殊。之所以將七種魚稱為「黃魚七兄弟」,是因為它們或者體色金黃,或者是俗稱有「黃」字,或者長得很相似,且都屬於硬骨魚綱的石首科。石首科魚類最大的特徵就是它們的頭裡面都有一對的大大的耳石。大黃魚可以說是「大海第一魚」,因通體金黃而得名。
  • 「怪魚」現身泰國湖中,屬史前魚類比恐龍出現得還早
    原來這條「半鱷半魚」的生物是一種名叫「福鱷」(Aligator Gar)的史前魚類,中文學名鱷雀鱔。比恐龍還早出現在地球的魚類,已生存一億多年。儘管這種魚幾乎沒有天敵,如今竟快要瀕臨滅絕。由於,這種魚吻部前突,上下顎密布兩排匕首般鋒利的牙齒,形似鱷口,因此得名鱷雀鱔。其是北美洲南部特產淡水巨型食肉魚。化石始自上白堊統,屬史前魚類,有著活化石之稱。
  • 海洋醫生,每天服務2000魚,大部分魚病得靠它
    查看來源 Pexels除了勤勞的人,一些鳥、魚、蝦會為其他生物服務,獲得報酬。例如一天工作4小時的藍星裂唇魚(別稱:清潔魚),就是種勤勞不怕吃苦的小魚。這則實驗至少可以說明:在除掉寄生蟲跟吃掉清潔魚飽餐一頓之間,哪個更重要。不過清潔魚的食物不只是寄生蟲跟死皮,它們也喜歡吃魚的嫩肉跟粘液的。如果大魚身上的嫩肉或粘液被吃,這些患者會趕緊離開,從此對清潔魚小心翼翼。而不被信任的清潔魚,甚至有被吃掉的可能。
  • 這些海洋魚類,名字起得也太任性了
    △我是你的當代優質海上生活說明書 ⇌Panda號帆船潛水酒店部分海洋動物的命名看起來有些離經叛道舉個慄子鯨魚不是魚 是哺乳動物海馬不是馬 是魚今天我們就來數一數 那些名字起得十分任性的海洋魚類 電鰻不是鰻魚,也不是加拿大人(手動狗頭)鰻魚屬於鰻鱺目(Anguilliformes),而電鰻則是骨鰾總目裸背魚目裸背電鰻科,在生物學分類上與鯰魚更接近。電鰻是世界上放電能力最強的魚,產生的電流足以將人擊昏。它們棲息在緩流的淡水水域,行動遲緩,經常上浮到水面呼吸。
  • 成功經理人與鰷魚效應
    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然而,如果將一隻較為強健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是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這就是我們在企業管理中經常提到的"鰷魚效應"。
  • 嗜魚如命:12種花樣烹魚方法
    因為喜好的緣故,我做得最多的是各種魚類。我們都知道魚類的營養價值高,多吃魚有助健康,專家也建議大家一周至少要吃2次魚。吃魚的好處雖多,但我們也要講究烹飪方法,才能將魚最大的營養功效發揮出來。而且在飲食中,我們也不要偏重某種魚類,要輪流著吃不同的魚,保持營養的均衡。在這個合集裡,一共分享12道不同做法的魚,總有一款適合你,讓我們換著花樣吃魚。
  • 怎麼會有魚長得這麼像溫度計?
    大多數南美洲的飛刀魚(knifefish)-特別是知名度不高的魚種,最適合這種描述,因此,這類魚特別深受我的青睞。無庸置疑的,其中一種怪魚,是被發現在整個亞馬遜盆地(雖然其分布範圍仍有些不明)的尖嘴帶紋飛刀( Gymnorhamphichthys rondoni ),它們身上多半呈現透明,且行蹤極為神秘。
  • 愛吃魚的人注意了,魚的這個部位千萬不要吃了 !
    說到魚體內的寄生蟲,想必大家都知道,魚身上這個部位有劇毒,吃一個倒一個。開門見山地說,這個部位就是魚膽!坊間流傳一種說法,稱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明目,能治療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因此,即使魚膽再苦,不少人也會忍著吞下去。可是,結果呢?每年因吃魚膽而造成悲劇的事例一樁接一樁!
  • 人為什麼要長下巴呢?這得問問魚!
    最強的證據,莫過於挖出來比泥盆紀更早的魚化石。而這正是朱敏等人的最新成果。
  • 廣州人的花鳥蟲魚
    傳說中棺材蟀最打得。於是膽大的男同學就去越秀山,白雲山四處挖四處找。膽小的就只能夠去市場買了。說起來奇怪,我已經忘記蟋蟀是吃什麼的了。現在後生很少養蠶蟲養蟋蟀了。年輕人養蜥蜴的我見過。老人家看比較恐怖,也不知道蜥蜴有什麼好玩。據說蜥蜴的前世是恐龍。就算是玩,也是隔行如隔山,有代溝,白天不懂夜的黑。既然他用心養了,一定有樂趣,這是肯定的。人不要輕易判斷別人,世界會美好很多。
  • 三文魚:兩年了,我又得上新聞了……
    那時候,三文魚這個詞就曖昧不明,有些魚被推進三文魚群體,有些魚被開除三文魚魚籍。現在三文魚案板檢出了病毒,上了新聞,估計,三文魚們,又要被排查甄別一番了?我這種愛在小說裡找吃的的人,也被三文魚、鮭魚乃至鱒魚,搞昏頭過。村上春樹有個小說《舞舞舞》,裡頭男主角說自己吃午飯。
  • 【寫材料用典】 束身以圭,觀物以鏡;種德如樹,養心如魚
    一、束身以圭,觀物以鏡;種德如樹,養心如魚【例文】「束身以圭
  • 免費請你吃魚魚魚,只要你……
    >掉進魚的天堂裡,那是極幸福的雙椒魚頭的賣相引人垂涎,魚頭被野山椒、紅辣椒鋪得很密實,扒開「雙驕」,一見真身。小編偏愛大頭魚,吃貨們也可以選擇其他魚。別小看部落野蠻人的戰鬥力,如閃電般,魚腩就被掃空了。
  • 夢見魚
    《周公解夢》  見活魚,水上旅行。《周公解夢》  見死魚,忍飢挨餓。《周公解夢》  井內有魚,遷官至。《周公解夢》  夢大魚躍水盆中,吉。婦夢此,主生貴子,以名問世。《夢林玄解》  夢釣得大魚,吉。魚為陽物,夢得大吉,為聯姻巨豪之兆。娶女必得富貴 家之女,納寵必逢舊族之人,求財定能稱心,謀望自然如意。
  • 識魚寶鑑:老廈門人吃海秘訣
    如若遍體無鱗,潔淨如「貴妃出浴」一般冰膚玉肌者就肯定不是「處女魚」了。當然,「山裡的獐,海裡的鯧」是舊時代市井人嚮往的好東西。於今,到官場、商場去說這兩樣就是「很慫」的老話。換一句「場面上的幫,會所裡的娼」也許就入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