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 文/鄧文標)全面屏盛風之下,手機品牌廠商無不想打造屬於自己的高顏值全面屏手機。不過,「千機一面」要顏值,設計擔當自然就落在手機後蓋上。近日,vivo正式發布全面屏X21黑金版,以全新的外觀設計承載經典的黑金配色,輕奢風格盡顯格調,讓人眼前一亮。
黑是經典色,金又顯光芒,黑金搭配承載著顏值與產品美學的升級,vivo X21黑金版同時又融合舒適弧線的玻璃後蓋,採用金屬注塑中框搭配金線,盡顯持握的舒適與黑金之美。
可以預見,會有越來越多的全面屏手機開始拾起「黑金」的隊長袖標。然而,管中窺豹,新穎的黑金配色,其實正是手機後蓋設計的一部進化史。
讓外觀設計回歸本源
眾所周知,外觀和配色一向是手機設計中的重要一環,除了能夠展示一個品牌的匠心外,也是一款產品的點睛之處。不過,「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理念卻被某些手機廠商津津樂道。
好的外觀設計應該要讓用戶感覺不到設計突出的痕跡,有一種渾然天成的自然,這需要在做手機產品設計時處處用心留意,畢竟手機外觀設計需要在整體結構下打磨,從後蓋到中框,再到正面玻璃,整個機身涉及多個細節部分及物理按鍵。
不同設計的手機外殼,給用戶帶來的直接觸感是不一樣的;另外,不同顏色的外觀設計搭配,帶來的視覺感受也大相逕庭。
而從手機機身來看,當前正面普遍是由全面屏帶來的「千機一面」,外觀設計的創新就由整個背面及中框來帶動。相比任何以三攝等技術影響外觀作為賣點的手機,手掌與後蓋的「親密接觸」才是日常使用手機最為頻繁之處,也是產品外觀設計的重點。
因此,手機後蓋已成為手機外觀創新的顏值和個性擔當。一方面,顏色的選擇對於後蓋創新無比重要,想要整體既視感渾然天成,顏色的自然配合無比重要;另一方面,手機後蓋可以起到保護功能的作用,包括金屬、玻璃、陶瓷、塑料、皮革等不同的外殼材料,對手機散熱的程度也不一樣,不同材質帶來的外觀美學也不盡相同。從顏色到材質來看,手機外觀設計的藝術之旅還是要回歸本源之美。
手機後蓋材質升級演進
曾記否,在功能機時代,Nokia在1998年開始「第一個吃螃蟹」,推出Nokia 5110,成為首款可以更換後蓋自定色彩外觀的手機,讓手機產品開始有點個性的科技色彩。
緊接著,在2000年,Nokia8850上市,採用特製經典金色後蓋。該機在設計上最大的特色來自於霧面金屬材質與Nokia獨特滑蓋的組合,融合古典與豪華的格調。金屬後蓋開始走向防護或格調升級兩個新的設計方向。
隨後到2005年,當Nokia 7360/70/80面世時,新的手機後蓋材質——皮革開始出現,這種復古型的創新設計當時備受讚許。自此,手機從不止於是一個通訊工具,同時也成為了用戶身上不可或缺的配飾。
不過,在金屬和皮革後蓋出現後,更多時候,商務人士更願意選用搭配活力的黑——碳纖維\凱夫拉\彈道尼龍(Nokia 8800CA/Motorola XT910/Droid Turbo)的手機後蓋設計,這些新材料的應用,給手機後蓋帶來的質感體驗更佳,與活力黑搭配更顯美感。
在此之後,手機後蓋的創新設計進展平緩,直到2010年iPhone4的橫空出現,率先採用玻璃材質,讓觸手的感覺再次升級,徹底掀起手機後蓋審美疲勞後對於本色本味的新需求;再然後,小米MIX、一加X等設計採用陶瓷後蓋上市後,也引起市場的關注。
自此,手機後蓋材質開始不局限于堅硬與密度,手機後蓋設計開始在塑料、金屬、皮革、玻璃、陶瓷等材料中不斷創新,但孰優孰劣仍需看最終產品設計的整體搭配與本源。
手機持握和中框保護的設計考量
在手機後蓋創新設計的同時,手機持握感也在潛移默化。從早期模擬信號時代,手機的外觀設計略顯粗獷,因為要為鎳鉻電池容量讓道,機身設計就顯得四四方方。
隨後採用和電話聽筒異曲同工的縱向弧形設計成為適手起點的Nokia 8110上市後,標誌性弧形設計開始出現。Nokia 8110曾在1999年的科幻電影巨作《黑客帝國1》中植入,當時看起來非常酷炫,是諾基亞史上最暢銷的手機。
緊接著,合手圓潤的Motorola V70上市,成為在手機黑白屏時代的第一個高峰,這款手機外形與眾不同,採用旋轉機身,在當時也備受歡迎。
黑白屏時代過後,手機開始進入彩色時代,是薄的鋒利還是握的舒服,成為手機持握感設計必須做的選擇題。當這個序幕拉開後,同室操戈也在悄悄上演,Motorola V3 開始與Nokia 6600不同的外觀路線相互牽制。
後來,在經過市場的不斷驗證下,我們發現,曾經手機機身設計薄,但絕不會薄到割手,甚至是不會不考慮續航能力,另外後蓋設計沒有起到保護作用的SamSung U100,可能隨著坐下的姿勢也會「粉身碎骨」的設計也不再考慮。
進而到了智慧型手機時代,所有手機廠商都意識到,極佳的手機持握感在用戶體驗時無比重要,機身纖薄適度的設計也易於持握,這便是目前機身纖薄與持握感都要同時兼顧的原因。
事實上,在手機後蓋的外觀設計中,除了材料、顏色以及持握感外,在整個設計結構中更要考慮機身保護,手機中框的設計作用隨之凸顯。
在手機中框設計中,採用沒有信號阻礙卻不能成型的碳纖維容易遇碎,聚碳酸酯等材料則是在揮之不去的廉價感與金屬在信號的升級中掙扎。
通過整機的拆解發現,機身前面板在大猩猩與全面屏的世界下,動無可動;而後蓋在比較眾多材料之下,發現玻璃和陶瓷優勢明顯,同時因為持握感至上,後蓋或多或少會略有彎曲。這時,手機中框的設計,對前後面板分別起到——夾心餅乾的作用就無比重要。
黑金美學,外觀設計的新典範
通過上述對手機後蓋設計的歷史及問題闡述,再來看最新發布的vivo X21黑金版,儼然就是一部手機後蓋設計的進化史,同時也是當前手機外觀設計的新典範。
vivo X21黑金版後蓋設計採用最新的四曲面3D玻璃,並通過與3.1mm左右厚度的中框弧線匯聚,讓中框的稜角和纖薄的機身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整個手機宛若天成,持握感級佳;同時在中框設計中,採用CNC切割與氧化工藝的結合,將四根鍍金提琴線劃入中框,物理側鍵、攝像頭裝飾圈、LOGO三個理想視覺呈現點均以金色呈現,與純粹的黑色機身相映成輝暗影流動,很好的詮釋了當前手機後蓋進化史的新形態。
整體來看,黑色源自未知,金色點亮邊框,設計的搭配更顯黑金層次魅力。vivo X21黑金版以「北極光下的提琴弦」闡釋了黑金美學,用經典和華麗的外觀設計,將手機的美學品質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搭載新一代全面屏與黑色機身,3D玻璃通過清澈的光澤,使黑色的更加純粹,四根鍍金的提琴弦劃入中框,搭配烏木指板中的提琴弦所融匯的金線,盡顯持握的舒適與黑金之美。
可以看到,vivo設計師把四道閃現的光束湧入X21設計概念中,配合背面黑色3D玻璃在不同視角反射的變幻光影,讓金色仿佛在暗夜流動。同時把跑車車尾燈流線融入中框設計,讓上下兩端的四根鍍金提琴線貫穿手機腰身,配合vivo logo、指紋外圈、攝像頭外圈、電源鍵、音量鍵等的金色點綴,讓黑金的機身低調而不失時尚。
對於vivo X21黑金版來說,除了外觀設計的典範外,同時也在「兼修內在」。由於手機不僅要設計時尚、技術先進,更要有好體驗。vivo X21黑金版就帶來了全面的AI人工智慧技術加持,讓Jovi人工智慧助理全面服務於手機使用的各個方面。
在生活的各個場景上,vivo Jovi人工智慧助理帶來了智慧引擎、智慧識屏、智慧桌面、智慧場景、智慧駕駛等全方位的服務,讓手機更流暢的同時滿足使用者的各種信息處理需求,並智能判斷與提醒,讓生活更簡單、輕鬆。
在遊戲上,vivo X21黑金版在搭載多核神經網絡處理器驍龍660AIE與6GB+128GB大內存的基礎上,也帶來了Jovi人工智慧遊戲引擎,讓遊戲體驗倍增;在拍照上,vivo X21黑金版不僅擁有2×1200萬像素(2400萬感光單元)一流攝像頭與全球首發的P3色域炫彩相機技術,還帶來了全新的AI智慧拍照技術,再配合圖像魔方技術,拍照時不再畏懼逆光,拍出的背景和人臉會更加清晰。
同時vivo X21黑金版系統也升級到了基於Android8.1深度定製的Funtouch OS4.0系統,全面加持AI技術,更懂你更好用。
黑金搭配是外觀設計新典範,Jovi人工智慧則是內在呈現的效果,這都源自vivo最初對於市場使用者的解讀,從好看好聽好玩開始,vivo一直在圍繞著這些不斷添磚加瓦,從攝像頭到AI,無一例外都是在這上面去讓使用者用的更愉悅。
「感受暗影流動的黑金之美,體驗內外兼修vivo的Enjoy」。4月28日,vivo X21黑金版已經正式發售,相信會滿足更多人群的需求。不過前提是,還能搶到嗎?(校對/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