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3 是一部流著「vivo 血液」的手機

2021-02-23 數字尾巴

回顧自己體驗過的 vivo 手機,從第一部屏幕指紋識別手機 X20 Plus UD,到啟用全新 ID 設計的 X21,再到開啟旗艦之路、滿載黑科技的 NEX。有趣的是,我對於 vivo 的影響也隨著這幾款手機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雖然 X20 Plus UD 帶來了屏幕指紋識別的新體驗,但卻用在了舊的 X20 Plus 模具上,所以在當時的體驗文章中我也表達了自己看法:

在我看來,vivo X20 Plus UD 有點「為了發布而發布」的意味,它的原型早在去年九月就推出了,但是 vivo 又急著需要在一部旗艦機型上試水屏幕指紋識別,這麼一來二往,vivo X20 Plus UD 就誕生了。


時間來到四月份,vivo 正式推出 X21,並順勢搭載第二代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採用新設計 ID 的 X21 確實有著比 X20 Plus UD 更強的吸引力,例如正面的劉海全面屏、背部的細膩玻璃機身、以及出色的拍照成像和識別效率更高的指紋識別,但 X21 中框處理不夠自然而導致的割手感也一直讓我耿耿於懷。

中間的時間段就是關注度極高的 APEX 概念機以及「概念落地」的 NEX 了。讓前置攝像頭回歸機械式的設計以及隱藏式傳感器,NEX 最終將屏佔比推至 91% 的新高度,vivo 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旗艦機」。

就在人們思量著 NEX 之後的 vivo 將有什麼動作時,vivo 交出了 X23 這份答卷,而從這幾天的體驗來看,如果說 NEX 是 vivo 的一次全新嘗試,那麼 X23 應該是一部流著「vivo 血液」的手機。


「水滴」和「漸變」,組成了 X23 的第一印象

如果要用兩個詞來總結目前 Android 手機外觀的潮流趨勢的話,「水滴」以及「漸變」應該是最貼切的。步入下半年,此前的一窩蜂的「劉海異形屏」手機開始向「美人尖異形屏」轉變,一時讓消費者陷入了該選「劉海」還是「美人尖」的思考。

就我而言,對於市面上那些沒有搭載前置結構光技術的 Android 手機來說,劉海異形屏相比美人尖異形屏更佔面積是個不爭的事實,而通過隱藏式聽筒和傳感器的設計,美人尖能夠將屏幕的屏佔比進一步提升,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除了像 NEX 那樣回歸機械設計,目前的手機要實現全面屏就還是要受到前置攝像頭的約束,所以無論是美人尖還是劉海,其實都是技術下的桎梏罷了。

與水滴屏對應的,還有隱藏式聽筒以及隱藏式紅外燈。對於手機來說,聽筒作為關鍵元件之一,以往都被放在「劉海」內。但水滴屏由於空間收窄,如何巧妙地處理聽筒和紅外燈就成了難題。X23 在手機額頭開了一條縫隙,並將聽筒藏於此,在手機處於不亮屏的狀態下幾乎能與手機融為一體。同時,X23 還將紅外燈隱藏在頂部的邊框內,從而使得 X23 在昏暗甚至全黑的環境下也能保證人臉識別的高準確率。


屏幕方面,X23 採用一塊解析度為 2340×1080 的 6.41 英寸 Super AMOLED 屏幕,在如何駕馭 OLED 屏幕的色彩以及高對比度特點上,不同的廠商有著不同的策略。vivo 從在 X21 的時候就宣布加入 ICC 國際色彩合作組織,後者是由 Adobe、愛克發、伊士曼柯達、蘋果和微軟聯合組建的一個模擬和數字色彩顯示管理組織,最終目標是為了減少由於硬體和軟體的差異帶來的色彩損失。延續了 X21 較好的色彩顯示效果,X23 的整體色準表現和畫面反差都達到比較優秀的水準,但在戶外時,峰值亮度稍有些不夠用。

vivo 同時還對 X23 的後蓋和邊框工藝進行了改進。在保持了 X21 的後蓋 ID 設計前提下,X23 加入了「3D 幻影極光紋理」的設計風格。據 vivo 介紹,為了實現這種設計風格,X23 在玻璃基底的基礎上,通過特殊的光刻工藝以及超強度鍍膜技術,使得整機的後蓋最終呈現出反傳統的斜向漸變。手上的這臺 X23 為魅影紫配色,其中手機後蓋的上部是偏紅配色,而下部則為偏紫配色,兩者在手機中部的過渡效果還算自然,同時隨著手機在手上轉動,後蓋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頗具獨特性。


最薄 7.47mm 加上 160g 的重量,使得 X23 拿在手上足夠輕薄,而這也是 X 系列一直主打的特色。除了輕薄,X23 還對整機握持感進行了改進,通過採用弧面的中框屏幕過渡設計,使得手機握在手上不再像 X21 那麼硌手,舒適性提升了不少。


內在的 X23,又有哪些亮點?

和外界預料的一樣,vivo 並沒有為 X23 配備旗艦級處理器,取而代之的是一顆具備人工智慧處理能力的驍龍 670AIE,同時全系標配 8GB LPDDR4 RAM 以及 128GB ROM,具體配置如下:

作為一部走量的機型,採用驍龍 670 移動平臺也許更利於鋪開貨源,同時對比 X21 上的驍龍 660 也有著明顯的提升。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得益於 8GB 的機身內存,即使同時打開多個應用,X23 的運行速度依舊能夠保持流暢,而能有這種表現也與 vivo X23 上首次採用的雙渦輪加速引擎有關。

所謂雙渦輪加速引擎就是「系統加速引擎」以及「遊戲加速引擎」。據 vivo 表示,為了實現系統加速引擎,X23 改寫了近五萬行底層系統代碼,重新塑造了 Android 系統資源調度機制,從而使得系統的運行效率得到優化。遊戲加速引擎,則是通過打通手機和遊戲引擎之前的性能體驗接口,使得 X23 能夠在核心場景性能、功耗、網絡、待機等進行提升和加速。


為此,不怎麼在手機上玩遊戲的我也禁不住誘惑,在 X23 上試玩上《王者榮耀》來。測試方式為在不接入電源的情況下,開啟高幀率模式並連續遊戲三十分鐘,並記錄平均幀數以及機身溫度。從紅外測溫槍測得的數據來看,三十分鐘深度遊戲過後,X23 後蓋的溫度集中的上部,總體沒有超過 35 ℃,而金屬邊框由於長時間與手掌接觸的緣故,溫度稍高一些,但也只是保持在一個溫熱範圍。

在遊戲過程中,我也時刻關注右上角的幀率變化,X23 總體能夠保持 60FPS 的平均幀率,如果遇到多人團戰則偶爾會掉到 50FPS 左右,但總體都能夠保持流暢的遊戲體驗。總的來看,對於平時不怎麼玩手遊的我來說,X23 給我的遊戲體驗還算滿意,能夠在控制機身溫度的前提下保持足夠流暢的遊戲體驗,同時即使在關鍵團戰也沒有掉鏈子。


對了,上面提到 X23 改進了中框的過渡工藝,使得整機的握持感有了很好的改進,由於手機在遊戲時會被整個手掌包裹,這時握持感的好壞就體現得特別明顯,這一點 X23 在遊戲時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除了沒有拖後腿的遊戲體驗,X23 的另一亮點是雙重生物識別,也就是屏幕指紋 + 人臉。如今 X23 上搭載的屏幕指紋識別已經衍生到了第四代,而據 vivo 介紹,第四代屏幕指紋識別繼續提高了識別效率,同時還優化了功耗以及動畫效果。同時 X23 還搭載了具有紅外功能的人臉識別,即使在沒有補光的昏暗環境下依舊能夠實現「秒解」。

從我的角度來看,屏幕指紋和人臉識別兩種方案能夠從安全、識別率實現互補:人臉識別速度雖然快,但安全性沒有達到行動支付的級別,這也意味著你無法用它來微信/支付寶支付,這時安全性更高的屏幕指紋識別就能夠發揮作用。而且 X23 還引入了「指紋人臉同時識別」的方案,當你點亮手機屏幕時,指紋和人臉兩種生物識別方案會同時工作,只要生物特徵符合其中一項就能夠順利解鎖手機。

從 vivo 決定在 NEX 上設計一顆 Jovi 獨立按鍵開始,我們便可以看出 vivo 對於 Jovi 語音助手的重視,所以當在 X23 上也看到這顆 Jovi 獨立按鍵時,我其實並不感到意外,甚至可以大膽猜想,是否之後所有 vivo 手機都會採用這顆 Jovi 獨立按鍵?

說回 X23,在 Jovi 獨立按鍵的加持之下,X23 可以通過短按開啟「智慧識圖」以及長按喚醒「Jovi 語音助手」。在智慧識圖的選項下,手機會通過識別屏幕上的內容來顯示的內容,例如我想要知道屏幕上顯示的一棵植物的學名,那麼就可以通過智慧識圖來快速檢索,相應的檢索內容會出現在屏幕下方。而且智慧識圖還會智能識別文字,例如圖中出現的地名、街道名都會被識別出來並在地圖上顯示,甚至還可以幫你識別出照片中衣服,並給出淘寶連結。

具體來說,智慧識圖具有「識圖」「文本」「翻譯」「搜題」四種功能:

除此之外,長按這枚獨立按鍵還能夠喚醒 Jovi 語音助手,同時在獨立的「Jovi 語音」app 中還能夠進行一些更加高級的設置,例如設置聲紋、自定義命令、預約任務等。值得一提的是,Jovi 語音助手支持息屏狀態下語音喚醒。

在以往的語音助手身上,槽點大多集中在「不夠智能」上,如今 X23 的 Jovi 語音助手能夠通過手動添加命令的方式讓手機「學會」自己的使用習慣,並設置相應的關鍵詞,之後用使用 Jovi 語音助手時,就能夠讓手機自動進行相應的操作,十分方面。舉個例子,我在教學命令中添加了「刷小組」以及「我喜歡的歌單」兩個指令,前者為開啟數字尾巴 app 並自動刷新小組動態,後者為播放網易雲音樂中的相應歌單。對於以往的語音助手來說,這類打開第三方應用並執行相應操作的命令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如今通過命令教學就能夠輕鬆完成。

甚至,你還可以基於自己每天使用手機的習慣來定製組合命令。例如我在睡覺前會讓手機播放白噪音並開啟手機的勿擾功能,以往我可能需要一步步在手機上操作,而通過組合命令我就可以通過一句「我睡覺了」,讓手機自動執行上述的一系列操作。

當然,還有 vivo 一直都擅長的手機拍照


拍照功能一直都不是 vivo 手機的弱項,之前在體驗 NEX 時,我就給其很高的評價。如今 X23 在這個基礎上還加入了「超廣角」功能。如果沒記錯的話,手機用上「超廣角」功能並是不 vivo 的首創,早在 LG 先前推出的機型中就配備了類似的功。但當時由於超廣角攝像頭拍出來的照片形變過大,導致畫面的美觀性不高,再加上 LG 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所以超廣角相機也就沒在中國市場造起多大的風聲。

那麼,如今在 X23 身上重現的「超廣角拍照」體驗如何?

首先來看 X23 的硬體規格:1200 萬像素廣角主攝像頭 + 1300 萬像素超廣角副攝像頭,其中主攝的傳感器為 IMX363,單個像素麵積為 1.4 μm。副攝則是本次超廣角的主角,其在未開啟廣角矯正功能的情況下擁有 125° 的拍照視野,下面這張 GIF 圖就能夠很好地看出開啟超廣角前後的視角變化。

GIF 圖有所壓縮


在之前的上手文章中我也提及,X23 上的超廣角是一項硬軟體結合的功能,其中硬體就是那顆擁有 125° 視野的廣角副攝像頭,而軟體則是超廣角矯正。對於廣角鏡頭來說,特殊的鏡頭結構會使得成像的邊緣出現一定形變和失真。而為了緩解這個問題,X23 引進了超廣角矯正功能,其通過結合裁剪與填充的方法,使得拍出來的超廣角照片更加真實。為了直觀地展現開啟廣角矯正功能前後的變化,我特地選擇了一面線條明顯的牆面拍攝幾張對比圖:


值得一提的是,vivo 還為 X23 的主攝像頭和廣角攝像頭的切換提供了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相比以前的點按切換方式,現在在 X23 上可以通過縮放的方式在住攝像頭和廣角攝像頭之間切換,著實方便不少。

除了給人驚喜的超廣角,X23 還實現了 Super HDR 的量產。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 3 月份的 vivo 媒體開放日上首次亮相的 APEX 概念機,其首次搭載的 Super HDR 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之前還以為這項功能會下放到 NEX 上,但卻遺憾缺席了。

如今下放到 X23 的 Super HDR 功能和之前的逆光 HDR 相比,有以下的升級點:

覆蓋更大的動態範圍,最高可達 12.3EV;

更快的合成效率、影調處理、場景識別;

同時支持前置與後置攝像頭(包括超廣角副攝像)。


以下是兩張照片分別拍攝於關閉 Super HDR 與開啟 Super HDR 的情景,效果立竿見影。

GIF 圖有所壓縮


以下為更多使用 X23 拍攝的樣張:

開啟超廣角功能


既是承上也是啟下的 X23

在 vivo 的官網上,在售的機型被劃分為 NEX、X、Z、Y 四個系列,其中 X 系列處於第二的位置,在其之上是為 vivo 賺足口碑的 NEX,之下是中低端的 Z、Y 系列,X 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承上啟下」的系列。

面對激烈的國內手機市場競爭,作為 X 系列最新機型的 X23 顯然需要擔起更重的責任,所以我們看到了 Super HDR 和超廣角的第一次量產,同時還有第四代屏幕指紋識別等全新功能。我想,在這些新特性的加持之下,X23 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你可能還喜歡   

iOS 12

iPhone XR

iPhone XS Max

Kindle 別再壓泡麵

魅族 16th 深度體驗

瀏覽器掌握的核心科技

Apple Watch Series 4

索尼 DMP-Z1 音樂播放器

Android 手機 × 蘋果 AirPods

我是如何愛上 MacBook Pro 的

NVIDIA RTX2080Ti / 2080 首測

相關焦點

  • vivo APEX 概念機上手:來自未來的「真·Almost 全面屏」手機
    不過如果嚴格按照全面屏是「正面全是屏幕」的定義來看,目前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可以做到真正的全面屏,現在用戶和手機廠商口中的「全面屏手機」通常指的是採用 18:9 屏幕比例並且屏佔比較高的手機。至於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一款真正的正面全是屏幕的全面屏手機,現在來看依然是個未知數。不過在 vivo 剛剛展示的 APEX 概念機上,我們看到了一些未來「真·全面屏」手機的端倪。
  • 35 分鐘充滿一部手機,SuperVOOC 是 OPPO 對手機快充的再次「重新定義」
    體驗過 SuperVOOC 版 Find X 之後,其他的「快充」都變成了「慢充」。
  • vivo NEX「終於不再是劉海屏了」
    就像3月份的vivo X21首發Android陣營「劉海屏」一樣,這一次「吃螃蟹」的依然是vivo,產品的名字叫做NEX。
  • 「超級一體」、全屏幕指紋,vivo APEX 2019 是一款「另闢蹊徑」的驚豔概念機
    「Super Unibody」一體設計、全屏幕指紋、雙感應隱藏按鍵、零孔揚聲器技術、完整的 5G 功能,APEX 2019 是 vivo 的又一次全面技術「秀肌肉」。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過很多頗具創意的手機。
  • vivo APEX 重新定義「全面屏」手機,近乎 100% 的屏佔比吊打所有旗艦
    就已經宣布:我們做了一款「最全面」的全面屏手機,屏佔比高達 98%。正因為這驚人的屏佔比,在當今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還找不到競品能夠與它平起平坐。可以說,在 APEX 點亮屏幕的那一刻,高屏佔比所帶來的視覺震撼,完全不亞於當年 iPhone 4 上那塊 Retina 視網膜屏幕所帶來的感覺。如果說全面屏代表著智慧型手機的未來,那麼 vivo 展出的這款 APEX 概念手機,無疑是這波全面屏手機浪潮中,離「未來」最近的那一個。
  • vivo x23來了,售價或將高於vivo x21,網友:買!
    vivo在今年用vivo NEX這款高端機賺足了廣大用戶的眼球之後,中端機這邊也沒落下,這不,當家系列X系列的新機vivo x23也即將發布,最近的爆料信息也是越來越多
  • vivo X50 Pro+ 評測:來自 vivo 的超大杯,「大」在了哪裡?
    頂級旗艦該有的,vivo X50 Pro+ 基本都有了。今年不少手機廠商都選擇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產品策略,就目前市面上已經正式開售的幾款機型來看,無論三星 Galaxy S20 Ultra 還是華為 P40 Pro+ 都將重點放在了影像能力上,也是其和大杯之間明顯拉開差距的地方,到了 vivo X50 Pro+ 這裡同樣如此。
  • vivo X21 評測:「劉海屏」加屏幕指紋,這就是下一代全面屏手機該有的樣子
    和半年前不變的是,vivo 再一次趕在大多數同行前面發布了採用這種新型屏幕形態的手機,型號從 X20 換成了 X21。6.28 英寸 19:9「劉海屏」我們先從 vivo X21 變化最大的屏幕說起。「下巴」部分,vivo X21 控制地也要比市面上大多數 18:9 全面屏手機來的更出色,即便是和 iPhone X 全世界獨一份的翻折 COP 封裝相比,vivo X21 也沒有被落下太多。
  • vivo S10 Pro 體驗:「好看」,真的就夠了
    帶來更好的柔光人像自拍,也有特別的光致變色後蓋,vivo S10 Pro 是迄今為止最「技術宅」的一代 S 系列。進入到 2021 年,很多行業都面臨著「缺芯」問題,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對手機廠商們的產品發布節奏造成太多影響。除了華為情況比較特殊,其它幾家基本都在穩步推進。自 2019 年 vivo S1 開始,S 系列一直延續著一年兩代的更新頻率,今年也不例外。三月份的時候,vivo 推出了 S9 系列,現在 vivo S10 系列也正式和大家見面了。
  • LG 又發布了一部「不正常」手機,它擁有可替換「下巴」
    不過在這個越來越「無聊」的智慧型手機市場,LG 卻一直在試圖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在去年底發布的 V10 上,LG 給它裝上了兩款屏幕、三顆攝像頭。而在今年 MWC 開幕前的第一場發布會上,LG 又帶了它的年度旗艦 G5——一部看起來不那麼「正常」的智慧型手機。
  • vivo推出特別LOGO,將用於在印銷售的手機上
    vivo 「印度製造」 LOGO設計要求2019年11月,知名手機廠商 vivo 舉行了一場設計比賽,邀請消費者為
  • vivo X9 Plus 星空灰圖賞:除了「2000 萬柔光雙攝」,還有 vivo 最快的充電
    作者 | colorvcX9 Plus 是 vivo 去年年底推出的一款針對 3000 元檔市場的大屏手機,相比它的「弟弟」X9,X9 Plus 的屏幕更大,配置上也有所升級。盒子裡「躺」著的 vivo X9 Plus 星空灰版,手機的前面板為黑色。
  • vivo X23評測:顏值能打,性能夠用,還有點意外小驚喜
    Y81等,9月6日,vivo又帶來了全新的X系列手機X23。超廣角和超逆光,是X23相機的兩大殺手鐧今年三月初,筆者曾參加過vivo APEX概念手機的發布會,除了APEX手機以外,vivo宣布的Super HDR技術也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基於Super HDR技術,手機就算是在超高逆光的環境下仍可還原更多高光和陰影部分的局部細節,可展現出更加逼真且豐富的照片細節。
  • vivo X60 Pro+ 評測:「超廣角」亦是主攝,真·影像旗艦
    從影像能力到性能表現再到全面性,它各方面都符合超大杯的「人設」。2020 年,手機行業新增了很多默認標準。高刷新率屏幕成為了安卓旗艦必不可少的配置選項,一代產品三個型號這套「組合拳」也不再是某幾家廠商的專屬。而如果你仔細留意會發現,雖然大家都採用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產品組合,但具體操作邏輯存在一定區別。
  • 這臺 vivo S7 才是真正的「輕顏相機」
    三星一直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即便是各方面都十分強大的旗艦級手機,在重量上仍然要輕於友商旗艦。好在,近年來大家都開始重視這一問題,如今能選擇的輕量級手機是越來越多,並且覆蓋的產品線也是越來越廣。這不,vivo 就發布了一款主打自拍的手機 vivo S7,不僅僅有出色的拍照表現,還有輕盈纖薄的身材,要我說,它才是真正的「輕顏相機」本機:夠輕,有顏,還能把你的顏值拍出來。
  • 覺得自己不夠「搖滾」? 你可能需要一部 Marshall 的手機
    [核心提示] 在相繼推出了頭戴式耳機、入耳式耳機後, 著名吉他音箱品牌 Marshall 終於發布了首款智慧型手機:Marshall London。前言什麼樣的手機可以稱之為「搖滾範兒」十足?作為一款主打音樂播放的手機,外放效果肯定要向山寨機看齊。Marshall London 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兩個前置揚聲器,號稱是「地球上聲音最大的手機」。它還配有雙麥克風,在加強收音效果的同時,主動減噪功能也可以保證通話清晰。雙耳機插孔在 MP3 時代還很常見,智慧型手機就幾乎沒有,但對於喜歡分享音樂的人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 vivo Xplay 5 體驗 雙曲面屏幕真能帶來「把玩級手感」?
    在 X6 系列發布之後三個月就發布全新的 Xplay,這個節奏對於 vivo 這樣的廠商來說算「快」的,但 Xplay 5 到來的時刻距離上一代 Xplay 3S 已經過去了兩年又三個月,放在如今競爭慘烈的手機市場裡又顯得有點「慢」了。
  • vivo X70 Pro+ 體驗:全焦段「制霸」的全能機皇 ?
    vivo X70 Pro+ 就是這個「現實」,vivo 給這款超大杯打出了「三主攝」的口號,並且算上 5 倍的長焦,全系都有 OIS 防抖和蔡司 T* 鍍膜。尤其是在強光下的建築時,這種冷冽調教風格更為明顯,活脫脫的把廣州拍出了巴戈利亞的感覺,有「德」內味了。這種「克制」幾乎表現在各種顏色之中,包括綠色、黃色、紅色等等,涵蓋的場景也不限於強光之下,室內、弱光之下都有著較為一致的風格。別問,問就是德味。vivo X70 Pro+「克制」的色彩表現,讓成片不再摻雜過多「數碼味精」,回歸平鋪直敘,而去強調原本的只秩序和美感。
  • 從智能語音助手到智慧識屏,vivo 如何將 NEX 的 Jovi 打造成手機上最貼心的「AI 助理」?
    「秀肌肉」是 vivo 2018 上半年的關鍵詞。從 1 月份在 CES 發布全球首款屏幕指紋手機 X20 Plus UD,到 2 月份發布集超高屏佔比、升降式前置攝像頭、半屏屏幕指紋等「黑科技」於一身的概念機 APEX,再到兩周前發布驚豔程度不輸 APEX 的「量產概念機」NEX 以及剛剛展示的 vivo ToF 3D 超感應技術,vivo 用一個個領先行業的技術在過去的幾個月持續「刷屏」。
  • 極致一體化,vivo APEX 2019顛覆了手機的設計
    今天下午,vivo 正式發布一款外界期待已久的概念機——vivo APEX 2019。沒有劉海、沒有按鍵,也沒有開孔,甚至連數據接口都沒有,在「極簡」和「一體化」設計上達到了極致。此前,由於技術與設計上的挑戰,整個手機行業尚沒有一款手機能夠完全消滅機械按鍵。可機械按鍵操作體驗單調、不夠美觀、防水性差、壽命有限等缺陷,對用戶體驗很不友好。據悉,vivo APEX 2019 在內部的代號為「水滴」,這款概念機採用前後雙曲面設計,同時擁有邊框超窄的零界全面屏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