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單相機入門指南 | 果核指南

2022-01-30 果核Group

 用好蘋果產品,一個「果核」就夠了

本文由 果核Group 原創出品

轉載請後臺聯繫

作者 | @Derrick Zhang

編輯 | 小明

序言 

我曾經寫過一篇非常詳細的相機購買指南,也幫助過上千人解答如何挑選自己心儀的相機。但是,很難過的是,我在相機購買文章中擔心的事仍然還在繼續上演著:

 

很多人一開始熱情高漲地購買相機以後,使用一段時間以後經常是得出「不會用,還不如手機方便,畫質也沒看比手機好在哪」的結論以後,讓自己的相機吃灰。

 

這本質上就是因為很多人天真地以為攝影學習只需要金錢成本就好,潛意識裡認為不就是按個快門嗎?我只要使勁買了最好的器材就應該有和我金錢成正比的回報。但對於絕大多數人拿到相機的人,最重要的學習成本卻被忽略。

 

另一方面,更多的人,拍照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樂趣,並不希望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一開始會推薦看系統的書籍,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個時間。

 

因此,我決定試圖用最簡練的最核心的內容,寫一篇能夠讓你看完之後快速上手相機並拍出不錯照片的文章。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使用相機前你需要知道的基礎知識,後半部分是實際操作。本次文章的案例機型是索尼的 A6300。這也是目前市面上相對常見,也是用戶基數比較廣泛的機型。

如果你不是這個機型也完全沒有關係,因為大部分功能都是殊途同歸。

 

文章總字數 20000 左右,建議先收藏並點讚後(敲黑板!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於公交上,地鐵上,馬桶上閱讀。

我們依然提供一個非常完整的 PDF 版本,只要你在我們的公眾號「果核Group」後臺回復「微單」即可以獲得下載。這樣你可以使用不同設備仔細閱讀。

                           


文章適用人群

 

這篇文章最最適合的是那些第一次接觸相機,想要快速掌握相機拍攝基礎常識的人。

這篇文章同樣適合一些希望攝影進階的同學系統地看,並分門別類地研究。

這篇文章也適合一些有一定拍攝時間的人,重新認識自己手裡的器材,畢竟很多人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相機。

 

這篇文章主要內容是針對照片,視頻部分只做入門講解和指引,更深入的視頻學習我會在後續視頻進階指南中完整敘述。

這篇文章沒有後期,但要說明的是,很多人指望前期的拍攝不足靠後期糾正是錯誤的,前期拍攝是一切後期的基礎。

 

要強調的是,這篇文章,即使我試圖用最簡練的文章也是近兩萬字,我相信這對於流行快餐化知識分享的今天來說絕對是「鴻篇巨製」,但如果你連這兩萬字都不願意付出,那你也很難拍出好照片。

 

文章目錄

 

本篇文章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使用相機必備的攝影入門常識,一個是相機的具體操作指南。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我把文章的整體概覽放在最開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但如果你是小白,建議請認認真真地看好每一個字)。

 

 

使用相機必備攝影知識基礎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覺得自己不會使用相機拍照,本質上並不是因為相機的操作,而是攝影基礎知識的缺失。因此,想要更好地使用相機,就必須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

 

(一)攝影的核心——曝光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簡單地說也許幾句話、一張圖表就可以解決。但是,複雜地說甚至可以寫上幾本書去研究和探討。但本文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有一個基本入門的認識。我就直接給出一定的相應結論,剩下的就是每個人不斷去實踐。

先說什麼是曝光,你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相機每一次照片的拍攝就是一次讓光線湧入相機,並進行記錄的過程」。

那麼控制這些光線的有三個要素,也就是俗稱的曝光鐵三角。為了能夠讓大家進行形象生動的記憶,我們先了解一下相機的基本結構。

「現在我們有一個密閉的黑盒子,盒子裡有一個可以用來記錄光的神奇紙片,紙片的前方有個被蓋住的小孔。」如圖:

 

好了,這個模型就是所有相機的基礎結構了。有了這個模型,我們繼續。

 

1.光圈

在剛才的模型,盒子上的孔徑大小可以改變,而光圈就是開孔孔徑的控制。孔徑越大,進光量越大,畫面越亮:孔徑越小,進光量越小,畫面越暗。

 

對應到數值上就是1.2 1.4 1.8 2.8 5.6 甚至到 64 等這些數值,但是注意,在這裡數值越大意味著光圈越小(因為本質上,上面的數值是倒數,即 1/1.2,只不過為了書寫方便,省去了),也就是畫面越暗。原理如圖:

 

但光圈對於畫面來說,除了明暗的影響,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控制景深。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虛化程度,為了形象說明,如圖:

 

(這裡的示例,來自 APP The great photo,這是一款不錯的攝影學習實踐軟體)

 

2.快門速度

 

根據剛才的模型,所謂的快門速度是說,盒子上這個小孔本來是被蓋住的,但是當你使用的時候,小孔前面的蓋子是會打開。而打開的時間長短也就是快門速度。打開的時間越久,進來的光就越多,畫面就會越亮。打開的時間越短,進來的光越少,畫面越暗。

快門的速度範圍一般都是從 1/8000 到 30秒,如果你的相機具有 B門功能,曝光時間就沒有限制。原理如圖:

 

但是,除了畫面的明暗,快門速度還對畫面有另一個影響:快門速度越快意味著能夠凝固短暫的瞬間,快門速度越慢意味著會記錄下物體運動的軌跡,為了形象說明,如圖:

 

3.感光值ISO

 

這是用來描述盒子裡那個感光元件對光的敏感程度。量化到數值,一般都是 100,200,400,甚至到 6400 或更高。而數值越高,也就意味著對光越敏感,反映到這一張照片就是其他參數相同的時候,感光值越高畫面越亮。

 

但切記,感光值增高會使得畫面的質量下降,噪點增多,所以,在光線充足情況下感光值越低越好。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值三個參數可以控制一個畫面的明暗。那很多人說,既然都決定畫面明暗,那我為什麼不用一個開關就可以了,原因很簡單:

 

「因為,除了控制亮度,這些參數還有著一個對畫面內容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例如光圈的景深,快門的畫面捕捉瞬間長短等。所以,不能一味地提高某一個數值,要按照不同的拍攝主題,進行不同的調節和相互制約。」

 

那麼到這裡,我們來回答一個問題,並正好梳理一下我們剛剛所說的知識:

 

為什麼我們晚上拍照,照片很容易模糊,而且畫質很差?

 

因為,夜晚由於光線不足,相機為了獲得更多的光線,要讓快門速度更長,這樣你只要有一定的晃動,畫面就會模糊。與此同時,相機還要提高 ISO值,提高對光的敏感程度,於是就會出現噪點導致畫質下降。

如果你不懂,下面還有一張表格,能夠讓你系統地進行認識: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裡,還要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就是安全快門,什麼是安全快門呢?

 

剛才我們說了,夜景很容易糊,是因為快門速度慢,相機晃動導致的畫面模糊,那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手持拍攝不會糊的範圍呢?

 

經驗上講,手持快門的速度不能低於鏡頭焦距的倒數,例如你的焦距是 50mm,那麼你手持拍攝最好不要低於 1/50s,這就是安全快門。但一般來說,想要獲得足夠清晰的畫面,還是要再快一些,安全快門並不是絕對安全的。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都弄明白了,我們再繼續往下,如果不明白,那就一定要多讀幾遍,或者拿出自己的相機進行嘗試,因為這裡是你一切繼續學習的基礎。

最後要說明的是,器材和人一樣都是有極限的,但有時候極限甚至不是相機而是鏡頭。總有人問,為啥我相機晚上不能像白天一樣自如地調節,因為夜景光線限制住了,沒有什麼都能拍的相機。

 

(二) 相機的曝光——測光

 

在以前,相機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手動的,這是說:當我們看到一個場景的時候,攝影師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例如使用測光表,判斷出畫面所需要的曝光量,然後設置好參數。

但是,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數碼時代,數碼時代最大的便利就是相機可以很快地計算出一個當前畫面所需要的曝光量。

 

但是,這曝光量裡三個數值的關係卻是需要我們自己進行調節的。那麼,相機是如何進行測光的?世間萬物亮度不同,它是怎麼選擇參考的?

 

那麼,首先我們要給相機一個標杆,就是告訴相機哪一個亮是正確的。於是,通過經驗計算等等,我們得到一個基本上自然界亮度的平均值,這個值有一個名字叫18%灰。你不需要知道它的含義,你只要知道這是一個參考值就可以。

 

通俗地說:相機會按照畫面中所有物體反射的光線,計算一個平均值,從而獲得上述提到的參考值。但是,這個平均值,是可以按照你拍攝的內容選擇進行加權測算的。

例如,我們拍攝一個簡單的肖像照,我們希望人的亮度是正確的,環境是次要的。那麼,人物部分光線在相機的最終曝光中,就起了決定作用。那麼有哪些加權計算方式呢?如下圖:

 

(數值都是為了進行說明,並非實際數據)

 

我們可以看到,相機可以選取畫面中不同的部分,然後通過提高權重的方式,讓畫面某系部分曝光優先級別高。優先保證高權重部分的曝光準確。

不同品牌相機,會對這些測光方式起不同的名字,例如點測光(例如第一種情況),平均測光(第三種情況)。雖然,大家的名字不同,但都是表達如何進行加權計算的。(本文會講解索尼相關的測光模式。)

 

幾乎所有的相機都會設置不同區域的測光點。但無論哪種測光方式,我們可以看到一般中間的畫面都是測光的重點,因為絕大多數我們都會把拍攝主題放置在畫面中央。

所以,在相機參與的自動曝光中,我們會發現在一幅畫面中,如果我們中間點是畫面中最亮的,那整個畫面就會偏暗,如果中間點是畫面最暗的,那整個畫面就會很亮。(這也是,手機為什麼點擊畫面亮的部分,就會變暗的原因)。

不理解的,可以思考一下剛才的權重公式。

 

這個時候,我們再通過一個最常見的問題,來系統地應用下這個知識點。

我們知道在我們拍攝大逆光的時候,例如夕陽,人物往往都是曝光不足的。這是為什麼?

很簡單,在這個公式中,由於夕陽太亮了,導致它在剛才的計算權重算式中佔據了上風,於是相機就按照它來進行曝光。因此,人物就不足了。

那如何解決呢,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降低夕陽的權重,使用點測光,讓測光點(一般是畫面中心)對在人物身上,增加人物在測光中的權重,這個時候就可以讓人物亮起來。

那如果相反的,我們想要拍攝剪影,就可以採用讓畫面中亮的部分通過改變測光方式來提高權重,從而壓低人物的曝光。

 

另一個實際應用案例,為什麼我們在雪地裡拍攝人物照片的時候,人物膚色往往比較灰暗,這也是因為畫面中大部分都是雪,而雪是最亮的,所以亮佔據了主導,最終曝光畫面也就變得灰暗。

但是,雖然是自動進行曝光的,但很多時候相機的測算不是我們想要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幹預,這就是「曝光補償」。

我們可以通過手動提高,或者降低曝光補償的方法,讓相機自動的計算結果變得亮或暗一些。例如上面的雪景拍攝,畫面稍微比較暗,我們就可以通過增加一點曝光補償,讓雪晶瑩剔透!

 

(曝光補償調節界面,向左畫面變暗,向右畫面變亮)

以上就是相機在進行自動曝光的過程中的基本原理,這裡也是必須要理解的知識點。

 

(三) 相機的對焦

 

在開始講解對焦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就是「景深」。我們在一開始講解光圈的時候提到過這個概念,但是只是說照片的虛化程度。

其實影響相機景深的絕不只光圈一個因素,但在這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景深。

 

由於照片是二維的,但實際生活是三維的,假設我們的照片是二維坐標的 XY,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畫面中有清晰,有模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清晰和模糊是在 XY 中進行選擇。但其實,照片清晰和模糊的範圍是在Z軸上進行選擇,看圖: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景深是一個清晰的範圍,這個清晰範圍越短,我們就叫淺景深,那麼背景的模糊(也就是虛化)越明顯。這也回答了為什麼大光圈拍人像會有背景虛化。因為,光圈越大,景深也就越淺,也就是越容易虛化。

 

那麼,影響景深範圍(即L的長短)有哪些因素呢?

1.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這也為是為什麼 85mm,70-200mm 等焦距適合人像的原因,因為虛化好。同時也是手機虛化不夠好的原因,因為手機的等效焦距是 20mm 以下。(雙鏡頭的虛化是算法,不是光學)

3.對焦距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對焦越近,景深越小。

4.相機畫幅:畫幅越大,景深越小。這也是為什麼,全畫幅好於殘幅的一個原因。

 

有了以上的基礎,我們再來綜合應用一下,如何能夠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更好的虛化?

答案是使用儘可能的大光圈,使用儘可能長的焦距,儘可能的走近模特,以及使用全畫幅相機。

那麼知道了景深以後,我們就會面臨下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如何控制這個清晰範圍?也就是,如果進行清晰和模糊的調整?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給相機圈定對焦區域的方式進行選擇,還是看圖: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對焦區域,且不同相機叫法不同)

 

可以看到,我們可以圈定一個範圍,這個範圍有面積的大小,例如是一個點,還是一個區域還是全局(廣域)。更重要的是,這些區域可以進行移動,例如點可以在畫面中間,也可以在畫面邊緣。區域可以在畫面中間,也可以在畫面邊緣。

但是,對於所有相機,並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對焦的。

例如,佳能的單反取景器裡會有一些框線和點,你的對焦只能在這個部分選取。這也是在相機購買中,對焦點參數的意義。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你選擇的某一個區域,這個區域是清晰的,區域外是模糊的。而只是相機在區域內進行選擇主體,只要是你選擇區域裡主體焦平面上的,都會清晰的。(回憶一下剛才景深的知識即可理解。)

可以看到,想要更加精準的對焦在你想要的物體上,就要縮小對焦區域的面積,例如拍攝人物的時候,我們希望眼睛清晰,那我們直接選擇點對焦,點選在人物眼睛即可。

如果我們的拍攝都是靜態的,畫面中的主體不會移動,以上就可以很容易完成對焦。但是,我們很多時候需要拍攝動態的物體,內容會移動,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對焦方式主要是針對動態,靜態,以及極限環境下的手動對焦(因為,並不是任何情況都可以對焦,弱光,或者沒有強的對比參照物,例如在白紙上對焦都很難)。

 

那麼,針對初學者,我直接給出使用建議。單點自動對焦,例如拍攝「聽話」的人,這個很重要哈,這個聽話是可以聽攝影師指揮,保持不動的。

我們使用「AF-S」,也就自動單點鎖定對焦,選定一個對焦後,移動相機對焦點不更改。這時候,就是我們最為經典的「先對焦,再構圖」的方式。

具體操作為,使用單點中間對焦,半按快門鎖定對焦,在移動相機(平行於焦平面,也就是左右移動,不要前後移動)進行構圖,再按下快門進行拍攝。

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要使用中間點對焦,再進行移動。我直接構圖,在移動到相應對焦點不是更好?

因為一般來說,相機的中間點對焦最為迅速,效果最好。其二,如果每一次拍攝都移動對焦點,十分麻煩,準確度也並不一定好。其三,相機並不是處處都能對焦,尤其是單反,對焦區域是很小的,會出現希望的對焦點沒有在對焦範圍裡的情況。

 

針對運動物體,以及「不聽話」的人,或者你不能指揮的人(活動,婚禮),建議使用連續自動對焦,也就是 AF-C。這個對焦方式是說相機會跟隨畫面中移動的主體進行移動,然後進行拍攝。

聽起來十分美好,但是這個十分考驗相機本身的性能。為什麼旗艦單反像素不高但是很貴?就是因為他們連續對焦和追焦的能力十分強悍,很容易抓拍。

不過,人的技術也是一種因素,只要了解自己的機器,進行配合,目前很多機器相機,還是很不錯的。

 

那麼針對一些極限環境,例如對焦精度要求極高,以及弱光環境,我們就需要手動對焦。所有鏡頭前都有手動對焦環,調節對焦環就可以調節物體的清晰範圍。

但是,要說明的是,我們可以讓無窮遠處非常清晰,但是不能無限近,所有鏡頭本身有著最近的對焦距離(一般來說,焦段越長,最短距離越長)。

手動對焦的方式是,首先選擇到相機的手動對焦,然後選擇你想要的對焦區域,再通過顯示屏放大畫面(索尼相機可以設置自動放大),然後轉動鏡頭調焦環,直到清晰。

如果是拍攝極限風景,如夜景星空,只要擰到無窮遠處稍微回一點(經驗)即可。

 

(四)相機的白平衡

 

說起白平衡呢,可能要說一系列的物理知識,但是本著初學者一切從簡的原則,我直接給出一個非常簡單直接的結論「白平衡的調節就是調節畫面的冷暖調,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色彩的發色」。

換句話說,很多人所說的照片是暖一點還是冷一點,就是依靠白平衡的調節。在拍攝一些氛圍強烈的環境中,非常明顯。例如,很多時候出現非常精彩的晚霞,不同的白平衡就會有不同的發色。

一般來說,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已經是非常的優秀了。但是很多人對白平衡的名字有著非常多的困惑,其實他們不過是相應色溫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所以,你只要知道他們的遞進關係,或者拍攝時挨個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這裡有一個非常有必要的設置,這就是關於解決「索尼黃」的問題。其實索尼黃,就是一種白平衡色彩傾向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在自動白平衡中進行下圖的設置,白平衡向左下各飄移一個點,變為 B1M1 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說到這裡,我們就可以大致做一個總結,在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人和相機都是怎麼工作的:

 

首先,攝影師對焦在物體上,然後半按快門,這個時候相機進行對焦和測光,完成後相機會提示,通過提示音或者畫面上提示光點。接下來,平行畫面移動構圖(幅度不要大,不要前後移動),然後不要鬆手完全按下快門,拍攝結束。拍攝過程中,尤其是快門速度不快時要保持穩定。


很多人經常拍照的人,看到這裡一定笑了,這誰不會啊。我可以負責任地說,超過一半的新手,都不會。

 

以上就是所有入門相機用戶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任何一個知識點的缺失都會讓你在學習中產生不同的疑惑。尤其是曝光原理這種最為基礎的攝影知識更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理解。

如果上述內容有任何的不解,可以自己查閱更多資料,也可以留言,我會給予一定的解答。但是,也不要心急,雖然只有短短 7000 字,但很多內容都是需要花時間體會和鑽研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始,針對索尼相機的學習。

 

看到這, 我假定你已經有一定的攝影知識,如果不能理解上述的內容,那也不要著急看這裡的實際操作。

索尼相機是我在近幾年以來最常使用的相機。無論是中端的 A6300 以及高端的 A7R2,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們都在小巧的機身裡,迸發出非常強的能量。而本文的下半部分,將會給大家詳細講解在使用索尼的經驗和技巧。

 

相機機身組成概覽

 

(一)機身和電池

 

1.電池的保養和使用

目前索尼微單最大的短板(也是所有微單的短板)就是電池問題。最常見的索尼微單電池是 FW50,日常使用下來,一塊電池在拍照方面可以使用半天,這也是我為什麼強烈推薦大家購買兩塊電池的原因。

購買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原廠的電池,另一個是副廠,例如品勝等。二者價格差距大,一塊原廠,能買幾塊副廠。但是原廠的續航的確要好於副廠。

雖然最經濟的是買幾塊副廠,可有錢和怕麻煩的還是老老實實原廠。另一方面,強烈推薦大家購買電池座充,一方面提高充電效率,另一方面直連相機充電會有各種顧慮。

其他的就是常規的電池保護了,不要進水,不要潮溼環境存放,以及不要擠壓。

但微單也有一個非常好的功能,就是可以使用移動電源充電,並且可以邊充邊拍(並不是所有機器,有的機器可以,具體看說明書)。我就出現過電池遺忘,最後使用移動電源連接相機拍攝的情況。

 

 

2.顯示器和取景器

 

先說取景器,這裡要說明的是,微單相機的取景器好壞決定著相機的拍攝體驗。取景器的有無,我也認為是微單相機的門檻。

取景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刷新頻率。也就是能不能更快地實時反映外面的狀態。取景器,也可以直接表現實際拍攝效果,這也是微單比單反更友好的原因(單反看到的是外界實際景象,不是拍攝後的)。

所以,強烈建議使用取景器拍攝,尤其是解決了一些強光環境,顯示器無法更好地展現拍攝畫面的時候。

要注意的是,取景器是可以進行屈光度的調節的,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根據每個人的近視程度進行調節。如果你的顯示屏拍出來是清晰的,取景器不清晰,說明就是取景器的屈光度不對,調節下即可。

再說到顯示器,我可以負責任地講,索尼相機最差的地方就是顯示器的效果實在是太爛了!即使是高端機器也是如此。索尼 A6300 的顯示器,更是差得不行。

所以導致你拍出來,在顯示器上看,一點都不驚豔,甚至給人以不清晰的錯覺。但是,只要你照片導入電腦,你就會發現,照片的質量極高。尤其是寬容度,遠超同類機器。

這個時候,我強烈建議你在預覽照片的時候,使用取景器預覽,絕對是兩個世界。

另一方面,很多人習慣用顯示器進行取景拍照,這裡要說明的是,默認情況下,索尼相機的屏幕是會隨著環境光線進行變化的,所以你看到的照片實際亮度可能與照片真實情況不符。尤其是強光環境下,依靠顯示器很容易出現曝光錯誤。

因此,還是那句話,儘量使用取景器確認照片結果,那是最準的。

最後,索尼的取景器和顯示器自動切換的傳感器極其敏感,取景器前方五釐米有物體遮擋都會切換為取景器。很多時候我們使用顯示器莫名其妙的黑屏就是這個原因。有一個辦法,就是使用馬克筆在傳感器上塗一筆,這樣就可以降低敏感度。

 

3.機身CMOS

 

相機的畫幅知識:

 

CMOS 是相機最重要的部分,它就相當於傳統相機的膠片。只要你取下相機的鏡頭,就可以看到裸露的 CMOS。

由於相機原理不同的原因,單反的 CMOS 是藏在反光板後面的,即使卸下鏡頭,裸露在外面的是反光板。

但是,微單相機卸下鏡頭時,CMOS 是直接裸露在外面的。因此,可想而知在更換鏡頭過程中,CMOS 很容易進灰,會在照片上留下髒點。

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更換鏡頭要迅速,更換過程中要 CMOS 向下。並切記,千萬不要在以下幾個情況下進行鏡頭更換:

 

(1)風沙大的室外,像沙漠,西北這種風沙大的地方,千萬不要在室外更換鏡頭,後果就是你拍的照片會各種髒點。

(2)不要在潮溼環境更換,尤其是下雨的室外,CMOS 進水,後果……

(3)還有一點不僅僅是 CMOS,而是針對整個相機,在室內外溫差大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取出相機。例如從寒冷屋內,到溫暖室內,立刻取出相機,由於相機溫度低,空氣中的水遇冷凝結,會對鏡頭和機身產生非常嚴重的損壞!一定要先在相機包內放置一段時間,溫度穩定時再取出。

如果 CMOS 進灰了,也不要著急。只要採取適當地清潔就可以了,清潔原則:

不要使用任何物品擦拭,一定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使用氣吹(可通過淘寶購買相機清洗套裝獲得),輕輕吹走即可。

千萬不要用嘴吹!!!因為,你的吹氣包含水分,酸性物質,很容易腐蝕 CMOS。

 

4.相機的鏡頭

 

其實在相機攝影基礎知識裡,我還有一個部分知識沒有講,這就是鏡頭。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入門愛好者,基本上也就是一隻鏡頭。在這裡結合 A6300 最常見的套機鏡頭為例進行說明。

在所有的鏡頭上,一定會標註兩個數字,一個是類似「16-50mm」,這種「mm」前的數字叫做焦距。另一個數字,是 F3.5-5.6,這種 F 數字後面的叫光圈。

焦距簡單來說就是衡量一隻鏡頭畫面拍攝範圍的。

不同焦距有著不同的畫面感受,最直觀的就是放大和縮小,但是透視關係也非常重要,例如廣角的畸變的存在。

要在這裡說明的是,所有焦距的衡量標準是以全畫幅為標準的,比如說:一樣的 16mm 鏡頭在不同畫幅的機器上畫面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例如,a7m2 上的 35mm 鏡頭在 A6300 上就是 55mm 左右。所以,不一樣的的機器,同樣的鏡頭視角可能不一樣,要看畫幅。

接下來是光圈,光圈是指這個鏡頭的最大光圈。所以,相機的光圈不是無限調節的,是取決於鏡頭的光圈範圍的。

那麼有了以上兩個知識基礎以後,我們可以對鏡頭進行一個分類,見下面的圖表:

 

 

可以看到,鏡頭其實對於拍攝的內容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很多人說,既然焦段不一樣,那我直接買一個全覆蓋的不就行了。一方面全焦段的往往意味著光圈受限,以及畫質差,另一方面一般來說變焦都是體積巨大。

「對於鏡頭而言,什麼都能拍,就意味著什麼都不能拍好。」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覺得相機比鏡頭重要,這是非常錯誤的。可以負責任地說,好鏡頭加差機身好於好機身加差鏡頭。

哦,對了,可更換相機也就是我們說的微單和單反必須有鏡頭才能拍攝。別再問我,沒鏡頭能不能拍,也別再想什麼我先機身買了拍著,有錢了再買鏡頭。

更重要的是,相機和鏡頭的組合是要看卡口的,也就是說是要配對的。佳能有佳能的,索尼有索尼的。你說有辦法互相用嗎?答案是有的,就是轉接環,但是不推薦。

另一方面,即使品牌相同,機型不一樣也不可以。例如,全畫幅的鏡頭可以給殘幅,但是殘幅基本上不可以給全畫幅用,買的時候要注意。

但是,也有一些專門產鏡頭給相機的廠商,例如適馬。如果 A6300 想買一隻大光圈定焦,強烈推薦索尼卡口的適馬的 30mm 1.4 很棒。

 

接下來說下鏡頭的保養:

 

(1)UV 鏡值不值得買。


是這樣的,很多賣場的銷售或者淘寶的客服一定會給你吹的天花亂墜:UV 有多重要,一定要買。但事實是絕大部分的 uv 都只是起到保護作用,能夠不降低畫質已經不錯了。

所以,如果你的鏡頭很貴,四五千以上的,買一個保護很有必要,而且幾十幾百的都不行,要買頂級的。要是幾百幾千的鏡頭就算了,沒必要,自己注意就好了。

(2)使用氣吹清潔。


剛在 CMOS 清潔時說過,使用氣吹吹灰塵,不要用嘴吹在這裡一樣適用。更多的清潔方法,可以在網絡上查找一些視頻。

(3)可以使用純棉,劃重點,一定是純棉的擦拭鏡頭的水分汙漬等。


千萬不要使用紙巾!因為會刮花鏡頭的塗層。

索尼 A6300 機身更換鏡頭時,要注意觀察卡口和鏡頭卡口上的白點,只要對齊以後轉動即可安裝。(所有索尼相機和鏡頭都是這麼安裝)如下圖:

 

 

最常見的 16-50 上是電動變焦的,W 代表廣角,T 代表長焦端,只要用手指控制即可。非電動變焦的,需要自己手動轉動變焦環,例如16-35 這個鏡頭。

 

5.相機的存儲

 

數位相機的核心是 CMOS,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再轉換為圖像。圖像需要一個存儲介質,所以相機需要記憶卡。數據存儲,有很多種類,例如 CF卡,SD卡, microSD卡等。最常見的是 SD卡,例如 A6300 就是使用 SD卡。

SD卡 也是有很多分類的,但是衡量的標準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容量大小,一個是讀寫速度。先說大小,基本上 16GB 足夠,32G 夠好,64 頂配就行了。

但是我更建議兩張 32GB 而不是一張 64GB。這個道理也很簡單,一個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數據是很脆弱的。丟失和損壞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時候,兩張卡就可以降低風險。

接下來說讀寫速度,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忽略的問題。讀寫速度當然越快越好,讀寫速度又有很多標準,這裡推薦至少 Class 10 以上,也就是卡上有這個標誌的:

 

 

因為,只有這樣的高速卡才能快速記錄照片,讓你的拍攝更順暢,照片回看也更快。重要的是,a6300 可以拍攝 4K 視頻,想要拍攝 4K 視頻,記憶卡的速度必須也是 10C 以上!

 

說完了存儲介質,接下來說數據的傳輸,也就是照片如何從相機到其他顯示設備。

 

(1)利用 SD卡。


最正常的操作是,取出記憶卡,如果你的電腦有 SD 卡槽,那直接插在電腦上,讀取卡裡的內容,直接複製卡中的照片和視頻。記住,是複製,不是剪切,否則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數據丟失!

如果你電腦沒有 SD 卡槽,就需要一個讀卡器。你一定會問,為什麼是這樣的操作,為什麼不能直接相機連接電腦再傳輸。

這裡要和大家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數據是很脆弱的,任何的變故都可能丟失。相機連接電腦,傳輸速度慢,還很容易出問題,強烈不建議。

 

(2)無線傳輸。


很多人問,現在相機不是連接手機可以 Wi-Fi 直接傳嗎,為什麼還要SD卡 讀取傳輸。很簡單,因為使用無線照片是犧牲畫質的縮小版。以 A6300 為例,你會發現傳送的照片最多也就 2M 大小。

所以,無線傳輸,只適合發個朋友圈。想要高畫質原照片,必須使用1的方法。

 

(3)在電腦上不要輕易刪除 SD卡 內的文件夾和照片。

想要清空 SD卡,最好在相機內進行格式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記憶卡不出問題。有的時候,記憶卡在更換相機使用前也需要格式化,尤其是不同品牌的,因為記錄方式不同。

在相機上格式化照片要想清楚照片是否已經備份,因為一旦格式化幾乎不能找回。如果僅僅是刪除,還是有很大機會找回。

在這裡,要多強調一句:

照片的數據安全,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所以刪照片也好,格式化也好,要想清楚。不要輕易地刪除照片,因為在相機上看,和在電腦上照片有著不同感受。

還有,照片備份後及時整理,很多人 SD卡 存著好久的照片,不進行傳輸備份,一旦記憶卡出了問題,後果欲哭無淚……最好的習慣是,拍一次備份一次。

 

接下來說,照片的不同類型。其實,圖像是有很多格式的,最為常見的就是 JPG 和 RAW,那這兩種格式有什麼含義呢?

 

(1)RAW 與 JPEG

在英文裡,RAW 的含義是:生的,未加工的。

其實之所以我們叫 RAW 格式拍攝,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幾乎所有的數位相機的核心部件就是傳感器,而相機傳感器的目的也十分簡單就是把所有的光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

但是,我們看到一張照片的時候,還需要把這些數位訊號再轉換為圖像顯示出來。因此 RAW 格式的定義就是:

「CMOS 或者 CCD 圖像感應器將捕捉到的光源信號轉化為數位訊號的原始數據」

它是未經處理的,也是未壓縮的。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我們最常見的另一種格式—— JPEG

目前絕大多數主流的圖片格式都是 JPEG。

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是壓縮的,有損的。

如果說,以上你已經糊塗了,這裡有一個非常淺顯易懂的比喻可以讓你理解什麼 RAW 和 JPEG 之間的關係。

 

 

如果說拍攝一張好照片是製作一身精良的衣服,那麼 RAW 格式就是還沒有剪裁的布料,而 JPEG 已經是製作好的不同款式的衣服。


也就是說,無論什麼相機,你只要使用 JPEG 格式拍照,你的照片都是先以 RAW 的形式拍攝,然後相機在通過自己的算法製作成 JPEG 這些精美的衣服。

 

(2)RAW 格式的優勢

 

從上述概念我們可以看到 RAW 格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未經過任何的處理和壓縮。這對後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便利。

 

因此相對於 JPEG,RAW 的優勢有:

1.更大的後期空間。

由於 RAW 是原始光線的記錄,因此也就是說相機拍攝的所有光線都會被記錄下來。而 JPEG 則是相機通過取捨之後的結果。這也就意味著前者有著很高的寬容度。

 

2.無損調節。

這是 RAW 格式另一個最值得使用的地方。什麼是無損調節呢?其實很簡單,幾乎所有專業的 RAW 格式解析和調節軟體,都不在文件本身上進行修改,而是通過生成一個參數文本進行修改。

也就是說,你的每一次調節他們像是為衣服設計樣稿。你調節一次,畫一筆,只有真正最後想要衣服了,再最終按照你的樣稿製作衣服(也就是 JPEG)。

可是 JPEG 不是,每一次調節就相當於在布料上直接剪裁,這樣多次重複你的布料就會變的破破爛爛。這也是為什麼,一張照片經過多次調節畫質就會嚴重受損的重要原因。

 

3.更利於前期拍攝。

如果你使用 RAW 格式拍攝,許多問題就不需要在前期進行過多的考量。例如,環境的色溫,曝光的寬容度等。

綜合以上原因,我們管 RAW 叫「數字底片」。

 

但是 RAW 格式也不是沒有缺點的,RAW 格式的特點導致 RAW 格式的文件通常都會較大。一張 RAW 格式的照片文件大小已經達到了 30 M。

另一方面,由於 RAW 格式是未經處理的,它不利於任何形式的直接分享。因此,RAW 格式是一定要進行後期處理的。

 

也就是說:

RAW 格式適用於你希望真正意義上地進行攝影創作,而不是簡單的社交分享,比如吃個飯發朋友圈。對於不精通後期,只是分享生活的人來說,JPG 足夠。

 

相機的指揮中心——模式轉盤

 

無論是中高低端機型,相機上都會具有一個模式轉盤,可以看出模式轉盤對於一個相機有多重要。在講解具體的模式轉盤的意義之前,我們先要明白一件事:模式轉盤的意義是什麼?

 

  

在前面的攝影基礎知識裡,我們看到,拍攝一張照片有曝光的測光各種參數,有對焦的各種方式,可如果各方面每一個方面都需要我們來協調有些太難,姑娘已經擺好了姿勢,然後你說你參數調了十分鐘,這一定是注孤生。所以,一句話總結模式轉盤就是:決定相機在拍攝中的操作邏輯。

其中,M A S P 是指揮曝光的,也是最為重要的。

 

我們知道,曝光是由三個參數決定的。由於拍攝題材不同,我們參數的側重點也就不同。

 

M:手動模式,所有參數分別由自己調節。默認情況下,滾輪調節光圈,轉動撥輪調節快門速度,按右鍵轉動撥動調節感光值。

P:全自動模式,全聽相機的,三個參數都是相機定。可以通過轉動撥輪增加和減少曝光。

A:光圈優先模式,自己決定光圈,其它相機決定。調節滾輪調節光圈大小,轉動撥輪調節曝光補償。

S:快門優先模式,自己決定快門速度,其它相機決定。調節滾輪調節快門速度,轉動撥輪調節曝光補償。

 

這時候,你會發現,為什麼手動模式沒有曝光補償?因為,PAS 三檔都是相機自己測光的。以 A檔 為例,你光圈不變,增加曝光補償,相機會通過降低快門速度來實現。而 M檔 全是你自己決定的,所以參數確定,曝光也就確定。

P檔 不推薦使用,M檔 高手進階使用,A檔 最為常用,S檔 想要拍攝特定場景可以使用,例如希望告訴相機快門高速或者慢速快門實現特殊的拍攝效果。

 

A檔 之所以常用,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以人像拍攝為主,儘可能地使用最大光圈(數值最小)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

轉盤上的數字 1,2 其實是參數自定義,這樣可以通過設置預設參數,在某些場景中快速拍攝,但其實對於新手沒有意義。

 

SCN 是場景模式,會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參數調節。例如人像模式會使用最大光圈,風景就使用小光圈,夜景就儘可能保證快門速度等。其實看起來很智能,但是說實話不實用,一個 A 一個 S 足夠大家使用。

 

一長條是全景模式

                                      

以上就是模式鍵盤的含義。我們可以看到,選擇一個模式,其實就是一種操作邏輯的選擇,決定著波輪和滾輪的調節參數。

絕大多數相機的自動測光已經滿足我們的實際場景,稍微的明暗都可以後期調節,而且拍攝發現不滿意,也可以通過調節曝光補償的方式進行快速糾正。


所以使用 A檔 配合曝光補償,就已經滿足絕大多數的拍攝需求。但是要說明的是,曝光補償增加或者減少以後要注意再調回來,很多人調節一次就忘了,導致其他本該正常的照片也出現了過明或者過暗。

        

     

索尼相機按鍵

 

剛才通過模式的選擇講解了模式轉盤和撥輪以及滾輪。那麼接下來,繼續講解其他的按鍵作用。在這之前需要說明的是,相機的按鍵幾乎都是一鍵多能,所以要注意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含義。

 

首先,最先要提到的就是 AF/MF 和 AEL 撥杆的使用:

 

 

這是一個異常好用,但是絕大多數人很少會使用的一個按鍵。我們在前面講到過,當我們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相機需要進行測光和對焦。而測光和對焦又有不同的形式,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在不同場景進行切換。這就是這個撥杆的作用所在。

例如,目前你的操作是自動對焦,但是種種原因,現在不能自動對焦,比如光線昏暗等。這個時候我就需要暫時切換到手動對焦,那這個時候你只要將撥杆調整在 AF/MF 上,然後按住撥杆中間的按鍵,就可以手動調焦了。

相反的,如果你目前是手動對焦模式,這個時候按住按鍵就可以切換為自動對焦。可以說很好地提高了操作效率。

那當我們的撥杆調整到 AEL 的時候是什麼意思呢?目前的相機,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每拍攝一次照片,相機都是要重新進行測光的。所以有些時候,在一些場景中會產生曝光不一致。

而 AEL 就是曝光鎖定的意思,也就是說,當你拍攝某一場景的照片的時候,找到合適的曝光組合以後,按住撥杆中間的按鍵,這個時候,相機的曝光值就會保持不變。

當然,A6300 在瀏覽照片的時候,撥杆中間的按鍵就是放大照片的作用。

中間的閃光燈按鍵,就是彈出閃光燈。

 

接下來的 Fn 按鍵,就是一種類似電腦上的快捷方式的功能。把一些相機的核心功能抽離出來,可以讓你快速找到一些參數調節。重要的是,這些自定義功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整。

 

接下來是撥盤:

 

 

撥盤的四個方向有著不同的功能,上鍵 DISP 是調整不同的顯示界面,每種界面都包含不同的信息內容側重點。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左鍵是拍攝方式,拍攝分三個類型,每一種類型以及使用經驗:

1.單張拍攝,最常見的拍攝方式,按一次快門拍攝一張。

2.連拍,拍攝運動物體和抓拍最常用的,按一次快門拍很多張。連拍速度分為幾個檔次,分別是 Hi高速,Mid中速 以及 Lo低速 連拍。

3.定時拍攝,按下快門後等一段時間進行拍攝。可以時間為 2s10s 等,用於自拍或者是避免按快門造成的機身抖動(在慢速快門時使用)。

右鍵是 ISO 調節,這個很簡單也很直接了。

按鍵下,是曝光補償調整,但是曝光補償調節其實在拍攝界面直接左右轉動也可以完成。曝光補償調整界面如下:

繼續向下,就是播放按鍵了,播放照片沒什麼可說的。

 

其實說到這裡,還有兩個最為精髓的按鍵沒有說,這就是 C1 和 C2 自定義功能鍵,所謂自定義功能鍵就是你可以為這兩個按鍵添加任何你想要的功能。

其實對於使用相機來說,很多人的操作習慣都是略有不同的。那自定義功能鍵,就可以讓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

我自己更加看重對焦操作的流暢,因此我的 C1 設置為對焦區域,C2 設置為對焦方式。這樣我就可以快速調整我的相機對焦,因為像曝光白平衡這些相機自己就已經能夠做得足夠好。

而像這種需要加入自己想法的對焦,能夠快速地進行手動對焦調整的才是關鍵。

以上就是基本的按鍵操作,如果你的機型不是 A6300,可能就會稍有誤差,但本質還是一樣的。

很多人說,都已經是觸屏時代了,相機為什麼還是按鍵。

其實,相機是一個工具,我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你如果有一個電吹風,你是覺得在上面裝一個觸屏,點擊一下更換檔位,還是直接手動按鈕更好?顯然是後者,因為相機更多的時候需要靠手和眼的協作。

 

索尼相機菜單功能詳解

  

坦率地說,索尼的相機設計的很不友好,很多時候想要找到一個功能要翻找好久。但誰讓他拍照這麼強,還是忍了吧。

很多人對著菜單裡面的功能一定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下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大家,把索尼菜單翻譯成「你我都懂的」中國話。同時,對一些設置做出建議。由於菜單內容繁雜,我將使用視頻逐一解答,詳情可以點擊「閱讀原文」觀看視頻: 

索尼相機視頻功能建議

  

我以前是佳能用戶,但在去年轉為索尼用戶,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索尼相機的視頻功能非常強大。我們以 A6300 為例,不僅僅支持 4k,還有索尼的 S-log 模式,讓專業人士可以更好地進行視頻調色。

目前,Vlog 形式在國外可以說是非常流行,非常多的攝影師和博主都會選擇 A6300 作為入門機器。那在這裡,如果你也想自己做 Vlog,那我可以簡要地提供幾點建議:

 

 

1.視頻的穩定。

視頻拍攝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手持拍攝過程中產生的晃動。我們可以忍受視頻的低解析度,但是絕對不能夠忍受視頻的晃動。否則,很容易噁心到觀看者。

這個時候,給大家兩個方案,一個便宜的方案是購買一個三腳架。不要買相機的三腳架,而是八爪魚三腳架,最推薦的就是 joby 的八爪魚三腳架。使用場景非常靈活。

第二個就是進階一點的,三腳架的缺陷是很難有非常不錯的運動鏡頭,這個時候三軸手持穩定儀也非常重要。以前這都是專業影視拍攝才有的,但是現在相機小型化以後,穩定儀器也開始小型化,其中智雲和飛宇都不錯。我自己就是用的智雲。

2.視頻的收音。

對於一個視頻來說,音頻遠比視頻重要,你一定要記住這一點。還是上面的例子,大家會忍受視頻的劣質,但不能忍受音質。而相機內置的麥克風往往效果不好,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麥克風。可以是小蜜蜂這種無線麥克風,也可以是指向麥克風。

3.視頻的剪輯。

其實 PR 和 FCPX(final cut pro X)都是非常好的剪輯軟體。但是,如果你是蘋果用戶,我還是強烈推薦 FCPX。因為 FCPX 上手簡單,但又足夠專業,可以說是非常好的視頻剪輯軟體。

4.畫質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如果是你重視的作品,請一定 4k 拍攝,雖然國內很少支持4K平臺播放。但是 4k 對於畫質提升以及後期調整都有不錯的空間。但是的確一個是極佔內存,一個是考驗電腦性能。對於普通拍攝,1080p 就已經足夠了。

 

以上,就是本次文章的全部內容了。最後,很高興能和大家分享我使用相機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將會於近期推針對富士相機的入門指南。其實拍照這件事是一種技能。既然是一種技能,就需要我們花時間去潛心學習。

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

「我要幹嘛幹嘛,你能不能教我幾招」

遇到這樣的人,我最想說的是,如果我幾句話就可以教會你拍照,那還用攝影師幹什麼?重要的是,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看不完這篇文章的,或者是跳躍著看的。又或者說收藏了(甚至都不給我點讚),然後被遺忘。

但,我更願意相信,總會有人認真看完,認真看完的你,也許今天很多話你還不清楚,但你離懂已經近了一大步。

 

 

✤ 更多內容(點擊文字,查看文章)

星標/置果核Group

更快速地了解蘋果產品最新動態噢~

相關焦點

  • 一看就懂的索尼微單選購指南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許多同學會選擇便攜微單搭配春天的腳步,而索尼系的微單是購物車裡的常客。初學者選購時經常會有所困惑,比如你是個萌新,下面的相機你能一眼看出心水哪款嗎?本文主要寫給沒有數位相機,想要初次購買索尼系微單的同學觀看,也會照顧到升級器材的需求。內容涉及到入門微單A6000系列、全畫幅A7系列及旗艦A9的說明,以及配套鏡頭的推薦。指南有其時效性,使用時請配合其它文章,以達到更好效果。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努力準確,但難免有錯,還請輕拍,我會及時更正。
  • 入門級數位相機剁手指南
    聽說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東西叫微單?」 這便是最近想入手相機的人們面臨的一個困擾話題。選相機,單反還是微單?在做了一些查詢和研究後,我總結出了一張圖,大致對它們做出比較。圖為Flickr網站的Camera Ownership 數據圖,可看出佔據微單市場的幾大品牌,而索尼佔有絕對分量。微單的全稱是微型可換鏡頭式單鏡頭數位相機,這個詞是索尼率先在中國註冊的,取「微小機身,單反之用」之意。儘管在索尼推出微單之前,幾大品牌都已推出了類似機型,但能夠稱呼為「微單」的原則上只有索尼。
  • 非必要不出手:2021年雙11微單相機與單眼相機購買指南
    於是,我們看到了微單的興起,尤其是全畫幅微單相機快速上位。與成熟的單眼相機不同,微單相機技術尚處在早期,依然有可見的上升空間。於是,索尼用充滿註腳的新技術在過去幾年裡吸引了足夠的眼球。無論是非,在佳能和尼康雙巨頭中開拓出一條新路,並且成為微單領域的領跑者,索尼的成績有目共睹。即便如此,微單相機也僅是剛剛達到單眼相機已經成熟的水平。
  • 高性價比單眼相機&微單相機推薦選購指南
    入門攝影的第一件大事往往是購買相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無論是購買單眼相機還是微單相機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在看過無數單反/微單相機推薦攻略後,你腦中可能依舊充滿著不少問號:2021年了,是買微單呢還是買單反呢? 是買全畫幅好還是買半畫幅好? XXXX元預算,能給我推薦一款相機嗎? 佳能好還是尼康好? ...
  • 2021年高性價比單眼相機&微單相機推薦選購指南
    入門攝影的第一件大事往往是購買相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無論是購買單眼相機還是微單相機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在看過無數單反/微單相機推薦攻略後,你腦中可能依舊充滿著不少問號:2021年了,是買微單呢還是買單反呢? 是買全畫幅好還是買半畫幅好? XXXX元預算,能給我推薦一款相機嗎? 佳能好還是尼康好? ...
  • 2019年微單相機購買指南:推薦這8款,滿足各種預算
    數碼單眼相機市場是巨大的,但如果你選擇數碼微單相機,選擇範圍要廣泛,佳能,松下,富士,索尼,奧林巴斯和徠卡都提供各種相機,以滿足大多數預算。 事情在2018年下半年變得非常有趣,佳能和尼康發布了EOS R,Z6和Z7的大型公告。
  • 單眼相機初學者入門教程指南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單眼相機,那麼對於一些使用新手來說單眼相機一個玩具,而不是攝影工具,對於使用單眼相機入了單反門才有可能真正的接觸攝影,接下來就來看看單眼相機初學者入門教程指南
  • 微單相機專用穩定器選購指南
    這回我們看看目前市面上有哪些性能出色的微單相機穩定器產品。微單專屬穩定器——智雲WEEBILL S上一代的智雲的WEEBILL LAB是一款叫好不叫座的創新產品:提壺式設計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相機穩定器的握持方式認知,自帶圖傳功能又進一步提升了它的擴展性。
  • 2021年微單相機推薦+選購指南(內含佳能、索尼、富士、尼康等品牌)
    來,將目光轉向微單相機,小巧便捷大片質感都能一一滿足!那麼,如何選擇一款符合個人需要的微單相機?一起來看一下吧~目錄:一、選購微單相機要點二、需要注意的技術與參數三、微單相機產品推薦PS:文章篇幅較長,迫不及待的朋友可以先看看以下幾款——/01/佳能EOS R5
  • 入門單反和微單相機該買哪個?
    當然,傳感器越大理論上畫質表現會越好,傳感器大小有時會影響相機體積,例如採用小尺寸傳感器的賓得微單相機Q10要比索尼微單A5000還小,但體積上的差別並沒有單反和微單之間來得那麼明顯。總而言之,筆者想傳達給你的就是一句話:微單不一定畫質差。我們在選擇時,還是應該先針對產品型號進行詳細了解。
  • 相機推薦 丨2021相機入門推薦:高性價比微單相機推薦選購指南
    如果是前幾年,你問我該買什麼相機,那我肯定會跟你說買單反,因為別的先不說,最起碼很裝逼!然後確實性能很好!    然而在當下的時間段,如果你要是問我該買微單還是單反,那我肯定會跟你說買微單!不僅僅得益於微單系統在這幾年的發展勢頭,最主要的是它在保證了強大的性能的同時,還足夠的輕!而輕便,對於我們日常出行拍照,或者拍Vlog而言,那真的是太重要了!
  • 從入門到破產|保姆級618相機選購指南~
    單反與微單的區別:簡單理解單眼相機多機械結構,微單相機多電子結構。電子化的微單相機可以把體積做的更小。目前微單已經開始全面替代單反,只有在部分專業與極端的攝影要求下,單反才會有優勢,所以目前更推薦大家購買微單。2. 相機畫幅的區別:相機按照COMS傳感器(俗話中相機「底」)的大小。
  • 佳能M6 II微單的購買指南
    — — — —本文屬於話題:認識相機,佳能未來一段時間,ET會繼續完善產品庫,同時對熱度較高的產品整理這樣的購買指南文章。再次提示:是在公眾號裡回復而不是文章下面留言哈。今天先來說說佳能M6 II微單相機。產品概述佳能EOS M6 Mark II(以下簡稱M6 II)發布於2019年8月,是一款EF-M卡口的APS-C畫幅微單相機。它與同期發布的90D數碼單反具有相同的成像核心,擁有目前APS-C畫幅最高的約3250萬有效像素。
  • 如何選購一臺適合自己的佳能相機?你需要這份超詳細指南!
    隨著卡片機的逐漸淘汰,市場上的主流相機主要分為微單和單反,在知道如何選購一臺適合自己的佳能相機之前,首先我們要分清楚微單和單反的區別,這樣就可以根據個人情況,來選擇一臺適合自己的佳能相機。功能:從功能上來說,如果你是剛入門的小白,買部相機僅僅是想要拍拍照片在朋友圈騙贊、外出旅遊隨身記錄的話,微單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當然,如果你作為更為專業的攝影師,對攝影有要求的話,單反更為合適。
  • 不知道買哪款微單相機?2019中高端微單推薦指南送給你
    相信經常接觸攝影的朋友都知道,最近一兩年微單相機市場迅速起飛,無論是從入門機還是高端機。
  • 微單怎麼選?小編又為你精心推薦了這一篇購機指南
    然後我們接著推了《據說這是一篇很窮很窮很窮的器材搭配攻略》現在你們又留言問小編」如何選擇微單"啊!而且要求簡單粗暴,直接推薦!然後小編又沒辦法,去請教了攝影師翔宇情大大~於是,簡單粗暴的購機指南如下!-分割線走你--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要糾正一個概念,「微單」這個詞是索尼的註冊商標,也就是說只有索尼旗下的若干款相機才能叫做微單,其他牌子的相機是不能叫做微單的。至於我們為什麼統稱為微單呢?這只是習慣上的一個稱法,實際上指的是無反相機。當然,微單這個說法比較容易理解(小巧的機身+單反的畫質),所以大家就習慣性的稱呼這類相機為微單了。
  • 2016微單選機選鏡指南(建議收藏)
    微單的造型入門級微單大多是卡片機造型;中端微單大多是卡片機或旁軸造型,比入門級有更好的手感和操控;高端微單大多是旁軸、復古、單反造型,比中端增加取景器和手柄;專業微單大多是復古、單反造型,比高端在防水、防抖、視頻、對焦、連拍、握持感、待機、閃燈支持等方面提供增強。
  • 2020入門級單眼相機推薦/選購指南(小白請入),教你如何選購單眼相機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選購一款入門級的數位相機。個人認為選購數位相機本身就是一個取捨的過程,花再多的錢恐怕也很難選到一款十全十美的相機。在產品主流性能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縮小選擇範圍,更有助我們選到合適的產品。
  • CAA攝影社 簡單粗暴的購機指南 (一)
    話說購機指南這個東西 已經有很多了基本上是各家器材廠家推出一批新貨後 就會有一堆的購機指南出現不能說我碼的好 因為本來就才玩
  • 索尼微單a7R4、a7R3 a7R2系列相機專題課程
    作為號稱市場佔有率已經第二的索尼索尼微單用戶應該已經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