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九天微星謝濤:衛星網際網路是未來10年最大看點

2021-12-26 投資人說
在商業航天的「大航海時代」下,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日新月異。投資人說特別推出問天系列,通過深入採訪普華資本、碧桂園創投、國科嘉和、中科創星、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九天微星等頭部科技投資人、商業火箭項目以及衛星企業等,讓更多公眾了解我國商業航天領域裡的技術探索、發展現狀、亟待解決的技術痛點。今天投資人說推出問天系列第6篇,專訪九天微星創始人謝濤。

以下是他的核心觀點:

1、衛星網際網路是未來10年最大的看點。成長期企業若仍局限於單點突破,有可能錯失規模化增長的機會。

2、衛星短周期、低成本、批量化研製和生產成為行業提速的先決條件,傳統的衛星製造模式難以滿足快速組網對產能的龐大需求。目前國內微小衛星年產能不到100顆,因此至少還有90%缺口。

3、當下最先受益的是以衛星批量化製造、火箭發射、測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業務為主的企業,第一輪紅利將持續5年左右。考慮組網衛星達到設計壽命後陸續拉動的補網需求,市場規模會呈現周期性增長。

作者 | 莫莫

編輯 | 慄子

出品 | 投資人說(touzirenshuo)

商業航天賽道又有新利好。

 

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國家正在規劃和研製空間網際網路衛星,並發射了試驗衛星,國家還將組建成立『國網』公司,專門負責統籌空間網際網路建設的規劃與運營。」

 

這意味著,發力衛星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早在2019年即深度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的民企九天微星,也迎來了又一個裡程碑

其位於唐山的衛星工廠完成一期生產廠房主體建設,預計將在今年6月底進入生產設備試運行階段。

 

唐山衛星工廠是首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立項的民營衛星工廠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落地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

據了解,這一衛星工廠建成後,將實現短周期、低成本、靈活批量化生產50~700公斤級衛星。

九天微星創立於2015年,成立之初以衛星網際網路為目標,只是當時的社會條件、技術積累、資金規模尚不成熟,該團隊選擇轉變路徑,先從衛星物聯網起家。

2018年2月和12月,九天微星分別成功發射了「少年星一號」和7顆「瓢蟲系列」衛星,完成了衛星物聯網的系統級驗證,並實現了不錯的商業變現。

 

2020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範疇後,行業迎來關鍵節點,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九天微星也開始「回歸初心」,在衛星網際網路賽道上持續發力。

技術與市場雙輪驅動,九天微星走出了一條從衛星物聯網到衛星網際網路的跨越之路。

據創始人謝濤透露,公司在2021年有望實現5倍業績增長,訂單達到數億元。

圖註:九天微星創始人謝濤

 

2021年初,九天微星獲得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以下簡稱「中網投」)億級戰略投資。這是其完成的第七輪融資,也是「國家隊」中網投首次布局民營航天領域。

「投資人說」尊重每一個有價值的認知,並希望這些深度思想被更多人看見。

您將衛星網際網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請詳細講一講您對此的理解。

A:狹義上的衛星網際網路即太空高速通信網絡,也就是馬斯克他們的星鏈正在做的事,利用多顆衛星形成寬帶通信網絡覆蓋。

這一業務其實更適合地廣人稀的國家和地區,解決無基站區域的通信需求。

廣義的衛星網際網路,基於通信、導航、遙感技術提供衛星網絡解決方案,賦能各個行業

其中,衛星作為基礎設施,相當於太空中的移動鐵塔,未來可以搭載各種載荷和傳感器,組網形成太空中的分布式計算平臺。

通過與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結合,催生豐富的應用場景:搭載5G的載荷,可以滿足寬帶通信;搭載攝像頭,就能實現遙感;加上導航增強,就能支持自動駕駛。

想像一下,當地球被成千上萬顆這樣的低軌衛星包裹,萬物互聯將成為現實,最終匯聚海量的時空大數據,服務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

成長期企業仍局限於單點突破,有可能錯失規模化增長的機會。這是我對廣義衛星網際網路的展望,及其未來價值的判斷。

Q:

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市場規模分別有多大?

A : 從產業鏈自上而下來看,可能會出現1:2:7的效應。

假設在衛星研製、發射、地面設施等基建上的投入是1000億左右,那麼中遊星座運營商的收益將達到2000億,基於衛星網際網路的地面終端和行業應用,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7000億。

Q:

在這樣龐大的商業效應中,誰將成為最先受益的一波企業?

A:最先受益的是以衛星批量化製造、火箭發射、測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業務為主的企業。

其次是星座運營商。中國的基礎運營商將以國有為主,商業公司可以去做代理或者虛擬運營商業務。

最後是終端製造商。如車載、機載、船載等場景下的衛星終端,和基於終端產生的各類行業應用。

Q:

最先受益的衛星製造企業面臨的紅利期有多長?

A:第一輪紅利將持續5年左右,並且會呈現周期性增長。

因為現在主流的星座組網方案中,大多衛星的設計壽命是5年,需要定期發射新的衛星作為補充。

Q:

未來十年,衛星行業最大的看點是什麼?我們可以期待衛星企業走向多大的規模?

A:衛星網際網路是未來10年最大的看點。

衛星的總裝和批量化製造進入放量增長階段。它是一個基本盤,能把人才、技術等生態要素都帶動起來。

衛星製造的市場空間是百億元量級。

衛星終端和行業應用,未來如果形成天地一體化通信數據服務,市場規模會是千億元量級的。

 預計2021年業績實現5倍增長


反饋到九天微星的企業發展上,您是怎樣基於自己對衛星網際網路的預判去做路徑布局的?

A:整體上圍繞廣義的衛星網際網路在做路徑規劃。

九天微星的定位是低軌小衛星的全產業鏈服務商,為政企客戶提供商業衛星定製、星座核心服務和行業終端應用。

這三類業務都是從衛星網際網路延伸出來的,並且在通過三個事業群同步推進。

基於狹義衛星網際網路,我們為基礎運營商提供一站式服務,從星座設計論證,到衛星研製批產,再到衛星終端研發和運營模式諮詢。

 

在服務衛星網際網路運營商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技術體系,進而去拓展專網客戶,為其快速部署小規模星座。

向產業鏈下遊延伸,探索融合衛星通導遙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

Q:

這樣的路徑為九天微星帶來了什麼?

A:預計2021年業績對比2020年將達到5倍左右的增長。

 

今年行業在提速,我們在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智慧農業、交通物流、智慧政務、科研教育等方面都開拓了行業客戶,訂單將從一季度開始大幅增長。

無論在狹義的衛星網際網路,即太空高速通信網絡,還是在廣義的衛星網際網路,即基於通信、導航、遙感技術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我們的市場都在穩步擴大。

 

Q:

九天微星在行業中的競爭壁壘和競爭優勢是什麼?

A:九天微星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是多方面的。

很多時候,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衛星,而是一站式的服務。九天匯聚了來自航天、通信、網際網路和垂直行業的人才,具備跨界的能力。

我們除了能為客戶設計、研製衛星,還能幫客戶梳理業務痛點,倒推如何部署、如何驗證、如何提供增值服務,幫助客戶用最低成本實現業務增長,為客戶的客戶創造價值。

此外,我們的機構股東多數是產業資本,除了資金支持,還會為我們帶來了拓展行業應用的關鍵資源,可以快速驗證與產業融合的解決方案。

比如天使輪投資方中科創星進來以後,幫助我們與中科院建立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合作;

中航產投進來後,我們開始探索衛星網際網路在航空領域的應用。

技術和市場雙輪驅動


Q:

為什麼提前布局建立自己的衛星工廠?

A:我們在2017年啟動衛星工廠的方案論證,當時已經預判到,行業到了變革衛星製造方式的臨界點。

航天發展這麼多年,衛星作為高科技產品,停留在少批量多型號、以手工打造為主的生產階段。

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倒逼衛星製造進入「工業化」階段。

短周期、低成本、批量化生產成為行業提速的先決條件。傳統的生產模式難以滿足快速組網對產能的龐大需求。

圖注: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將於年中建成投產

Q:

您認為,在衛星網際網路的作用下,衛星產能有多大的缺口等待填補?

A:近地軌道未來應該會部署10萬顆衛星。

 

其中來自美國的可能會有5~6萬顆,來自中國的有3~4萬顆來自英國和印度、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會有1~2萬顆,這是對於終局的判斷。

你可以看到,僅Space X這一家企業,在一年半時間就發射了1000多顆星。

如果要實現3~4萬顆衛星的規模,往後幾年可能每年都要部署上千顆衛星。

但是目前國內微小衛星年產能不到100顆,所以至少還有 90% 缺口。

這10萬顆衛星,前期是以狹義的衛星網際網路,即寬帶通信為主的。後期可能演進到廣義上的衛星網際網路,即通導遙一體化的衛星應用融合網絡。

Q:

2021年九天微星有哪些重要節點?

A:今年將會圍繞衛星網際網路的關鍵技術加強研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向:

 

重要節點有兩個:第一,衛星工廠完成一期建設並投入使用。第二,200公斤級高通量衛星交付發射。

商業航天想要走得更遠,需要產業各環節切換到客戶思維


Q:

當下的衛星行業發展中還有哪些制約因素,行業尚存在哪些痛點?

A:商業航天要走得長遠,取決於衛星應用給各行各業帶來多大價值。

衛星應用有價值了,衛星製造商就有持續客戶,火箭製造商也會有持續的訂單。

但是衛星應用的拓展又受限於整個行業提供的價格水平,以及商業航天企業對客戶需求的理解。

這些因素是互相制約的。

 

傳統衛星行業有重技術輕市場的慣性,九天微星堅持技術和市場雙輪驅動。

我們會一邊做市場,一邊提升技術。提升的這部分,再用於拓展和服務更多的市場客戶。

Q:

降成本的關鍵是什麼?

A:關鍵在於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這不是一個可以單點擊破的問題。

除了通過批量化生產來降低成本,具體到元器件、單機和分系統層面,我們希望從體制內出來的供應商能夠轉變思路,大膽採用一些新技術,把成本再降一個等級,甚至降一個數量級。

當衛星研製、發射成本都能顯著降低的時候,定製化應用的客戶就會開始增多。

一句話來講,希望整個產業的參與方都能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用更加市場化的思維去發展。

Q:

當下有哪些已經被驗證的衛星應用場景?以及未來有哪些應用場景值得探索?

A:第一個爆款應用其實SpaceX已做出來了,星鏈使狹義的衛星網際網路成為現實。

 

衛星物聯網作為增量市場,也走過了場景驗證期,進入規模化拓展階段,其服務對象具有廣域分布或者大範圍流動的特性,大多是貴重資產,如工程機械、石油管線監測或遠洋貨櫃監測等,客戶的支付能力較強。

 

此外,全天候、全時段的陸地資源監測以及災害預警需求顯著增長,市場空間不容小覷。

相關焦點

  • 美國有Space X,中國有九天微星?
    而在謝濤看來,衛星創業「太苦太累」,創業中遇到的「坑也非常多」。活了九天微星CTO兼衛星總設計師劉麗坤沒有想到,臨發射前遭遇到了驚險一刻。2018年1月,劉麗坤和團隊帶著「少年星」從北京一路跋涉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他們小心翼翼把它放進衛星裝載平臺。
  •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工廠開工題詞:「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儀式上,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宣布項目正式開工。儀式由唐山市副市長王海主持,唐山市政府秘書長張文明、唐山市路南區委書記孫輝福、區長李俊朝、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斯浪等出席了開工儀式。
  • 「九天微星」完成2.7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北拓資本」擔任專項財務顧問
    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九天微星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賓分別建設網際網路衛星平臺、載荷自動化產線,同時強化寬帶通信系統研發能力,加速地面終端產品投產。九天微星衛星工廠效果圖 (來源:九天微星官網)九天微星成立於2015年,定位於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
  • 除了「放衛星」,民營航天衛星公司還在做什麼?太空教育成了一個新答案
    自公司 2015 年創辦後,2018 年 2 月 2 日發射的「少年星一號」是九天微星研製,並送上太空的第一顆衛星,也是國內首顆「教育共享」衛星。按照計劃,這顆立方體納衛星將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一年,為中小學和教育機構航天太空 STEAM 教育提供衛星通信資源。更重要的是,謝濤必須向投資人和公眾證明九天微星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探索能力。
  • 「衛星工廠」如何助力「唐山造」
    預計一期工程建成後,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研製生產能力。作為中國首批民營衛星企業,九天微星將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引入衛星製造領域,發力在唐山打造全球領先的「批量化、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衛星製造與研發基地。在國家「新基建」政策催化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迎來了良好發展前景。九天微星布局唐山,也讓當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多了一份期待。
  • 企業動態 | 九天微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
    從 2011 年的兩家中國公司入選,到 2017 年 9 家公司上榜(含臺灣地區)。在此期間,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小米、大疆、科大訊飛、滴滴出行、曠視科技等企業在近年來也陸續出現在該榜單中。九天微星此次獲獎的關鍵詞是「12顆」。2018年,九天微星「完成兩次、共 8 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為目前中國率先實現 100 公斤級衛星總體設計和成功運行的民營航天企業。
  •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子公司
    崗位要求:公司介紹:1、性質:民營、創業(A+輪)2、規模:120(北京)/20(成都)3、公司基本信息介紹:九天微星民營商業航天領跑者 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掌握小衛星總體設計、關鍵載荷研發與組網核心技術
  • 九天微星 | 中國第一家低軌衛星物聯網運營商,成都物聯網分公司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都九天微星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公司介紹:1、性質:民營、成都子公司是創業團隊(B輪)2、規模:100+/20+3、公司基本信息介紹:總部北京,成立於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領域首批
  • 逐鹿太空網絡,掘金衛星應用——衛星創業公司及其商業模式
    不同於OneWeb,O3b使用的是中地球軌道(距離地球約8000km)衛星,這樣的距離下,數據來回傳輸需要150ms。這些衛星向地球發射120個可調節方向的網際網路波束,每個波束可以覆蓋直徑約為644km的區域。區域中的任何人都可以以光纖的速度接入網際網路。
  • 衛星網際網路布局競爭升溫,中國電信開啟太空通信新時代
    在國外,10月底,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X正式宣布邀請部分早期用戶參加其星鏈(Starlink)網際網路服務的公開測試版測試,該計劃旨在從太空提供全球網際網路覆蓋。按照SpaceX的測試計劃,2020年的初始服務將針對美國和加拿大。到2021年,將迅速擴大到幾乎覆蓋全球人口的水平。SpaceX正在加快部署由近4.2萬顆衛星組成的低軌星座「星鏈計劃」。
  • 衛星網際網路獲國家級基金戰略投資!行業龍頭有望迎市場關注
    【熱點事件】據悉,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九天微星」完成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億級戰略投資的交割。
  • 泰伯衛星網際網路實驗室模塊三在杭州成功舉辦!
    月9-10日,泰伯衛星網際網路實驗室(一期)模塊三在杭州雲棲小鎮、普華資本以及新華三集團成功舉辦。國星宇航、九天微星、銀河航天、星河動力、藍箭航天、佳格天地、上海蔚星等20多家衛星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9日上午,泰伯衛星網際網路實驗室走進雲棲小鎮,近距離感受浙江省特色小鎮的發源地、城市大腦的策源地的獨特魅力,並圍繞空天信息產業投資發展進行了政企對接座談會,杭州雲棲小鎮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周煥臣,杭州市西湖區投資促進局陳楊峰科長等列席參加。
  • 要做共享衛星+航天教育,九天微星獲過億元A輪融資|投融資日報
    2018.2.7最值得關注的消息九天微星獲過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近日,九天微完成規模過億元A輪融資,由天奇阿米巴資本和君紫資本聯合領投,七熹資本及九天微星天使輪投資方中科創星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頂級高端人才引進,以及衛星通信系統、衛星AI及物聯網應用系統的研發。九天微星成立於2015年6月,掌握小衛星總體設計、關鍵載荷研發和組網核心技術,專注於微小衛星創新應用與星座組網運營,以「衛星物聯網」和「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兩大業務板塊雙輪驅動,是國內首家從衛星設計、研製到應用形成商業閉環的公司。
  • 關於「放衛星」的商業邏輯 你需要知道這些
    不久前,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成功將銥星公司的 10 顆衛星送上軌道,後者計劃組建一個 66 顆衛星的星座網絡,如果按照 SpaceX 未來 4000 萬美元 10 顆衛星的成本來看,至少能為銥星公司節省約 2 億美元。另一方面,相對於大型高空衛星,低軌道衛星由於體型和重量都要小很多(300KG 左右),其設計和製造成本也相對更低。
  • 九天九點半 | 飛行188天,少年星一號發布運行數據
    衛星信號收發機、太陽能板、星載計算機板、電源控制板、存儲設備、相機及衛星姿態控制設備均運轉良好,衛星設備各項數據均在正常範圍內。少年星一號源於青少年的創意和夢想,其應用場景也由青少年定義和迭代。九天微星基於立方星設計、研製和創新應用的航天STEAM教育走進全國數十所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