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網際網路布局競爭升溫,中國電信開啟太空通信新時代

2021-02-15 通信信息報

衛星網際網路建設提速。近日,銀河航天完成新一輪融資,成為中國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馬斯克SpaceX衛星網際網路服務Starlink,終於面向普通用戶開放小範圍測試,與此同時,中國電信運營的天通一號02星成功發射升空,成為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衛星網際網路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補充,可有效覆蓋海上、沙漠、飛機等特殊場景,隨著5G與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我國「新基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正加速落地,中國電信依託我國首個自主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有望成為排頭兵。

目前,全球正在加快衛星網際網路部署。在國外,10月底,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X正式宣布邀請部分早期用戶參加其星鏈(Starlink)網際網路服務的公開測試版測試,該計劃旨在從太空提供全球網際網路覆蓋。按照SpaceX的測試計劃,2020年的初始服務將針對美國和加拿大。到2021年,將迅速擴大到幾乎覆蓋全球人口的水平。

SpaceX正在加快部署由近4.2萬顆衛星組成的低軌星座「星鏈計劃」。該公司聲稱,之所以需要如此龐大的衛星數量,是希望任何時候都至少有一顆衛星始終在全球任何地區的上空。到目前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近900顆星鏈衛星。

除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2019年3月,美國商業航天領域最受矚目的公司之一OneWeb也成功發射了6顆網際網路衛星。

此外,亞馬遜也開啟叫作「柯伊伯項目」的太空網際網路計劃。這個項目計劃把3236顆衛星發射入軌,並為全球提供低延遲、高速度的太空網際網路服務。

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也正在提速,11月17日,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企業。

今年1月16日,銀河航天首發星成功發射,該星也是我國目前由民營企業研製的唯一在軌運行的寬帶網際網路衛星。這也是我國首顆對標國際水平的5G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將通過地面站逐步為各地提供5G通信服務,目前,銀河航天自主研發的第二顆寬帶通信衛星已進入總裝階段。

與此同時,11月12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發射升空,在軌運行的天通一號02星,將在天通一號01星覆蓋我國國土的基礎上,將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至「一帶一路」區域的國家。在國內,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中國電信負責運營。

不僅如此,中國衛星網際網路計劃的國際申報也已經開啟,以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衛星通信分公司名義進行申報的衛星數量超過1萬顆,這或是世界上繼SpaceX與OneWeb兩家公司後第三個衛星數量達到萬顆的星座計劃。

在眾多的衛星網際網路中,中國電信獨家負責運營的天通衛星業務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2020年1月10日,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一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天通系統,正式面向全社會提供服務,標誌著我國進入到衛星移動通信的「手機時代」,提供高質量語音通話、140位元組每條的簡訊編輯和384kbps數據通信服務。

據悉,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共同構成移動通信網絡,實現了我國領土、領海的全面覆蓋,無論是高原深山,還是海洋湖泊,只要能看到天空的地方,都能搜到天通衛星信號。天通衛星可為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的移動通信服務,應用領域涵蓋應急指揮、災害救援、應急救援、遠洋通信、科考勘探等。

不僅面對政企大客戶,天通衛星也服務普通用戶,號段為1740 ,用戶可以在線上或者部分線下營業廳辦理此業務。

在天通一號01星覆蓋我國國土的基礎上,日前發射成功的天通一號02星,將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至「一帶一路」區域的亞太、歐亞、中東、非洲等65個國家及地區,將為中國及周邊等地區提供移動通信服務,對於跨國企業的員工、漁民以及戶外活動愛好者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作為我國第一代自主可控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擺脫了對國外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依賴。

隨著天通一號02星的成功發射,用戶現在只需要一部天通衛星電話就可以實現通信的互聯互通,有力地保障了水利、消防、林業、地質、武警、電力、海洋漁業等多個行業的數萬用戶在偏遠、複雜應用場景中的通信安全。

按照計劃,2021年下半年將發射天通一號03星,覆蓋太平洋等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屆時天通一號衛星可以實現除了南北極,其他區域全覆蓋。

衛星網際網路是一項前景無限廣闊的朝陽產業,摩根史坦利報告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產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大關。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了新基建的範圍。上海、福州、北京等地推出的新基建行動方案也納入衛星網際網路。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衛星產業正值黃金十年,有望進一步推動衛星產業大發展。

華西證券表示,未來我國在衛星移動通信領域有望加速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將逐步打開,並帶動衛星通信產業鏈上下遊形成千億元級的規模。

據預測,2025年前,我國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的終端用戶將超過300萬,服務範圍涵蓋災難救援、個人通信、海洋運輸、漁業、航空等方方面面。

九天微星CEO謝濤認為,在中國一些中西部地區的農村,要實現信號覆蓋,建設鐵塔、基站後,光電費一年可能就要花費十幾萬元,可能用衛星提供網絡服務更為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除了通過天通一號實現天地一體的立體通信外,還通過與民航單位跨界合作,組建天翼智慧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著手建設全球首張5G ATG商用網絡,實現空中互聯。目前中國電信已開通北京至成都、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廣州三條ATG試驗航線,2021年將建成全球首家5G ATG商用網,實現全國網絡覆蓋。

中國聯通也與銀河航天籤署「空天地一體化戰略」,開展地面通信系統與衛星網際網路的互補合作和融合發展,銀河航天創始人、CEO徐鳴指出,隨著政策開放,民營勢力不斷湧入,以商業需求和市場需要為根本,打破原有的技術框架,並把摩爾定律帶進產業。

要搶佔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的先機,無疑應當標準先行。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在商用之前,務必儘早確定網絡上下行速率、帶寬、接口與接收設備規格等一系列標準化問題。同樣,空天地一體化融合組網還需要攻克技術和資質兩方面的難題。以技術為例,要想做到地面5G網絡和非地面網絡信號的無感切換,就需重新設計兼容的星地通信協議,還要考慮智能、高效的頻率共享與幹擾消除方法等。

相信隨著國家航天機構和民營企業的共同努力,在未來太空網際網路的激烈競爭中,我國也將在國際舞臺佔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天地共建,網際網路走向衛星時代
    5G構建起萬物互聯的核心基礎能力,帶來了更快更好的網絡通信,肩負起賦能各行各業的歷史使命。而在5G應用火熱的另一邊,衛星網際網路也正以追趕之勢走向人類的現實生活。2020年4月20日,衛星網際網路首次作為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支持的重點方向,我國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發展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 國內首顆低軌寬帶5G衛星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邁出「太空網際網路」第一步
    自從1984年,美國著名發明家馬丁·勞倫斯·庫帕(Martin Lawrence Cooper)發明了第一代行動電話,人類通信自此開始進入無線移動時代。當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升入太空,人們從此開啟了新的信息通道,「地球村」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不過,由於地面基站以及衛星技術的限制,通信信號並沒有覆蓋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 2019年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
    空天信息產業迎來黃金十年信息技術產業已經走過主機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移動互聯時代,現已進入空天資訊時代。空天信息產業 是邁入全互聯時代湧現的前沿新興信息產業形態,也是支撐產業和社會數字轉型的重要產業,更是引領全球經濟發展主線的重要基礎設施。空天信息產業是移動互聯時代之後的新階段。
  • 蘋果入局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打響太空爭奪戰
    蘋果正加大對衛星和太空領域的投入目前,衛星的商業用途通常分為兩個領域:收集圖像和通信。去年,波音公司向監管機構提交了一份文件,詳細說明了該公司利用1000多顆低軌道衛星提供寬帶接入的計劃。消息人士表示,波音公司已經與蘋果商談,讓後者成為該項目的投資者合作夥伴。目前,這些談判是否會導致交易尚不清楚。
  • 馬斯克的下一件大事:用4萬顆近地軌道衛星打造太空網際網路
    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全球星系統Globalstar、銥星Iridium、低軌衛星Leosat、天橋Skybridge、Teledesic和其他公司都曾試圖改寫太空通信的既定模式,但要麼以失敗告終,要麼規模被迫縮減,很難對現有公司構成威脅。現在輪到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了。在顛覆汽車和火箭發射行業的商業模式後,這位億萬富翁又開始將目標瞄向太空通信的既定商業模式。
  • 詳解:中國電信「網際網路+」行動白皮:深化轉型戰略布局
    的熱潮大家也有目共堵,運營商也開啟了轉型之路。2015年5月13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北京發布「網際網路+」行動白皮書,並與合作夥伴及重要客戶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圈。這是繼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以來,首個由運營商響應並發布的行動白皮書,同時也是中國電信深化轉型的一項重大戰略布局。
  • 6G時代開啟?美國已領先 日本31億「押寶」6G 中科院院士發出警告
    文:落七當今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競爭可謂是相當激烈的,無論在哪個領域之中,競爭都是無時無刻的存在著。
  • 中國電信放大招,提前開啟新網絡,移動猝不及防!
    套餐資費,最低是移動的128,我們也知道,雖然5G才剛剛開始,但是目前國內的5G市場競爭同樣非常激烈,三家運營商都希望能夠儘快多的布置5G基站,這樣的話自己才能夠搶佔到更多的5G用戶,中國移動一直以來在國內通信市場上都是老大般的存在,即便5G時代來臨,中國移動同樣也走在了整個市場的前列。
  • 爭奪太空通信的「上甘嶺」戰爭號角,已經吹響
    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籤署了Spacex星鏈計劃文件,目的是推出一套環球的近地軌道衛星群,為全球提供高速的網際網路服務。 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自己連5G網絡都還沒有體驗到,馬斯克的Starlink會不會是帶來全新的6G呢? 這裡就要講到我們傳統的移動通信網絡和衛星通信了。
  • 辣評-weekly:iPhone12明確支持北鬥系統,目的向中國市場示好?首款國產Ka衛星網際網路終端測評;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
    新聞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RTT_mDIp378sa9Jk80cHvQ人民日報:衛星網際網路,把「基站」搬到太空辣評:《人民日報》站出來討論衛星網際網路,似乎意味著衛星通信企業直接從事基礎電信服務的牌照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 中美日太空探索:各自精彩 引領全球
    NASA在2014年與SpaceX和波音公司籤約,共同開發競爭性太空艙,以取代太空梭計劃,並使美國擺脫對俄羅斯火箭的依賴。本次載人「龍」飛船升空,標誌著九年來第一次有太空人從美國本土升空——這是首次由私人企業「運營」火箭和飛船系統,對保持美國在載人航天方面的優勢地位至關重要。NASA表示這是新世紀的開始,代表了商業發展的太空飛行器新時代。
  • 問天|九天微星謝濤:衛星網際網路是未來10年最大看點
    在商業航天的「大航海時代」下,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日新月異。
  • 中國電信與東航合作,率先開啟國際航段空中網際網路服務
    通信世界微信號:CWW-weixin11月12日起,東航將與中國電信合作率先在上海往返紐約、洛杉磯、多倫多航線上開啟空中互聯服務
  • 破產、借殼上市、Starlink掙錢……衛星通信產業2020大事記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但衛星通信產業表現出強勁的韌性,老牌衛星通信運營商努力維持業績表現,並從第三季度起逐步從疫情影響中解脫出來。Starlink、Oneweb、Amazon等新玩家大步推進低軌星座建設與商業化落地。考慮技術發展以及各國消除「數字鴻溝」的強烈動機,全球預計有近7300萬家庭會使用基於衛星的寬帶網際網路服務,總市場規模接近500億美元。
  • 移動通信新技術,5G時代實現室內高精度定位
    5G作為即將普及的新一代無線通訊技術,能讓數據傳輸速度更快。5G越來越多被提起是因為這個技術會加速物聯網的普及。作為一項基礎性技術,5G的速度將比上一代快10-40倍,可以讓視頻、VR遊戲乃至無人車更流暢的運行起來,滿足人們對無線網際網路更高速、更便捷的要求。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23日在哈爾濱啟幕。
  • F5G開啟千兆寬帶商業繁榮新時代,中國電信在行動
    在移動通信5G時代全面到來的同時,固定網絡也發展到了第五代(F5G)。相對5G,大家對F5G還可能比較陌生。F5G是以10G PON、Wi-Fi 6、200G/400G等技術為代表的第五代固定網絡,也稱為F5G全光網,與5G類似,都是由國際標準組織為面向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提出的新一代通信標準。
  • 天目獨家連線微納星空丨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 千億產業藍海待發掘
    網際網路的觸手終於伸到了太空。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例行在線新聞發布會,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範疇。對不少人而言,衛星網際網路的概念似乎有些陌生,不過相較於現存的地面移動通信方式,衛星網際網路具備覆蓋範圍更廣、傳輸速度快等優點。
  • 觀察 中國電信深度布局市場 獨樹全網通4G品牌
  • 太空網際網路,正在崛起的星際大戰!
    種種問題都涉及到我們今天要談的太空網際網路。這是一項用衛星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將通信網絡覆蓋到外太空的新型技術,而這一技術正在觸發一場無形的顛覆性的星際爭霸戰。更多詳情,請拭目以待。它們每天必須有超過12 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指向火星,與圍繞火星運轉的人造衛星、探測器和太空站保持全天候的聯接,進行不間斷的無線電通信。整個體系涉及到地面上的大型天線的搭建和環繞火星的行星網絡的布局,其中行星網絡主要是為火星表面和附近的太空飛行器提供通信中繼服務,收集所有的數據,然後把包括圖像和視頻在內的信息傳送回地球。
  • ​Space X載人航天飛船升空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時代誰來開啟?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美國航空航天公司 Space X獵鷹9號火箭搭載著載人龍船艙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入太空。6月1日凌晨,Space X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在此之前,全球僅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能進行載人發射。馬斯克創辦的Space X用了18年時間,成為首家實現載人發射的私營航天公司,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