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勞基法」修正,有贏家嗎?

2021-12-22 海峽新幹線

喧騰一年多的臺灣「勞基法」修正爭議在2018年1月10日早晨終於暫時告一段落,臺灣立法機構在經過18個小時不斷電審議之後,基本按照臺灣行政機構提出的版本,三讀通過了臺灣「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於3月1日正式上路。自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任以來,民進黨當局在13個月內兩次對臺灣「勞基法」進行修正,均引起臺灣勞工團體和反對黨的激烈抗爭。

「時代力量」抗議「勞基法」修正

國民黨團抵制「勞基法」修正

勞團抗議「勞基法」修正

來回顧一下兩次「修法」的來龍去脈。

首先是在2016年12月6日,民進黨主導的臺灣立法機構三讀通過林全版本的臺灣「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訂臺灣勞工每7天享有1天「例假」和1天「休息日」。

「例假」指的是強制休假,一般情況下僱主不得要求勞工加班;而所謂「休息日」則可休可不休,僱主可以在徵詢勞工同意後,讓勞工在休息日加班,僱主支付加班費。這就是所謂的「一例一休」。

這次修法引發的最大爭議在於,實施「一例一休」後,將臺灣勞工原本享受的7個法定假日取消。為了平息勞團的怒火,民進黨在這次修法中增加了三個條款作為彌補:

一是休息日加班,工作時間在2小時以內者,其時薪為平日時薪的二又三分之一;工作2小時後再繼續工作者,其時薪為平日時薪的二又三分之二。並且,加班4小時以內者,以4小時計;逾4小時至8小時以內者,以8小時計,也就是所謂「做一算四,做五算八」原則。三是規定採取輪班制的勞工,兩個班次之間必須至少間隔11個小時。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左)

這次修正通過後沒幾個月,即有臺灣企業界人士不斷向蔡英文當局進言,稱「一例一休」規定每7天必須至少強制休假一天,缺乏彈性,很難排班。同時也有一些臺灣勞工表示,由於加班費太高,老闆都不願意讓他們休息日加班了,他們的收入因此表少。

簡單計算一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假設某勞工平時的時薪為100元,休息日哪怕只加班1小時也得按照4小時算,根據上述的加班費計算規則,他只加班1小時就可以拿到1000元!僱主肯定想,拉倒吧,大家都不要加班最好。問題在於,企業開工有時候的確需要勞工在休息日加班,於是僱主想出其它變通方法,比如說找另外一撥勞工來上班,就不算加班。而原本希望通過休息日加班來增加收入的勞工,此時卻無班可加。顯然,這是一個資方和勞工都不滿意的方案。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

因此,2017年9月8日賴清德接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之後,立馬要對臺灣「勞基法」進行再次修正。但是越修爭議越大。

首先在「一例一休」的部分,經過勞資協議,允許僱主將勞工的「例假」進行挪移,以14天的周期來算,可以將兩個「例假」分別安排在第1天和第14天,這意味著勞工有可能會中間連續上班12天;二是取消了休息日加班工時「做一算四,做五算八」原則,改為按實際加班工時計算;三是規定勞工每月加班工時上限從46小時提高到54小時;四是規定採取輪班制的勞工,兩個班次之間由必須至少間隔11個小時可以有條件放寬為間隔8小時;五是僱主可以把勞工在休息日的加班費轉換成補休。

臺灣勞工團體臥軌抗爭

賴清德版本的要害在於,勞工在某些情況下會連續超長時間工作,不利勞工健康,等於「一例一休」被實質性廢止了,並且休息日加班費可能被換成補休,勞工拿不到錢。所以臺灣勞工團體才會說賴清德版本是「修惡」,抗爭聲浪高漲,而企業家相對來說對這個版本是滿意的。

在上述「修法」過程中,蔡英文、賴清德、臺立法機構裡的民進黨團、國民黨團、「時代力量」黨團以及臺灣勞工團體各有各的盤算,各有各的「精彩表演」。

1月15日21:20將於東南衛視播出的《臺灣新聞臉》節目中,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陳鳳馨將與主持人葉青林一起對博弈各方的得與失進行全面深入的盤點解析,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臺灣以損害勞工權益為目的的「勞基法」修訂
    而且企業認為,臺灣勞工放假太多,已經影響到了臺灣企業的競爭力。蔡英文在2015年5月8日與彰濱工業區廠商座談時也說,「最近討論的工時和放假日,一年放一百多天;老實說,我也真的覺得,臺灣勞工的假確實休太多了。工時、休假有一點到臨界點,不能再往上去。」
  • 臺「勞基法」三讀,勞工最長連上12天班
    「勞基法」三讀敲槌   臺當局「立法機構臨時會」經過18個小時不斷電錶決處理「勞基法」修正草案,上午三讀通過民進黨團再修正動議,包括休息日加班費核實計算、每月加班上限由46小時提高至54小時、輪班間隔經勞資協議可由
  • 【青年聲音】《勞基法》修惡無底線,民進黨引爆島內民憤
    2017年11月22日舉行《勞基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勞動權益團體與教授學者紛紛抨擊修正案,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世新大學教授陳政亮痛批《勞基法》修惡導致勞工過勞血汗、民進黨專制獨裁霸凌黨內外不同意見者。
  • 兩岸視點 | 壓榨勞工幾時休:修訂「勞基法」為「勞」還為「資」?
    文/袁雪婷 臺當局「行政院會」11月17日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並送「立法院」12月4日初審通過,一直爭論不休的「勞基法」修正案在重重輿論壓力中被民進黨以暴力手段層層推進。蔡小姐自上臺以來動作頻頻,但細數這些動作,大多囿於政治領域,經濟上雖也有做法(「新南向政策」「年金改革」「一休一例」「前瞻計劃」等)卻無不引起島內一片惡評,此次「勞基法」修訂正是其「振興臺灣經濟」的又一動作。不出意外,此次「勞基法」修正案在島內再次引起軒然大波,無數勞工走上街頭高喊口號表示抗議。
  • 經過18個小時表決 臺立委「半睡半醒」三讀通過《勞基法》
    經過18個小時「不斷電」表決,臺灣立法院在朝野立委「半睡半醒」間通過備受爭議的《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
  • "勞基法"三讀 國民黨團高喊勞權已死民主之恥
    12天」、「輪班間隔從11小時縮短為8小時」、「每月加班時數上限從46小時上修至54小時」、「休息日加班費核實計算」等,新修正條文自3月1日施行。 經18小時發言、表決,終於在今天上午三讀修正通過「勞基法」部分條文。 三讀修正通過條文明定,每月加班上限訂為46小時,僱主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延長工時每個月最高54小時,每3個月上限為138小時。 輪班間隔時間部分,現行條文規定,勞工工作採輪班制者,更換班次時至少應有連續11小時休息時間,但施行日期由「行政院」訂定。
  • 臺勞工臥軌抗議"勞基法"修法,司機:叫我開過去 我又不是有病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因不滿臺當局8日審查「勞基法」修正草案,據臺媒報導,臺勞工團體於當天晚間到臺北火車站第三月臺進行臥軌抗議
  • 【關注】中國大陸全球競爭力排名躍升5名超臺灣德國
    另一方面,臺灣的排名掉至第17位,這也是大陸時隔10年再度超越臺灣。不過針對這個情況,臺「國發會」頗不以為然,表示依舊看好臺灣明年的走勢;並解釋稱,是「勞基法」的修正才導致「勞動市場」指標排名下滑,繼而影響「企業效率」,這「不見得是壞事」。大陸躍升至世界第13位,「經濟績效」更排到第2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份報告的具體內容。
  • 臺「勞基法」修訂第二天,知名高爾夫球場解僱了18名員工……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昨突然資遣18名員工,根據內部員工透露,公司在昨上午10點多突然張貼公告,要解僱李姓等18名員工,理由依據臺「勞基法」第11條第二款,他在臉譜網上貼文痛批,「『勞基法』才通過,公司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 傳手機ODM大廠海派臺灣分公司減薪並裁員
    轉自臺灣蘋果日報消息,民眾黃先生向《蘋果》投訴,指他曾任職的海派通訊科技公司,去年成立公司時相當風光,還從科技業挖角許多人才,不過近來海派通訊給員工發薪水的時間不斷延期
  • iRobot發起的掃地機專利殲滅戰,松騰也是贏家
    臺灣松騰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騰)董事長燕成祥舉例說:「掃地機碰牆轉向再離開的專利,原本設計成後退再轉向就能避開專利,但iRobot修正後的適用範圍更大,只要碰牆後離開就算侵權。基本上所有掃地機廠家都會中。」
  • 怕累怕苦就不能當醫生嗎?
    最近臺灣住院醫生因工時長爆離職潮,在同一個「五一勞動節」,對此醫界有不同的聲音:有的呼籲合理工時,也有醫界大佬說:「怕累怕苦,就別當醫生」的教誨。前者希望改變「壓力環境」,後者則期盼敦厚「醫師的性格」。
  • 大陸人吐槽臺灣夜市:除了小吃攤就是賣淘寶貨,沒勁!
    因為有陸客的光顧,過去一些夜市的藥妝店全年營業額能達上億元(新臺幣,下同),但現在人沒了,錢也跑了。「難道『觀光』要變成『關光』嗎?」國民黨臺中市議員朱暖英表示,她的選區南屯原本有好幾處夜市,現在不是收攤、就是縮小營業規模。
  • 人民幣貶值能救經濟嗎?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有段子說:人民幣已經過了下面幾個階段:「人民幣不具備貶值基礎」6.2,「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6.7,「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基礎」,「央行不會放任人民幣匯率出現急劇大幅貶值」6.9,接著就是「中國或成人民幣貶值的最大贏家」,都成大贏家了,你猜毛幣會貶成啥?這個過程,其實也微妙地反映了決策層的態度轉變和思維發生變化。
  • 【考察】看臺灣家樂福如何營造幸福的賣場?
  • 贏家陷阱
    對於高度依託手機鏡頭的風險,大立光並不是不清楚,相反它很早就開始布局新的領域:2004年,因看好高利潤的隱形眼鏡而收購了星歐光學;2013年,聯合臺灣光寶科技和日本TDK成立宏翔光電,進軍手機攝像頭模組;之後,又先後進入手機馬達行業和車載鏡頭行業。
  • 【困局】臺媒:臺灣基礎研究根基嚴重流失,半導體博士班乏人問津;iPhone XS Max美光Intel/Skyworks是贏家
    1.臺媒:臺灣基礎研究根基嚴重流失,半導體博士班乏人問津;【財訊快報/編輯部】臺灣過去在科技預算上向產業界傾斜,卻造成基礎研究根基嚴重流失,近期有多位中研院院士聯名發出警告,忽視基礎研究將對科技創新帶來嚴重傷害,臺灣「科技部」1日召開「 科學發展策略諮議會議」,希望匯集學術界意見領袖建言,提出策略建議,扭轉當前臺灣學術界面臨的重大危機。
  • 臺灣面板大廠華映疑因營運不佳調整人員,驚爆有員工欲跳樓
    面板大廠華映傳下周將宣布裁員幅度及消息,位在桃園市龍潭區華映路的華映廠區,今天上午傳有員工爬上公司頂樓,疑要跳樓經生。桃園市消防局獲報趕抵,在地面架設氣墊防備,近中午勸下僵持頂樓一個半小時,情緒極不穩定的28歲李姓女子,戒護送醫。面板大廠華映計劃裁員消息傳出,僅管公司對外證實,有要進行人力調整,但裁員幅度尚不明確。
  • 臺灣背光模組廠雙雄瑞儀、中光電驚傳裁員
    中光電4月10日表示,因應客戶去年底起陸續將部分產品線移至大陸生產,旗下竹南及臺南廠實施縮減夜班人力、調整至日班的措施,對於無法配合日班出勤的員工,依勞基法資遣。 中光電今年並停止子公司揚升照明的南科廠夜班生產線,由日班生產線全面負責供貨。統計今年首季,因無法調至日班而選擇被資遣的員工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