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數據存儲的市場焦點是雲存儲,而雲存儲在這個階段也逐步出現了分化,一是Web2.0中心化的方案,國內阿里、華為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以及國外的AWS等在採用的主流模式;二是Web3.0去中心化的存儲方案,浪潮信息、安邁雲、博納雲、Akash等正在嘗試的新路徑。
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探討這些以及數據存儲對未來數字經濟的影響,我們還得回到數據存儲這項技術的變化來看。
數據存儲的
三重變奏
截止到2020年,整個數據存儲市場已經達到了68EiB量級,年增長效率是60%以上的增長速度。同年數據備份的市場超過5EiB美金的市場規模。
在今天日益頻繁的數據應用上,數據量高速增長,數據存儲也隨之持續變化更迭。以目前市場上的反饋來看,我們大抵可以將數據存儲的變化鎖定在三個焦點之上。
一是雲化。
在微信擬推出聊天記錄付費雲存儲服務上,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雲化過程。數據從本地存儲向雲存儲伺服器遷移,從而保證更多的存儲空間來容納更多的數據量。
在當前,雲化是主流的趨勢,而真正推動數據存儲雲化的原因,已經不僅僅是源於數據量過大的原因,更多在雲端實現的數據共享、數據處理、數據應用都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著產業數據向雲端匯聚。
比如阿里雲CDS最近升級的租戶身份識別與細粒度資源鑑權能力,就可以支持租戶之間共享資源,又能做到各伺服器之間資源隔離,以保障企業數據安全。而這種有限度的共享恰恰是目前產業轉型過程中最需要的存儲能力。
二是去中心化。
當雲存儲逐步普及成為一種常態,相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所有數據存儲在一家雲服務商或一個存儲伺服器所帶來的資源過度集中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數據的安全性以及利用率很難得以保障。
因此,雲化之後,數據存儲又開始了從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探索,出現了阿里雲、華為雲等巨頭所帶來的分布式存儲產品、安邁雲的矩陣存儲等。相比於中心化存儲,去中心化存儲主要將數據分散到多組獨立的數據節點上,從而保障數據隱私安全、存取效率等。
具體我們可以看一下安邁雲的矩陣存儲,它是一個基於IPFS去中心化的平臺。在存儲的過程中,用戶可以指定特定存儲位置,來實現點對點分片存儲。同時,IPFS還會基於內容尋址,產生文件唯一的內容ID來保證數據從產生到收集再到存儲到應用全鏈路的安全性。
簡單來說,在去中心化存儲模式下,用戶擁有更廣泛的存儲選擇權,不用擔心數據存儲到別人的伺服器而出現數據洩露、數據所有權轉移等問題。
三是鏈化。
如何來理解鏈化?實際上就是數據價值鏈的形成。回顧本地存儲,對於用戶來說,存儲就是保存了,後續的使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存儲的位置關聯性並不大。如今,伴隨著數據的價值越來越大,數據存儲已經演化成為一條產業價值鏈,影響著後續諸多業務、流程的運轉。
在金融行業,目前各大銀行都在推行無紙化辦公,票據、單證、電子驗印、影像審批等業務處理過程逐漸趨於電子化,使得影像數據實時存儲和處理的需求井噴式增長。據浪潮的存儲架構師表示,依據銀行規模與業務上線時間不同,單套存儲系統需要處理的影像規模達到數千萬至數億份。
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的收集、存儲、調取以及處理都將在銀行業務的流轉下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而保證金融行業的各項業務都能有條不紊的開展。
雲存儲,
還在被定義?
儘管數據存儲持續變化著,但是這種變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存在排他性。在今天的存儲場景下,我們依舊可以看到本地存儲和雲存儲並存,中心化雲依舊處於主流存儲位置,而去中心化雲也在持續擴展新的存儲路徑等等常態表現。
也就是說,數據存儲並沒有完全地向雲端傾斜,向中心化雲集中,反而隨著存儲需求、存儲理念以及存儲技術的變化而繼續被定義。
這種「被定義」的本質是雲存儲向市場傾斜的一種表現形式。實際上,在場景應用和市場需求都仍在不斷變化的今天,雲存儲的業態和模式也確實很難被定義。
比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上,面向不同的城市場景,往往需要的數據存儲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在工業質檢、智慧交通等低延遲且數據合規性較高的場景就傾向於本地存儲,而對於一些創新業務或是存量穩態業務,就可以採用中心化存儲。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雲存儲幾乎無法簡單的予以定義。
因此,在華為雲、阿里雲等雲巨頭提供的分布式存儲方案中,往往集合了中心雲、邊緣雲以及本地存儲為一體,以便於根據客戶的業務需求來提供不同的雲存儲方案。
同樣的,回歸雲存儲本身來講,不同的存儲模式也意味著不同的價值反饋。比如,中心化存儲在統一架構、服務協同等方面呈現出來的優勢,是目前大型企業急需的轉型基礎。
而對於去中心化存儲而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成本也同樣受到中小企業青睞。以安邁雲的矩陣存儲為例,IPFS採用「切片」存儲技術,可以先將文件打碎後加密存儲,從而提高數據存儲的安全性。
也就意味著,對應不同的價值選擇,中心化存儲和去中心化存儲都有著各自的優勢。這種面向不同場景、不同價值所呈現出來的路徑分化,往往就很難完全的定義。
那麼,不管是放眼市場變化來說,還是聚焦雲存儲本身的價值而言,雲存儲必然是一個面臨著多次定義的產物。
存儲變革,
甩動「牛鞭」
這種多次被定義的結果對於當前的數字經濟時代而言,恰恰是一條看得見的發展路徑。
回歸存儲本身來看,雲存儲的模式變化本質是數據存儲形式的變化,而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正是源於數據價值的提升。
當微信擬推出聊天記錄付費雲存儲服務項目的時候,我們才在這個時候恍然大悟,驚訝地發現數字經濟時代的邏輯變了。
1. 原來,聊天記錄這種最初是的數據竟有這麼大的價值,已經需要收集留存了。
2. 原來,我們在使用數據存儲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地從本地存儲邁向了雲存儲,連個人都不得不上雲了。
3. 原來,存儲空間的需求已經這麼緊迫,哪怕只是個人用戶的存儲都需要提上了付費的環節。
從數據本身到數據存儲再到存儲模式(包含付費模式、存儲路徑等),個人在數據和數據存儲之上所需要的服務已經完全地延伸出來,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放到產業上,這更是以幾何倍的速率在增長著。
在市場營銷領域,有一個「牛鞭效應」理論,是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進而放大了現象,就像一根甩起來的牛鞭一樣。
用這個理論來看數據存儲的變化,也是如此。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一個關鍵要素,也可以說是「起點」,其存儲模式的變革往往也同樣帶動著整個市場和產業的改變。
因此,我們也可以從技術的角度來審視去中心化對於數字經濟時代的變革。目前,安邁雲使用IPFS技術,結合區塊鏈技術,保證數據持久防篡改,從而適應各個行業的需要。期間,國家信息中心下屬參股企業經司法部批准,就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一個電子物證司法檢測中心「中經天平」。
在該平臺上,舉證存儲的所有數據都要經過上鏈操作,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使得數據的穩定性、效率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從而為中經天平提供一個司法回溯及取證的功能支持。
由此可見,去中心化存儲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將大幅提升數據的存儲能力,包括隱私安全、防篡改、防黑客攻擊等等。在這種新態勢下,數據經濟也將得到更好的保駕護航。
所以,對於整個數字經濟時代而言,一個小事如數據存儲的改變往往就像一根甩動的牛鞭一樣,持續的影響著後續諸多產業和經濟模塊的發展。
結語
今天,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價值在不斷釋放和疊加,數據存儲在哪,怎麼存儲,存儲之後如何利用,這些看似不太起眼的事情,實際上確實帶動整個數字經濟時代運轉最關鍵的一個齒輪。
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以數據存儲為起點,目前市場上的商業拉鋸和技術探索依舊在左右著這個時代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