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pp_Events一小步,ASOer一個大趔趄
App Store又變了,玩法也要變了!
買量刷詞詞不動,我們刷它有啥用?
歸因轉化不達線,你們到底行不行?
最新款的App Store變成這個樣子了,滿屏都在跑「活動」,如下圖:
滿屏都是「活動進行中」
什麼活動呢?
應用內活動,In-App_Events
誰的活動呢?
開發者的內部活動,什麼賽事、挑戰、直播、打折、發布會.
我靠:這到底是App的Store,還是Activity的Store?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
應用活動在哪裡呢?
Today、應用、遊戲、搜索全都有,卡片、預定、詳情、加粗在提醒。
Store裡面鬧革新,滿屏都在跑活動
這不禁讓人懷疑:這是App Store,還是Activity Store?對ASA有啥影響,對ASO和積分牆有啥影響?
當我們還在抱怨「清詞、版號、下架」的時候;當我們還在感慨蘋果廣告「過審、歸因、轉化率、買量變化沒規律」的時候,蘋果已經悄然改變了遊戲規則。
你以為是蘋果針對積分牆,針對ASO,針對你的;
你以為蘋果發飈:韭菜是果有資產,不容侵犯.
而事實上,這次App Store的改版是產品級別的,是戰略級的改版。
(一)App Store的戰略調整
重點來了!
本次增加了一個新元素——應用內活動(In-App Events)之後,App Store在產品結構上有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App Store大變樣,加一個元素叫【活動】App內活動(In-App Events)跟幾年前增加的訂購、Story、不是一個等級的元素,而是跟應用(App)一個等級的元素,是一個核心元素,而且有自己單獨的管理後臺,跟管理一個App是一個待遇,可以創建活動的元數據,如下圖所示。明白人一聽元數據,就知道有的玩了。
每個活動(In-App Events)可以創建元數據那麼,產品結構的調整意味著什麼?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產品結構和元素的調整意味著什麼,在此插播一個背景小知識:2009年的微博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當時的所有內容類產品,什麼天涯、貼吧、貓撲、榕樹下等等,這些個內容類產品曾經是如日中天的論壇產品,現在要麼銷聲匿跡,要麼奄奄一息。這不是個體之間的競爭,而是物種之間的碾壓,是天選之爭,物種之間的競爭就是如此殘酷。新浪微博(模仿海外的twitter.com)就是那個時代的新物種。以上文字節選最新出版的《玩轉蘋果流量生態》,這是新規則下玩轉App Store的一本方法論和最佳事件的書籍。
《玩轉蘋果流量生態》已在京東、天貓等平臺上架回到App Store的改版中,增加了一個等同於App等級的一級元素,意味著:蘋果App Store的定位和定義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簡單說:App Store的定位從工具化邁向媒體化。
什麼是工具化呢?
就是當年Google宣稱的理念,「搜完就滾」。App Store早期的哲學就是「下完就滾」,講究的是效率,流量分發的效率。即,對用戶輸入的KeyWord進行解讀,理解其最可能的意圖,然後給出用戶最想要的那個App。
工具的本質,是效率。
但是,環境發生了變化:現在的用戶,下完就滾,滾是滾了,但是不再回來了。所以,蘋果現在的策略是媒體化。
什麼是媒體化呢?
如果說工具強調的是效率,分發效率,那麼媒體強調的是時長,用戶時長,比如抖音的哲學是讓用戶駐留更長的時間。
(二)App Store為什麼要做如此重大的改變呢?
兩個方面,一個是用戶環境的變化,一個是開發者的變化。
用戶環境的變化。
以抖音、微信為代表的各種殺時利器(Killing time),不僅讓用戶流連忘返,忘了自己還有其他需求,更為可怕的是長時間的浸淫其中,改變了用戶的心智結構,喪失了思考深度的同時也喪失了探索能力。外加小程序這樣的補刀行為,那就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有數據證明表面:無論是開發者陣營,還是用戶對App Store的依賴都在萎縮。比如:中國區新增App數量,就從2016年的3000個降到了17年的1800個,再到18年的1500個。而每個用戶每年平均下載新App的數量也從2015年的50個,下降到16年的47個,和17年的45個。
科技網際網路領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App Store面臨一個重要的抉擇,那就是如何讓用戶重返App Store,否則App Store生態就功虧一簣。
開發者的變化。
我們從攜程老闆梁建章教授在疫情期間做直播帶貨說起,如下圖所示。
疫情期間梁建章為攜程「直播帶貨」想必這個新聞大家並不陌生,那麼這個事件意味著什麼呢?
直接上結論:梁教授扮楊過直播帶貨的本質就是App產品和運營分家了,把App拆開了,App是殼,機票銷售是實質。直播活動則是把實質(間夜銷售、機票)從殼(App)拿出來單獨運營了。
在這裡,對於攜程而言有兩個東西,一個是攜程App,這是殼,另外一個就是殼裡的實質,實質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票(ticket),一個是間夜(Room Nights),梁教授的直播活動就是把實質拿出來在另外一個流量平臺上售賣,流量在哪裡就聚集在哪裡。
移動網際網路運營的概念已經超出了App產品,App作為一個殼,僅僅是運營載體的一部分,除了App還有其他方式:微信小程序,抖音平臺,直播頻道,淘寶平臺,還有多了個App Store的In-App Events。
所以,整個運營的方法論都要發生變化了:運營不再是狹義的App運營、網站運營,而是一個大的泛運營的概念,是媒體矩陣、實質矩陣之間的匹配優化的效率運營。
媒體矩陣,包括但不限於:自己的App、網站、公號、抖音、直播、小程序、App Store的In-App Events等等;總之,哪裡有流量就去哪裡開流量;
實質矩陣則,包括但不限於:實物商品、實物服務、虛擬服務、數字商品等一切可以合法交易的實質。
無論是梁教授的直播帶貨,還是滴滴的微信小程序,都已經說明,開發者已經把自己的App拆開,拿出了實質分發到各個流量平臺上做運營,這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三)App內活動的高明之處,在於學會了發動群眾
App內活動(In-App Events)讓App Store的媒體化策略往前進了一大步!這是抖音策略的升級版。
想想短視頻是怎麼打敗長視頻的,抖音和快手搶了誰的時長?
抖音提供一套工具,讓用戶自發的在長視頻的基礎上提取精華片段,發布到抖音上,造就了抖音內容的繁榮,進而吸引了更多用戶的點擊和更長時間的駐留。
現代社會節奏如此之快,劇集電影如此之多,還有幾個人能挨個把每個長視頻耐心的看完,抖音的成功就是某種必然了。
回頭看看In-App Events:
App Store提供了一套工具,讓開發者自覺地在App的基礎上提取精華片段、時效性高的精彩活動,發布到App Store上,必然會造就App Store內容的繁榮,我們可以假設隨著App Store精華內容的繁榮,必然帶來更多的用戶點擊和依賴App Store,必然帶來更多的時長。
到這裡,我們就能理解蘋果為啥強調時效性。蘋果要讓App Store變成整個iOS的最精彩、最熱鬧、最實惠的地方,沒有之一!
問題來了,如果用戶都停留在App Store上了,那麼App們怎麼辦?
殺人誅心!
看來蘋果學會群眾路線,通過In-App Events發動開發者貢獻內容,可以預見到App Store的玩法會出現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新玩法六個字:拿進來,丟出去。
丟出去。
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把費時費事的事情外包出去,比如ASA的投放。
拿進來。
把最具革命性的事情把握在自己手裡,比如,In-App Events的運營。按照量級和可運營性兩個維度,如下圖所示,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In-App Events很可能是最具革命性運營手段和途徑。
ASO的運營視圖為啥怎麼說呢?
一個ASO手段的價值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量級,或者範圍;另外一個是可運營性,或者可操作性,就是作為運營者你能干預到什麼程度。
(一)範圍
App內活動(In-App Events)的影響範圍是全方位的,哪裡有App,哪裡就有Events,無論是today、應用、遊戲,還是搜索,活動是無處不在的。
活動的範圍遍及整個App Store此外,我們還要假設蘋果的這個策略可以增加用戶打開App Store的頻次,提高App Store的日活,提高用戶使用App Store的時長,那麼水漲船高,這些紅利也會被開發者所分享。
(二)搜索玩法
對於today、推薦位的玩法,很大程度上依賴蘋果的編輯,可運營的空間不大。但是對於搜索流量卻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間,主要分兩類:存量玩法和增量玩法。
存量玩法。
1】活動,即效率。在產品的詳情頁加活動,自然會增加App的轉化,提升用戶活躍度,喚醒老用戶,如圖所示。無論是在搜索結果頁,還是Today以及編輯推薦位上,活動卡片的標識凸顯時不我待的「時間信息」、「主題」,吸引用戶點擊和參與。
活動提升轉化效率2】用活動可以佔位,可以做關鍵詞等流量防守。
如果你有活動,在搜索結果頁中將佔據更大的展示面積,否則就會被摺疊起來,如下圖所示。
有無活動雲泥之別:有活動不摺疊在iOS15搜索結果界面,如上圖左側所示,用戶如果已經下載過釘釘、天眼查、掃描全能王,那麼這些App就會被摺疊成一條如圖所示。但如果App正在做活動,那麼,即便是用戶下載過這個App,也會將App及其活動卡片正常展示,保留了較大的展示面積,應用內活是非常重要的展示手段,一旦斷檔,App展示就會被摺疊。
想想蘋果為啥這麼幹,就是逼得你開發者不停的開發和執行活動。從側面反映了蘋果執行這個戰略的堅定性。
增量玩法。
1】增加搜索詞。活動,即搜索詞。如下圖所示,這是一個開發者做的,給自己增加了一些新的關鍵詞,新的關鍵詞帶來新的流量。活動的關鍵詞也能成為App的品牌詞,這就有的玩了。
活動的關鍵詞變成品牌詞2】搶競品的關鍵詞。通過策劃合適的活動名字來搶競品的關鍵詞的流量曝光,這個有待於研究和實踐,要看蘋果的具體政策了。
3】優秀的活動能提升增加被推薦的機率。無論是Today,還是編輯推薦中,有趣的、及時的、豐富的活動才能幫助蘋果小編完成他們的KPI。
(三)新崗位
活動的策劃通常有兩個維度一個是時間維度,一個是空間維度。
時間維度,諸如:節氣、節日、賽事等,跟時間有關的活動;
空間維度,比如:打折、發布會、競賽、直播、更新等等活動;
如果活動(In-App Events)帶量效果好,蘋果必然會加大扶植力度,那麼大家對這塊流量的搶奪就會進入白熱化。這時候,活動策劃和上線的工作比如進入到專業階段,整個活動的策劃、上線、執行、分析、再策劃就會變成流水線日常工作,再加上橫行的競品分析、熱點分析、競爭分析、流量分析等等,就需要專門的崗位來處理專門的工作。
會不會有一個新崗位誕生呢?
ASAO(App Store Activity Operator) 應用商店活動策劃師。
最後的最後,我們也要意識到:蘋果並不是一個擅長運營的公司,App Store個性化這麼就都沒有兌現,這個聲勢浩大的活動(In-App Events)策略到底能執行多久,執行多深,我們就要拭目以待了。
本文作者:史建剛
掃描二維碼通過審核後
加入量江湖實戰營與諸多大咖直接交流
量江湖是效果領先的蘋果Search Ads(ASA)全球服務商,蘋果官方授信合作夥伴,國內最早擁有蘋果官方認證ASA優化師資格的企業之一。截至目前,量江湖已為數十家頂級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服務客戶覆蓋騰訊系、阿里系、百度系、網易系等多家巨頭企業旗下核心業務,亦有莉莉絲、FunPlus、Efun、君海遊戲、博樂科技等知名遊戲企業。
如果您有任何與ASA相關的疑問,歡迎與量江湖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