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51Touch時間:2018-08-23 來源:中國電子報
北京時間08月2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上半年大陸新型顯示出貨面積全球第一,五大熱點值得關注。回顧2018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新型顯示產業,總體呈現四方面的發展特徵:一是產業保持上升態勢,投資熱情依然高漲;二是行業整體實力穩步增強,面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亮點頻出,配套企業相繼在中國大陸建廠,材料本土化程度不斷提升;三是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供需狀況表現迥異,兩極分化愈加明顯;四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創新應用逐漸興起,印刷顯示、透明顯示等新技術得到各級政府、企業和資本的高度關注。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0823/51242.html
熱點一:中國大陸新型顯示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在液晶面板產線產能釋放、AMOLED面板良率不斷提升的影響下,上半年中國大陸新型顯示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行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據行業協會統計,新型顯示面板出貨面積達到42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全球佔比達到42%,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其中AMOLED面板出貨面積接近5萬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9.6億元。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液晶面板進口額130.4億美元,同比下降10.1%,出口額114.0億美元,同比下降4.1%,貿易逆差16.4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6.2億美元縮小40%。
面板企業受到行業景氣度向好的鼓勵,相繼宣布建線計劃,京東方武漢10.5代TFT-LCD生產線開工建設,京東方重慶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華星光電深圳11代TFT-LCD生產線和天馬武漢6代AMOLED生產線二期增資先後確定並發布公告,項目投資接近1500億元。
熱點二:面板企業實力增強,國外配套企業爭相落戶中國大陸
隨著我國顯示產業規模不斷增長,龍頭企業經營水平和盈利能力明顯改善。
2018年上半年,京東方液晶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同比增長34.6%,排名全球第一,在超高清、新型顯示應用等領域不斷創新,與華為等合作夥伴共同提出8K超高清、VR等物聯網埠解決方案。
華星光電上半年電視面板年增長率達到6.2%,成為增長率僅次於京東方的電視面板生產企業,在全球首家推出85英寸8K IGZO GOA液晶顯示屏。
上遊材料方面,隨著全球顯示產業重心向中國轉移,新型顯示核心材料開始加速在中國大陸本土建廠,搶奪競爭優勢。
錦江集團與日東電工合作,投資48億元在廣州建設一條2500mm偏光片產線和一條1500mm偏光片產線以及偏光片上遊材料產線。康寧投資100億元在武漢建設10.5代玻璃基板項目。
默克在繼韓國和中國臺灣設立OLED應用實驗室之後,在上海正式成立OLED技術中心,新的OLED技術中國中心將為中國面板企業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
熱點三:面板供需狀況呈現 「冰火兩重天」
自蘋果公司在iPhone X上採用AMOLED顯示屏後,AMOLED顯示屏已成為高端智慧型手機的重要配置之一。
2018年上半年,AMOLED面板出貨達到1.8億片,佔全球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的28%。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等品牌均已採用了AMOLED屏幕,但是目前能夠大批量供應AMOLED屏幕的企業還只有三星,市場份額接近95%。
供應的集中帶來面板的供不應求,為改變這種狀況,蘋果公司一直在努力培養其他的AMOLED供應商,但效果不甚明顯。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TFT-LCD顯示屏,隨著中國大陸多條面板產線進入產能釋放階段,液晶面板價格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價格下跌通道,2018年1—6月,32英寸電視面板價格下降30%,43英寸下降23%,55英寸下降14%,5.99英寸LTPS智慧型手機屏幕下降10%,27英寸顯示器面板下降10%。
為保持經營利潤,面板企業通過關閉和改造TFT-LCD產線,提升大尺寸面板應用等方式消化產能。但是仍有多條產線正在建設中,因此液晶面板價格在中長期內仍將保持低位運行,對老舊產線和低世代面板產線將帶來一定競爭壓力。
熱點四: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正式啟動建設
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是積極應對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戰略選擇,是補齊我國製造業創新體系短板的根本舉措,也是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
1月9日,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啟動會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
創新中心以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為依託,整合多家國內顯示面板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
主要面向印刷顯示器件與材料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以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為目標,建設印刷與柔性顯示技術集成與研發公共開放平臺,打造印刷顯示產業生態聚集圈。
中心目前正在建設4.5代和200mm印刷顯示平臺,開展印刷AMOLED器件結構開發,TFT背板陣列設計、印刷工藝等核心技術開發,第一季度成功研發出31英寸4K OLED印刷顯示屏,採用6代基板對切,在4.5代線上實現有機層噴墨沉積。中心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噴墨量產技術的研發,二期將建設8.5代及以上印刷顯示平臺。
熱點五:新興技術備受關注,Micro-LED成為焦點
作為顯示技術和LED發光技術結合的複合集成技術,Micro-LED擁有自發光、高效率、低功耗、高集成、高穩定性等諸多優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自2016年開始得到了廣泛關注。
全球共有超過125家的企業和組織參與了Micro LED顯示技術研發,已申請了近1500件Micro LED相關專利。
三星電子在2018年CES上推出了146英寸模塊化電視The Wall TV,LG電子則傳出將在2018年9月之前,推出比The Wall TV更大的Micro LED電視,其中Micro LED將由LG Innotek提供。
友達光電在SID 2018上展出LED尺寸小於30μm,畫素密度高達169PPI的全彩主動式8英寸Micro LED顯示器,榮獲SID展會最佳獎。
我國企業同樣對Micro-LED開展相關研究和準備,三安光電與三星電子開展戰略合作,為三星電子提供相應的LED晶片,維信諾推出Micro-LED原型機。
從技術成熟度來看,Micro-LED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晶片製備、良品分選、巨量轉移、封裝散熱、集成驅動等較多的技術挑戰,隨著對Micro LED關注度和投入不斷加大,加入Micro LED陣營的企業將不斷增加,在產業鏈上下遊的共同努力下,量產技術將會得到快速提升,預計未來3~5年Micro-LED有望在電子產品中出現可消費性應用。
作者系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光電子產業研究室主任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