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如此火熱,誰最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2021-02-22 派代網

直播這個行業,最近真是越來越熱,不但有小米直播橫空出世,連騰訊都連續推出了騰訊直播和企鵝直播兩款app,並同時投資了鬥魚直播和龍珠直播,加上之前大火的映客花椒17等等,不得不令人感慨:風,又來了。


當一個新興行業,出現初創企業和巨頭比翼齊飛的場景時,意味著這個行業最熱鬧的時刻馬上就要來臨了。

 

1、直播行業的發展中有哪些規律?

但熱鬧永遠是一時的,殘酷的商業世界的本質註定了一個行業不會有太多的玩家一直存活下去。好比當年團購在瘋狂的千團大戰之後,留下的也就只有美團、點評和糯米幾家。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直播產品有更大的機會笑到最後?

 

關於直播行業的發展規律,我在過去的文章裡曾經提到過兩個關鍵點:

 

第一,就是秀場類直播會很危險,因為它的商業模式已經看到了天花板。YY最新公布的2015Q4的財報,淨利潤同比已經下降了4%。在線秀場這個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競爭白熱化,不但飽和了,而且是飽和多年了。所謂物極必反,雖然我認為現有的秀場類產品依然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並且賺到一些錢,但整體是在走下坡路的。

 

第二,就是已經擁有了用戶的關係和場景的大平臺,再做直播會比較有優勢。典型的比如微博和陌陌,微博上天然就有粉絲圍觀大V的娛樂生態,而陌陌上則有陌生人之間相互發現的社交需求。這兩個平臺接入直播類產品後,會極大豐富自己主流程的深度,並且也和自己的產品定位也是符合的。加上他們原有的用戶量的優勢,不管是初期的上量和還是後期的場景拓展,都會比白手起家的直播類App容易很多。

 

2、背靠平臺的直播類產品都有哪些優勢?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直播領域,秀場模式雖然依舊算是一顆搖錢樹,但不是未來。而移動直播類產品可能更適合一些大的平臺來做,因為直播這種形式的本質就是一個工具,它必須搭載合適的關係和場景,才能讓在此工具上生產出來的內容被最大效率地傳播和消費。

因此,直播類App本身並不具備成為平臺的可能,背靠有關係和場景的平臺可能才是最好的選擇。

 


(一些巨頭推出的直播類app)

 

而大的平臺在考慮做直播的時候,一定不像如映客這一類app從單純的直播場景來考慮,肯定是要和自己原有的業務做聯動的。

比如小米做直播,我覺得雷軍肯定不會只想單純的做個直播app就完事了,不然也用不著親自出來站臺了,他一定是考慮和自己的小米手機以及其他硬體有協同,從豐富小米生態的角度出發的。


 

下面介紹幾個我觀察到的平臺和它們的直播產品結合得比較好的的案例:

 

1、微博和一直播:追星

前面提到了,微博上天然就有粉絲圍觀大V的娛樂生態,而這個娛樂生態的本質就是追星了。

 

其實追星是個很泛化的事情,每個人其實都是關註明星的動態的,特別是娛樂明星。我們不光只是看他拍的電影和電視劇,也天然希望知道他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窺私慾,也就是八卦心態了。只不過這樣的心態每個人的程度有深淺之分,有的人偶爾看一眼新聞,有的人願意跑到機場去接機。

 

網際網路誕生之後,打破了「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為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架起了天然的橋梁。微博就打通了明星和粉絲之間的信息溝壑,讓明星和粉絲之間的互動變得非常直接。但在過去,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形式,這種互動雖然幾乎零距離,但卻仍然是異步的。

 

現在有了直播以後,明星可以隨時隨地用直播來分享自己的近況,上飛機前,化妝中和晚會上臺前,這些場景都是極好的移動直播場景,而且天然就是讓粉絲感興趣的內容。

其實,我倒並不擔心微博的直播推不起來,我比較關注的點是,文字圖片曾讓留幾手等人火了,短視頻(錄播)讓papi醬火了,微博的直播能讓誰火起來?

 

陌陌和哈你直播:交友

用戶上陌陌的需求,本質上是「相互發現的社交需求」,翻譯成白話就是:交朋友。

 

但是,原本在陌陌上的陌生人社交,就非得通過文字、圖片和語音才能完成嗎?非也!與文字和圖片相比,視頻直播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及更令人激動的實時性,移動視頻直播帶來更多社交玩法的同時,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並成為多維度展示自己並建立社交關係的新途徑。

 

也就是說,陌陌上的直播,可以不再只是秀場主播的那種展示才藝獲取打賞的模式了,也不只是移動場景下各類吃喝玩樂的實時直播,它還也可以一個人成為結交新朋友的方式之一。


從文字、表情、語音、圖片、視頻到直播,從靜態到動態,一路走來,媒介的千變萬化其實只是表象,背後的用戶需求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去把握的。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00後開始用視頻這種形式表達自我。這與新一代網民的特質息息相關,不管是錄播還是直播,新一代用戶在媒介的選擇上都更加豐富,也更加大膽。他們更強調表達自我,他們會覺得僅僅是文字和聲音是不夠的,太悶騷了,無法表達出他們真實的心聲。

 

 

優酷土豆和來瘋直播:娛樂

用戶上優酷一般是來消費視頻類內容的,本質上,這是一種泛娛樂的需求。

 

來瘋直播是優酷推出的直播類產品,前兩年主打秀場直播,在優酷的首頁有好幾處入口。一開始我覺得視頻點播和秀場直播是兩碼事,強行結合在一起有些不妥。但後來馬上發現,除了一部分認準某個節目才上視頻網站觀看的用戶,大部分上視頻網站的用戶本身就有著娛樂的需求,其實對秀場並不排斥,因為他們就是上來隨便看看的。

與此同時,優酷的視頻點播模式,由於巨大的成本因素(帶寬+版權),導致即使和土豆合併後也遲遲未能盈利。但秀場模式贏利點清晰,來瘋反倒活得很不錯,雖沒有挑戰YY老大位置的機會,但2015年也實現了7倍增長。

 

不過在移動直播這一塊,優酷除了能給它的直播產品帶來流量和用戶以外,更重要的還有綜藝娛樂方面的資源。今年來瘋上線了全民直播的版本,估計就是準備把優酷土豆的綜藝娛樂的節目資源最大化的利用起來,為什麼?因為優酷土豆手裡,有大量的綜藝娛樂節目的資源:在花了重金購買到這些資源以後,如何將這些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成了全公司的第一要務了,而直播這種新形式的出現,恰好對其在綜娛資源的利用效率上形成了完美的補充作用。

 

舉個例子,優酷之前和韓國SBS電視臺合作的韓秀榜,是一款中韓音樂人打榜類節目。我們知道,一般傳統的電視臺節目,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內容了,優酷只是被作為一個播出渠道來對待的。這些參與比賽的藝人,原本在每期比賽後經過剪輯的視頻中才有出現的機會,不在現場的粉絲也只有通過觀看視頻才能看到他們。

但有了直播以後,這種情況被改變了。通過直播這種形式,節目中的藝人被最大效能的利用了起來,他們可以通過直播來和粉絲互動,為自己拉票,營造更高的人氣,用戶在來瘋上給藝人的禮物可以算作投票給自己喜歡的藝人,對藝人最後在榜單上的排名是有決定性影響的,甚至至能在關鍵時刻決定藝人是否有機會被復活。

 

3、平臺們對直播行業的影響可能會非常徹底

 

在直播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平臺們自己做直播的動機無外乎有這麼幾個:

1、擴大產品主場景的邊界:比如陌陌,他上面的陌生人社交場景,被直播給豐富起來了;

2、提高用戶在線時長:比如微博,文字和圖片一會就看完了,直播能看好久呢;

3、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資源:比如優酷,它的來瘋能夠把自己重金買下的綜娛資源充分調動起來。

 

巨頭們的進入,對行業來說,總是喜憂參半。如今的創業,只要這個行業一火起來,絕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安安靜靜的發展壯大了。團購行業拼了六年,也只是留下一家不得不合併點評的美團繼續獨自搏殺,剩下的百度糯米和口碑,都已經是巨頭家的產品了。甚至我們可以認為,由於有過騰訊的大筆投資,新美大就是騰訊家的,團購行業最終成了BAT打架的戰場。好比之前的滴滴和快的,只不過是微信和阿里在行動支付領域爭奪的棋子罷了。

 

像映客這樣獨立發展起來的直播產品,雖然撬動了全民直播的熱鬧場面,但商業模式和盈利前景還不明晰,巨頭們的同步進入,一定會攪亂它的發展節奏。現在來看,百度雖然之前通過貼吧做過一些秀場業務,但陷入公關危機的它可能還沒有精力來做直播。 騰訊已經自己做和投資了好幾家直播app,360已經投資了花椒,而阿里在直播領域的代言人,很可能就是之前剛剛被它完全私有化的優酷旗下的來瘋了。

 

不過,前面講的更多的還是巨頭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一個行業,影響了其整體的格局。巨頭如果選擇自己做,而本身的基因並不合適的話,結局悲劇的概率很大。比如騰訊也曾自己做過團購,後來破產收場。要像騰訊做成微信,新浪做成微博,阿里做成支付寶一般,在原來的主力產品成功之外再延續第二春,其實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尋的。

 

我堅持認為直播這個行業,它的特性應該是天然注重娛樂的,並且在有相應的關係和場景的平臺上發展,才會有比較大的成功概率。比如騰訊也是娛樂的,但騰訊的娛樂主要是遊戲,所以它投資了鬥魚直播和龍珠直播兩個主打遊戲直播的平臺也顯得十分理所當然。優酷也是娛樂的,但優酷的娛樂主要是綜藝娛樂節目,所以他們扶持自家的直播產品來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 | 快手VS抖音,誰將成為最後的贏家?
    作為中國短視頻領域的兩大巨頭,快手和抖音誰將成為最後的贏家?「我們致力於成為全球最痴迷於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公司」,中國短視頻應用快手在其長達700頁的招股說明書的開頭這樣寫道。十年前,兩位軟體工程師(分別任職於谷歌和惠普)共同創立了這家公司,如今,快手的日活躍用戶已超2.5億(2017年時還僅為6700萬)。
  • 直播行業全數據報告:體育直播即將突圍
    越來越多的公司關注並進入直播領域,讓人察覺到直播還有更多的價值還未開發。將來直播一定會成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渠道、表達方式,直播的未來遠比已成紅海的秀場廣闊的多,直播大幕即將拉開。直播領域近 200 個項目,發現這場大戰才剛剛拉開帷幕。越來越多的公司想要殺進直播領域,但是網際網路市場的殘酷註定了一個熱門行業到最後留下來的玩家只會是鳳毛麟角。那麼問題就來了,直播哪個細分領域有更大的機會走出重圍並走到最後?
  • 審行業 | 內容社交電商將成為茶行業未來常態(一)內容&直播
    績效明確者,還可促進品牌代理商 組團式公域跟播,這個與直營團隊的女團零售模式自播使命類似……於精品茶或器品類,「直播間」確實有成為品牌方「戰略中臺」的潛力,對於品牌方這也是最具「加速助力 成交最後一公裡 臨門一腳」價值的地方。
  • 視頻號直播短視頻行業「最後的機會」?
    甚至在整場演講中,有接近80%的內容都是關於視頻號的,足以看到微信此番對視頻號的重視程度。  這種重視不難理解。對於騰訊來說,似乎終於可以在常年失守的直播短視頻戰場上揚眉吐氣了。  而對於整個直播短視頻行業來說,原本固定的格局,或許也將迎來新的衝擊和變動。
  • 菲線上BC行業崛起 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菲線上BC行業崛起 誰才是真正的贏家?作者:RALF RIVAS(譯自菲律賓網絡媒體《RAPPLER》)中國政府「絕對厭惡」賭博,但菲律賓卻在助長中國公民上癮。擁有菲律賓一所頂尖大學商業學位的傑克(化名)在畢業後希望能應用他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
  • 在線少兒英語小班課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 行業觀察
    在少兒英語培訓領域,「在線一對一」和「大班直播」兩個被市場驗證過的模式早已是紅海賽道,且被巨頭和資本聯手佔據,小班成了變道超車的機會。那麼,在線小班距離風口還有多遠?它會成為一個趨勢嗎?去年年初,教育部發布《幼兒園工作規程》,要求「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 谷歌正式宣布,突如其來的新規定,讓華為有機會成贏家?
    而二者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優秀的系統服務,蘋果一手閉源操作讓自己對iOS有著絕對的管控能力,而谷歌也有GMS加持,所以也正是因為這兩家的系統服務優秀,所以才穩固了自己的霸主之位,三星和微軟都曾試圖挑戰過蘋果和谷歌,但最後都失敗了。
  • 粉絲團大戰重啟,誰將是最後的贏家?
    每天更新陌陌八卦,陌陌新聞-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視覺,1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的、有意思的陌陌主播神豪八卦。                                                                                        粉絲團大戰重啟,誰將是最後的贏家
  • Facebook弱化新聞,誰會成為最大贏家?
    根據皮尤研究公司的數據,截至去年9月,美國有45%的用戶通過Facebook獲得新聞。隨著Facebook離開新聞業務,用戶的新聞消費將發生怎樣的改變?Facebook用戶是否會轉向其他地方尋找新聞?他們看到的新聞是否會變少?其他新聞平臺是否有機會接收正在被Facebook放棄的讀者?
  • 網際網路行業大規模裁員,年輕人還有高薪的機會嗎?
    當年打車軟體有好多家,但是經過了多番激烈的追逐爭搶,最後就只剩下滴滴一個。 誰來付費? 所以網際網路的各種行話,黑話,最重要的是什麼?結尾說一下:教你好好說話,提升情商,收穫好人緣的溝通訓練營正在火熱報名中!
  • 發聲 · 「注意力經濟」的最後贏家
    於是類似「得屌絲者得天下」「免費是為了更好的收費」的口號在媒體行業甚囂塵上。2012年,著名跨領域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經濟學獎得主陳雲博士也說:「未來30年誰把握了注意力,誰將掌控未來的財富」。可以說,在當今信息爆炸和產品豐富的網絡虛擬經濟和信息社會中,作為媒體,好酒也怕巷子深。這種悲哀在這位老總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 網際網路+娛樂的黃金十年,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為26.2小時,也就是一天將近有4小時的網際網路時間。在2015年新增加的網民群體中,19歲以下、學生人群的佔比接近50%。90後的娛樂消費者正式成為黃金十年的娛樂主角。VR,直播,體感等新技術的普及,讓下一代的娛樂產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娛樂大潮已然來臨,什麼樣的公司才能贏得娛樂的未來?
  • 5G爆發後的物聯網,誰能成為幕後最大贏家?
    而這一現象的存在,讓5G物聯網的晶片技術,在未來尚有黑馬出現的空間。前期以晶片和模組生產的公司為主,中期則以電信運營商為主,待到收尾時,大概誰能掌控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話語權,誰便是這場革命的真正贏家。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靜待佳音。本文作者 : 石頭本文來源 :五矩
  • 淘寶直播再升級,孵化點淘App,誰會抓住風口,誰又讓機會從眼前流逝?
    四:規範行業當內容電商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平臺跟機構需要聯手去構建更規範的制度,去幫助主播少踩坑。規範表現在很多層面,包括選品、直播過程中的內容、售後等等。規範,才能讓直播電商走的更穩。 人在哪裡,流量就在哪裡,2020將全民直播這一現象推至高潮,各個行業也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掀起了一場直播戰爭。當抖音日活超過6億之時,各大平臺的流量爭奪戰也進入白熱化階段,重點是,短視頻進入直播並不複雜,但直播平臺想要玩轉短視頻,還是得有點兒本事的。
  • 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和虎牙宣布進行戰略合併,騰訊成為最大贏家
    傳了一年多,國內兩大頭部遊戲直播平臺虎牙和鬥魚終於走到了一起。10月12日晚間,虎牙與鬥魚聯合宣布雙方已籤訂「合併協議與計劃」。
  • 直播,到底誰是始作俑者?
    360、騰訊、百度、小米等行業巨頭也都競相投資直播,忙著布局規劃,到底是什麼樣的直播能火得如此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瘋狂到讓監管政策都需要來進行約束?但是隨著4G網絡、行動支付的普及和流量資費的調低、移動技術的進步和互動方式的逐步豐富和完善,視頻直播直到去年才真正火起來。據行業數據報告,截止2016年5月,共有116家直播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有108家獲得融資。除了直播平臺,直播用戶數量、行業資本投資大事件也在向大量密集方向發展。直播行業的火越燒越旺,BAT大巨頭等各路資本湧入。
  • 搜狗上市,誰才是最大贏家?
    2010年,李彥宏和周鴻禕都想拿下搜狗,張朝陽也動了心,嚇得王小川奔赴杭州尋求馬雲的支持,最後拿了阿里1500萬美元的投資。這是搜狗歷史上第一筆外部融資。如果把王小川看做一個創業者,把搜狗看做一家創業公司,創業7年才第一次融資,這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原因在於搜狐。作為中國第一代功成名就的網際網路公司,搜狐是王小川的起點,也是搜狗的起點。
  • 當遊戲直播成為職業愛好,騰訊如何讓每一份熱愛都有結果?
    要深究其中緣由,遊戲直播行業早期人才晉升機制的不完善無疑是其中最大的誘因。如何讓有潛力的主播被市場和觀眾發掘,讓這份對遊戲直播的熱愛得到有效呈現,成為了一道擺在遊戲直播行業面前的難題。作為遊戲行業領頭羊的騰訊自然也看到了這一困境,並且自身也有責任和義務推動遊戲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而其後續所推出的騰訊遊戲主播認證計劃,就為這一困擾遊戲直播行業多年的難題,提供了一個相當「騰訊」的解法。
  • FSLY股票: 或成為沃爾瑪與Shopify合作的最大贏家
    零售和商品銷售再次成為企業家精神的源頭,因為它們本來應該一直如此。 作為回應,Shopify的股票在消息當天上漲了8.5%,鑑於Shopify的市值接近1000億美元,因此大幅增長。但是,還有一家規模較小的企業可以從沃爾瑪/Shopify協議中受益更多:Fastly(FSLY)。
  • 成為高手有捷徑?單手鍵盤助你吃雞
    技術很菜,買掛又不是我性格,只能在苦練技術的同時,從裝備上想辦法,耳機滑鼠都有很多做了,鍵盤當時還沒有專門為絕地求生優化的。加上長時間的遊戲,在傳統鍵盤上碰到的手僵,易疲勞,操作不便,而導致死掉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設計這款產品的初衷便是從人體工學和鍵位排布 的角度使初級和中級玩家更有效率的操作, 使老玩家及長時間遊戲者有更舒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