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全球市場,許多國家開始免費或以補貼費用提供牙科服務,鼓勵口腔醫療機構增長。
奧地利,墨西哥,波蘭,西班牙和土耳其等由國家承擔牙科服務的總費用。
在丹麥通過一般稅收穫得資助,並為18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免費牙科護理服務。
而美國則向牙科專業人員和診所提供購買新牙科設備的稅收減免。美國國稅局(IRS)稅法第179條允許牙科診所等企業扣除合格設備和軟體的全部購買價格。
隨著市場鼓動與政策的加持後,在全球牙科市場布局上,醫療巨頭的競爭愈加激烈。登士柏西諾德以39.86億元位居榜首,佔據總市場份額的13%。在2018年登士柏西諾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業績,包括已完成的自上而下架構調整,以及正在執行的進一步削減成本計劃,開源節流;
丹納赫牙科整體業務增速緩慢(+1%),為了加速牙科產業布局,丹納赫集團在2月份對GE生命科學的收購,加速其牙科業務的IPO進程。
愛齊科技:全年營收第一次達到20億美元。繼續連續多年保持牙科第一的增速(+33.5%),並且如果按這個增速,愛齊科技兩年內總營收額或將超越丹納赫牙科(目前兩家企業營收相差8億美元)……
僅Top10企業目前就佔全球牙科市場52%的份額,這些企業的增長帶動著全球牙科的蓬勃發展。▲全球牙科領先企業市場佔有率
但是對比影像、IVD、心血管、骨科等其他醫療細分領域,口腔在醫療市場集中度一般,產業投資領域不均,帶來了資本過熱的現象。特別是在中國,投資在下遊服務行業過熱越來越明顯,而上遊產業與人才顯現的價值窪地也漸漸被重視。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在中國口腔產業的高速發展中,資本的助力對行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隨之帶來的是專業人才短缺、租金物業成本高、培訓滯後等多種困局,導致資本在推動門店數量迅猛增長的同時,企業往往也會陷入重資產模式!
這就產生了矛盾,由於公立醫院的改制問題以及個體診所的規模化問題,目前民營口腔連鎖成為投資主流。而佔88%的投資診所接診人數僅僅接診比例35%
目前像拜博口腔、佳美口腔、瑞爾齒科等減慢了前幾年大肆擴張的腳步,資本過熱投注後,迎來了一段調整過渡期。從2000年口腔連鎖拉開序幕,到2010年後的資本狂潮,再到現在的調整過渡期。在經過跑馬圈地的激烈競爭後,資本市場開始對口腔連鎖全國性擴張的做法持保守態度,最主要的還是看到了人才瓶頸與上遊產業研發的不足。
▲口腔產業細分領域分類
人才緊缺,這是公認的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但資本過熱投入的卻是下遊服務領域。而目前面臨的情況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口腔醫生的速度,完全趕不上市場的需求,這就導致了調整過渡期的到來。*作為口腔健康產業的一個重要體現,牙醫人口覆蓋率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重要指標數據▲每百萬人牙醫數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牙醫:人口比例的建議值為1:5000,這一比例針對發達國家上升到1:2000,歐洲國家中荷蘭的比例最低為1:2564。目前中國牙醫人口比例不到1:8000,遠低於其他國家水平和WHO建議值。同時,對比每百萬人口牙醫數量,中國還不到100,其牙醫覆蓋率遠低於其他國家(歐美等發達國家則是500-1000名),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牙科或者說是口腔人才才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點。中國口腔產業面臨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牙科醫生、牙科輔助工作人員、企業管理人才、複合型人才。
牙科醫生 —— 按照全球每百萬人擁有牙醫數量對比,美國為中國的8倍,日本為7倍,可見目前中國牙科醫生數量嚴重偏低。若要滿足現有市場需求,全國牙科醫生數量需求差15萬左右。
牙科輔助工作人員 —— 除牙醫之外,牙科的輔助服務人員,如護士、護理、醫美諮詢師等都面臨著非常大的人才缺口。以口腔執業助理醫師為例,從全球來看,作為一個獨立和穩定的職業發展路線,助理醫師至少應該是醫師的兩倍。但就目前中國現狀,助理醫師的數量還不足執業醫師的1/4,而助理醫生往往被當成是一個過渡階段而非獨立職業,對臨床產生重要影響。
企業管理人才 —— 由於口腔行業特殊性(分散,集中度低,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壁壘),企業管理人員往往只具備單一細分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隨著數位化引起的技術創新和跨界融合,對口腔產業有全面了解的管理人才將變得稀缺。
複合型人才 —— 目前口腔行業亟需懂工程的牙科醫生和懂牙科的工程人員。以研發CAD/CAM為例,工程人員因為無法了解臨床行為,導致研發成果在實際場景中使用不夠便利或者無法滿足醫生需求;而醫生不具備工程學知識,無法準確將有效臨床需求傳達給工程人員,導致創新機會流失。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我國高校當中尚未有任何口腔工程學相關專業設置。
相比之下,口腔行業醫生和人力的附加值更高,需要的時間與投入也會更大,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投資者扎堆於終端!當然了,這也側面反映的中國口腔市場的容量非常大。另外,對美學消費的趨勢,影響著很大一部分人群選擇牙科醫療服務(隱形正畸、美白等)。這些都意味著,對牙醫數量與技術也有更高要求,服務更多人群,國內口腔領域人才也需要加大投入,帶動產業的運作。目前,中國口腔產業發展集中在生產和流通環節,多數企業輕研發,重生產。國產產業的研發投入比例一般在3%左右,比例及金額都遠低於其他國家(德國是9%)。
與其他醫療和產業行業相比(如骨科和心內這些行業),口腔行業處於市場早期階段,總體市場規模相對較小、行業細分領域多、分布廣、集中度低,導致目前中國牙科企業總體體量偏小,年銷售額上億級企業數不足10家。
同時,大部分上遊的耗材和設備企業毛利率較低,不到30%,利潤不足以支撐持續研發投入,而研發的缺失導致產品缺乏持久競爭力,主要的收入還是集中於終端機構。
單從產學研用來看,中國口腔的和國外就存在很大差別。
其一,設置口腔專業高校偏少,國際地位不高。在全球口腔專業高校排名前50中,中國僅佔三個席位(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和四川大學)。對比目前中國產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需求,無論是設置相關學科的高校數量還是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都極其匱乏。
其二,高校和產業未能有效結合。就目前中國產學研用的情況來說,高校研究脫離產業,不能及時把成果轉換成生產力;而企業大多以製造和流通為主,不重視學研,以至於產學分離,彼此沒有形成互補。國內的牙科企業易以供應鏈為核心形成產業聚集;反觀國外,產業與院校合作更為緊密,往往圍繞高校和研究院形成產業聚集。
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口腔專業高校的缺失和產學研用的弱勢,使得口腔專業人才與研發的缺失。而人才的缺失導致研發環節被漸漸弱化,這種情況下,企業爭還是爭相擁堵在下遊。
產業的價值窪地卻沒有被真正發揮出來,未來中國口腔領域的躍遷,其將成為重點投入的區域!
技術的飛速革新正在徹底顛覆傳統口腔醫療行業,2019年這種勢頭還在繼續。
通過口腔產業景氣指數可以看到,目前新材料和新設備技術大多被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壟斷,並且從中國口腔醫療產業領域內的企業整體來看,規模小、行業領域布局分散,多數企業為口腔科從業技術人員所創立。
*口腔產業景氣指數醫趨勢智庫研究院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北京國際口腔展(Sino-Dental)獨家編制,作為《2019年口腔產業趨勢報告》的重磅內容發布,這些指數比較了口腔及細分領域在競爭力、運營、創新和數位化方面的表現,展示了口腔產業和不同細分領域的發展前景。
▲口腔領域及細分領域景氣指數CHIC-D
再加上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口腔上遊產業長期在低層次的狀態下緩慢發展,整個產業鏈發展水平偏低,與國外相比差距比較大。
這就導致了上遊的大部分高端的口腔醫療器械與耗材基本依靠進口,近259億美元的口腔醫療設備市場,中國只能分一小杯羹,上遊產業的價值窪地亟待開發!
而數位化的加持更是讓這塊價值窪地變得愈發可視化、擴大化。
縱觀口腔產業發展,可以清晰的看到未來技術發展最大的亮點就是數位化的崛起,以及由數位化作為起點持續賦能與迭代的口腔專業工作自動化、人工智慧、智能設備與儀器等更加深遠的技術發展。
從早期的椅旁製作簡單的修復體和種植導板,到近幾年口腔修復、正畸和種植都在大量的應用數位化技術。目前來看,未來3-5年發展數位化可能是中國口腔領域發展的最大機會。
▲數位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