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在後臺私信鉛錘哥,諮詢購買輕薄筆記本究竟選i5還是i7好,他的預算剛好夠買i5版本的,但是看到i7的,也想咬咬牙上i7,比較糾結。今天鉛錘哥就來說說輕薄筆記本的低壓U哪個更值得買。
鉛錘哥以某米13寸筆記本為例,目前同一款的筆記本i7和i5的差價一般在500元左右。但是!很多筆記本出廠標配i5的內存只有8G,如果要選16G內存就必須上i7,沒有i5的選項,可謂是坑也。雖然我們沒有研發產品的能力,但是我們擁有可以選擇產品的能力,建議自行加內存,擺脫廠家的束縛(當然你是土豪除外)。
鉛錘哥先說說標壓的八代U,i5和i7核心數都不一樣,差距大。同是coffcelake架構,標壓的i5 8300H是4核8線程,而i7 8750H則為6核12線程,明顯規格高出一個檔次。
當然了,這麼高規格的處理器擠進筆記本電腦,發熱量肯定很大,必須要配合強大的散熱系統,才能發揮出八代標壓i7的性能,否則實際用起來還不如桌面的i3 8100。這就是臺式機的好處了,由於空間大,只要隨便買個百元散熱器,就能秒殺萬元筆記本的散熱。
下面說說今天的主題低壓U,八代低壓處理器,同為Kaby Lake Refresh ULV架構,核心和線程數都一樣,差距小。僅僅是最大主頻與緩存的區別,然而在輕薄本上,當你運行視頻壓縮這種需要最高性能的軟體或遊戲時候,由於散熱問題,能堅持在4.0主頻以上的時間甚至只有5秒,然後觸發溫度保護,自動降頻,回歸疲軟狀態。
沒錯說的就是你
口說無憑,那我們來實際跑分看看。
同為八代的i5 8250U與i7 8550U,我們可以看到在Cinebench跑分上大約領先20%多,稍微有點差距。但是,實際在具體的應用上,差距只有9%左右。
雖然八代i7比i5高不了多少,但是他們相比前一代的處理器都晉升巨大,八代的i5甚至超越了七代的i7,可以說八代對七代是越級吊打的情況。由於九代低壓還未出來,所以目前八代i5是目前比較性價比的選擇。另外,AMD的銳龍2代低壓R5 2500U也是不錯的選擇,性價比特別高,特別適合對顯卡有一定要求的用戶。
更多鉛錘哥的文章請瀏覽:
您的轉發,就是對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