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其功在祛風、治風痛、治風痰、治風溼

2021-02-12 品一堂滋補品之家

 

點上方藍色"品一堂滋補品之家"訂閱.

微信號:lc18203615138

QQ號:959692298

了解冬蟲夏草、黑枸杞 藏紅花、海參海馬瑪卡、燕窩、人參鹿茸鐵皮石斛 、三七、靈芝孢子粉等滋補品的價格、產品、供求等信息,經銷商和關愛健康人士最喜愛的微信平臺!


天麻的基本介紹

天麻,為多年生共生植物,其乾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冬至以後莖枯時採挖者稱「冬麻」,體重飽滿質佳;立夏以前植株出芽時採挖者稱「春麻」,體松皮多皺縮者質次。挖得後,除去地上莖及菌絲,擦去外皮,洗淨煮透或蒸熟,壓平,60℃以下烘乾或曬乾。潤透切片。以體實澤亮半透明者為佳。
天麻在我國普遍栽培,分布較廣,在種內產生了許多變異,經常可以看到花的顏色、花莖的顏色、塊莖的形狀、塊莖含水量不同的天麻。根據以上特點,將天麻劃分為4個類型,即原變型—紅天麻、綠天麻、烏天麻、黃天麻。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

味甘、性平;入肝經;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1.平肝息風
天麻質潤多液,能養血息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於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
2.祛風止痛
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適合用於內風所致的頭暈。內風引起頭痛的三種類型:一、肝陽上亢型,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出現;二、痰濁中阻,表現症狀:經常感覺頭偏沉;三、腎虛病人,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天麻對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不合適。
3.防治心血管疾病
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
4.降血壓
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電視記錄片《本草中國》,對天麻的種植、加工、入膳方法作了全面展示,更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事實上,天麻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補藥,其功用在於祛風,有治風痛、治風痰、治風溼的之專長。由於本身補力不強,只有他藥相佐使,用天麻才能起到補虛祛風的作用。

在中藥書中,天麻是被歸入治風藥的,主要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天麻入肝經,因而是治風之神藥。現代《中華本草》記載,天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溼痺痛。「風」的表現各有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一種是「頭目旋運、起坐不能」,這也是高血壓的典型病症。在傳統藥方中,以天麻為主藥的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鉤藤飲等,治療高血壓十分有效,客觀上助推了老百姓對天麻的崇拜。

在現代中成藥中,天麻丸十分有名。它來源於《景嶽全書》,組成有天麻、川牛膝、肉桂、附子、當歸、生地黃、杜仲、元參、羌活、獨活、茯苓等。主要功效是散風活血、舒筋止痛、補益肝腎。主治風溼阻滯,肝腎不足所致的痺病,症見肢體拘攣、頭昏頭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者。

由於天麻的祛風效果顯著,許多祛風通絡的中成藥都會以此為主藥,命名為天麻丸。方名雖同,藥物組成則大不同。比如《聖濟總錄》中就有三個不同的天麻丸配方。

處方一:治偏正頭痛、眼目腫痛、頭目眩暈、起坐不能,用藥有天麻、附子、半夏、荊芥、木香、肉桂、川芎。

處方二:治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艱難、腰膝沉重,用藥有天麻、地榆、沒藥、玄參、烏頭、麝香。

處方三:治風溼腳氣、筋骨疼痛、皮膚不仁,用藥有天麻、麻黃、草烏、藿香、半夏、白面。

比較三方,均以天麻為主藥,治療病症不離「風」,但由於輔助用藥的不同,而有治風痛、治風痰、治風溼的專攻。處方一長於治療偏頭痛,處方二主治中風後遺症偏癱,處方三用於風溼痺病。同是天麻丸,組方各不同,為人們用好天麻提供了可供借鑑的選擇。

天麻除了入藥,還可以外洗。怎麼用,在歷代文獻中記載得並不多,但是在清代,御醫常常會給皇帝用這個法子。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記載了11個光緒皇帝洗頭的配方,其中用到天麻的就有6個。

據載,自光緒二十九年始,光緒帝經常頭痛眩暈,自述「系天寒未戴小帽,寒氣涼風深入腦髓,以致頻作頭痛」,所用配方,多是祛風散寒,清頭明目之品。如:天麻一錢五分、桑葉一錢、薄荷八分、白芷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羌活一錢、銀花一錢、川椒六分。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一書還收錄了光緒用過的7個沐浴方,有5個方子用到了天麻。如清上止暈沐方:明天麻二錢,薄荷二錢,甘菊二錢,桑葉一錢,炒蔓荊三錢,川芎二錢,藁本二錢。陳可冀院士等評語:本方一派清熱散風藥,適宜於肝陰不足而兼有風熱之眩暈頭痛。

將藥物加水煎煮取汁,用來浸洗沐浴,是中醫外治法的一大特色。此法可使藥力經皮膚吸收,發揮如同內服的保健與治療效果。

天麻藥性和緩,藥味不重,是入膳的好原料。天麻燉豬腦、天麻燒魚頭、天麻煲烏雞,無一不在名菜之列。

《本草中國》裡就詳細介紹了天麻酒和天麻燉土雞的做法。要說明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天麻酒是用於治療手足不遂等疾病的,這與電視片裡用來請客的天麻酒,配方、做法顯然不同。

天麻入膳,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但其本身補益之力並不強,「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在這裡,《本草衍義》說的「深思之」,是要求在天麻的處方中用好配伍藥,這一點在藥餌菜餚中也顯得十分重要。

這裡就介紹幾道天麻藥膳。

原料:天麻15克,枸杞子15克,豬腦1副,香菇、蔥、生薑、黃酒、雞湯、鹽適量。

做法:天麻片用清水浸泡,豬腦挑去血筋,香菇洗淨泡軟,枸杞子洗過。小碗內放適量雞湯,並放蔥、生薑、鹽、黃酒,再放香菇、豬腦、天麻片、枸杞子,隔水蒸半小時,去蔥、姜食用。

功效:天麻定風止眩,治眩暈頭痛;枸杞子滋陰補血,益精明目;豬腦益腎填髓,補腦益智。本膳以天麻、枸杞子與豬腦同用,對眩暈健忘證屬於精髓虧虛,兼見頭痛肢麻者,有輔助治療作用。高血壓、動脈硬化、美尼爾症候群、神經衰弱者,可以選食。

原料:天麻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鰱魚頭1隻,熟火腿50克,黃酒、鹽適量。

做法:天麻、川芎、茯苓取中藥飲片,加水浸半天;魚頭去鱗,刮洗淨。先將魚頭放砂鍋中,再將天麻、川芎、茯苓連同所浸之水一併倒入,加水至足量,放黃酒、鹽,用旺火煮沸,改用文火燉兩小時,棄川芎、茯苓,佐餐食用,天麻可一併吃下。

功效:本膳又叫天麻補腦湯。天麻祛頭風,川芎行血補血,茯苓健脾益氣,魚頭補腦,腦力勞作過度,出現頭暈耳鳴,心煩不適,睡眠不實、胃納欠佳等症狀者,烹製食用,有助於補腦益智,祛風止眩,開胃進食。

原料:雞1隻,天麻15克,人參5克,蔥、姜、黃酒、醋、鹽適量。

做法:雞洗淨,放沸水中焯一下,撈出;天麻洗一下,連同雞一併放砂鍋中,再放人參片、生薑片、蔥段,加足量水,放黃酒及少量醋。蓋好,用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燉約3小時,去蔥段,放鹽,稍煮即可。

功效:天麻燉雞用得較為普遍,已經成為一道傳統佳餚。雞有益氣補虛的作用,加上人參大補元氣,對於治療勞損不足有益。如婦女食用,可將雞改用烏雞,偏長於養血補虛,配用天麻、人參,可以起到養血祛風的效果。

原料:天麻、川牛膝各30克,黃芪20克,當歸20克,紅花6克,人參6克,白酒3000克,冰糖250克。

做法:把所用藥物放容器中,加入白酒、冰糖,密封,浸泡30天後,取出浸液,去渣壓榨,合併濾液,密封,靜置15天,濾過後飲用。

功效:本酒天麻、牛膝祛風舒筋,人參、黃芪益氣補虛,當歸、紅花養血活血,一併浸酒,有補益氣血、祛風活血、舒筋止痛的功用,適宜於輔助治療風溼痺痛日久,氣血不足,關節酸痛,腰腿酸痛,四肢麻木。

「健康人生,全力全心」得分享到朋友圈與好友分享哦!
成功的人每時每刻都會分享有價值的信息,當傳遞給身邊的朋友時,你在他們心目中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微信號:lc18203615138

QQ號959692298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註↑↑↑

相關焦點

  • 壁虎無毒,是排洩物有毒,不光是抗腫瘤首選,還治中風癱瘓、風溼關節痛等等
    夏秋兩季捕捉,捕後將完整壁虎除去內臟,擦淨,用竹片撐開,使其全體扁平順直,曬乾或烘乾。味鹹,性寒。《本草綱目》中記載鹹,寒,有小毒。歸腎、肝經。祛風,活絡,散結。用於中風癱瘓,風溼關節痛,骨髓炎,淋巴結結核,食管癌,肺癌,原發性肝癌,腸癌等。炒研細粉,每服0.9~1.5g;或1.5~4.5g水煎服。
  • 這草藥,既可治腰痛,又可治胃痛,還可治風溼痛
    用於肺結核咯血,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精神分裂症,跌打損傷,風溼骨痛,疔瘡癤腫,頸淋巴結腫大,睪丸腫痛。其性味苦涼,有散寒祛風利溼,活血化淤,通經絡之妙。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清熱藥。2、治肺結核,肺燥咳嗽,內傷咳血,肝炎:鐵包金幹品30-60g。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3、治關節風溼痛,流火(絲蟲病淋巴管炎):鐵包金60-90g。水煎加黃酒衝服。
  • 天麻治療頭痛的藥對配伍規律(收藏)
    5.天麻配半夏天麻為治風痰之要藥,善於熄風止暈;半夏辛溫,為治溼痰要藥,長於燥溼祛痰。半夏與天麻合用,功擅化痰熄風,二藥相合相成,功專化痰熄風,主治眩暈頭痛,歷代醫家常用作風痰要藥。肝風挾痰者,每因痰隨風動,風助痰勢,化痰與熄風相伍,能防微杜漸,而收標本兼顧之功。
  • 這草藥,既可治腰痛,又可治胃痛,還可治風溼痛
    用於肺結核咯血,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精神分裂症,跌打損傷,風溼骨痛,疔瘡癤腫,頸淋巴結腫大,睪丸腫痛。其性味苦涼,有散寒祛風利溼,活血化淤,通經絡之妙。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清熱藥。2、治肺結核,肺燥咳嗽,內傷咳血,肝炎:鐵包金幹品30-60g。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3、治關節風溼痛,流火(絲蟲病淋巴管炎):鐵包金60-90g。水煎加黃酒衝服。
  • 這草藥,既可治關節痛,坐骨神經痛,又可治瘙癢,勞神過度
    加上其附生樹幹上或巖縫中,得別名松葉蘭、鐵刷把、石寄生、巖松、鐵掃帚、巖掃帚等。作為蕨類,石刷把通過孢子繁殖,孢子囊單生在孢子葉腋,球形,黃褐色。孢子腎形。分布於西南、華南及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南等地。入藥部位為全草。性味辛溫。歸心肝胃經。祛風除溼,活血止血。用於風溼痺痛,風疹,經閉,吐血,跌打損傷。
  • 天麻藥膳食譜,這樣吃天麻能治一堆病
    6、天麻燉甲魚 來源於《膳食保健》材料:甲魚1隻(約450克),天麻片15克,調料適量烹製方法:用沸水將甲魚稍燙一下後,刮去表面泥膜,挖淨體內黃油。用甲魚膽在甲魚殼背上塗1周,腹蓋向上置於容器中,再將天麻片、蔥、姜覆蓋其上,加黃酒適量後,容器加蓋,隔水燉1.5—2小時。
  • 徐長卿,可止痛,還可治精神分裂症
    其外形直立,高約1米。根須多至50餘條。莖不分枝。葉對生,披針形至線形,長5-13釐米,寬5-15毫米(最大達13×1.5釐米)。圓錐狀聚傘花序生於頂端的葉腋內,長達7釐米,著花10餘朵。花冠黃綠色。由於徐長卿在植物界的分類是摩蘿科,而摩蘿科植物有個特點,種莢都是「角」形,種子非常小,帶白色絹質細毛,角成熟爆裂後,風一吹,就飄走,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所以徐長卿的種子也是如此。徐長卿入藥,為乾燥根及根莖。性辛,味溫,歸 肝 、胃經。有較好的祛風止痛作用,廣泛地用於風溼、寒凝、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痛症,也用於手術後疼痛及癌腫疼痛。
  • 治癌特效中藥壁虎為主的名家經驗秘方偏方匯集
    此病主要得益於壁虎之功。壁虎亦稱「守宮」,中藥名稱「天龍」。其體扁平,長達12釐米左右,背面暗灰色,有黑色帶狀斑紋。全身密披小鱗,枕部有較大的圓鱗。其四肢,指、趾的下面有橫褶襞,用如吸盤,所以能在牆壁上自由爬行而從不失足。其頭扁,舌幅廣,伸展靈活,善捕食蜘蛛、蚊、蠅等小動物。平時棲於壁間、簷下等隱僻處,夜間才沿壁活動和捕食,故名「壁虎。」是人類的益蟲。
  • 卷之六 治積熱·治瀉痢
    [卷之六\治積熱] 洗心散  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壅滯,涕唾稠粘,心神煩躁,眼澀睛疼,及寒壅不調,鼻塞聲重,咽幹多渴,五心便赤澀,大便秘滯,並宜服之。白朮(一兩半)麻黃(和節)當歸(去苗,洗)荊芥穗芍藥甘草()大黃(面裹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至七分,溫服。
  • 這草藥,治胃病,腸炎,腰痛關節痛,甚至婦科病,良效
    獵人哈哈而笑:我見到幾個人被前面那棵纏樹的藤嚇到,藤長的太濃密,加上其或紫或紅的果,日光反射下就像一隻花斑紋大虎。那是我們用來治跌打損傷,治風溼痛和止痛的好藥材啊。郎中一聽,激動不已衝到那棵大樹下,但見上面的藤全株無毛,葉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許多的紅色小果子聚攏到一起,組成一個球體。
  • 止嗽散,為什麼能治很多種「咳嗽」?
    祖國醫學對咳與嗽是有區別的,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聲有痰者始謂之咳嗽。證諸程氏止嗽散而言,顯然是為咳而痰多者而設。中藥治咳者甚多,而程氏在止嗽散中唯獨選用百部、白前、紫菀這三味,何也?紫菀辛苦性溫,功能治咳祛痰,其氣溫而不熱,質潤而不燥,故無論外感或內傷咳嗽,寒咳熱咳皆可應用。綜觀止嗽散所選用的三味藥,白前、紫菀長於祛痰,百部長於治咳。咳嗽多由痰起,止嗽散中祛痰劑佔三分之二,同時配桔梗、甘草開上宣肺,以增強祛痰作用,佐以陳皮理氣化痰,荊芥疏風解表,表邪透達,痰涎分泌就會減少。
  • 古代名醫治咳嗽的經驗!
    因食積痰作嗽發熱者,半夏、南星為君,瓜蔞、萊菔子為臣,青黛、石鹼為使。咳嗽聲嘶者,辨為血虛受熱,用青黛、蛤粉、蜜調服。久嗽風入肺者,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薑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煙入喉中為度。乾咳嗽者,認為是火鬱之證,乃痰鬱火邪在中,用苦梗以開之,再用補陰降火。嗽而脅痛,宜疏肝理氣,用青皮等。午後嗽多者,此屬陰虛,必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
  • 壁虎的功效與作用:祛風,活絡,散結.—《中草藥手冊》.
    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一種中藥,為壁虎科動物無疣壁虎、無蹼壁虎、多痣壁虎的乾燥全體。具有祛風,活絡,散結之功效。病後血虛氣弱,非關風痰風毒所感者,宜斟酌用之。祛風,活絡,散結。用於中風癱瘓,風溼關節痛,骨髓炎,淋巴結結核,腫瘤。壁虎組織液作用:壁虎製成浸出液注射劑治療某些慢性病,對於神經衰弱,腸胃疾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 它能治面癱、能解蛇毒、還可治高熱抽風,你猜出來是什麼了嗎?
    老爺爺說,蜈蚣善於走竄,可以看出它善祛風,所以蜈蚣有息風止痙之妙。有個病人,因為天熱在外面露宿,結果第二天醒來,發現下巴歪了,原來半夜著了風受了涼,導致面癱。老爺爺說,像這種急性面部風癱,中醫認為是風動經絡,所以口眼歪斜,這時只要用蜈蚣來搜風,驅逐經絡之風邪,就可以令得頭面牽引麻木之感消失。遂用單味蜈蚣研粉衝服,小洋人兒稱之為一味止痙散,專治面部風癱拘攣。
  • 小兒咳嗽,會不會治?不會,看這裡
    [治法述要]關於小兒咳嗽的治療,基本上不外三法,即:「風則散之」「盛則下之」「久則補之」。也就是:有發汗者,有下瀉者,有清補者。二、風熱咳嗽主證:咳嗽,微熱或發熱,有汗,咽幹,痰黃稠,脈數,舌苔薄白或黃。治法:袪風清熱,止咳化痰。例方:桔甘湯加味(習用方)桔梗二錢,甘草一錢,荊芥穗二錢,薄荷一錢,杏仁二錢,瓜蔞二錢,黃芩二錢,連翹二錢。
  • 買了天麻不知道怎麼吃?看這裡……頭暈頭痛手腳麻的剋星
    治偏正頭痛,首風攻注,眼目腫疼昏暗,頭目旋運,起坐不能天麻75克,附子(炮製,去皮、臍)50克,半夏(湯洗七遍,去滑)50克,荊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搗羅為末,入乳香勻和,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漸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
  • 可治視力差,白髮等
    夜晚入睡,她百思不得其解,石龍芮不是有毒的嗎?說給丈夫聽。丈夫亦不得解,只把她摟的更緊,生怕她再生傻意。沒想到,一個月後,她有喜了。這和石龍芮子有關嗎?石龍芮屬毛茛科一年生草本,全株幾乎無毛,多枝,地下有白色鬚根。莖粗壯,高15~6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