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色"品一堂滋補品之家"訂閱.
微信號:lc18203615138
QQ號:959692298
了解冬蟲夏草、黑枸杞 藏紅花、海參、海馬、瑪卡、燕窩、人參、鹿茸、鐵皮石斛 、三七、靈芝孢子粉、等滋補品的價格、產品、供求等信息,經銷商和關愛健康人士最喜愛的微信平臺!
天麻,為多年生共生植物,其乾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冬至以後莖枯時採挖者稱「冬麻」,體重飽滿質佳;立夏以前植株出芽時採挖者稱「春麻」,體松皮多皺縮者質次。挖得後,除去地上莖及菌絲,擦去外皮,洗淨煮透或蒸熟,壓平,60℃以下烘乾或曬乾。潤透切片。以體實澤亮半透明者為佳。
天麻在我國普遍栽培,分布較廣,在種內產生了許多變異,經常可以看到花的顏色、花莖的顏色、塊莖的形狀、塊莖含水量不同的天麻。根據以上特點,將天麻劃分為4個類型,即原變型—紅天麻、綠天麻、烏天麻、黃天麻。
味甘、性平;入肝經;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1.平肝息風
天麻質潤多液,能養血息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於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
2.祛風止痛
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適合用於內風所致的頭暈。內風引起頭痛的三種類型:一、肝陽上亢型,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出現;二、痰濁中阻,表現症狀:經常感覺頭偏沉;三、腎虛病人,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天麻對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不合適。
3.防治心血管疾病
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
4.降血壓
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電視記錄片《本草中國》,對天麻的種植、加工、入膳方法作了全面展示,更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事實上,天麻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補藥,其功用在於祛風,有治風痛、治風痰、治風溼的之專長。由於本身補力不強,只有他藥相佐使,用天麻才能起到補虛祛風的作用。
在中藥書中,天麻是被歸入治風藥的,主要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天麻入肝經,因而是治風之神藥。現代《中華本草》記載,天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溼痺痛。「風」的表現各有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一種是「頭目旋運、起坐不能」,這也是高血壓的典型病症。在傳統藥方中,以天麻為主藥的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鉤藤飲等,治療高血壓十分有效,客觀上助推了老百姓對天麻的崇拜。
在現代中成藥中,天麻丸十分有名。它來源於《景嶽全書》,組成有天麻、川牛膝、肉桂、附子、當歸、生地黃、杜仲、元參、羌活、獨活、茯苓等。主要功效是散風活血、舒筋止痛、補益肝腎。主治風溼阻滯,肝腎不足所致的痺病,症見肢體拘攣、頭昏頭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者。
由於天麻的祛風效果顯著,許多祛風通絡的中成藥都會以此為主藥,命名為天麻丸。方名雖同,藥物組成則大不同。比如《聖濟總錄》中就有三個不同的天麻丸配方。
處方一:治偏正頭痛、眼目腫痛、頭目眩暈、起坐不能,用藥有天麻、附子、半夏、荊芥、木香、肉桂、川芎。
處方二:治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艱難、腰膝沉重,用藥有天麻、地榆、沒藥、玄參、烏頭、麝香。
處方三:治風溼腳氣、筋骨疼痛、皮膚不仁,用藥有天麻、麻黃、草烏、藿香、半夏、白面。
比較三方,均以天麻為主藥,治療病症不離「風」,但由於輔助用藥的不同,而有治風痛、治風痰、治風溼的專攻。處方一長於治療偏頭痛,處方二主治中風後遺症偏癱,處方三用於風溼痺病。同是天麻丸,組方各不同,為人們用好天麻提供了可供借鑑的選擇。
天麻除了入藥,還可以外洗。怎麼用,在歷代文獻中記載得並不多,但是在清代,御醫常常會給皇帝用這個法子。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記載了11個光緒皇帝洗頭的配方,其中用到天麻的就有6個。
據載,自光緒二十九年始,光緒帝經常頭痛眩暈,自述「系天寒未戴小帽,寒氣涼風深入腦髓,以致頻作頭痛」,所用配方,多是祛風散寒,清頭明目之品。如:天麻一錢五分、桑葉一錢、薄荷八分、白芷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羌活一錢、銀花一錢、川椒六分。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一書還收錄了光緒用過的7個沐浴方,有5個方子用到了天麻。如清上止暈沐方:明天麻二錢,薄荷二錢,甘菊二錢,桑葉一錢,炒蔓荊三錢,川芎二錢,藁本二錢。陳可冀院士等評語:本方一派清熱散風藥,適宜於肝陰不足而兼有風熱之眩暈頭痛。
將藥物加水煎煮取汁,用來浸洗沐浴,是中醫外治法的一大特色。此法可使藥力經皮膚吸收,發揮如同內服的保健與治療效果。
天麻藥性和緩,藥味不重,是入膳的好原料。天麻燉豬腦、天麻燒魚頭、天麻煲烏雞,無一不在名菜之列。
《本草中國》裡就詳細介紹了天麻酒和天麻燉土雞的做法。要說明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天麻酒是用於治療手足不遂等疾病的,這與電視片裡用來請客的天麻酒,配方、做法顯然不同。
天麻入膳,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但其本身補益之力並不強,「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在這裡,《本草衍義》說的「深思之」,是要求在天麻的處方中用好配伍藥,這一點在藥餌菜餚中也顯得十分重要。
這裡就介紹幾道天麻藥膳。
原料:天麻15克,枸杞子15克,豬腦1副,香菇、蔥、生薑、黃酒、雞湯、鹽適量。
做法:天麻片用清水浸泡,豬腦挑去血筋,香菇洗淨泡軟,枸杞子洗過。小碗內放適量雞湯,並放蔥、生薑、鹽、黃酒,再放香菇、豬腦、天麻片、枸杞子,隔水蒸半小時,去蔥、姜食用。
功效:天麻定風止眩,治眩暈頭痛;枸杞子滋陰補血,益精明目;豬腦益腎填髓,補腦益智。本膳以天麻、枸杞子與豬腦同用,對眩暈健忘證屬於精髓虧虛,兼見頭痛肢麻者,有輔助治療作用。高血壓、動脈硬化、美尼爾症候群、神經衰弱者,可以選食。
原料:天麻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鰱魚頭1隻,熟火腿50克,黃酒、鹽適量。
做法:天麻、川芎、茯苓取中藥飲片,加水浸半天;魚頭去鱗,刮洗淨。先將魚頭放砂鍋中,再將天麻、川芎、茯苓連同所浸之水一併倒入,加水至足量,放黃酒、鹽,用旺火煮沸,改用文火燉兩小時,棄川芎、茯苓,佐餐食用,天麻可一併吃下。
功效:本膳又叫天麻補腦湯。天麻祛頭風,川芎行血補血,茯苓健脾益氣,魚頭補腦,腦力勞作過度,出現頭暈耳鳴,心煩不適,睡眠不實、胃納欠佳等症狀者,烹製食用,有助於補腦益智,祛風止眩,開胃進食。
原料:雞1隻,天麻15克,人參5克,蔥、姜、黃酒、醋、鹽適量。
做法:雞洗淨,放沸水中焯一下,撈出;天麻洗一下,連同雞一併放砂鍋中,再放人參片、生薑片、蔥段,加足量水,放黃酒及少量醋。蓋好,用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燉約3小時,去蔥段,放鹽,稍煮即可。
功效:天麻燉雞用得較為普遍,已經成為一道傳統佳餚。雞有益氣補虛的作用,加上人參大補元氣,對於治療勞損不足有益。如婦女食用,可將雞改用烏雞,偏長於養血補虛,配用天麻、人參,可以起到養血祛風的效果。
原料:天麻、川牛膝各30克,黃芪20克,當歸20克,紅花6克,人參6克,白酒3000克,冰糖250克。
做法:把所用藥物放容器中,加入白酒、冰糖,密封,浸泡30天後,取出浸液,去渣壓榨,合併濾液,密封,靜置15天,濾過後飲用。
功效:本酒天麻、牛膝祛風舒筋,人參、黃芪益氣補虛,當歸、紅花養血活血,一併浸酒,有補益氣血、祛風活血、舒筋止痛的功用,適宜於輔助治療風溼痺痛日久,氣血不足,關節酸痛,腰腿酸痛,四肢麻木。
「健康人生,全力全心」得分享到朋友圈與好友分享哦!
成功的人每時每刻都會分享有價值的信息,當傳遞給身邊的朋友時,你在他們心目中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微信號:lc18203615138
QQ號959692298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