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治療頭痛的藥對配伍規律(收藏)

2021-02-07 醫養百家談

分析歷代用天麻治療頭痛的方劑,發現天麻治療頭痛的主要配伍有:天麻配川芎,天麻配川芎、白芷,天麻配天南星,天麻配旋覆花,天麻配天南星、半夏,天麻配天南星、川烏,天麻配地龍,天麻配僵蠶,天麻配僵蠶、全蠍、蜈蚣等。

天麻治療頭痛的藥對配伍規律

天麻治療頭痛的現代臨床文獻研究顯示,當代醫家繼承了古人的組方經驗,或配伍活血行氣藥,或配伍祛風止痛藥,或配伍蟲類通絡藥,或配伍溫經止痛藥,尤其重視配伍柔肝補肝藥(白芍、生地黃、當歸)、平肝熄風藥(鉤藤、懷牛膝、石決明、剌蒺藜)、活血化瘀藥(當歸、桃仁、紅花)、化痰通絡藥(天南星、附子、僵蠶)。還體現出各種治法的綜合應用,從而以適應頭痛複雜多變的病機。

常用的藥對/藥隊有:天麻配白芍,天麻配鉤藤,天麻配懷牛膝,天麻配白芍、當歸,天麻配剌蒺藜等。筆者試結合曆代本草對相關藥物藥性等的認識,論述如下。


1.天麻配川芎

天麻配川芎是古今治療頭痛常用而有效的配伍方法之一,這是由天麻與川芎的性味、功效特點所決定的。天麻甘緩質潤之性可以滋補,又能祛風溼以止痛、平肝熄風以止痙;川芎氣香質潤,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四方面的功效恰合頭痛複雜的病機,為六經頭痛必用之藥。

《神農本草經》川芎「主中風入腦,頭痛」。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指出:其特長在能引人身清輕之氣上至於腦,治腦為風襲頭疼、腦為浮熱上衝頭疼、腦部充血頭疼。」

天麻與川芎藥對治療頭痛,二者相輔相濟,一升一降,既散鬱結,又平亢逆,則清氣得升而逆氣易降,調暢氣機,通達氣血,通絡止痛,實為治頭痛的重要藥對。

從歷代天麻古方組成中可以看出,古方用天麻而不用川芎的極少,該藥對幾乎貫穿於所有天麻治療頭痛的複方中,下述其他藥對例舉的古方中均含有天麻配伍川芎。若川芎為主則用於外感頭痛,若天麻為主則可用於內傷頭痛。川芎散則有餘而補則不足,升則有餘而降則不足;得天麻潛降補益則相輔相成升降氣機,清陽易升而痰火易降,氣血易和而邪氣易解。

2.天麻配川芎、白芷

《本草經百種錄》:「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溼,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冉雪峰《大同藥物學》謂白芷「潤而合之辛溫,藉其衝動揮發之力以為涵濡灌溉之助。」天麻得川芎、白芷則祛風止痛之功力勝,天麻鎮潛之性可制川芎、白芷辛溫走竄,川芎、白芷辛散可助天麻走肌表巔頂,且三者皆兼濡潤,又可與滋陰藥相互化合,可用於風寒頭痛、寒溼頭痛、痰厥頭痛、肝寒頭痛、氣鬱頭痛、血瘀頭痛、血虛頭痛。

聖餅子(《普濟方》引《餘居士選奇方》)、祛風清熱散(《仁術便覽》)、淡婆婆根湯(《重訂通俗傷寒論》)、祛風清上洗藥(《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清上抑火湯(《何氏濟生論》)、防風雄黃丸(《楊氏家藏方》)、風藥一字散(《古今醫統》)、追風散(《傳信適用方》)、神仙透空丸(《洪氏集驗方》)、太一丹(《傳信適用方》)等方都是天麻與川芎、白芷同用。


3.天麻配川芎、白芍

川芎為血中氣藥,能化瘀滯,開血鬱,上行頭目下達血海;白芍微苦能補陰,略酸能收斂,《名醫別錄》謂其「緩中」,實即養育肝脾二髒之陰,收兩髒之逆氣。

川芎、白芍相配,一動一靜,一散一收,辛酸相合既可補肝氣,又可開肝鬱。白芍益陰力強以補天麻甘補之不足,天麻平肝力勝能助白芍酸收之不足,且川芎、天麻、白芍皆善止痛,川芎行氣祛風止痛,白芍柔肝和肝止痛,三者配伍相得益彰,能用於血虛頭痛、太陽頭痛、肝鬱頭痛、肝火頭痛、瘀血頭痛。現代文獻中此種配伍尤其多見。

4.天麻配天南星

溼痰橫行經絡,壅滯不通,天南星善於開絡中之痰,天麻善於化痰熄風,二者皆善止痛,配伍應用,相輔相成。用天麻配天南星治療痰厥頭痛,是沿用至今的重要藥對之一。

大追風散(《張氏醫通》)、太一丹(《傳信適用方》)、追風散(《傳信適用方》)、八生散(《證治要訣類方》)、神仙透空丸(《洪氏集驗方》)、一字散(《朱氏集驗方》)、太白丹(《御藥院方》))、乳香丸(《聖濟總錄》)等,均以天麻、天南星同用。


5.天麻配半夏

天麻為治風痰之要藥,善於熄風止暈;半夏辛溫,為治溼痰要藥,長於燥溼祛痰。半夏與天麻合用,功擅化痰熄風,二藥相合相成,功專化痰熄風,主治眩暈頭痛,歷代醫家常用作風痰要藥。肝風挾痰者,每因痰隨風動,風助痰勢,化痰與熄風相伍,能防微杜漸,而收標本兼顧之功。

天麻丸子(《聖濟總錄》)、四明丸(《聖濟總錄》)、羌活丸(《聖濟總錄》)、天南星丸《聖濟總錄》)、玉餅子(《醫方類聚》引《施圓端效方》)、如聖餅子(《局方》)、天麻餅(《普濟方》)、沈氏頭風丸(《雜病源流犀燭》)、祛痰丸(《雜病源流犀燭》)、清上抑火湯(《何氏濟生論》)、太白丹(《御藥院方》)、乳香丸(《聖濟總錄》)、神仙透空丸(《洪氏集驗方》)、八生散(《證治要訣類方》)、太一丹(《傳信適用方》)等方劑均以天麻半夏配伍。

6.天麻配伍天南星、半夏

半夏與天南星皆為治痰之要藥,半夏燥溼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開洩化痰以祛經絡中之風痰,二藥合用,祛風痰功力尤勝。天麻又常與天南星、半夏同用。天麻配伍半夏、天南星是治療痰厥頭痛的重要藥隊,也是鎮痛作用較好的藥隊。

如四明丸(《聖濟總錄》)、羌活丸(《聖濟總錄》)、天南星丸(《聖濟總錄》)聖餅子(《普濟方》引《餘居士選奇方》)、玉餅子(《醫方類聚)引《施圓端效方》)、如聖餅子(《局方》)、天麻餅(《普濟方))、太白丹(御藥院方))、乳香丸(《聖濟總錄》)、神仙透空丸(《洪氏集驗方》)、八生散(《證治要訣類方》)、太一丹(《傳信適用方》)均是天麻與天南星半夏同用。

7.天麻配伍全蠍、蜈蚣、僵蠶、地龍等

頭痛日久,反覆發作,痰瘀阻絡,根深蒂固,必以蟲類非常之藥搜剔方可奏效。因蟲類藥屬血肉有情之品,行走通竄之物,不僅擅長化瘀通絡止痛,而且多具搜風通絡、解痙熄風之功,直趨高巔之位,可以促使腦府痰濁瘀血的消散,以暢通經隧調和腦血流和微循環。

正如葉天士所說:「陽氣為邪阻,清空機竅不宣……藉蟲蟻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結,乃古法,而醫人忽略者。」現代醫家臨床實踐日益重視蟲類透絡止痛的作用,頭痛反覆纏綿,久病入絡,配伍蟲類藥是十分必要的止痛妙法。

天麻與地龍皆歸肝經,皆善熄風止痙止痛,天麻長於平抑肝陽,緩肝補肝;地龍長於清肝涼肝,通絡化痰。二者相伍,平肝熄風,活血通絡,清熱化痰,可用於肝火頭痛、肝陽頭痛、血瘀頭痛、痰火頭痛。現代全天麻膠囊治療頭痛,《聖濟總錄》地龍散主治風頭痛,二者都善治頭痛,配伍應用止痛之功尤勝。

天麻吸至濁之氣而稟玉潤明淨之體最善濁中生清,善化痰濁。

《本草備要》:僵蠶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氣,故能治風化痰,散結行經;蠶病風則僵,故因以治風,能散相火逆結之痰。」天麻與僵蠶皆得清化之氣,相互配伍,善於平肝熄風,通絡止痛,化痰散結。

痰厥頭痛、肝陽頭痛可恃為要藥,而頭痛日久不愈,風火痰瘀相結,天麻配伍僵蠶尤為常用。僵蠶善祛外風,散風熱,用治肝經風熱上攻之頭痛、咽喉腫痛有捷效,天麻與之配伍為治療外感頭痛和風痰頭痛的重要配伍之一。

張秉成《成方便讀》謂:「全蠍色青善走者,獨入肝經,風氣通於肝,為搜風之主藥。」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謂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性能入腦,善理腦髓神經,使不失其所司」。天麻與之配伍,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止痛作用迭加而走竄之弊可免。

追風散(《傳信適用方》)、大追風散(《張氏醫通》)天麻配僵蠶、全蠍、地龍;防風雄黃丸(《楊氏家藏方》)、黑神丹(《楊氏家藏方》)天麻配白僵蠶;太白丹(《御藥院方》)天麻配蠍梢、白僵蠶;一字散(《朱氏集驗方》)天麻配全蠍、僵蠶;乳香應痛丸(《局方》)天麻配全蠍、蜈蚣、虎骨、白僵蠶。


8.天麻配菊花

菊花乘秋金肅令盛開,最喜風為之疏蕩,溼為之滋養,所以菊花既能肅降清疏,又兼柔潤養陰之功,疏散兼能清降,涼潤兼利血氣。《本草蒙筌》載「驅頭風止頭痛暈眩,清頭腦第一」。冉雪峰《大同藥物學》贊菊花:其入藥也,能肩重任,非同處士虛聲」。

菊花與天麻皆是平抑肝陽兼有補益,二者配伍相得益彰,可用於風熱頭痛、肝陽頭痛、肝火頭痛、肝鬱頭痛、血虛頭痛。愈風丹(《普濟方》引《瑞竹堂方》)、祛風清熱散(《仁術便覽》)、神白散(《醫方類聚》引《神巧萬全方》)、淡婆婆根湯(《重訂通俗傷寒論》)、祛風清上洗藥(《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沈氏頭風丸(《雜病源流犀燭》)等,方中皆天麻與菊花同用。

9.天麻配白芍、當歸

白芍酸苦化陰,最大的優點在於柔潤而化以芳香,芳香而含於柔潤,體陰而用陽,以補為攻,以斂為開。頭痛用芍藥以滋肝,則肝火可清,肝風可祛,肝氣可疏肝血可寧,所以《本經疏證》說:「其體陰則既破,而又有容納之善;其用陽則能布,而無燥烈之虞。當歸辛香苦溫而甘潤,能補血虛,能潤血枯,能通血滯,能撫血亂,宜於血虛頭痛及瘀血頭痛,因氣味偏於陽性,常與白芍相須為用。

當歸、白芍皆有養血止痛功效,當歸長於溫養,白芍長於斂藏二者相伍有生長收藏之妙用,凡因肝陽、肝氣、肝火證之疼痛,及肝橫諸證,用之皆效。以白芍、當歸柔肝補肝以顧肝體的方法幾乎貫穿於所有的平熄內風劑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天麻配伍當歸、白芍,常用於血虛、血瘀、氣鬱、肝火、肝陽所致的頭痛。


10.天麻配鉤藤、懷牛膝

《景嶽全書》謂鉤藤「能清手厥陰之火,足厥陰、足少陽之風熱,故專理肝風相火之病。」又謂牛膝「其性下走如奔……引諸藥下降。」肝陽頭痛用天麻配伍鉤藤、懷牛膝成為現代臨床中廣泛應用的治法,代表方劑為天麻鉤藤飲。天麻得鉤藤、牛膝鎮肝逆、熄肝風之力尤勝,是肝火頭痛、肝陽頭痛的殊勝配伍。

11.天麻配剌蒺藜

《本草崇原》:「蒺藜子堅勁有剌,稟陽明之金氣……金能平木故主治肝木所瘀之惡血。」《本草正義》說:「獨能上巔頂,流通腦戶之風寒,為頭風痛之要藥。」天麻配伍剌蒺藜既能外疏風熱,又能內平肝火,是風熱頭痛、肝火頭痛、肝陽頭痛、肝鬱頭痛的常用藥對。

12.天麻配旋覆花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謂旋覆花「惟此味鹹而治上,為中上二焦之藥。鹹能軟堅,故凡上中二焦凝滯堅結之疾,皆能除之。旋覆花鹹能入血,甘能緩中,斡旋氣血,痰飲得之則消,氣逆得之則順,血滯得之則通《本草經解》: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日華子本草》:「治頭風,通血脈。」

天麻配旋覆花可用於痰厥頭痛、血虛頭痛、瘀血頭痛。古方如四明丸(《聖濟總錄》)、羌活丸(《聖濟總錄》)、羌活丸(《博濟方》)、羌活散(《三因方》)、清上抑火湯(《何氏濟生論》、都用天麻配伍旋覆花治頭痛。

相關焦點

  • 頭疼、頭暈...吃天麻就能好?偏頭痛的看過來……天麻的家庭用法食療
    用於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頭痛眩暈,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溼痺痛。1.鎮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痛效果。2.鎮靜作用:有的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症病人。
  • 石斛和天麻能燉雞湯嗎 天麻石斛雞湯的功效
    天麻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有效成分,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是十分珍貴的中藥材。
  • 它是中老年人頭暈頭痛的剋星,且遠不止這些功效,怎麼吃是關鍵......90%的人竟然不知道
    用於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頭痛眩暈,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溼痺痛。1.鎮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痛效果。2.鎮靜作用:有的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症病人。
  • 地龍配伍應用心得
    筆者以為地龍藥性寒洩,對虛證或脾胃虛弱者,不宜久服,劑量宜輕,以免引起腹瀉等反應,但於臨床運用時與其他藥物配伍恰當,可治寒熱虛實諸病。現舉例如下:一、地龍配麻黃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支氣管過敏反應性疾病,屬中醫學哮證之範疇。
  • 蜈蚣:息風止痙要藥
    由於本品具息風止痙之效,故對於急慢驚風均可配伍其他藥物治之。急驚者,多與羚羊角、鉤藤、水牛角、牛黃、蟬蛻、僵蠶同用;慢驚者,多與人參、天麻、白芍、炙甘草相伍。如《證治準繩》睡安散,以蜈蚣配伍全蠍、硃砂、乳香、血竭等,治急慢驚風,症見頭痛項強、神昏驚厥、手足抽搐、不得安睡者。癲癇 本病發作時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屬於肝風內動,本品平息肝風,定癇止抽,所以對此病有效。
  • 它是中老年人頭暈頭痛的剋星,且遠不止這些功效,怎麼吃是關鍵......看完再也不敢小看它了!
    用於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頭痛眩暈,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溼痺痛。1.鎮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痛效果。2.鎮靜作用:有的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症病人。
  • 天麻,其功在祛風、治風痛、治風痰、治風溼
    1.平肝息風天麻質潤多液,能養血息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於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2.祛風止痛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天麻適合用於內風所致的頭暈。內風引起頭痛的三種類型:一、肝陽上亢型,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出現;二、痰濁中阻,表現症狀:經常感覺頭偏沉;三、腎虛病人,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的症狀。
  • 頭痛、四肢麻木、面癱、老年痴呆?天麻是這些病的剋星!
    鎮定作用對抑鬱症的治療有獨特的功能防止老年痴呆作用;提高人體抗缺氧能力降低血壓血脂作用;改善睡眠,明目增智作用1、頭痛、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2、面部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患者;3、高血壓
  • 買了天麻不知道怎麼吃?看這裡……頭暈頭痛手腳麻的剋星
    我國從古至今就有「藥食同源」的食療文化,早在《皇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治病的原則是:「藥以祛之,食以隨之」,天麻入食最早見於典籍《本經》,云:「天麻久服益氣,長陰肥健,嵩山、衡山人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天麻除了祛風溼,止痛、行氣活血之外,還有其他很多作用,下面就帶領各位來了解關於天麻的相關知識並提供天麻的吃法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 天麻對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 神經衰弱,風寒溼痺,血管性神經性頭痛、等症均有顯著的效果.
    天麻這5大功效,給爸媽過一個舒服的冬天! 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莢蘭素,胺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溫、無毒,有抗風溼;鎮靜,鎮痙,鎮痛,補虛,平肝息風……功效。對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 神經衰弱,風寒溼痺,血管性神經性頭痛、等症均有顯著的效果。
  • 天麻不要輕易吃,90%人不知道的天麻作用!
    你要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你要降低血壓,減慢心率,保護心肌缺血;你要治療腦神經疼痛,那麼,天麻是一種上好的選擇。天麻7大養生價值1、止痛研究發現,科學家在天麻上製作出了天麻注射液,這種物質進入身體之後能夠很好的起到鎮靜的作用,特別是對腦血管病頭痛、三叉神經痛以及血管神經性頭痛等,臨床實驗表明,鎮痛有效率達90%,效果非常的驚人。
  • 7種用於治療鼻炎的中成藥,建議收藏
    主要表現為鼻塞、鼻癢、打噴嚏、流鼻涕、嗅覺下降、頭痛、頭昏等。如果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鼻前庭炎等併發症。方中蒼耳子為君藥,以散風除溼,通竅止痛;辛夷、白芷為臣藥,以發散風寒,宣通鼻竅;佐以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再加黃芪大補脾肺之氣,白朮健脾益氣,防風走表驅風。諸藥合用,以奏散風消炎,宣通鼻竅之功。主要用於鼻淵,鼻塞,流涕,前額頭痛;鼻炎,鼻竇炎及過敏性鼻炎。2、鼻竇炎口服液
  • 天麻藥膳食譜,這樣吃天麻能治一堆病
    天麻的藥膳食譜1、天麻煮雞蛋原料:天麻片30克,雞蛋3個,水1000克。加工方法:先將天麻片放鍋內加水煮30分鐘後,打入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特點:清湯爽口,食用方便。具有治療頭痛、目眩的功效。2、天麻蒸雞蛋原料:天麻粉6克,雞蛋1個。
  • 頭痛、鼻炎、痛經、口腔潰瘍……只要一個雞蛋就能搞定!
    二者配伍對血虛、陰虛引起的嗓子沙啞尤為有效。因聲帶小結、息肉等器質性病變所致的嗓子沙啞,此法就不適合,胃酸分泌過多的人也不宜用。取雞蛋2個,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同煮,雞蛋煮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吃蛋喝湯。經前1~2天開始服,每日1劑,連服5~7天。 痛經的發生與淤血有著密切的關係!
  • 經常吃這個,可增強記憶力,治頭痛等,可惜你還不知道
    我國從古至今就有「藥食同源」的食療文化,早在《皇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治病的原則是:「藥以祛之,食以隨之」,天麻入食最早見於典籍《本經》,云:「天麻久服益氣,長陰肥健,嵩山、衡山人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天麻除了祛風溼,止痛、行氣活血之外,還有其他很多作用,下面就帶領各位來了解關於天麻的相關知識並提供天麻的吃法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 祛痰法可治療多種老年病
    暗號:長壽訣祛痰法在老年腦病中的應用與體會作者/黃業芳對於老年性腦病的治療,除常用益五臟調六腑、補氣血的方法外,我們採用祛痰法為主配合調臟腑的治療方法,對老年性的中風、小中風、眩暈、痴呆、頭痛……等,老年性腦病患者進行治療
  • 中醫:葛根的功效及禁忌,建議收藏
    葛根的功效及禁忌,建議收藏性味 味甘、辛,性涼。歸經 歸肺、胃經。功效 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昇陽止瀉。主治 用於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洩瀉。禁忌 虛寒者忌用,胃寒嘔吐者慎用。
  • ︱每日一穴 ︳風池穴:治療頭痛,眩暈,頸項強痛~
    主治疾病:風池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主治疾病〗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人體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絲竹空穴治偏正頭痛;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視;配百會穴、太衝穴、水溝穴、足三裡穴、十宣治中風。
  • 科學治療肺結核(一)
    我們用西醫的研究方法,在大型真菌(高等真菌)中找到了一種能抗病毒的真菌,並在對簡單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見到了效果。但是,對疑難的疾病,比如耐藥性肺結核,再用這種方法治療就不起作用了。我們既要分析,患者為什麼會得耐藥性肺結核,又要分析哪些藥是對症的,哪些藥是辯證的,怎樣結合才能治癒肺結核。在臨床上,當我們想要治好現代的疑難雜症的時候,就會發現用西醫的方法,已經沒有希望了,用中醫,也很難。
  • 【每日一膳】薺菊兔肉湯:清肝涼血、平肝熄風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屬肝陽上亢者,頭痛眩暈,心煩易燥,口苦咽幹,睡眠欠佳
    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因胡蘿蔔素為維生素A原,所以是治療乾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加鹽調味,汆入薺菜,即可食用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溫病條辯》)。2、肝陽眩暈,肝風實證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