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浙滬交界的地方,有這麼一個古鎮,它的名字叫西塘,它始於春秋,有著幾千年厚重的歷史,又有著江南杏花春雨的空靈。初夏時節,帶著對她的憧憬,我與她有了期待已久的相約相見。
西塘位於浙江嘉善縣,交通便利,離上海60公裡,杭州100多公裡,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周邊虹橋,浦東,蕭山三大機場。
從南京驅車前往,三小時左右,順利到達,下申嘉湖高速不久,遠遠地就能看到大大的牌坊,上面寫著「吳根越角」四個大字,西塘就在眼前。
西塘的水
進入古鎮區域,只見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正值旺季,不大的西塘熱鬧非凡。於是避開繁華的西街,朝河邊走去。
西塘水多,以河道為骨架,又以橋為紐帶相連,沿河人家枕河而居,臨水照影,漿聲入夢。
水可釀酒,西塘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酒鎮」;水可灌溉,有水才有魚米之鄉;水道便利帶來了繁華與富庶的商業,也因此孕育了西塘的儒商文化。西塘人親水,水是西塘的靈魂,也是西塘的命脈。
而今的西塘,河面上已經沒有了商船雲集的景象,變得安靜而從容。你想像不出來,它見證過千年來發生過的故事,她什麼也不說,只叫人自己體會,體會著它與古鎮不離不棄,難以言說的情愫。
在河邊站定,放眼看去,小河宛轉,逶迤而來,就象個輕盈的少女,正繞著小鎮嫋嫋起舞。
找個地方坐下,這水好靜,閉上眼睛,輕輕的它的低語,仿佛是在與我對話,靜靜地流淌在我的心裡。此刻遠離嘈雜,什麼都可以不想,什麼也都可以想,就當是做個白日夢好了。
水波不興,偶爾有花瓣飄落,輕點水面,就象是一個溫柔的吻,激起微微的漣漪;而柳條依依垂下,耳鬢廝磨,卻又是那最深情的依偎了。
正是午後時分,河邊綠蔭如蓋,人家門後的花也開得正好,倒映在水中,恰似一幅水鄉意味清雅的畫;而烏蓬船悠悠划過,打破水面的寧靜,這畫就變得妖嬈起來,象是隨筆塗抹,偏偏餘韻綿長。
烏蓬船是西塘之水不可或缺的元素,有了它的拙樸,才更顯見水的靈動。相比其他古鎮,總覺得西塘的船更加率性一些,懶懶的,走著的,要有多慢就有多慢,停著的,讓人覺得它似乎已經停了很長很長的時間,讓人覺得,它停在那,只是因為想停下。
坐進烏篷船,一路看河岸人家攬水入屋的碼頭上陽光燦爛,看他們臨水挑開的小窗邊有生機勃勃的小盆弔蘭向河面低首,聽岸邊店鋪裡遊人的歡笑聲語,看長廊裡情侶依偎走過,覺得人生沒有比這更平靜美好的場景了。心裡滿足了。
入夜,河邊華燈初上,一派笙歌景象,這時河又有了豔麗的風韻,兩岸的店鋪燈光璀璨,倒映在水面,流光溢彩,河埠上有人在放許願燈,放出去的,象會流動的星,慢慢遠去,帶走的是放燈人的美好願望。酒吧街上的音樂遠遠傳來,這時的河是溫柔的,醇厚而醉人,是一首旖旎的曲子。吱呀呀搖過的小船,載著一群一群的遊客,醉倒在這溫柔鄉裡,不知今夕何夕,樂不思返了。
西塘的屋
是在第二天的清晨,仔細地閱讀西塘。
從蘇家弄那窄窄的巷子走出,左轉往西,就能走到環秀橋。這個時間沒有什麼遊人,古老的房子裡,人們剛剛甦醒,店鋪的老闆剛取下第一塊門板,有人往青石板的街道上灑水打掃。站在橋上,可以看到臨水人家的屋子沐浴在美麗的光線和樹影裡,幽靜涼爽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時候的西塘是真正的西塘,摒去人潮後的寧靜才是它本來的性格。我靜靜地走在長廊裡,煙雨長廊是西塘最有特色的地方,因湯姆克魯斯的奔跑而揚名,卻仍然是那麼低調的味道,它長達千米,兩米多寬,沿河一側還有美人靠。有了長廊,逛街市的人們即使遇上下雨也不怕,所以也稱「雨廊」,這是一個更加詩情畫意的別稱。我沒有遇到西塘的雨季,但是卻能想像得出來,雨點次第落在水面,畫出一個個音符,而人們呢,只閒閒地走走坐坐,看看雨的那份心境,實在令人嚮往。
從長廊向河對面看去,被老宅的馬頭牆吸引,青磚黛瓦,粉牆斑駁,層層疊落。據說西塘的馬頭牆有自己的特色,在我眼中看來,那都是積澱了歷史,飽經了滄桑的智者,若靜下心來,就以它們為媒介,與過往的歲月對話。
河埠頭上,有人在捶洗衣物,這河埠頭在以前的年代,也是小商販搖著船賣東西停留的小碼頭,到了喊上一聲,就有人出來買回需要的東西,非常方便。其實那時臨水人家買東西還有個更方便的法子,就是在窗子裡用繩系籃子放下錢去,再把貨物取回來,真正是足不出戶買東西,與現在的網購相比,還多了份情調呢。
走過送子來鳳橋,走到長廊盡頭,過永寧橋,就又繞回西街,昨天它熙熙攘攘,這時候卻十分安祥,足以讓人靜靜地佇足在任何想佇足的地方。
街道十分的窄,窄到對面而居的兩家人家幾乎伸手可觸,二樓的窗子緊靠,我開始想像,古老的年代,如果兩家都有小姑娘,在無聊的時候,不用出門,打開窗子就可以閒話家常,說說小女兒家的小心思。
站定,抬頭看,古老的牆上有的地方滿壁爬山虎的綠葉,綠葉的掩映下,露出同樣古老的滴水簷。簷口的瓦當上圖案精美,有雕刻著「壽」字的,有刻著不知名圖案的,我還看到了二龍戲珠。西塘的建築多建自明清,老屋子到今天已經多數有頹敗的氣息,瓦當這小小的建築元素,卻歷經風雨保存得非常完好,叫人觀之懷古的同時,也感嘆當年工藝的精美。
行走在西塘,就不能不被那許多深深淺淺的弄堂所吸引。資料告訴我,這裡有122條弄,數量如此可觀!蘇家弄,唐家弄,這是以大戶人家的姓來命名的;石皮弄,磚瓦弄,這是以建築材料來命名的,還有四賢祠弄,這個可以顧名而思義,那麼野貓弄,那是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
弄堂除了名字有趣,就是大多非常窄,除了大弄有5到6米寬,其餘最多能容兩人並選擇,名為小弄的那條弄堂,只限一人側身通過,至於野貓巷,那就只能算是一條縫了。
弄堂在過去,是居民們的主要通道,也是大家娛樂休閒的場所,鄰居們聚在弄堂裡,擇擇菜,下下棋,大人們話話家常裡短,孩子們聽老爺爺講個山海經,都在這弄堂裡。
現在的弄堂,隨著生活條件的發展,已經鮮見這樣的場景,反倒是來訪古的遊客身影更多起來。
每一條弄堂看上去都幽深,讓人想知道它去向哪裡,盡頭住著什麼樣的人家……
就是這樣的弄堂裡,生活著西塘祖祖輩輩的人們,就是在這樣的弄堂裡,上演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弄堂裡的青石板路,牆上的古老牆磚,都似乎深深銘刻著這些前塵往事,靜靜懷念著那些離去的歲月。
西塘的閒
西塘是適合放鬆身心的地方。
初到西塘,入住的小客棧在蘇家弄裡,走進那原來屬於大戶人家的大宅門,往開滿花的窗前一坐,浮生半日閒的那種感覺,頓時讓人快樂起來。
這個古老的小鎮,現在充滿了各種文藝元素,咖啡,音樂,流浪,遠離,孤獨,包括豔遇。但這些元素,卻似乎很恰到好處地契合了西塘的古老,滄桑,更多的人想以這文藝而又滄桑的古鎮為背景,演繹一些真正屬於自己的故事,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
避開中午的人潮,我在黃昏時分走上街頭,路邊酒肆裡,有人在自斟自飲,有人在小店二樓臨窗的位置上發呆,看人看風景。
這裡的飯店(我更想稱它們為酒家),臨水的位置上已經坐滿了人,都正喝得歡。只得找了家不臨水的坐下,抱著填飽肚子的願望卻得到了大大的驚喜。魚是新鮮的魚,蝦也是特別新鮮的蝦,掌勺的手藝超乎想像的好,我居然把梅乾菜燒肉裡的肥肉給消滅乾淨了!米飯也是超乎想像的軟糯清香,這幾乎改變了我對旅遊景點飯店的壞印象。
吃完走走逛逛,如果人不是那麼多的話,就可以氣定神閒地在那一個個還用著門板的古老店面裡,淘一淘本地特產,還有把玩一下個性小店鋪裡的小玩意。
跟著人流,東西不分地走到長廊,長廊的美人靠上,有一位老人在拉二胡,悠悠揚揚的樂曲,似在為攜手走過的情侶們譜著背景音樂,也似在傾訴他自己的一生,他拉的旁若無人,好像在說,懂的人,就一定會懂。
夜色漸濃,看著河裡的船來船往,逛著逛著,居然看到河的對面有個戲臺,正在上演著不知名的劇目。看不懂,但在這樣的夜色裡看演員們投入地表演,就很入戲了,想起魯迅先生的社戲,想著那眾人劃著烏篷船去看戲的景象。
這裡也有烏篷船經過戲臺,船上的人看戲,岸上的人就看戲又看船。
微醺的晚風拂面,站在這樣的畫卷一樣的景色裡,醉裡吳音相媚好,一時恍惚,突然不覺身在他鄉。這西塘,竟是如此親切溫暖。
在西塘,就是這樣,走走,看看,發發呆,鎮子這麼小,不必擔心走失,所以連大腦都不用帶出來,帶著靈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