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被誣陷偷玉,被打幾百鞭,他受刑後問妻子:我看舌頭還在嗎?

2020-12-20 大米嘚啵嘚歷史短文

張儀是戰國時期著名外交家,他靠三寸不爛之舌,達成「連橫」聯盟,以「連橫」破「連縱」,形成了戰國新的戰略格局。這樣一位優秀的外交家,也曾遭遇過悲慘的一幕,他被人誣陷偷玉璧,被打了幾百鞭子。

張儀

張儀,戰國時期魏國人,他從小熱愛讀書,立志改變戰國亂世。等到張儀年齡漸漸大了以後,去往鬼谷子門下學習。當時還有一個青年人也來到鬼谷子的門下,他就是蘇秦。蘇秦和張儀兩人一同讀書,學習老師的謀略。

兩個青年人在茫茫山野中,學習治國的道理,在課餘時光,他們抓蜻蜓,去往小溪邊看潺潺流水,好不愜意。鬼谷子坐在高高的山石上,看著兩個天真爛漫的年輕人,在戲水玩樂,仿佛又回憶起自己年輕的時候。

張儀和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晃匆匆數年過去,兩個年輕人告別了自己的老師,下山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去了。蘇秦和張儀分別去遊說諸侯,蘇秦早早地得到趙肅侯的器重,同意了他「合縱」的策略。

而張儀的遊說之路沒有這麼順利,他曾去往楚國,遊說楚國相國。在酒宴間隙,突然有人稟報丟失了一塊玉璧,而楚國相國的門客說:「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

楚國相國聽從了門客的勸說,也認為張儀貧寒,很有可能是他盜取了自己的玉璧,而其實都是門客的誣陷。張儀剛到楚國相國府中,連路都分不清,就能盜取玉璧,顯然是門客盜取後的栽贓陷害。

張儀被鞭打

張儀沒有做偷竊之事,自然不會承認。楚國相國擺了擺手,一大批軍士走上前來,把張儀架了出去,按在椅子上,開始用鞭子抽打張儀。張儀忍著劇痛,被打了幾百鞭子,咬著牙堅持,依舊沒有承認偷竊玉璧。

楚國相國看到無法撬開張儀的嘴,讓人把張儀丟出府外,就這樣張儀屈辱地爬回了別舍,他的妻子趕緊把他扶回住處。他的妻子看他滿身是傷,悲痛著對他說:「你學習了這滿腹謀略有什麼用?看你今天被人打個半死,差點丟了性命。」

而張儀半開玩笑,忍著劇痛對妻子說:「視吾舌尚在不?」

張儀妻子

他的妻子說:「你身上的皮肉沒有了,舌頭還在。」張儀笑了笑說:「我舌頭還在,皮肉沒了沒關係,有一天還會長出來。」在張儀忍受了幾百鞭子後,依舊關心自己遊說君主最重要的舌頭,可見他心中的抱負。

蘇秦被趙肅侯器重後,擔心自己遊說各國君主時,秦國會派兵前來,攻打各個諸侯國。因此準備派人去往秦國,去幫助自己穩定住秦國的局勢。蘇秦想到了自己的師兄弟張儀,蘇秦曾對門人評價張儀:「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

蘇秦

蘇秦說:「自己的才能並不如張儀」,這也是一種謙虛的說法。為了讓張儀信以為真,蘇秦採取了一點小小的策略。他讓人把張儀找來,並沒有見張儀一面,還用僕人的食物,招待張儀。張儀果然憤怒,離開趙國,去往趙國的敵國秦國。

張儀來到秦國後,蘇秦還是派人資助張儀,張儀因此得到秦惠王的賞識,被任命為客卿。後來,蘇秦派去的人,才偷偷告訴張儀,所有的資助都來自於蘇秦。當初蘇秦慢待張儀,也是為了讓他去往秦國,為自己穩定秦國局勢。

秦惠王

張儀感嘆道:「蘇秦說他不如我,我看我和他還有很大的差距,只要蘇秦在,秦國哪裡敢攻打趙國?」其實,這時張儀已經明白了蘇秦的意思,但是他沒有選擇成為蘇秦的間諜,而是為秦惠王效力了。

此後,張儀在秦惠王麾下效力,幫助秦國達成了「連橫」聯盟,而蘇秦則幫助六國,達成了「合縱」聯盟。兩個最親近的師兄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蘇秦準備以張儀為間諜,搞垮秦國。而張儀為了心中的理想,忠誠於秦國,師兄弟開始了對抗。

在張儀被任命為秦國相國後,秦國實力迅速崛起,張儀沒有忘記楚國相國的侮辱,他派人給楚國相國傳話:「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張儀成為秦國相國

張儀靠自己的能力,被秦惠王任命為國相,他沒有受蘇秦的操縱,而是依著自己的本心走。蘇秦和張儀兩兄弟,都達成了自己最初的願望,找到一位合適的賢主,達成自己封將拜相的願望。曾經天真爛漫的兩兄弟,來到對立的兩個國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也是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理想,最無奈的選擇了。

相關焦點

  • 「三寸不爛之舌」之張儀
    當楚相說他隨身佩戴的玉璧丟失了以後,楚相的門客們於是便懷疑是張儀拿的,就對楚相說:「張儀一直都很窮,而且聽說張儀的品行也不好,一定是他偷了宰相的玉璧」。於是最後楚相只好下令釋放了張儀。 張儀被妻子接回家以後,張儀的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被打成這個樣子,不免傷心痛哭。
  • 張儀的老婆不是蘇宣,根本沒有這個人
    張儀和蘇秦是這群外交官中最好的。張儀也被稱為「世界第一外交官」,你說他不是認真的嗎?我們已經從正面了解了張儀的部分能力,但是我們仍然不了解張儀的家庭因素。那麼張儀在歷史上有妻子嗎?如果有妻子,她妻子是誰?張儀很有能力。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是好是壞?在古裝歷史電視劇《大秦帝國的縱橫》中,演員於恩泰扮演主角張儀,我們今天談到的健談的辯手。張儀的身份是魏國,但卻是秦國。
  • 誰窮誰是賊,這種觀念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張儀盜玉,至今都是謎
    寶玉易主卞和獻玉之後,和氏璧便被楚國當做國寶,這樣世世代代相傳著,到楚威王登基後,因為昭陽在滅越國的戰役中立了大功,便把和氏璧賜予了他。四處尋遍,沒有發現和氏璧的蹤跡,突然其中一名門客指向張儀,說是他偷的。家境貧寒,成為盜竊嫌疑人張儀為什麼會被懷疑呢?因為他家境貧寒,自認為才華橫溢的張儀,卻少不得志,已到中年的他還是一貧如洗,所以他成為了所有人的嫌疑對象。
  • 張儀的成功學,看小人物如何走向人生巔峰
    張儀本是魏國人,他的人生起步,要從一個人說起,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鬼谷子」,鬼谷子是個神仙般的人物,歷史上沒有記載,不知從哪裡來,也不知到哪裡去,只知道他有四個牛逼的徒弟,個個可以興風作浪,前有龐涓孫臏,後有張儀蘇秦。張儀正是有幸拜在他門下才學得本事,可見,找一位好老師是很重要的。學成之後,下山施展抱負,他先去了楚國,本以為可以一展才華,卻不想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 蘇秦不惜激怒張儀去秦國,原因竟然是因為它?
    張儀結束學業以後就去遊說諸侯,他曾經隨從楚國的宰相喝酒,不久楚國的宰相丟失了玉壁門下的人懷疑是張儀偷的,說張儀窮品行不好,一定是他偷了宰相大人的寶貝,大家一起逮捕了張儀鞭打了他幾百下,但張儀始終不服,只好釋放了他,他的妻子說,親愛的夫君大人,如果不去讀書遊說,怎麼會遭這個恥辱呢?看著妻子那麼發愁的神情,張怡卻笑了。
  • 歷史的黑色幽默:魏人張儀曾出賣了魏國,魏國卻成他最後庇護所
    張儀原本是魏人,但從鬼谷子門下出師後,卻難以在魏國謀得出路,被迫漂泊到了楚國。不過,初出茅廬的張儀運氣實在太差。一次,張儀參加楚國國相舉辦的宴席,不想期間人多混雜,楚相的一塊璧玉不小心弄丟了。這時,楚相侍從都懷疑是張儀所為:「張儀貧困又無德行,必定是他偷了您的璧玉!」楚相不加細查,馬上派人將張儀抓了起來,並嚴刑拷打。
  • 張儀實現人生理想的過程,是一個反覆而曲折的過程
    張儀也想要在亂世中成就一番事業,為此也是苦苦求學,到機會成熟後就開始自己的遊說。但,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經過不斷的反反覆覆,幽微曲折。在實現自己理想這條路上,雖然最後得到成功,但過程也是曲折不斷。起初,他來到楚國,在令尹昭陽的門下做門客。有一天,昭陽宴請賓客,拿出一塊美麗絕世的玉璧讓眾人傳閱欣賞。一時間自然是主人和客人都歡欣喜悅。
  • 蘇秦、張儀之流在中國漸漸消亡,卻被西方、日本人推崇
    張儀,原本是魏國安邑人,師從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後下山周遊列國,在某次楚相的宴會上被人污衊盜取了一塊美玉(一些電視劇中說是和氏璧),結果被打的遍體鱗傷,甚至嘴裡冒著血泡,牙齒都掉了幾顆。回到家,妻子埋怨他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才有今日之恥。張儀雖然口齒不清,卻對妻子說"我的舌頭還在嗎?"
  • 張儀:從棄臣到秦相,絕地反擊,才是一個人最狠的報復
    他便是「連橫策略」的發明者,以「橫」破「縱」,遊說六國入秦的謀劃者——張儀。張儀雖不像武將般可以攻城略地,開疆拓土,卻憑藉自己的智慧與口才,撬動諸侯各國,攪動天下風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張儀連橫破縱的故事。
  • 張儀在歷史上到底有多牛?
    據司馬遷《張儀列傳》記載,他曾師從於春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據記載,張儀年紀輕輕便掌握了縱橫家的看家本領,幾經輾轉後,他來到秦國,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被封為相,後來張儀出使各國,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首先破除了秦國和齊國兩個大國的聯盟,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最後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
  • 大忽悠張儀,為實現計謀,毫無底線出賣自己的母國!
    不得不說張儀很聰明,但他是一個不講原則,沒有底線的小人,為一己之私,竟然出賣母國,最後落得身敗名裂。張儀是戰國時期的魏國人,也就是今山西省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他和另一位大忽悠蘇秦是師兄弟,同拜鬼谷子為師。畢業後二人各奔前程,不久蘇秦做了燕國的宰相,燕國是戰國七雄中的小國,蘇秦為了保住燕國,開始推行「連縱抗秦」計謀,通俗來講就是聯合六國群毆秦國。
  • 張儀:吃著蘇秦的飯,卻砸了人家的鍋,他們為何能攪亂戰國七雄?
    蘇秦畢業後,四處找工作卻處處碰壁,壓根沒有人搭理他,以至於乞丐一樣落魄街頭,連他的兄嫂、弟妹都諷刺挖苦他。張儀呢?畢業後到楚國混跡,一次同國相喝酒,人家席間丟失了一塊玉,便認定是張儀偷走了。理由是「儀貧無行」,這標籤貼的夠鬧心,意思是人窮了品行也好不到那裡去。張儀酒沒有喝成,打卻沒有少挨,衣服破了,鞋子掉了,連牙齒都被打鬆動了。
  • 別瞧不起做PPT的,張儀就是用PPT為秦國一統天下提供了戰略方針
    如此一來,下面那些加班加點幹活創造生產價值的員工心裡就不平衡了,他們想:那些只動口不動手,勸憑一張嘴吹牛的主,憑什麼比我掙得多?這事咱們得從一個歷史故事說起,不瞞大家說戰國時的縱橫家張儀是PPT的始祖,不信,咱們往下看。
  • 六國時期的張儀是怎麼死的,而我們又如何去評價他的一生
    張儀是一個魏國人,而且他還是貴族的後裔,但不幸的是家道中落。我們從一些上說上發現張儀跟鬼谷子蘇秦是出自一個師門,等到學成的時候,他便在六國之間進行遊說,但是他在遊說的過程中,並沒有受到各國的賞識。我們知道蘇秦也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非常厲害的政治家,但是張儀出來的時間要比他要早些。他們兩個之間的經歷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先從遊說各國之間開始做起。
  • 歷史上的張儀結局有多慘?
    張儀和楚國的相國飲酒時,相國丟失了一塊玉璧,他門下的人都說,張儀又貧窮又品行低劣,一定是他偷了玉璧。於是人們將張儀抓起來,打了數百大板,但張儀一直不承認,眾人只好將其釋放。回到家,張儀的妻子責怪他說:"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意即,要是張儀當年不去學習辯論遊說,怎麼會受到這種屈辱。但張儀不以為然,反而開玩笑地問妻子:"視吾舌尚在不?"
  • 張儀兩為秦相,以連橫破六國合縱,為何落得出逃秦國的下場?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實力大增,但仍然為列國看不起,但秦國對人才的需要更為迫切。 戰國是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社會階層流動性強,諸多有才之士依靠才學奔赴他國謀取功名,張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張儀所學既不是兵家、法家,也非儒家、墨家,而是不為人所知的縱橫之術,縱橫之術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外交術,縱就是聯合一幫弱者打強者,橫就是強者聯合弱者打弱者。
  • 最恨張儀之人,國王宣稱:張儀待在哪個國家,我就打哪個國家
    在中國縱橫家歷史上,有兩個赫赫有名之輩,即張儀與蘇秦。在人們印象之中,蘇秦遊說關東六國,最終成功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成為當時最亮眼的風雲人物。那麼,與蘇秦齊名的張儀,他的忽悠本領又有多強呢?事實上,張儀可能比蘇秦更高一籌,因為他讓戰國七雄全部中招,甚至齊國恨到「張儀到哪,就打到哪」的地步!
  • 歷史上著名的秦相張儀並非秦國人,那他為何為秦國如此賣命?
    然而不久後的一日,昭陽在家中設酒宴請賓客,途中拿出和氏璧供大家觀賞,卻不想中途和氏璧消失不見了,於是大家都懷疑是剛到不久的張儀把和氏璧偷走了,於是昭陽派人拿下張儀並對他嚴刑拷打,可奈何張儀並沒有盜取,於是無奈之下昭陽只好將奄奄一息的張儀放走。張儀回家後,問妻子的第一句話便是"我的舌頭還在嗎",他的舌頭當然在,否則又怎會有後來為秦國奔波的秦相呢?
  • 歷史上的張儀,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師哥知道這個張儀師弟本事比他強,怕他厲害起來取代他的位置,就決定雪藏他,讓他擱在府上,也不向趙王推舉他,而且張儀每天吃的都是下人們吃的粗糲飯食,一點油水都不給,張儀很心痛,想了半天,不行,我一定要爭口氣,乾脆就跑到趙國的對頭秦國那裡,要打臉蘇秦,堅決跟他對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