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初,新冠病毒來勢兇猛,肆虐於荊楚大地。形勢嚴竣,武漢告急。當此民族危難之際,為保衛湖北,保衛武漢,打贏這場全民抗疫戰爭阻擊戰,全國各地數萬醫務人員,響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號召,放棄個人小家庭,不顧生命危險,身披白色戰袍,馳援武漢,成為新時代的最美逆行者。他們的無私獻身精神,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受到全國人民的高度讚譽。
早在七十多年前,建國伊始,我黨也曾有千餘名隱蔽戰線的地下工作者,逆行南下,毅然赴臺,為解放臺灣,統一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來,他們中大多數人慘遭殺害,把一腔熱血灑在祖國的寶島上。劉光典烈士就是其中的一員。
正是在當年革命先烈精神的感召下,廣大醫務人員頑強拼搏,全國抗疫阻擊戰取得重大勝利。3月21日,各大媒體疫情速報上顯示:【湖北連續四天0!全國新增46例,45例為境外輸入】。數字反映出了戰果,這是中國人民的勝利,這也是正義力量的勝利,這個成績令世界矚目,令抹黑中國者瞠目。
同在這一天,海峽對岸的臺北市六張犁墓區舉辦了一場追思會。第二天,劉光典烈士的兒子劉玉平老師發來《2020年臺灣六張犁墓區春祭悼文》,並附有四張照片。
六張犁墓地位於臺北市東南,上個世紀50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許多被蔣介石反動集團殺害的革命烈士被草草地掩埋在這亂墳崗裡。後來,墓地經過修繕,建成人民忠魂紀念公園,並重修了原有的靈骨塔。塔裡面存放著一批被國民黨殺害的中共地下工作者的骨灰,劉玉平的父親劉光典烈士的骨灰也在這裡面。
公墓正面鐫刻著一副輓聯:
民主統一走向富強壯志未酬;
愛國愛鄉改造社會死而後已。
橫批:人民忠魂。
追思會悼文如下:
2020年臺灣六張犁墓區春祭悼文
2020年3月21日,在1950年白色恐怖七十周年,以及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緊張之時,六張犁墓區犧牲先烈的遺族家屬、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的受難同志和家屬與關心白色恐怖歷史正義的朋友們。來到六張犁白色恐怖犧牲烈士墓區,向繼承了臺灣二二八起義犧牲同胞遺志,為追求國家和平統一、堅持臺灣民主自治、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而在五O年代壯烈犧牲於臺灣的革命烈士們敬弔追思。
今年蔡英文政府為了贏得大選繼續執政,利用貧富的差距煽動世代矛盾對立,在選舉期間逐步修惡戒嚴遺毒的國安法,更通過「反滲透法」破壞兩岸正常的和平往來,把兩岸百姓拉回七十年前的緊張對峙時期,甚至在祖國抗疫的艱苦期間以及目前全球疫情大爆發的緊急狀況下,讓兩岸人民互相仇視攻訐更加激化。
所幸大陸全體同胞萬眾一心努力抗疫,以及許多大愛無私的逆行者自願前往武漢,不僅穩定控制了祖國的疫情,並且捐贈各項醫療物資幫助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抗疫度過難關,表達了共建人類生命共同體的心聲。
這使我們想到七十年前的先烈先輩,也像這些逆行者一樣,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又投入反帝反壓迫的革命道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和後代子孫的幸福,艱苦奮鬥犧牲直到生命盡頭而無悔,作出了最好的榜樣。
冬天有淒涼的風,卻是春天的搖籃,雖然兩岸近期會持續緊張,但是在祖國堅定地走繁榮富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世界資本主義在這次疫情中逐漸衰敗,蔡政府將無法違逆時代的和平潮流,兩岸終將統一。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您流的血照亮著路,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向前走。
2020年3月21日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敬弔
據劉玉平老師介紹,六張犁墓地追思會已經持續多年,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參加者主要是臺灣地區政治受難者的親屬,其中包括中共赴臺地下工作者中犧牲烈士的親屬。六張犁墓地原本是個亂墳崗,那麼,它是怎麼變成了人民忠魂紀念公園的?劉玉平老師的父親劉光典的骨灰為什麼會安放在這裡呢?讓我們把時光拉回到七十多年前,從劉光典參加中共隱蔽戰線工作說起。
劉玉平的父親劉光典是遼寧大連旅順人,1947年,加入中共社會部大連情報處,擔任交通員。1949年5月,劉光典完成遼瀋、平津戰役的任務後,一家5口團聚在北京錢糧胡同的四合院裡,院裡種有桑樹、杏樹等,院子對面就是劉伯承元帥家。劉光典有著一個溫馨富足的家庭,妻子美麗賢惠,三個子女活潑可愛。新中國成立後,劉光典的家中呈現出光明幸福的未來。
可是,海峽對面的臺灣還沒有解放,祖國還沒有統一。
為了解放臺灣,劉光典奉上級指示,毅然放棄了在北京的安逸生活,離開妻子兒女,逆行南下,1949年5月初,告別妻子兒女先去武漢執行任務後,9月底到達香港。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49年10月25日,劉光奔赴臺灣,闖入龍潭虎穴,冒著生命危險,取回重要情報。1950年1月6日,劉光典經香港再次進入臺灣。2月28日,劉光典所在的中共情報組織被國民黨特務機構破獲。劉光典沒有被捕,但遭到全島通緝。為躲避敵人追捕,劉光典躲入臺南山中,「掘地為穴」,堅持與敵人鬥爭長達近四年之久。1954年,由於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劉光典被捕後,陰險毒辣的國民黨特務機構設立離間計,散布劉光典已背叛的假消息,使劉光典妻子王素蓮及子女承受牽連。1955年王素蓮去世。劉光典被關押5年之久但從不屈服。1959年1月13日經蔣介石親自批示:「死刑照準」。1959年2月4日,劉光典被國民黨當局在臺北新店安坑刑場槍殺。
劉光典犧牲以後,他的遺體是如何處理的?具體安放在臺灣什麼地方呢?這是劉光典的三個子女多年來急於知道的。由於兩岸處於敵對狀態,劉光典的子女們苦苦尋覓父親的下落,卻始終沒有得到答案。1992年,劉光典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政府向劉光典烈士子女頒發了烈士證書。父親烈士的身份雖然得到了落實,但是,父親的遺體安放在什麼地方呢?
不知道父親長眠何處,始終是子女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特別是每逢清明時節和父親的忌日,劉光典的子女們格外想念父親。他們在心裡一遍遍地呼喚,父親,你在哪裡,身邊有人陪伴嗎?清明節墳前有人送上鮮花嗎?他們想,哪怕父親只剩下一壇忠骨,也要找到父親,與父親團聚。
抱著一定要找到父親的信念,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劉玉平就踏上尋找父親這條艱辛而曲折的道路。1993年,劉玉平求助於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以下簡稱互助會),致函該會請求幫助尋找父親劉光典的遺體。該會接到劉玉平的信函後,給予了回復。回覆中說,經過查詢,暫時還沒有任何線索,他們將會繼續幫助尋找。知道了這個結果後,劉玉平沒有灰心,繼續通過各種線索、途徑,想方設法進行了解。特別是對臺灣來人或與臺灣有關係的人,詢問尤其詳細。
時間飛快,十年過去了,劉玉平經過多方詢問,初步了解到蔣介石集團對被殺害的受難者遺體處理,大體有兩種途徑;
一種是將被殺害者的遺體在六張犁亂墳崗,草草埋葬。看墳人會在掩埋屍體的地方,立上一塊簡單的小木牌,上面寫著被害人的名字。這裡埋葬了數百人,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發現了這些木牌並認出了上面的名字,不過僅僅發現兩百人的名字,裡面沒有發現劉光典的名字。其餘那些沒有留下木牌的遺體,被埋在潮溼陰冷的泥土中,永遠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第二種途徑是將被殺害者的遺體送到「國防部」軍事醫學院,供教學解剖使用。劉光典的遺體就是遭到殘忍的解剖後火化的。這些被解剖過的遺體有的被拋入大海,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有的被拉到火葬場火化,骨灰被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局外人根本不知道放在什麼地方。
了解到上面這些情況後,劉玉平不禁擔心起來,如果父親的遺體被投入大海或火化後骨灰被秘密處理了,那麼,恐怕就難以找到了。這個情況對劉光典的三個子女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打擊,劉玉平的尋找父親之路,幾乎陷入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絕境。
然而,劉家子女的一片孝心感動了上天,劉光典這位「別親離子而赴水火」,「人不知之,乃至殞後無名」(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銘文)的逆行英雄,得到了上天的格外眷顧,劉玉平在尋找父親的道路上,終於盼來了「柳暗花明」的好消息。
2003年4月的一天,劉玉平突然接到了一個盼望了十年的電話。電話是從臺北打來的,打電話的人是互助會工作人員王先生。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劉玉平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一定是臺灣那邊有了父親的消息。果然,電話那邊的王先生激動地說:「劉先生,令尊劉光典的骨灰已經找到了。」整整苦等十年,劉玉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他感到非常震驚,他顧不上向王先生客套和致謝,只想馬上證實這個消息的準確性,解開心中的種種疑團。他急切地接連向王先生發出了三個反問:「啊!真的嗎?現在骨灰在哪裡?怎麼找到的?」
消息是確鑿無疑的,白紙黑字,可以證明。王先生能夠找到劉光典的骨灰,與臺灣島內的政治形勢的變化有著緊密的關係。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蔣氏父子在臺灣實行白色恐怖,屠殺了無數革命者和進步人士。幾十年來,臺灣各界人士進行了不屈的抗爭,島內掀起了對蔣氏父子所犯種種罪行的聲討。臺灣當局迫於壓力,成立了賠償基金會,對被害者及家屬給予資金補償。同時,為了消除被害者及其家屬的仇恨心理,決定對當時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臺北馬場町刑場和六張犁墓地進行修繕。
馬場町刑場位於臺北市郊,這裡是國民黨早期殺害中共人士的行刑場,當年許多中共地下黨員在這裡被槍殺。後期,將行刑地點改在臺北新店安坑。新店安坑刑場位於臺北市南郊,1959年,劉光典就是在這裡被槍殺的。被害者的遺體除了被扔到大海裡,剩下的被送到火葬場火化,骨灰就埋葬六張犁墓地或存放在墓地的靈骨塔裡。
臺灣人都知道臺北有個六張犁墓地,但是這裡究竟埋葬了多少革命志士,沒有人能說清楚。在白色恐怖時期,死難者的親屬根本不敢追問和尋找被害人的遺體。因此,六張犁墓地在外界看來是恐怖的,也是十分神秘的。直到四十多年後的1993年,六張犁墓地的冰山一角,被一個叫徐慶蘭的受害者親屬揭開。這年的5月份,這位親屬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在六張犁墓地的竹從中找到了哥哥的掩埋地。後來,在這裡共清理出201塊受難者的姓名牌。也就是說,埋葬這裡的數百名受難者,能找到有名有姓的只有201人。
六張犁墓地的秘密被發現後,在臺灣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特別引起了社會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的重視。他們親臨墓地實地勘察,認為六張犁墓地具有重大的歷史保存價值和重要的文化價值。2003年,臺灣當局決定在六張犁墓地修建紀念公園。管理部門在修建的過程中發現墓地的靈骨塔已經年久失修,破舊不堪,便決定藉此機會一併重新整修。
六張犁公墓靈骨塔裡面不僅存放著數百個普通百姓的骨灰罈,還存放了一批被中共赴臺執行任務被捕犧牲人員的骨灰。不過,這個情況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並不被外界所知道。施工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重修靈骨塔就要把塔內的骨灰找地方暫時存放。於是,管理部門就向社會公布了塔內存放所有骨灰的名單,其目的是讓骨灰者的親屬在看到公告後,能夠認領骨灰並暫時保存。對於實在無人認領的骨灰,管理部門代為保存,待靈骨塔重修後,再把原來的骨灰安置到裡面。
六張犁公墓靈骨塔骨灰名單公布後,不但引起了臺灣各界民眾的關注,也得到了互助會的重視。前文提到給劉玉平打電話的那位王先生,立即前去墓地對名單進行核實,,很快發現劉光典的名字赫然列於名單之中。這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王先生等人立即在骨灰存放處找到了貼著「劉光典」三個字的骨灰罈,這是一個淺黃色帶釉的小罈子。王先生等人立即對骨灰罈進行了拍照,並在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了劉玉平,隨後又將照片傳真過去。為了穩妥起見,王先生他們把劉光典的骨灰罈領取出來,安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暫時保存起來。
歷經千難萬險,通過臺灣朋友的幫助,終於在照片上見到父親劉光典的骨灰罈時,劉玉平百感交集,熱淚橫流。父親作為隱蔽戰線的一名優秀戰士,為了解放臺灣,義無反顧,闖龍潭入虎穴,獻出了年僅37歲的寶貴生命。父親離開家中時,劉玉平才一歲多點,對當時的情景完全沒有了印象。當他在半個多世紀後見到父親在臺灣的骨灰罈時,他已是年近花甲之人了。歲月滄桑,絲毫沒有磨滅他對父親的深深懷念;時光流逝,又怎能衝淡他們姐弟與父親的濃濃親情!父親在他們的心目中,就像在照片中看到的一樣,永遠那樣高大英俊,堅毅挺拔。他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對黨和祖國深深的愛,氣貫長虹,與日月同輝,永遠激勵後人為解放寶島臺灣而不懈努力。
在找到父親骨灰的這一年,劉玉平還得到了一份《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批案件受難者墓區整建工程納骨塔骨罐遷移名冊》。這份名冊上共有615名遇難者,劉光典的編號為427號。這份名單大部分都填寫「姓名不詳」的字樣,其中不少來自軍事醫學院,這些犧牲的烈士被解剖後火化,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只留下一壇「姓名不詳」的骨灰,成為真正的無名英雄。
劉光典的骨灰被找到後,劉家姐弟於五年後來到臺灣與父親團聚。關於這段經歷,劉玉平曾寫下過這樣一段文字:
「這是在2003年春末夏初時,在臺灣朋友幫助下,看到了貼有劉光典名籤的黃色骨灰罈照片。而5年後的2008年11月,在落雨的臺北,終於在長達約60年後,得以捧起了父親的一壇忠骨!
父親終於和我們後代團聚在祖國寶島臺灣。此時此刻,我們對父親的愛,全部凝聚在那相擁的一刻時光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父親為之奮鬥的遺志還沒有實現!我們會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為臺灣回歸,祖國統一奮鬥。
我們小心翼翼地將父親的一半骨灰放在預先準備好的錦緞袋中,準備帶國北京。在分別那一刻,我們又向父親深深致敬!父親啊,您在這裡放心等候吧!等到祖國統一那一天,我們會把您的全部骨灰取回到首都北京!
幾天後,飛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們將父親這一部分骨灰,安放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如今,劉光典的骨灰一半安放在臺灣臺北市郊的六張犁墓地(後修繕為人民忠魂紀念公園),一半由子女帶回北京,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劉家姐弟期盼著,待到祖國統一之日,就是父親回家之時。在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圍牆鐫刻的846名烈士名單上,第二十七組(B67)的位置上刻有劉光典的名字。在劉光典的老家旅順鐵山街道韭菜房子村,有家人為他修建的衣冠冢。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作為劉光典的家鄉人,不能前去劉光典烈士的衣冠冢進行祭奠,深以為憾,謹以此文表達對烈士的敬意。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本文經過劉玉平老師審定修改,在此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