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瘋傳的《放學以後》連環畫封面嗎?
這張照片引起了很多70,80後感慨瘋讀「小人書」的少年時期已經過去了。
可見一提起連環畫就勾起了不少人美好的回憶。連環畫又叫小人書,是70,80後精神營養,其內容豐富多彩,各種關於民間故事,歷史傳說,衣食住行,理想情懷,身心健康的連環畫一摞一摞地堆在路邊供人翻閱。那時候坐在小人書攤邊,拿個凳子或者乾脆席地而坐,看完了就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完全沉浸在精彩的故事和多彩的繪畫中,那種體驗實屬難得。
就連作家梁曉聲說起連環畫,也十分動情,「我是從小愛讀小人書而感受文學薰陶的。它不但引我走上文學寫作的道路,也培養我對繪畫欣賞的趣味。它給予我的心靈營養是雙份的。」
歐美有極具代表性的圖話書和插畫藝術,日本也有享譽世界的圖話書與漫畫,但早在宋代就出現的連環畫卻在當代逐漸式微,如何賦予「風光不再」的連環畫以新的生命?怎樣把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與現代的圖話書結合起來,讓現在的孩子們也能讀到爸媽曾喜愛的連環畫,了解中國人自己的傳統文化?
如今,當《中國繪本》(全四冊)(《牛郎織女》《白蛇傳》《李逵鬧東京》《少年將軍嶽雲》)出現時,說明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已經找到了進入當代視野的新途徑。《中國繪本》以注重藝術和有趣、適合孩子閱讀的連環畫為載體,精選繪畫大師的傑出畫作,把一代一代的中國人都曾聽過的傳說故事和文學經典,從貼近當今孩子心理的角度,講給孩子們聽。
從語言到畫面,打造最易入門的傳統文化啟蒙讀物
連環畫因它形式的局限性,只能簡單清楚的講述事情,很少能描述複雜的情緒和刻畫豐滿的人物,達到引領讀者情緒的功能。但是繪本,則剛好能以生動的語言巧妙地與畫面結合,更能彰顯情緒和氣氛,從而直接觸達孩子的智性。
所以繪本名家唐亞明用繪本的語言改編中國傳統故事,他注重站在孩子的立場,以貼近現代孩子心理和生活特點的角度,結合畫面細節,為孩子再現傳統故事精妙之處。如《白蛇傳》中,白娘子和小青出場時,作者巧用「厲聲說道」這個詞表現出兩位主角的從屬地位,也側面展現了她們親密無間的感情;而「別讓人看出我們的本相」以及「快步向西湖走去」,則設置了故事的懸念,引人入勝。
又如《李逵鬧京東》裡李逵在李師師房中大鬧的一幕, 「唏裡譁啦」「連蹬帶踹」這兩個詞好似讓孩子真的聽到了畫被撕下的聲音,看到了凳子怎樣被粉碎的過程,語言十分具有張力和表現力,恰好與畫面中李逵撕畫的動作相得益彰。
《中國繪本》以貼近現代兒童心理和生活特點的角度,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語言點燃他們的閱讀興趣,由此讓孩子喜歡讀傳統故事,汲取傳統故事的養分。
除了極具「孩童」特色的語言形式,在翻閱《中國繪本》時,畫面中色彩的搭配、人物的裝飾品、花鳥魚盆等著實讓人移不開雙眼,這些極具歷史氣息的物品和家居陳列,把我們瞬間吸進了畫面裡。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近處全掛上了花燈,咦,大街上奔跑的小朋友手裡拿的是什麼啊?原來是正月十四的夜晚,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元宵節就要來了,路上布滿了漂亮的花燈,小朋友則拿著動物形花燈嬉戲打鬧。
還有《牛郎織女》中濃墨重彩的「喜鵲和祥雲 」也極具中國文化特色,「喜鵲」在中國象徵了吉祥,喜事等,還因為「鵲橋相會」,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成了中國的「情人節」;雲氣升騰的「祥雲」,則如團錦一般,滿是祥和的味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廣泛使用的「祥雲」紋樣,也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繪本》因其精細而還原度極高的畫面呈現,為家長與小孩的親子共讀提供了好玩的互動遊戲,既可以臨摹,也可以問答。
「《嶽雲》裡即將上戰場的嶽雲身上穿的是什麼?手裡拿的是什麼武器?」
「《白蛇傳》裡總共出現了多少種盆栽植物?」
孩子們能在閒適的家庭共讀中、在自主性的繪本閱讀中,對中國人自己的服裝服飾,樹草花蟲等有更多的了解,引導他們從民族文化基因中快樂主動地獲取智識發展的力量與源泉。
連環畫大師的經典繪作,開啟美育之旅
《中國繪本》裡首選了三位在連環畫領域的國寶級畫家,他們很多作品現已成為國家美術館的珍貴館藏。墨浪的《牛郎織女》)、卜孝懷的《李逵鬧東京》、任率英的《白蛇傳》和《少年將軍嶽雲》,這些作品展現了他們深厚的中國畫功底。可謂「每個人物造型,每個情景構造,都是一件繪畫精品」,其藝術魅力深深感染著人們。
《白蛇傳》裡主人公白娘子的形象秀美中透出剛勁之氣,絕無傳統美女畫的柔弱矯造之態,正是作者在該時代獲得新的藝術審美觀的體現;
《少年將軍嶽雲》則完美地塑造了一位崇高的愛國少年英雄形象,當嶽雲殺敵獲勝,決心奔赴前方時,躍馬於崇山峻岭蒼松翠柏之間,英雄少年的意氣風發深深地刻在了我們心中,從而也使我們得到一次豐厚的藝術享受。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耳熟能詳,由墨浪繪畫的這版《牛郎織女》,其畫工精彩絕倫。墨浪的連環畫藝術既有中國畫傳統技法的深厚功底,又有西洋繪畫的造型之長,在透視、構圖、人物解剖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
《牛郎織女》中牛郎和織女相愛相知的畫面,色調素淨,線條精緻細膩,人物形象俊美,服飾物品逼真,簡潔有力地勾勒出牛郎臉上的自信與織女的羞澀姿態,呈現他們對未來生活美好生活的無限期望,畫面意境栩栩如生。。
周邊茅屋、草垛的造型,線條流暢,清晰可辨,樹木的枝幹,顏色或濃或淡,凹凸可感,水牛身上的紋路和毛髮,脈絡細緻,十分逼真;遠處,山色淺淡,樹木和其他景物或勾或點,層次分明。
幾位老藝術家們以獨具中國繪畫特色的筆觸,為中國小孩欣賞和喜愛傳統美學提供更容易入門的通道,培養小朋友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傳承與守護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家園
在各種文化逐漸進入中國孩童視野之時,《中國繪本》的出版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傳承老一輩繪畫者的精品,已刻不容緩。這些創作連環畫的畫家們,他們在創作時,常常一幅畫面要畫一個多月,一幅人物的小稿也常要改幾十遍。《牛郎織女》(墨浪 繪)中的一道水紋,《少年將軍嶽雲》(任率英 繪)中的一片盔甲,都要用墨一遍一遍地暈染,染上十幾遍之多。《中國繪本》正以全新的形式守護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家園。(中信文案)
為了更符合現代兒童閱讀需求,在策劃本書時,開本的調整勢在必行,比起早年64開的「小人書」選擇了12開這種適合繪本圖文呈現的大小,讓孩子在閱讀中更好地領略繪本的美感和流暢。
重新編輯出版的《中國繪本》以新穎的形式,將優秀的連環畫作品以繪本思維重新編輯出版,讓現在的小孩也能品讀爸媽那個時代的經典,感受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氣息,在濃濃的中國情調中積蓄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