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藝術+鄉建: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及中國藝術季在京發布

2020-12-14 藝術中國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將於今年七月如期而至

新聞發布會嘉賓合影

2018年不僅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也是我國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同時,創立於2000年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也迎來了它的第七屆盛事——2018年5月8日,集中日兩國友人、嘉賓、藝術家、建築設計師和媒體一道,越後妻有三年展中國發布會及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計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新聞發布會現場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中國推廣人,瀚和文化董事長孫倩女士致辭

「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水準最高、影響力最廣泛的國際性戶外當代藝術節。今年夏天,第7屆大地藝術節將於7月29-9月17日期間在越後妻有地(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區)舉辦。而本屆藝術節亦是有史以來中國藝術家參展及作品最為豐碩的一年,因此,「大地藝術節——中國藝術季」也成為本次三年展的一大亮點。

新聞發布會現場嘉賓

「緣起」——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中國推廣人,瀚和文化董事長孫倩女士對本次主題的概括。在此,中日友人以藝術為紐帶,共同探討城市化、老齡化等全球社會問題,共同分享藝術介入鄉振的課題與經驗。也正如大地藝術節實行委員會委員長,十日町市長關口芳史先生所言,「已經有18年歷史的大地藝術節首次在海外(日本以外)舉行發布會,城市和鄉村問題,人與自然共生,成為我們共同的思考。感謝瀚和藝術和孫倩女士的努力,將大地藝術節帶入中國。」

大地藝術節實行委員會委員長,十日町市長關口芳史先生致辭

大地藝術節發起者、總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發言

藝術、鄉建、人文與自然的對話與回歸

大地藝術節發起者、總策展人北川富朗首先強調了其自1996年開始策劃藝術節的初衷:「以藝術為橋梁聚攏人氣,從而振興城市及旅遊的模式早在100多年前的威尼斯就已經產生了。但我們卻不同,大地藝術節的產生源於我們希望恢復鄉村的活力,用藝術家的眼睛發現當地資源,讓老百姓參與其中。」而事實上,北川富朗和他的大地藝術節不僅做到了這一點,還做到了更多:曾經幾近荒廢而只有六萬人口的鄉鎮萌發了新生,會期和後續的系列活動製造了更多就業崗位,當地民眾的生活得到了實質性的改善,藝術融入生活的同時,更使得這裡成為國際矚目的藝術之鄉......

正如參展藝術家徐冰所言:「說是藝術在幫助這個地區,事實上,這個地區的人,普通的人也在幫助藝術的發展。」藝術和村落,藝術家和當地居民,形成了一種新的互動關係,而這裡的一切都成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共生的紐帶。

北川富朗先生詳細介紹本屆大地藝術節藝術項目及旅行線路:「跳躍的斑羚」將以土木作品為主線呈現給觀眾

北川富朗先生詳細解讀本次藝術節主題,以及第二條旅行線路「鮭魚跳龍門」,其參展作品圍繞水展開人與自然的對話

為何以「地球環境時代的藝術」作為本次藝術節的主題?北川富朗先生強調,首先,是旨在指向人類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其次,網際網路時代疏遠了曾經密切的人際交流,那些曾經看得到自然之美、人文之愛的雙眼,已經被屏幕和信息所阻隔,而回歸自然與人性,是「地球環境時代的藝術」的所指。

華園項目(CHINA HOUSE)中國藝術家鄔建安的作品展示

本次華園項目(CHINA HOUSE)參展藝術家鄔建安在發言時亦表示,三次往返越後妻有,令其感觸最深的便是大地藝術節創造了一種「不同於我們一般理解的藝術現場,提出了一種生機勃勃的關於藝術潛在功能的解釋。」

大地藝術節往屆中國參展藝術家代表分享參展經歷與體會

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中國參展藝術家代表致辭併合影

中國發聲:大地藝術節——中國藝術季 + 中國項目計劃啟動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地藝術節是歷屆藝術節以來,中國參展藝術家最多的一屆,其中包括了來自中國大陸的徐冰、馬巖松+MAD Architects、蔡國強(Drag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王思順、鄔建安(China House Project)、高瑀、張哲溢、鄭宏昌、劉李傑;中國臺灣的幾米、林舜龍;中國香港的伍紹勁、Hong Kong House Project整體項目,以及參加「方丈記」項目的向陽、王耀慶(中國臺灣)、C+Architects、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殷漪、Sense Art Studio+Hong Kong Farmers+St. James' Creation(中國香港)、St. James' Creation(中國香港)。由於這些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家的廣泛參與,形成了廣泛深入的藝術交流與文化互動,也進一步推動了藝術節在中國的集體認知,從文化藝術界到時尚傳媒界,再到文旅產業界都給予了高度關注。

北川富朗先生與孫倩女士共同啟動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計劃

瀚和文化董事長孫倩女士強調,藝術的紐帶作用在於它的互通與交流,更多的中國藝術家入駐越後妻有三年展的同時,瀚和也將致力於將大地藝術節模式引入中國,探索符合中國發展的「藝術鄉建」工程。「大地藝術節是一個以藝術為生態基因和價值紐帶的全新模式,這是一項以文化為主導的系統工程,希望我們能從中得到借鑑與啟發。」

發布會場外來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的衍生產品和禮贈

資料臺前仔細了解活動的觀眾

演員,本次以藝術家身份參加展覽的王耀慶接受採訪

發布會現場

以大地為沃土,以藝術為紐帶,人文與自然的萌芽再次盎然生發。藝術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泉水,滋養了當地民眾的生活,而他們回饋給藝術家的更是不盡的靈感和真誠的支持。通過參展藝術家的部分留言,我們似乎更能讀懂大地藝術節的魅力所在:

說是藝術在幫助這個地區,事實上,這個地區的人,普通的人也在幫助藝術的發展。

——徐冰

在最質樸的自然環境中,希望通過建築師對環境的不同情感感受而進行的再創作,給參觀者帶來不同視角的想像空間,和自然天地對話的機會。

——馬巖松

能持續這麼多年並且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我想它一定是緣由一個美好的起點,並與這個世界和身處其中的人們一同進化著。

——向陽

在大地藝術節的舞臺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因為藝術而變得簡單純粹。

——鄔建安

在田地、在荒野、或是廢棄的學校,都有同行的巧思,激起我很強烈的創作欲望。

——張哲溢

藝術走出了白盒子,進入鄉村與自然,在當代藝術的熱鬧裡,平添一份脈脈溫情。

——高瑀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讓人感受到了藝術持久的生命力與無限的可能性,顛覆了原有對藝術的認知,使藝術在精神層面上輻射到大眾的思維空間中。

——劉建華

這裡不僅有很多藝術作品給人們提供了思考的契機,還有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或者他們對生命的看法也值得我們思考。

——王耀慶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我們,日本,七月見!(圖文/付朗)


相關焦點

  • 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關注「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
    2018年5月8日下午,「大地藝術節-2018越後妻有三年展」中國發布會在北京CHAO酒店日光禮堂舉行。發布會由大地藝術節實行委員會和北京瀚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大地藝術節-中國藝術季」組委會承辦,日本Art Front Gallery協辦,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和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做為後援支持。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讓藝術成為重塑鄉村的典範 | 而她們是為了大地藝術節在中國綻放!
    2018.01.24-25【第五屆  SMART度假產業峰會】邀請到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中國推廣人 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圖為藝術節代表作品:稻田知識連結:關於大地藝術節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節)Echigo-Tsumari Art Triennial」,是由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政府主辦,著名藝術策展大師北川富朗先生發起並擔任藝術總監,以越後妻有760平方公裡土地為舞臺的,集合了世界上頂尖藝術家的作品,堪稱「沒有屋頂的美術館」,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
  • 「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開幕 中國華園精彩...
    第七屆「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開幕嘉賓合影大地藝術節宣傳海報今夏,備受矚目的「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於7月29日如期而至。2017年聯合國旅遊組織(UNWTO)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評為2017-2030年世界旅遊可持續發展全球示範項目。大地藝術節作為世界上出色的「以藝術帶動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備受世人矚目,也讓造訪這裡的每一位遊客,感受到了伊甸園與烏託邦的存在。
  • 喚醒大地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行記
    山谷志村稻米的藝術到日本參觀藝術節,還沒開始正式體驗,大家先下了水稻田,去收割「通俗」的稻子。因為沒有水稻田,就沒有大地藝術節。山谷志村,是日本新潟縣的一個偏遠小村。山頂上的村莊。新潟,有好吃到舉世聞名的稻米。越光米,就是這裡出產的稻米品牌之一。小村位於新潟中部,地勢起伏,大面積的棚田鱗次櫛比。
  • 淘藝寶·開幕式第七屆「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開幕
    2018年7月29日,三年一度的「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正式開幕了。▲「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創始人北川富朗在開幕式上致辭▲「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開幕式現場>▲展覽現場今年,「大地藝術節-2018越後妻有三年展」將以「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為主旨,以越後妻有當地的地理樣貌和人文風土為線索,特地將藝術作品按照「跳躍的斑羚」-裡山·土木篇和
  • 新鄉建大潮下 中國是否會產生「越後妻有」?
    原標題:新鄉建大潮下,中國是否會產生「越後妻有」?  「現在越來越多的藝術從城市進入到鄉鎮,出現了一些嘉年華式的或者坐檯式的方式,所以在做類似的活動時,我們要明白藝術進入到這樣的系統當中,如何保持獨立?如何做出特色?當代藝術項目進入到這樣的環境當中,它的目的是什麼?」
  • 「農田為舞臺,藝術為橋梁」: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今開幕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始於2000年,在以冬季大雪和裡山文化為特色的新潟舉行,每三年舉辦一次,藝術祭以農田作為舞臺,藝術作為橋梁,連接人與自然,試圖探討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重振在現代化過程中日益衰頹老化的農業地區。
  • 高清: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用藝術激活鄉村
    人民網新潟3月7日電 (記者 田泓)為期兩個月的2017冬季「大地藝術節」正在日本新潟縣越後妻有地區舉行。這個以深山為舞臺的藝術節給一個人口老齡化的山村重新帶來了活力。 越後妻有地區包括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在內的760平方公裡土地,距離東京大約2小時的新幹線車程。每年冬季吹來的海風被山丘阻隔,會在這裡形成兩米多高的雪牆。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20 餘年的鄉村振興計劃
    設置在田野深處的藝術作品成為引領遊客深入自然的坐標作為異國參觀者,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讓我感動的,並不是藝術,而是當地老人親切的眼神。儘管城市化進程如火如荼,鄉村依然還是童年那個溫暖的故鄉。,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出現了,從此走出一條艱難但獨特的道路。
  • 日本新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
    導語:日本新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新潟越後妻有地區有其獨特的山村、梯田、村落等大自然景觀。世界上的藝術作家們以呈現越後妻有的原風貌的同時,親自訪問當地、設定場所而構想出作品,再由地區的人們協助一起製作的風格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的重要特徵。隨著季節的變化,在室外的大地藝術作品也體現出不同韻味的四季之美。
  • 我們在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看了點什麼?
    編者按:三年一度的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將在9月17日落下帷幕。像前幾屆盛會一樣,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藝術活動,以越後妻有地區200多個村莊的農舍、梯田、山野為布景,展示了那些融入田園生活的各種藝術展品和生活方式,將人、自然與藝術三者之間充分聯結。藝術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萬遊客,本文作者草雨田就是其中一位。
  • 日本,我的藝術探索,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
    導語:日本,我的藝術探索,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1、舊十日町市立清津峽小學校(1960-2009)-清津倉庫美術館2009 年廢校後的體育館在2015年變身為清津倉庫美術館,作為2015大地藝術祭作品展示主題外,也為其他藝術作品的展示空間,和大型藝術作品倉庫的使用。
  • 藝術與社群|越後妻有:討價還價的大地經驗
    越後妻有和瀨戶內海,日本的裡山與離島,構成了認識日本的一個照面。作為持續了二十多年的、公共藝術介入鄉村活化社區的模範樣本,從大地藝術節到瀨戶內海藝術祭,它們與城市間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觀望。從外來移植生長的藝術創作,到關於日本鄉土再造的討論聲,不絕於耳。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如何幫助不斷衰頹的日本農村復興?
    小野塚稱,前些年自己不太會靠近學校,人們並不完全清楚那個外國人要在他們的學校裡做什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陌生人專門跑來看這間氣氛詭譎的學校。把波爾坦斯基等數百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帶到日本農村的是北川富朗,2000 年他在新潟縣開啟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每三年一次,每次展期五十天。北川富朗想通過藝術來振興不斷衰頹的日本農村。
  • 大地藝術節終於來到中國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創始人北川富朗先生,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發起人孫倩,中共桐廬縣委書記方毅,中共桐廬縣委副書記、縣長齊力,省農業農村廳社會事業處處長邵晨曲;市文廣旅局副局長陸小龍,市農業農村局副巡視員鄧紅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城鄉發展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孫曉鬱、中國古村落活態保護大會主席羅楊、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謝揚
  • 越後妻有:親近的藝術現場
    日本小說家川端康成名作《雪國》所描述的蒼茫之地,正是越後妻有。川端康成生活過的越後妻有,在「雪國大衣」之下,其實還包裹著極為純淨的內在。秀麗恬靜的農耕地貌,經過當地村民的靜心打理,生產出了越光米、八海山清酒等特色風物。然而,由於受到現代化社會的衝擊,越來越多的人放下鋤頭,選擇走出越後妻有這個小地方去尋找機會,導致當地人口老齡化嚴重和城市建設廢棄。
  • 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的鄉村「擬像」?
    地處偏僻的日本「越後妻有」已被打造成耳熟能詳的文化旅遊熱點,體驗浪漫田園生活的需求,資本、文化機構與地方政府一起嘗試重現前工業時代的鄉村景觀以及重構前工業時代的鄉村浪漫印象。而參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觀眾們關於鄉村「美好生活」的認知和想像就愈來愈依憑於鮑德裡亞所謂鄉村性的「擬像」,由脫胎於都市美學、服務於資本積累的諸多「戲仿」的鄉村元素編織而成。
  • 越後妻有丨來自日本的大地藝術節
    在大學的時候就看過越後妻有官方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鄉土再造之力-大地藝術節的10種創想》,當時就拍案叫絕,怎麼會有這麼好玩的地方,到處給朋友安利。從前面越後妻有的各種騷操作其實可以看出來,當地政府和策劃團隊是下了很大的心思在做這件事的。從邀請藝術家,招募志願者,挖掘本土文化與美食,官方宣傳,景觀建設,當地居民參與度,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 越後妻有:整個大地就是一座美術館
    他向當地政府提出了藝術節的設想,但卻遭到了拒絕。反覆的溝通嘗試後,第一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終於在踏入千禧年之際,成功在這片逐漸衰敗的土地上舉辦。而後產生的影響力,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在越後妻有,人煙稀少的村落、森林,以最有魅力的藝術形式向世界發出聲響。
  • 中國離大地藝術節還有多遠?
    他來到日本傳統農耕的越後妻有地區,策劃了大型藝術節活動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屆,至今已到了第6屆。北川富朗的大地藝術節一改藝術品在專業美術館、畫廊展陳的慣例,將藝術作品分散在方圓一百多平方公裡的鄉村田野中,遊客須以觀光車和徒步的方式來觀看這些藝術作品。北川的大地藝術節的藝術作品都與當地的自然生態、農耕文化、傳統記憶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