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則消息,尤為悲傷。
不到一周,兩起噩耗。
2014年11月10日,南航CZ3739航班從珠海直飛北京。起飛後約半小時,飛機左側引擎下方發動機發生故障——發動機起火冒煙,機艙內隨即出現煙霧和刺鼻金屬燒焦氣味,隨後飛機劇烈顛抖。
旅客驚慌,且絕望,就在這時,機長廣播響起:本人經過嚴格的訓練,有能力將大家安全送到陸地上。
大家安靜了下來,半小時後,飛機安全備降在廣州白雲機場。
這位機長,名為賀中平。
可能很多人還記得這幅畫面:
有愛,慈祥,善良。也因為這張照片,賀機長在當年被稱為「最美機長」在網絡迅速走紅,也成為了「中國英雄機長」隊伍中的一張閃亮名片。
只是今天,他走了。
賀機長飛了十幾年轟炸機,又飛了二十多年民航,回望賀機長這一生,既平凡,又不平凡,他駕駛飛機一次次平安起降,如今,卻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而就在前幾天,西藏航空一位年輕的機長,在航班過程中感到身體不適,落地後被送往醫院緊急救治,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下面的文字與上文中兩位逝者並無直接關聯,但今天我還是想談談。
從業民航十幾年,接觸最多的就是空勤人員,同時和機務、空管、地服、安檢的小夥伴們也打過很多交道,聊天中最受詬病的,就是疲勞上崗。
你可能知道中國民航一年保障6億多人次的安全出行,但你或許不知道,保障這6億人順利出行的只有幾十萬民航員工。
你可能知道中國民航安全運行水平全球領先,但你不知道持續安全飛行96個月的背後,多少民航人連續幾年沒有好好休過假,連續幾年沒有睡過一個完全放鬆不受打擾的囫圇覺。
沒有規律的工作時間、人力資源不足、人崗不匹配、人力過度利用、連續加班加點、超時超量工作、佔用休息期開會訓練、飛完夜航去開會、熬完通宵去訓練、病假不敢請,年假不讓休、工作標準越來越高,不合理要求越來越多。
許多一線民航人已經長期處於過勞狀態,而薪酬制度不合理,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同工不同酬,平均工資長期低於當地收入平均線等情況更進一步加大了一線民航人的生存壓力。
每次寫這樣的文章都會忍不住悲傷落淚,看了看以前自己寫的有關民航人猝死的文章,竟不下10篇。
2015年3月,拉薩機場塔臺一名年輕空管員在崗位上暈倒,搶救無效去世。
2015年9月,深航一名51歲教員機長在成都駐外酒店房間猝死,僅剩9年就能夠放下操縱杆,與老伴兒孫享受天倫之樂。
2015年10月,一名40多歲空警參加體能考核時突然倒地暈厥,經搶救無效,不幸離開了這個世界,拋下了年僅2歲的孩子和摯愛的妻子。
2017年不到2個月的間隔,一位33歲的年輕機長,一位42歲的外籍機長,一位53歲的空軍轉業機長,一位年僅26歲剛剛結婚不久的航空安全員,都在年富力強的黃金飛行年齡,還沒來得及和藍天說再見,突然和這個世界永別…
2018年3月,一名地服人員在南寧機場工作崗位上突然倒下,正月還沒過完就和家人陰陽兩隔…
2018年9月,一名24歲年輕機務在浦東機場機坪工作時突然倒下再也沒有起來,而他的民航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
以上只是曾被新聞媒體報導過的一小部分,而許多民航單位一線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由於疲勞過度導致的猝死事件或將超出我們的想像。
究竟需要發生多少這類案例,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單位而言,我們的身邊少了一個好同事好夥伴,而對那些家庭而言,他們卻是永遠失去了家中的頂梁柱主心骨乃至全家生活的希望。
英年早逝的民航人,讓一個又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民航家庭破碎崩塌,我們不敢想像那些年邁的父母、家中的孤兒寡母終日以淚洗面的悲悽場景。
一句話都留不下就離開,猝死是最殘忍的永別。近些年裡,民航從業人員成為了猝死頻發的高危人群,從空勤到地勤,從機關到一線,有的在工作崗位上猝然離世,有的在體能訓練中突然倒地,有的在駐外出差期間睡下就沒再醒過來,有的在家中剛打完一個電話竟成訣別…
民航局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要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正常、安全與服務」四個關係,其實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不少民航單位常在實際工作中把「安全」放在了「發展」、「效益」乃至「正常」和「服務」的後面。
許多單位不願在安全上加大投入,不斷壓縮一線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的崗位編制經費,人力資源用到極限,巴不得把每個人都練到三頭六臂一專多能,安全上打著政策的擦邊球,嘴上說著保證安全第一,眼睛卻幾乎都盯著效益。
《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從R4修訂到R6,裡面一直在反覆提這麼一句話:「合格證持有人(即航空公司)不得在機組成員規定的休息期內為其安排任何工作,該機組成員也不得接受合格證持有人的任何工作。」
而實際上,航空公司非法佔用機組休息期搞培訓、開會、整頓,開展各類活動,搞一些各種可有可無的事,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說,全民航無一例外。
沒有任何的足夠的時間去恢復紊亂的生物鐘和補充不足的睡眠,法定的空勤人員休息期形同虛設。
空勤人員完全不受單位打擾的休息期,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
就算是在休息期,要是誰敢關了電話,調了飛行模式,單位不能24小時隨時聯繫到你,那這名員工一定會承擔十分嚴重的後果,扣分、扣錢甚至停飛解聘,都不是危言聳聽。
企業爭取經營效益的最大化無可厚非,但中國民航是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運行,航企老闆不應當是大資本家,企業發掘員工價值最大化更不能僅靠榨乾員工的剩餘價值來實現。
在今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最高領導人強調,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是保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質基礎,一定要管好用好。
沒有哪個人的生命是卑微的,沒了一個員工企業雖然可以接著招人,地球照樣轉,公司照樣掙錢,但離開對員工合法權益的尊重和保護,缺少對人性和生命的敬畏,將給多少員工帶來失望情緒和不安全感,又談何隊伍忠誠?又談何共同奮鬥?更談何不懈追求的安全業績和民航強國的建設目標?
這些年民航從業人員流失越來越嚴重,空勤隊伍、空管隊伍、機務隊伍、安檢隊伍等關鍵安全崗位扎堆辭職,曾經民航自帶光環的職業越來越缺乏吸引力,不僅僅是因為薪酬待遇缺乏競爭力,部分單位冷冰冰的績效制度、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脫離實際的工作標準、人性化管理的缺失、以及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盛行也寒了許多人的心。
大大曾講過: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
請每一個航企中高層領導捫心自問,這項政治任務,你們完成的好嗎?
我認為,關於保障休息期執勤期的規定,每一個民航崗位都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人畢竟不是機器,人性化的民航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應照顧到的群體,誰都不應缺席。
同時我也要對民航小夥伴們說,一定要多保重自己的身體,實在太累了就歇歇。公司沒有你,一定還能轉,家庭裡沒有你,天就塌了。
生如逆旅單行道,哪有歲月可回頭 。
時間無情第一,它會把你欠下的對不起,變得還不起。又會把很多對不起,變成來不及。
當我們靜下心好好問問自己,是該和時間賽跑,還是與時間同行。
未來的日子,願我們都健康、平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