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賣200萬個豆腐煲,比王品、瓦城還會賺!臺灣最大韓式連鎖的秘訣

2021-01-19 臺灣遊學考察


疫情衝擊下,上市櫃餐飲業一片哀嚎聲,只有以「涓豆腐」品牌知名的豆府集團逆勢成長,較去年成長18%。為什麼一對表兄弟,靠著一年賣上200萬個豆腐煲,可以創造超過臺積電的餐飲業最高毛利率?


吃過涓豆腐、北村豆腐家嗎?它們都來自近年來迅猛成長的豆府集團。圖為董事長吳柏勳。


作風海派,說話習慣國臺語夾雜的豆府集團董事長吳柏勳,從學生時代就對餐飲業有十足熱忱,大學時因為太投入在麥當勞、火鍋連鎖店打工,甚至延後畢業兩年。


29歲那年,他想創業,一開始想開自己最擅長的火鍋店。


他的表哥、集團總經理吳孟哲,在美國讀書時,對於美味的韓式豆腐煲印象深刻,建議他試試看。


吳柏勳去吃了幾家臺灣坊間的「韓式豆腐鍋」,覺得平淡無奇,他很疑惑:「這真的會賣嗎?」


後來兩人直接飛到韓國,吳柏勳記得那天首爾下著大雪,「吃到第一口豆腐煲,我就告訴表哥:中了。」


「涓豆腐的豆腐煲,真的很有韓國道地口味,」一名曾在臺灣留學的22歲韓國男學生形容。

12年後,他與吳孟哲合創的豆府集團,已成為臺灣近十年來,發展最迅猛的連鎖餐飲集團,每年賣出200萬個豆腐煲,至今已經有6個品牌、51間分店,更在去年上櫃。


其中,集團旗艦品牌、與韓國最大連鎖豆腐煲集團JBSD(現名Dkore)授權合作的涓豆腐,已是臺灣最知名的的韓式連鎖餐飲品牌。也是不少在臺韓國留學生、外派人員一解鄉愁的最佳去處。「涓豆腐的豆腐煲,真的很有韓國道地口味,」一名曾在臺灣留學的22歲韓國男學生形容。


臺灣一般小吃店、美食街的豆腐鍋,雖打著「韓式」招牌,其實只是小火鍋的變形,用的是一般豆腐或凍豆腐,火鍋肉片、冬粉,再添加幾片泡菜。


韓國人吃的豆腐煲,入口即化的嫩豆腐是絕對主角,滿滿地佔了大半鍋。加上濃鬱的牛骨湯頭、韓國辣椒粉炒制的醬料,搭配海鮮肉類一起煮,兼具辣度、香氣,再配上一大碗養生石鍋飯。

只不過,在韓國,光顧涓豆腐本店(Dkore)的客人,就是單純的去吃豆腐鍋。想吃韓式炸雞、海鮮煎餅,得去其他專門店續攤。


但在臺灣的涓豆腐,饕客可以一次滿足多數需求。


例如,過了用餐尖峰的晚上8點,臺北車站二樓的涓豆腐仍是座無虛席。一群人入座,上的菜除了豆腐煲,有石鍋拌飯、酥脆韓式炸雞、料多紮實的海鮮煎餅、辣炒年糕,還能再來一盅人參砂鍋雞,搭配無限享用的小菜。

忠於韓國本店,以豆腐煲為主的料理,現在只佔涓豆腐菜單30%,另外70%是後來每年新研發的料理。

這是「涓豆腐2.0」。吳柏勳表示,創業初期,忠於韓國本店,以豆腐煲為主的料理,現在只佔菜單30%,另外70%是後來每年新研發的料理。


一人一鍋豆腐煲、細細品嘗已成過去。涓豆腐已經完成在地化的變身,變成熱熱鬧鬧、全家人吃頓豐盛桌菜的聚會場所。

2008年適逢金融海嘯,吳柏勳、吳孟哲兩人湊了800萬,在敦南誠品旁開第一間店。


技術來自韓國授權,但「涓豆腐」的品牌是自創。「取名涓豆腐,是想傳達豆腐的質地,如涓絲般綿密,」吳柏勳形容。


創業初期展店慢,前五年只開了五間店。吳柏勳意識到要連鎖經營,就必須改造涓豆腐。他拜託當時年薪百萬、在晶睿通訊擔任總經理特助的吳孟哲,辭職全心投入。


同時,從華國飯店找來主廚、從寶雅找人資主管、從大潤發找公關等,把連鎖企業主管組合成新團隊,涓豆腐2.0成形。


餐飲業競爭激烈,只靠豆腐煲單一菜色很難生存。吳柏勳決定開發新菜,2014年找來的臺北華國飯店主廚陳建達,擔任研發新菜色要角。


他開發的「新」韓式料理,要能融入臺灣在地食材以及飲食習慣。


例如,韓國人吃的傳統石鍋飯,要的是帶著微焦味的的單純米飯香。但臺灣人習慣在飯上鋪肉,涓豆腐就提供上面鋪著無骨黃金雞柳、鴨賞的「石鍋蓋飯」。


還有用臺南蝨目魚丸做成的韓式辣味魚丸燒、用韓國燒酌加臺灣土鳳梨製成飲品等。

菜單開發也緊跟趨勢,韓國電影《雞不可失》上映時,涓豆府就推出還原電影劇情的「水原牛肋排炸雞」。現在則搭上韓國宮廷劇熱潮,推出御膳碳燒豬腳、宮廷肋排煲。


料理多元化後,涓豆腐有本錢朝多品牌發展。2014年至今發展6個品牌,從200多元的定食到700多元的韓式烤肉,廣闊的價格區間,滿足學生、家庭、上班族及聚會等消費目標。


豆府開店策略很明確,除了敦南創始店在街邊,其他分店都開在能帶來穩定人流的百貨商場。

根據商場規模,豆府也布局不同型態餐廳,例如坪數較小的商場或美食街,就以客單價較低的北村豆腐家、韓姜熙的小廚房進駐。 

翻開豆府的財報,最令人驚豔的是毛利率,豆府過去三年都在53%-55%的水準,今年第一季即便略受疫情影響,仍有53%,遠勝過王品、瓦城等餐飲前輩的四成左右水準,甚至比臺積電同期的52%還高。


豆府集團的餐點向來以實惠著稱,涓豆腐的豆腐煲一客298元起跳,小菜還讓人吃到飽。為什麼能維持這麼高的毛利?


靠的是兩大秘訣:共用原物料以及進口替代。

集團6個品牌中有5個是韓式料理,原物料幾乎共用,由集團統一大規模採購、壓低價格。

豆府規劃品牌及菜單時,也考量如何將同樣食材發揮最大效益。例如將涓豆腐的豆腐煲拉出來,成立北村豆腐家專賣豆腐煲;韓姜熙的小廚房主要是韓式定食,但也提供豆腐煲。而這三個品牌,都能點到石鍋拌飯。


燒烤的兩個品牌:銅盤、姜滿堂,也都使用相同原料如牛五花、豬五花。甚至銅盤烤肉的醃肉醬料,也與涓豆腐的醃料共用。

另一方面,早期豆府仰賴從韓國進口食材,「現在則讓食材採購在地化、降低成本,規模才有辦法擴張,」營運長林育立解釋。

2011年開始,豆府逐步提升食材在地採購比例,目前已佔七成。


過去韓式醬油需進口,現在靠主廚拆解味道在臺灣找廠商代工;年糕條也從進口改為跟臺灣廠商採購。


但最重要的核心配方——軟嫩入口即化的嫩豆腐,以及加在煲湯裡面的獨家辣醬,則由豆府自己調配生產,連生產地點都不願對外透露,避免商業機密外流。


另外,由韓國特有角閃石打造的招牌石鍋,依舊仰賴進口。


2018年,涓豆府和Dkore展開品牌相互授權的新合作模式。在Dkore招牌上,能看到涓豆腐三個字。即使技術、經營上已無關聯,但雙方仍保有友好關係,讓豆府在韓國食材採購上保有順暢管道。

莫凡彼餐飲集團總經理方立寰觀察,豆府為發展連鎖化,找來的陣容都是業界一時之選。表兄弟分工也很明確,吳柏勳主外、吳孟哲主內。「豆府即便已經上櫃,吳柏勳姿態仍很謙虛,商場很樂意合作。」


連鎖化下一步是進入資本市場。2017年開始籌備興櫃,「有向國際發展的計劃,透過上市也可以招募更好人才,」吳柏勳找來在雲雀國際服務32年的前執行副總林育立,當營運長。


當時原物料大漲,豆府原訂過完年漲價,林育立卻獨排眾議,建議凍漲,主張先檢視公司內部成本。吳柏勳最後採納他的意見,以降低人事成本的方式來因應飆漲的物價。最後將兼職比例提高到5:5。

今年4月中疫情回穩後,豆府持續拓店計劃,光上半年就開了9間店,預計今年開出15間店。每間店開幕,吳柏勳事必躬親跑現場。

因受疫情影響,上市櫃餐飲業,今年上半年營收幾乎都較去年同期衰退,只有豆府逆勢成長,營收還較去年成長18%。


當然,主要還是派上半年新開7間店之賜。更重要的是既有店業績僅掉15%。

豆府沒裁員、不放無薪假,甚至還加薪。每年4月固定調薪,今年平均加薪幅度是3%至5%。「疫情是今年,但加薪是去年表現。不能因為疫情,而讓員工去年的表現泡湯,」吳柏勳說。


只不過,高速成長,加上兼職人員變多,涓豆腐也出現管理跟不上的連鎖餐飲通病。


例如,涓豆腐一個著名的「儀式」,是將石鍋飯中剩餘鍋巴,倒入麥茶燜軟後,製成別有滋味的「鍋巴茶泡飯」。

圖中豆腐鍋後方的韓式石鍋飯,還能製成有韓國特色的「鍋巴茶泡飯」。

服務人員過去會不厭其煩地一一教客人製作,也是一種韓國傳統文化的體驗。


但記者近來數次到涓豆腐於北部、中部等多家分店用餐,沒有一位店員告知有這道「隱藏版名品」。記者當場詢問時,部份店員甚至茫然不解。


豆府集團發言部門表示,這是單店的個別疏失,服務人員必須現場教授「鍋巴茶泡飯」,是標準程序,「這個從來沒變過。」


成長必然伴隨著陣痛。今年才12歲的豆府集團,已有出色成績,未來能否成為與創立30年的瓦城、王品集團等前輩平起平坐,甚至青出於藍,值得期待。

成立/2008年

董事長/吳柏勳

總經理/吳孟哲

品牌/涓豆腐、北村豆腐家、韓姜熙的小廚房、銅盤、姜滿堂、飛機河粉

成績單/2019年營收13.96億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大餐飲連鎖品牌王品:長尾是「品牌」
    2006年11月5日,對臺灣最大的餐飲連鎖品牌王品餐飲集團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這一天,王品第四度登上玉山峰頂,董事長戴勝益在標高3,592公尺的臺灣第一高峰上,宣布王品集團2007年營收將挑戰新臺幣39億5,200萬元目標。
  • 臺灣有哪些餐飲企業值得考察?
    參訪王品飲食集團參訪王品飲食集團(交流學習王品集團管理系統,了解顧客享有絕佳的用餐體驗)王品集團成立於1993年,參訪豆府股份有限公司參訪豆府股份有限公司(涓豆腐、北村豆腐家、銅盤嚴選韓式烤肉)臺灣最大韓式連鎖餐飲集團-豆府股份有限公司
  • 臺灣2月營收觀光類股慘兮兮 瓦城王品重傷
    新冠疫情重挫觀光業,從航空到旅行社,從飯店到餐飲業都重傷,2月營收普遍下滑3成左右,其中王品、瓦城餐飲雙雄因大陸門市配合各地政府延遲復工、彈性調整營業時間,單月營收幾乎對半砍,受傷最為慘重。    餐飲方面,觀光股王瓦城泰統2月營收為3.07億元,年減38.27%,衰退主因是大陸地區配合當地政府防疫而暫停營運,營收下滑,不過臺灣地區受惠成功拓點展店,臺灣事業體前2月累計營收達8.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 臺灣王品集團燒肉進軍美國 與美最大中式連鎖店合作
    致力打開國際市場的臺灣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昨天與美國最大中式連鎖餐飲集團熊貓餐飲(Panda Restaurant Group)籤約合作時如是說。  王品把旗下賣燒肉的品牌「原燒」(YakiYan),以海外授權暨合資方式進軍美國,與熊貓以總資本額150萬美元(191萬新元)在美國成立「YakiYan USA」公司,出資比率為王品25%,熊貓75%。
  • 因營運成本增加 臺灣麥當勞決定部分商品調整價格
    麥當勞(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要漲價了。因營運成本增加,臺灣麥當勞決定自今(9)日起調整部分商品售價,其中點心類的薯條(小)由28元調漲至30元、勁辣香雞翅由39元調漲至42元,蘋果派由28元漲至30元。早餐時段的薯餅由28元調漲至30元、豬肉鬆餅(單點/套餐)則由65/95元調漲至69/99元。
  • 王品集團董事長無預警退休:股價逼走了戴勝益?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無預警宣布退休,市場法人認為,現實的股價逼走了這個「夢想家」。為何王品的股價一直沒有起色,法人直言,王品「hold」不住臺灣流失的客群,大陸的市場發展又不如預期。
  • 陳正輝:王品逆勢而上的秘訣
    2001年,王品又沿著牛排套餐這個縱軸向下,推出了客單價在100-200元之間的「西堤厚牛排」。  未來,王品集團可能推出100元以內的牛排套餐品牌。「什麼價位就提供什麼樣的牛排,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是一樣的,我們很熟悉」,陳正輝認為,套餐模式降低了操作的難度,也提高了新品牌的成功率。
  • 平均38天開一店,這家餐廳5年門店數就超王品,憑的是什麼?
    21年開30家店,5個子品牌發力單品店超王品,平均38天開一店2015年,全臺灣最大東方菜連鎮集團瓦城泰統將喜孜孜迎來三個第一2015年,「瓦城泰國料理」海內外設有58家直營分店;「非常泰」臺灣6家分店;1010湘在臺灣有16家店;「大心」截至2015年11月全臺共11家分店。通過以上的數據,小編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瓦城泰統基本上每開一家店都是賺錢的,並且是很多餐飲企業最希望的開一家火爆一家。
  • 臺灣王品集團砸4000萬元辦尾牙
    ,請7500個員工聚集臺北同樂吃大餐,共計2481個獎項,將送出現金600萬元大紅包,董事長還要反串Lady Gaga娛樂辛苦一年的同仁。>1-10月營收達63.57億元,年增34.68%,臺灣營收達63.6億元,年增34.7%;大陸則達15.5億元,年增
  • 平均38天開一店,這家餐廳5年門店數超王品,憑什麼?
    21年開30家店,5個子品牌發力單品店超王品,平均38天開一店2015年,全臺灣最大東方菜連鎮集團瓦城泰統將喜孜孜迎來三個第一:臺灣單一品牌開店數最多、淨利率達9%、EPS超過十元,獲利稱霸上市櫃餐飲企業。
  • 鼎泰豐或發20個月年終獎 店長可領200萬臺幣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導,年底到了,臺灣打工族都期待能領一份年終大紅包,繼之前王品集團表示要把年終改成每月分紅制,店鋪賺的多,基層店員也能分得多;現在知名小籠包業者鼎泰豐,也宣布今年店長級以上資深員工有機會領到20個月年終,用店長月薪10萬(新臺幣,下同)來計算
  • 王品裂變:被逼出來的多品牌戰略 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
    王品集團創立於1990年,以經營西餐為主,擁有包括王品、西堤牛排、陶板屋等十多個知名品牌,是臺灣地區第一大餐飲連鎖集團,2013年營業額近30億元人民幣。   在服務性行業,創立多品牌的公司很少見。
  • 餐飲品牌│4年賺50億?王品牛排的「幫派文化」究竟是什麼套路
    文丨幸福餐飲人 作者:黃婷餐飲界最廣為流傳這麼一句話,「中餐服務看海底撈,西餐服務看王品」。王品僅用4年時間就達到了50億元的營業額。這家將中國大愛、美國民主、日本紀律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來的臺灣連鎖多品牌餐飲企業,究竟有哪些熠熠閃光的經營之道,得以打破餐企發展受限的魔咒?
  • 臺灣王品集團戴勝益的「海豚激勵學」:員工都是老闆
    然而,臺灣卻有這麼一家企業,上市前,該公司公開呼籲股票市場的投資人千萬不要買自己公司的股票,這是什麼心態?  上市掛牌前,王品的股價曾一度衝到600元新臺幣(下同),差一點就當上臺灣股市新的股王。但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戴勝益卻希望王品的股價不要漲,為此不惜公開高喊「請投資人不要買王品的股票」。他甚至祭出「奇招」,即王品的股價超過公司淨值,公司就會主動發布警訊。
  • 【商業模式】《餐飲時報》報導:王品牛排--逆勢增長憑什麼?
    王品集團是臺灣第一大連鎖餐飲集團,牛排原料為全球採購
  • 王品(中國)餐飲有限公司
    宣講時間: 2020-11-16 15:00-17:30(周一)宣講會詳情王品(中國)餐飲有限公司「敢拼  能賺  愛玩」「職」等你來2021(秋季
  • 遇見 · 王品 | 廣州新東方校企合作聯盟臺灣遊學活動滿載而歸!
    圖 | 交流訪問團在臺灣王品集團總部合影        而今,還有一群人為了豐富知識、提高烹飪技術,為了讓自己更優秀,進行了一場為期6天精彩的「王品集團校企合作聯盟臺灣遊學活動」。        提及王品集團,在臺灣幾乎無人不知。
  • 臺灣王品集團:顧客反饋的秘密
    來自臺灣的第一大餐飲集團—王品集團(以下稱王品),沒有讓這種顧客滿意度調查流於表面。王品在過去幾年挖掘、積攢了豐富的消費者反饋數據,王品臺塑牛排在臺灣的顧客資料已達到約200萬份,自2003年進入大陸市場到現在累積的客戶資料近20萬份。海量的顧客資料和數據儼然成為王品發展的助力。
  • 臺灣"王品牛排"的九死一生之旅!
    朋友貸款200萬給他還債,差點搞得妻離子散。終於在第十次創業時,他湊了270萬開了家牛排店,翻身成為百億級的行業巨人!這個人就是臺灣最大連鎖餐飲集團「王品」的創始人戴勝益而他喜歡挑戰自己的個性,也讓創業之路「九死一生」!
  • 王品集團主席陳正輝:「多品牌策略」深耕大陸市場
    臺灣餐飲界的旗艦王品集團計劃在2020年開1000家店,規模大約是現在的2.5倍。而中國內地是整個計劃的重心。  王品集團董事主席陳正輝直言奉行「多品牌策略」是因為臺灣市場比較小,無法以一個品牌大規模的開店。但是,自從10年前王品集團進入內地後,巨大的內地市場,讓陳正輝看到了大規模開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