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幸福餐飲人 作者:黃婷
曾在大陸紅極一時的《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賣到臺灣,打的廣告語就是「一家像王品的公司」。
王品在大陸地區名氣尚不算大,但在臺灣卻是無人不曉。其1990年成立,2012年在臺灣上市。目前旗下有15個餐飲品牌,總計400餘家店,16000餘名員工,是臺灣第一大連鎖餐飲集團。2015年度,王品(中國)營業額高達了13.7億RMB!
2003年起,王品進軍大陸,目前已開店鋪100餘家,旗下有王品牛排、西堤厚牛排、慕·法式鐵板燒、花隱日式懷石料理、鵝夫人5個自營品牌,均以優質服務而穩居餐飲圈地位。
作為一家連鎖餐企,門店的擴張與人才的培養自然是發展的命門所在。許多盛極一時的連鎖品牌只顧一味追求門店數量,後期人才不足終使得折戟沉沙。
據統計,王品的員工流動率不到5%,店長、主廚及以上管理層員工的流動率更是低於1%,與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的行業現狀形成鮮明對比。2013年,在臺灣《天下雜誌》評出的「臺灣大學生最嚮往的1000家企業」中,王品超越統一、谷歌等知名企業,位居榜首。
在點評類網站上,食客們對王品的菜品會有不同意見,但幾乎清一色地對服務讚賞有加。有人說這是因為王品內部細緻到菜蔬長寬誤差必須在0.1釐米以內的服務流程標準、系統嚴格的員工訓練以及嚴密的顧客滿意度反饋體系。
其實呢,發自員工內心的服務熱情才是服務質量的最大保障。
「利潤分享激勵了員工鬥志,有效留住了人才,員工也自覺地位企業節省成本並使得利潤最大化。」既沒有受過廚師訓練,又沒有餐飲經營經驗的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從海豚跳火圈領悟到了經營之道——一套抓住人性特點的利益分享制。
▌1、立刻獎勵、分紅入股制度
這成為凝聚企業向心力和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王品每開一家分店,店長、主廚以上的主管,包括區經理、總公司的協理、總經理、副董等依比率認股。一旦分店盈利,所有出資者皆可分紅。
▌2、越分享,越賺錢
王品每家店每個月高達33%的利潤被用來給員工發獎金。不同於其他企業的年終獎,王品的員工每個月都能領到獎金。從普通的員工到主廚和店長,人人有份。
以2003年為例,整個集團盈餘3.9億元,扣除儲備門市安全基金、所得稅之後,分紅金額達到2.7億元。每位主廚、店長以上的主管平均可以領到20萬~70萬臺幣,一般員工也有數萬臺幣的本薪外收入。
在公司發展壯大後,王品用更加直接簡單的方式延續這種 「信任文化」:財務完全透明化,每一位員工都能在系統裡看到公司的財務報表,包括全國任何一家店的營收、成本等詳細數據。所有的員工都可以清楚地了解本月成本如何、營收如何。
▌3、即時獎勵、立即分享
這種制度使王品的所有員工永遠保持創業初期的那種鬥志——如何在下月度再創佳績,成了每個員工自覺自愿的事情。
各級管理人員會從財務報表上的問題發現自己的任務,如某個店利潤下降,店長、主廚就會分析是否因為成本過高,需要提高食材的利用率;看到區域性的利潤波動,品牌部還會預先考慮下一階段的工作是否有助於提升區域業績。
有見識過王品內部氛圍的外部人士將之稱為「魔教」,這般魅力從何而來?
王品奉行「一家人主義」(We are 伐木累),喜歡將自己形容為一個「幫派」,把同仁當家人,價值觀高度一致,分享氛圍濃厚,有嚴格的「幫規」,但又相當自由……
▌1、視同仁為「家人」
許媽媽是王品牛排的計時洗碗工,為貼補家用,每天晚上10點多下班後還要撿拾寶特瓶變賣,在一次下班途中,為撿拾回收物不幸被大卡車輾死。
這一事件給戴勝益很大的衝擊。他想:「如果員工是我的家人,為什麼家人每天上班不夠,還要撿拾回收物才夠生活,我卻出入名車、名牌,這樣怎算是一家人?」
從此,他退下LV名牌公文包、辭退司機,每天徒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班,縮小公司的階級落差,力行儉樸生活。至上而下,王品在經營過程中,徹底落實「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企業文化。他想建立的王品文化,是信任員工&顧客的公司。
▌2、更像是一所大學
由於同仁就像家人,戴勝益不希望家人變成「只會工作賺錢的大老粗」,因此要求大家每個月統計評比「對自己的健康和素養投資了多少」,激勵員工們關注工作之外的事務。
王品內部也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員工在職教育訓練、員工的定期聚餐、一年一度的旅遊、人人會唱企業歌、精英遊學⋯⋯
比如針對中高級的管理人員,王品倡導「300計劃」——遊百國、登百嶽、吃百家餐廳,鼓勵員工去100個國家,爬100座山嶽,每年要吃100家餐廳,且不能重複。
有意思的是,吃一家餐廳還要寫報告,然後交流心得,有價值的餐廳會推薦別的同事去品嘗,這些餐廳報告就成為王品集團開拓新店、發掘新品牌的資料庫來源。
▌3、走在行業前列的福利
王品對顧客、員工的重視和承諾高於對股東的關注。在這個承諾下,王品員工享受著全面的福利制度——一個最基層的普通員工,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加班費、全勤獎金、年節獎金、分紅入股、員工生日禮、結婚禮金等各項福利,這在連鎖服務企業內是很少見的。
還有人文關懷方面的福利,如成立6個內部基金,作為同事急難救助或員工子女獎學金,女性員工不用假單可請生理假,孕婦身體不適時向店長報備即可回家休息等等照顧員工的方案,出發點無一不是「她是家人,這就是照顧家人該有的想法」。
▌4、20年漫漫家訪路
王品有一項堅持了近20年的家訪政策。在大陸,執行長李森斌每年都會親自到王品區經理、區總監及以上管理幹部的家裡拜訪,各事業處負責人則到自己管理的店長、主廚家裡拜訪,十幾年來從未間斷。
「一回生,二回熟,年年去探望,同仁的父母都會感覺這家公司很棒,孩子受公司器重。如果他們孩子哪天心情不好,想要離開,家人就會幫公司勸他說,這是形塑『一家人文化』的重要一環。」
▌5、黃金十四天
除了集中、高效的培訓,他們還為每一個新人,安排一個專門的師傅為他提供工作、生活上的幫助,幫他度過心理上的不適期,由新人變成篤定的團隊的一員。
在餐飲業離職率常態性高達12%左右的情況下,王品集團有些門店長期維持在3%左右,可見員工對企業文化的高度認同。
▌6、乾淨的文化土壤
王品有一個理念叫「最後一張履歷表」,即希望來到王品的人,此生都不再需要填另外的履歷表。自它進入大陸11年,工作9年以上的員工已不在少數,一些員工甚至從普通服務員一路做到財務主管、區域營銷主管。
「王品的文化是一種乾淨的文化,在這裡無需考慮做人,只需做事」,「有不少員工離開王品後,又選擇了回歸,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在其他公司很難適應企業文化。」
王品力求用制度使一切行為透明公開,下屬不能送上司禮物,上司不準聽耳語,20元貪瀆條款也被默認擴大範圍,同事間請吃點心都會注意是否無意中請上司吃的東西超過了20元。
「任何的做法都可以被學習,任何的做法都可以被複製,唯有一個東西無法被複製,就是文化,就是藏在每個人心裡的DNA。」
——王品大陸事業群執行長李森斌
你還會問,餐廳的感動服務是如何訓練出來的嗎?
其實,產品質量=產品服務+企業文化。顧客通過餐廳的服務水平就能更深層次感受到企業的文化,進而更深刻地去了解產品。就像王品的「幫派文化」,讓員工備受優待,也讓顧客深刻體會到每塊牛排真的是「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