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核心區什麼樣?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意義?五問核心區控規

2020-12-09 騰訊網

歷時近3年,經過19輪打磨,《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今日(8月30日)正式發布。

在公示版基礎上,最終版核心區控規新增了「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相關內容。

東城區和西城區控規為何統一編制?為何新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關內容?未來首都功能核心區將建成什麼樣?就此,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權威官員和專家。

一問

東城區和西城區控規為何統一編制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全市工作的重心所在,地位特殊、責任重大。一個功能區可以由多個行政區組成,東城區和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相近,將兩個區作為一個整體統一開展規劃編制,對落實總體規劃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供圖

二問

編制和實施核心區控規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什麼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京津冀的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京津冀的定位就決定了北京在京津冀中具有核心地位,京津冀的核心是首都,首都的核心是政治功能,所以服務好中央政務是北京發展、京津冀發展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的一個空間戰略、區域戰略。有三步非常明顯的空間性戰略,第一步是明確通州作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第二步是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第三步是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

這三個區域其實承擔著不同的職能,這三個職能原來都集中在北京的核心地區或者首都功能核心區周圍,通過空間調整,把北京的行政功能轉移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這樣能減輕北京中心區的壓力,同時又能夠保障北京作為一個兩千萬人口城市的正常運行。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目標很明確,首要任務是承接疏解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時也承接首都地區發展的一些功能外溢甚至增量,所以雄安不僅是被動承接,也是創造一個新的發展區域,來平衡這個區域的空間格局。

到第三步明確北京的東、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這樣讓北京最核心的地區把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出去了,這樣能更好地服務於首都職能。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從規劃師的角度來講,這樣是從根子上保住了北京老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供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一句話概括是「一核兩翼」的關係。為了讓大國首都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就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來分擔地方性的事物。當然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帶動東部片區發展。

河北雄安未來定位是科技創新中心,也是為了把北京聚集的人才、科技力量釋放出來,但是釋放的平臺不在北京,而在雄安。所以北京是源,河北雄安是流,通過雄安再來帶動和促進河北發展。所以這三者之間是分工和協同,北京的首都功能核心區突出強調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多強調的是經濟功能,還要有一個重要使命,是服務保障好核心區的功能發揮。河北雄安新區主要是依託北京疏解的一部分優質高端資源來產生動力,帶動更大範圍的冀中南地區的發展。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供圖

三問

與草案相比 批覆版的核心區控規有哪些變化?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這次核心區控規批覆版跟草案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公開了規劃實施要點。

規劃實施要點是核心區控規和之前批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以及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控規最顯著的不同,這主要是考慮到核心區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工作的特徵專門設計的。

核心區作為一個老城區,規劃管控的重點在於推進和引導街區保護更新,而不是簡單的建設項目的指標管理。因此在草案公示後,我們充分吸收公眾、專家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以規劃實施要點的形式明確了首都功能核心區保護更新工作的具體管控要求、實施方向以及近期重點,在回應公眾對首都功能核心區實施路徑上,加強了管控、加強了要求,同時這個要點對未來強化核心區控規實施還會起到一個監督作用。

在具體內容上,批覆版跟草案最大的區別是增加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關內容。

今年發生的新冠疫情是對北京公共衛生體系的一次大考,讓我們認識到在首都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還有許多要改善的地方。核心區的公共衛生體系關係到首都功能的保障,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們在最後這個版本裡,專門補充關於重大疫情防控機制的內容,夯實公共衛生基層的基礎的相關的要求,把健康理念貫穿到核心區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個環節,增強城市韌性。

此外,批覆版還對公眾意見和群眾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對文本進行了適當修改,主要聚焦公眾意見集中與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包括居住環境改善、居民公共服務提升、交通出行、停車、歷史文化保護、公共空間品質、規劃如何實施等。

四問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的特點和亮點是什麼?

石曉冬: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的特點和亮點可以總結為幾個體系。

首先是搭建了開門編規劃的組織體系,組織21家深耕核心區規劃設計的單位,形成了300多人的團隊,同時發動32個街道,百餘名街區更新的責任規劃師,以及上百名街道、社區的基層工作者,參與到規劃方案編制中,這尚屬首次。

其次,建立了面向實施的技術體系。控規充分考慮了這是在老城區的規劃,以及採用了街區保護更新這個工作的特點,突出了規劃顆粒度,也就是非常細、非常可感知。下繡花功夫,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現狀約兩百萬常住人口、3.6萬宗各類權屬的土地,還有25萬棟建築、百街千巷、10005棵古樹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對32個街道、183個街區、400多個社區、大約3600個地塊,進行分級分類指導,針對核心區人口、用地、建築間的複雜關係,以及空間資源非常有限的特點,增加了規劃實施的時間維度,建立「以時間換空間」的規劃思路。

三是總結了老城保護的公共空間體系。這次控規強調緊密圍繞老城核心價值,做好保護和傳承,精心保護好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保護好兩軸,即中軸線和長安街,保護好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壇八廟、棋盤路網的歷史格局;豐富和拓展保護對象,增加對地下文物埋藏區、歷史街巷、歷史名園、革命史跡的保護,共明確11類保護對象。

通過規劃,我們也要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從老城的33%提高到38%,接下來會逐批公布歷史建築名錄,同時要精心打造10條文化探訪路、15片文化精華區,體驗四種文化;營造36條特色景觀視廊,棋盤式的林蔭街巷,大量因地制宜、尺度親切的小微綠地公共空間,形成與自然山水和諧相融、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的公共空間體系,描繪鮮活生活圖景。

四是在規劃編制中形成了「1+1+32」的成果體系。這次規劃的成果進行了一個系統性考慮,形成了一本規劃文本,一本街區保護更新導則和32冊控規圖則的成果體系,滿足規劃組織實施的需要。

五問

未來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是什麼樣的?

石曉冬: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的目標是要建設成為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什麼是首善之區?首善的意思就是表率,是最好的。首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西南夷列傳》,這裡面講到「滇王始首善」。

核心區發展首先要體現城市戰略定位,維護安全穩定,成為一個運行高效的國家中樞。從形象面貌上看,比如景山是核心區自然地理制高點,登上景山遠眺,就可以看到綱維有序、禮樂交融的整體空間形態。漫步老城,可以遊賞這種舒朗莊重、古今輝映的建築環境。徜徉街巷可以遊覽藍綠環抱、和諧寧靜的公共空間,在核心區要隨處可以品味歷史、可以感受文脈、可以享受生活的圖景。

當然核心區老城不能只是好看,還要好用。所以未來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在保有獨一無二的古都特色基礎上,還要集合許多世界著名首都的優點,比如說華盛頓非常發達、完善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系統;比如東京高效的軌道公共運輸系統;比如巴黎古老和創新完美融合,非常好的城市活力。

為此,規劃提出,一方面要在規劃實施過程中不斷擴大公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接受各種意見的反饋,以推動宜居城區建設。另外一方面也要建立一個可量化、可評估的規劃的指標體系,以便社會監督。比如,核心區現狀公交站機動化出行比例約是60%,規劃到2035年,把這個指標提高到70%以上,到2050年80%以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良鏞。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供圖

聲音

此次公布的核心區控規,把人居環境建設與政務功能完善、老城整體保護、民生改善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互為依託,沒有孤立地強調任何一方。一方面,塑造大國首都的整體形象,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另一方面,保護老城文化遺產,積極保護、整體創造;與此同時,應對社會發展需求,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這可以說是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的人居環境進行整體性創造的開始,為新時期首都建設奠定了基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良鏞

新京報記者 鄧琦 視頻記者 景如月

編輯 張暢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博|權威解讀:專家帶你看規劃,核心區控規有哪些亮點?
    此次核心區控規的亮點有哪些?與公示版相比有什麼變化?且聽專家為您一一道來。Q編制和實施核心區控規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什麼重大意義?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是什麼關係?相互之間在功能安排上會有什麼異同?
  • 北京文博|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核心區控規突出政治中心和...
    首都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小 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並且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中謀劃首都的規劃建設發展問題,也多次提出規劃是龍頭,在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全體會議:高標準編制實施首都核心區控規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  丁薛祥講話 蔡奇主持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14日在京召開第39次全體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首都規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審議《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 解讀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草案,東西城劃分183個街區
    這些問題幫您問了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正式向社會公示。為什麼要編制核心區控規?核心區控規有哪些主要內容?這些問題北京日報客戶端幫您問啦。
  • 7個關鍵詞讀懂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追問1東城區和西城區控規為什麼要統一編制?一個功能區可以由多個行政區組成,東城區和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相近,因此將兩個區作為一個整體統一開展規劃編制,對落實總體規劃要求具有重要意義。追問2核心區控規批覆版為何新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關內容?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草案啟動公示 面積92.5平方公裡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首都功能核心區 未來怎麼建(政策解讀)控規草案啟動公示,總面積92.5平方公裡核心閱讀如何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首都功能核心區,位於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總面積92.5平方公裡,規劃草案賦予三大戰略定位:「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透過這份草案,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未來藍圖,呼之欲出。
  • 7個關鍵詞讀懂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追問1東城區和西城區控規為什麼要統一編制?一個功能區可以由多個行政區組成,東城區和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相近,因此將兩個區作為一個整體統一開展規劃編制,對落實總體規劃要求具有重要意義。追問2核心區控規批覆版為何新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關內容?
  • 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高標準、精細化落實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街區更新是落實新版「總規」和核心區控規的重要創新模式。街區是城市治理的基礎所在,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關係密切,街區更新是以街區為單元聚焦發力,通過綜合考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因素,全面落實總規和核心區控規減量要求,對存量的城市空間進行整體規劃和綜合改造,系統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營造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街區空間。
  • 北京市東西城區委書記談落實核心區控規
    街區更新是落實新版城市總規和核心區控規的重要模式。我們明確了深化街區更新頂層設計、建立街區更新項目庫,集中力量推進街區更新項目,完善街區更新政策體系建設等四大方面的任務及若干實施項目。堅持規劃引領,在城市總體規劃和核心區控規的指導下,通過在街區層面做好整體規劃,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諸環節,推動街區整體功能改善、品質提升、文化彰顯、治理有序和發展動能重塑。
  • 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公交線路省際化
    他表示,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三個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北京市交通委以實施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剛性約束,以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服務大興國際機場、保障冬奧會為契機,加快構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和協同治理能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權威解讀丨專家帶你看規劃,核心區控規有哪些亮點?
    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高標準、精細化落實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在《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核心區控規」)正式公布之際,我們採訪了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東城區將如何結合自身特點,推動核心區控規有效落地實施。
  • 經開區核心區部分地塊控規調整
    近期熱點 近日,南昌市發布《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JQ401(A)-D01、D02、D03、D04、D05地塊控規優化調整批前公示。
  • 關鍵詞解讀|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新」在哪兒?
    本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再提內環路,是新時代背景下對老城空間格局的再認識。內環路以內是老城內歷史文化街區最密集分布的區域,內環路以外則以現代化街區為主,在城市功能、肌理與風貌上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韌性城市就是在面對風險時能夠展現較強的快速應對能力、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的城市,韌性城市也是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可以說,韌性城市建設對北京,尤其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意義重大。
  • 南昌經開區核心區JQ401-K街區控規調整
    近日,南昌市發布關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JQ401-K街區控規調整政府批前公示說明。區位圖為同時為完善居住配套,促進開發區土地的有序發展,特編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JQ401-K街區控規調整方案。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八大亮點 包括安寧交通、內環路等
    公共事務用地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密圍繞「七有」、「五性」要求推動民生改善,加強對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空間保障,但考慮到當前的街區保護更新工作存在多重不確定因素,核心區控規首次創新性提出公共事務用地這一用地類型。
  • 京雄高速北京段預計2021年底通車 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原標題: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公交線路省際化 「十三五」期間,京臺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消除,預計至今年底,北京市高速公路總裡程將達到1174公裡,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 關於滁州明湖核心區地塊控規方案批前公示
    核心提示:關於明湖核心區地塊控規方案批前公示 明湖核心區地塊控規方案已經滁州市規委會2018年第六次主任會研究通過,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安徽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現對本規劃(草案)進行公示,徵詢利害關係人及公眾意見,以便進一步完善規劃。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新」在哪兒?8個關鍵詞讀懂!
    本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再提內環路,是新時代背景下對老城空間格局的再認識。內環路以內是老城內歷史文化街區最密集分布的區域,內環路以外則以現代化街區為主,在城市功能、肌理與風貌上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不僅如此,內環路本身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商業文化功能,尤其北段是老城四重城廓之皇城城牆的北牆,還串聯著東單、西單、東四、西四、菜市口、磁器口幾組以中軸線對稱的重要歷史節點和城市地標,有多條文化探訪路與之相交,是記錄城市變遷、見證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 權威解讀丨專家帶你看規劃,核心區控規有哪些亮點?
    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高標準、精細化落實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在《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核心區控規」)正式公布之際,我們採訪了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東城區將如何結合自身特點,推動核心區控規有效落地實施。
  • 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公交線路省際化
    他表示,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三個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北京市交通委以實施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剛性約束,以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服務大興國際機場、保障冬奧會為契機,加快構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和協同治理能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