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1日晚間,新加坡航空一架波音747-400貨機,載著新加坡首批新冠疫苗,降落在樟宜機場。近一年來,新冠疫情重創航空業,新加坡力拼轉型,如同田螺含水過冬那般——只要有一滴水,就代表有希望。
由於新加坡的特殊國際地理位置,樟宜機場早已作為全球航空樞紐,在此前的國際航空運輸作業中,它都承擔著重要角色。
只是在疫情爆發後,世界航空流通凋零,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坦言:「航空業的寒冬仍在持續中,樟宜機場目前的旅客量,仍然只有疫情前的2%。」根據樟宜機場網站資料顯示,機場去年11月客運量,較去年同期減少98.1%,顯見新加坡的航空經濟衝擊,的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頗重。
但或許,轉機的時期,卻也跟著疫苗的誕生,而隨之到來。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新家跑,也正摩拳擦掌、做好準備,要在這一特殊時期,把此前客運要站,暫時先轉型成貨運要站,通過構建疫苗運送樞紐的信任品牌,讓新加坡的航空業重獲新生。
首批抵達新加坡的輝瑞新冠疫苗,就是樟宜機場和新加坡航空的轉型首秀。由於疫苗運送途中,必須保存在-70攝氏度的低溫下,為了確保能順利完成任務,新加坡航空在此前去年5月就以成立的新冠工作小組的幫助下,事先在同一條飛行路線上進行演練。而當萬無一失,並成功運抵第一批疫苗抵達樟宜機場後,這無疑給新加坡上下都注入一劑強心針——因為這不單攸關新加坡人的健康,更是新加坡突破經濟困境的希望。
正如王乙康部長所言:「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會儘可能多載一點旅客;若沒有旅客可載的話,就載貨物;而貨物運輸,就包括關鍵的疫苗運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上個月14日的全國演說時表示:「作為全球航空樞紐,我們在全球疫苗運送上扮演關鍵角色。新加坡已有健全的貨物處理系統,全球主要物流公司在新加坡都有據點。」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新加坡早已為航空業的轉型鋪墊已久,並做好了相應準備,如今疫苗運送又成為世界範圍內最為要緊也最為急迫的大量貨物下,新加坡這一次把危機變轉機的做法,可謂是一個教科書般的典型案例。希望新加坡能順利扭轉經濟困境,也希望疫苗能夠儘快送達世界各地需要的國家與國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