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6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高雄市引進全臺第一臺無人駕駛小巴,今下午將舉行記者會正式亮相,市長陳菊將到駁二特區試乘,宣告高雄無人車時代來臨。市府10月將在哈瑪星舉行「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這輛小巴將擔任活動巡迴車,並開放一般民眾試乘。
據報導,高雄市明年10月舉辦「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欲將哈瑪星打造為全臺交通生態示範區,將管制一般燃油汽機車進入,要求轉乘綠能或大眾運具接駁進入。因此,市府將率全臺之先,在哈瑪星推出無人駕駛小巴,提供創新綠能運具選擇。
高雄市長陳菊4月率市府團隊赴歐洲考察,與法商無人車製造商Easymile及其臺灣營運夥伴喜門史塔雷克公司籤署備忘錄,引進無人駕駛小巴;由於Easymile與臺灣大學有技術研發合作,小巴抵臺後先在臺大靜態展示,6月運抵高雄。
小巴6月1日抵高后,隨即在駁二特區運行測試一周,測試狀況良好,今天將正式在交通局舉辦的「創新智能交通論壇」上亮相,市長陳菊與歐洲商務協會副理事長暨低碳倡議行動監督委員尹容(Giuseppe Izzo)等人,下午將一起試乘小巴。
業者表示,無人駕駛小巴採用鋰離子電池充電,透過車內配置的8顆LIDAR(光達),可也稱為雷射測距儀及2具攝影機、GPS 定位系統等設備自動行駛,營運行駛速度最高每小時20公裡,如途中感測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自動減速或暫停。
交通局表示,小巴共有6個座位,加上站位可搭載10人,行駛可透過手動操控或自動駕駛,初次試運行採用手動操控,讓小巴記憶住路線後,就能自動上路。
這輛小巴要價逾千萬元(新臺幣),約每4~8小時充電一次,規劃路線上會設置充電站或充電樁;10月生態交通全球盛典,市府將引進2輛小巴擔任巡迴接駁車,從駁二發車,途經地鐵西子灣站等地,再回駁二,行駛長度2.5公裡,班距約10分鐘。
交通局表示,無人駕駛小巴主要用來補足大眾運輸規劃內的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接駁服務,適合用在機場、校園、醫院、半封閉園區、樂園、偏鄉等地。
但現行法規未針對無人駕駛車輛規範,無人小巴將領不到牌照,只能在封閉場域運行,不能上一般道路;市府呼籲臺當局儘速「修法」,今會在論壇上邀學者專家研議,提出建言供臺當局「修法」參考。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