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在三明 | 讓更多人聽見「遠古的聲音」,這位大學生志願講解萬壽巖

2020-07-28 e三明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萬壽巖遺址最重要的考古遺存——人工石鋪地面,這是早期人類為了防止洞穴環境潮溼有意鋪就的……」

7月21日,在三明市萬壽巖遺址博物館,來自三明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的大三學生黃建玲正向遊客聲情並茂地講解。

今年6月,黃建玲加入萬壽巖遺址博物館志願者隊伍,成為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

「大家都說萬壽巖遺址是『家門口』的考古公園,我對萬壽巖古文化十分好奇,想利用在萬壽巖博物館當志願者的契機深入了解。」除了興趣使然,黃建玲還希望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講解中,學以致用。

不過,初出茅廬的黃建玲既沒講解經歷,又不了解萬壽巖文化,想要勝任這份工作並非易事。最初的日子,黃建玲白天跟著經驗豐富的講解員學習,晚上一遍又一遍地通讀手稿。

滿意在三明 | 讓更多人聽見「遠古的聲音」,這位大學生志願講解萬壽巖

蘇昌紀 攝

可光是了解萬壽巖文化還不夠,有時,遊客會提問「萬壽巖遺址和周口店遺址哪個更早」等發散性的問題,這又逼著她去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

從開始的不熟悉到如今成為講解萬壽巖文化的「老手」,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黃建玲共接待了128批次,大約2900名遊客。

這個暑假,黃建玲將和萬壽巖的遊客一起度過。她的父母十分支持,希望她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提升自己。「講解員的責任,就是將古文化的魅力,用聲音傳遞給觀眾,讓更多人聽見萬壽巖『遠古的聲音』。」黃建玲說。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作者:朱丹宇 羅雅婷)

新媒體編輯:羅雅慧

相關焦點

  • 萬壽巖遺址保護:守住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光明日報-光明網
    萬壽巖是一座孤零零的山體,由石灰巖構成。它因有天然石灰巖礦洞而被古人類所選中,同時又被今人選為礦山而差點毀於一旦。因它的「萬壽」之名,早於它的考古發現,這裡的人便說,它被保護下來,既是一種幸運,也是見證奇蹟。    20世紀70年代,福建三明鋼鐵廠購得這一地塊的採礦權,並在萬壽巖山體上開採礦石。
  • 「南方周口店」福建三明萬壽巖:古遺址煥發新生命
    中國日報福州5月19日電(記者 胡美東 王愷昊) 「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後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後代的利益。」
  • 萬壽巖遺址要「活」起來了!三明將打造南方特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三明力爭5年內把萬壽巖打造成南方特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靈峰洞挖掘出的石器萬壽巖遺址靈峰洞N海都記者 宋暉近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等中央媒體重磅報導了三明萬壽巖遺址如何從開礦的炸藥包下搶救出來博物館常設展覽為「海峽兩岸的遠古家園——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陳列主要展示了萬壽巖遺址出土的器物。據介紹,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歷經3次考古發掘,共出土石製品800多件,少量骨角器及一批哺乳動物化石。此外,博物館還通過場景再現、互動交流等多種方式,讓觀眾一睹遠古時代先民的生存環境、生活風貌。
  • 「南方周口店」福建三明萬壽巖: 古遺址煥發新生命
    中國日報福州5月19日電(記者 胡美東 王愷昊) 「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後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後代的利益。」這是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於2000年的一份批示,正是這份批示,救下了一個距今18.5萬年的史前遺址,守住了一份中華文明留給人類的遠古記憶。 福建三明萬壽巖是我國南方典型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類型的遺址,有著「南方周口店」之稱。
  •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在家也能逛萬壽巖!竟然還這麼好看!
    現在,請拿起你的手機,抓緊補習一波萬壽巖的功課吧~萬壽巖遺址「北有周口店,南有萬壽巖」,萬壽巖遺址,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距三明市區31公裡,它是國內罕見的史前遺存,是海峽兩岸的遠古家園,是人類繁衍的生命綠洲,是生態文明的深入實踐。
  • 萬壽巖保護背後的典範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 (中)
    因為就是在這一天,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就省文化廳提出的「關於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保護有關情況的緊急匯報」作出重要批示。  「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後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後代的利益。」
  • 萬壽巖保護背後的典範力量——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中)
    因為就是在這一天,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就省文化廳提出的「關於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保護有關情況的緊急匯報」作出重要批示。「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 史前十萬年,三明萬壽巖那些好玩的事兒
    古人是這樣形容三元這個小城的,如今的三元,雖然已經不是閩中的小山村,卻依然給人寧靜祥和的感覺。喜歡深秋的夜晚,沿著沙溪緩緩而行,兩岸的燈光並不璀璨輝煌,卻在江水搖曳中別有風姿,享受著清風拂面,旅行中的慢時光。你知道三元嗎?三元隸屬於福建三明市,很多人可能未曾聽說過。第一次去三元是2年前,三天的旅行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 萬壽巖遺址周邊將建設這些項目!其中一個正在建設……
    根據《三明市萬壽巖遺址保護總體規劃》 市文旅局編制了《萬壽巖文旅融合發展總體規劃》 在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及周邊 策劃生成古人類遠古文化廣場、
  • 福建三明石器時代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處可觸及遠古的地方
    ,這些景點安靜又有趣,很適合不喜歡人多的小夥伴,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個小眾旅遊景區,我猜你們也會喜歡它。01福建三明的石器時代遺址——萬壽巖遺址萬壽巖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巖前鎮巖前村西北的石灰巖孤峰上,它是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在遠古時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時間大約可以追溯到18.5萬年前,可見萬壽巖的歷史有多久遠。
  • 萬壽巖下,聽村民講過去的故事
    △朱凱講解萬壽巖前世今生萬壽巖遺址博物館副館長朱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經三明市政府協調,由三鋼出資8萬元,請文物部門在一個月內對萬壽巖進行考古發掘,看看有沒有保護價值。並強調," 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歷史文物,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後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後代的利益。"1月25日,習近平同志對萬壽巖遺址保護再次作出重要批示。
  • 【故事】三明:萬壽巖的守護人(957)
    20年來,三明市公安機關始終牢記習總書記對萬壽巖遺址的重要批示精神,7300多個日日夜夜,這裡隨處可見公安民警的守護身影。六任所長、近百名民警的更替,作為屬地派出所,守護好遺址是一代代民警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光榮的使命。他們是頭頂警徽的「守巖人」。
  • 三元萬壽巖穴營暨三元民俗薈盛大啟動
    2020年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四季行,三元萬壽巖穴營暨三元民俗薈今日盛大啟動。截至活動結束,直播累計觀看量超2000萬、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達3000萬、話題榮登新浪微博熱搜榜前三、國寶守護人線上徵集超10萬人參與總曝光量突破2個億…11月22日上午,一場融合開閩文化、考古科普、研學體驗於一體的研學體驗之旅在三明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拉開序幕。
  • 文化 |在萬壽巖遺址,聆聽18萬年前的遠古回聲
    從20世紀70年代起,三明鋼鐵廠就在萬壽巖開採礦石,嚴重影響萬壽巖山體景觀。1999年9月,原福建省博物館(現為福建博物院)與三明市文管辦、博物館組建聯合考古隊,對萬壽巖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在山上的靈峰洞、船帆洞等洞內發現了2000餘件石製品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在這裡,聯合考古隊先後發現了約18.5萬年前、4萬年前、3萬年前的人類活動跡象。
  • 讓18萬年前的萬壽巖遺址「活」起來
    ……幾天前,三明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餘生富在「三明三元萬壽巖穴營暨三元民俗薈活動」現場,向小學生們講述「萬壽巖的故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巖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洞穴類型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18.5萬年至3萬年,被視為「閩人之源」。
  • 研學萬壽巖 對話古人類丨一場別開生面的十歲成長禮
    這些年,經常遊走在三明的各個小鄉村,越來越覺得三明是塊寶藏,總是不經意間就能收穫大大的驚喜。距離三明市區31公裡的三元區巖前鎮又一珍貴寶藏——18.5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萬壽巖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華南地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類型遺址。
  • 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 | 姜荷花開的這一天,我們決定去萬壽巖
    在三明,沒有一個地方比它和《愛在西元前》更相配了吧於是,在姜荷花開的這一天我們決定出發去萬壽巖最近剛升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萬壽巖它的顏值有多高昨天抱著兩支姜荷花回家的青青被人攔下來問了兩回這裡運用多種手段充分展現遠古先民的生存環境、生活風貌
  • 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傳……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三明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是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之一,曾有3.7萬三明人參加紅軍。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一直關心老區群眾過得好不好,多次深入老區調研。習近平同志跟嶺下村幹部交流了解到,嶺下村1000多口人只有1400多畝地,村民住在破破爛爛的土坯房裡,水、電、路、電話、電視「五不通」。
  • 一心一意是三明
    1998年9月出生的她,是廈門人,就讀於三明學院傳播學專業。身邊的人都在參加志願服務,她也自然地投身其中,正好被派往東霞社區,成為「四點半學校」的一位骨幹。孩子們四點半放學了,父母還在上班,她就領著孩子們來到社區提供的一間教室裡,輔導作業、指導畫畫、做遊戲。
  • 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 | 萬壽巖姜荷花開美了,約起賞花去
    在三明,沒有一個地方比它和《愛在西元前》更相配了吧於是,在姜荷花開的這一天我們決定出發去萬壽巖最近剛升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萬壽巖仍是一處免費開放的景點萬壽巖古人類遺址距今已有18.5萬年了就坐落在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去看望這樣一位「老壽星」你可以放心做一個可可愛愛的小朋友